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读后感600字作文

《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读后感

暑假,我读完了《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这本书,其中《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篇文章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这篇文章讲的是毛泽东在一师上学期间,遵循老师的教诲,注重把读书、思考、记录、批注结合起来,写下了许多读书笔记。良好的学习习惯—看书不用笔,不如不看书。毛泽东小时候爱看各种书籍,他的一生以书籍为伴。在许多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里都写了旁批,如:这句不通畅,他会在旁边打?号,或在旁边写语句不通畅,然后再把通畅的句子写下来。如果有好词,在下面画圆圈,如果有好句,他会在下面画波浪线、、、、、、。毛泽东这种方法也值得我们大家借鉴,在平时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读书一定要动笔,遇到不懂的词,先自己思考,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可以查词典,并且记录在书上,这样以后就不会忘记,考试前还可以复习参考。 良好的做人习惯—乐于助人 。记得有一天下午,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毛泽东看见邻居婆婆一个人慢慢地收,眼看就要被大雨淋湿了,他赶忙帮着阿婆一起。他收完阿婆家的,自己家的粮食被大雨冲走了,结果回去后被父亲责骂了一顿。毛泽东这种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我们大家要以毛泽东为榜样,在平时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很多的道理。我决定以后向毛主席学习:乐于助人,友爱同学,认真读书和学习。这样长大以后,我才能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

《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读后感

我读了《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中的《爱看“闲书”“杂书”》和《读“无字之书”》,感触很深。

这两个故事主要写了毛泽东酷爱读书。在私塾时,他背着塾师读了《三国》、《水浒传》、《西游记》……并能过目不忘、倒背如流。学校放假时,毛泽东和同学一起去游学。1个月过去了,他经历了千辛万苦,了解了中国的城乡社会,了解了广大人民的疾苦,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这两个故事使我深受启发:我们一定要热爱读书、努力学习,长大后才能把读到的、学到的加以运用,才能有所作为。故事中的毛泽东,小时候就有读书的习惯。他的一生几乎可以说是与书为伴。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年、晚年;无论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年代;无论是中南海的办公室,还是外出视察,他的身边都离不开书。就连他晚年睡过的床,有一半空间都放着各种书籍。特别是在私塾里,他一直在看塾师认为的坏书,就是为了使自己增长知识。通过毛泽东的例子,我知道了要想学习好,不勤奋是不行的。而且,不能只读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接近大自然,打开“绿色的课本”。中国有一句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就这样做的。学校放假时他和同学走出课堂、教室、图书馆,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到农民中间去,了解社会实际,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因而,在今后的革命生涯中,他不论遇到任何困难、危险都能从容不迫,应对自如。在周末或寒暑假里,我们要多出去走走,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了解更多知识。国家的兴亡,和知识是相关的。没有知识,就制造不出先进武器、交通工具、桥梁……以前,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智慧给我们建造了新中国,我们又怎能不把事业继续下去呢?只有我们多读书,努力学习,才能有能力把祖国建造的更好。虽然我们现在小,但要为长大以后打好基础。

来吧,让我们向毛泽东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对国家、人民有用的人。

《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读后感

读了《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这本书后,感到对我触动最大的还是青少年时期的毛爷爷。

毛爷爷少年时十分聪明,勤奋读书,并给家中拾粪干活,半耕半读。他十分好学,在私塾念书时,他常到外面借书,夏天他不怕蚊虫叮咬;冬天很冷,他就躲在被窝里看书。被老师称为“闲书”和“杂书”的《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旧小说,也偷着看。还常到外面借书,夏天他不怕蚊虫叮咬,冬天很冷,他就躲在被窝里看书。

毛泽东学习态度特别认真。凡是他读的书,遇到重要的,都要加圈加点,有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许多地方用黑或红颜色的笔加上圆点,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符号,表示这都是重要之点,要非常认真对待。

相比之下自己感到非常地惭愧,别说读课外书态度不认真了,有时老师安排的作业也想着法子去偷懒,比如老师要求提前预习课文,本来没预习,却瞒着家长说预习过了,让家长签字。第二天老师检查预习效果时就露馅了,搞得自己无地自容。

今后,我也要学习毛爷爷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精神,做一个勤学好问得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