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是高校、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多种力量多重考量的结果,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衡。要实现相对合理和均衡,就要在制度上提供平台,比如确

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是高校、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多种力量多重考量的结果,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衡。要实现相对合理和均衡,就要在制度上提供平台,比如确

题目

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是高校、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多种力量多重考量的结果,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衡。要实现相对合理和均衡,就要在制度上提供平台,比如确保大学在设置专业时经过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的集体论证。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推动并尊重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在专业设置上给专业组织更多的自主权。在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之后,社会在评价高校专业时,才能有可能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不同专业的就业状况,而不是把就业率的红牌等同于“专业不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大学更多的自主权
B:制度建设是保证专业评估合理性的基础
C: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
D:就业率不是评价专业好坏的唯一标准

参考答案

文段首句阐述专业设置受多种因素影响,接着阐述要想实现均衡,需要制度提供平台,强调的是制度的重要性,后文的两个举例: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集体论证、教育主管部门给专业组织自主权,强调的均为制度本身。最后一句阐述在消除不合理制度因素后再去评价高校专业就业率,就会更加理性和平和,强调评价专业的就业率前提是“制度”。综上,整个文段强调的是制度的重要性。B项与文段论述主体一致,当选。 A项,首先“教育主管部门给……自主权”属于举例内容,是为了论证“制度”本身而非强调举例本身,属于非文段重点。其次“给与大学生自主权”无中生有,文段阐述的是教育主管部门给“专业组织”更多自主权,故排除A项。
C项,文段首句阐述专业设置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文段重点内容,文段强调的是“制度”的重要性,故排除C项。
D项,属于文段最后一句内容,评价专业就业率的前提是有“条件”的,即“制度是合理的”,D项属于满足制度“条件”后的“结果”,并非文段重点,故排除D项。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参考题源:光明日报《给专业亮红牌不能光看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