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谁的家中都有许许多多的书。在书的海洋中,有数不胜数的好书。在我看过的书中,«爱的教育»这本书就算一本好书。我花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六千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尔可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尔可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尔可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2岁的马尔可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尔可踏上了千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尔可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尔可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尔可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尔可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尔可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哎…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自幼受父母熏陶,我爱上了读书。在求索的坎坷道路上走过了十余年的风雨,骈赋的庄重,唐诗的洒脱,宋词的轻灵,元曲的凝重,将我的心锤炼得天使般纯净。一路氤氲的书香包含着我难以明说的喜悦与感动。
“豫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滕王阁序》是我所背的第一篇骈文。诚然,年仅七岁的我不能领略少年王勃的凌云壮志,但却真切地被华丽的词藻和工整的对仗所感染,兴味盎然地把洋洋洒洒一千多字的《滕王阁序》背了下来。由于这种对中国古典文化执着的偏爱,所以我一直坚持认为骈文应当是古代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唐诗则将我领进了另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暮气与衰朽,只有青春、蓬勃的活力和一腔忧国忧民的赤胆忠心。在唐诗斑斓多彩的国度中,李白的潇洒、岑参的豪放、杜甫的深沉、白居易的婉转、杜牧的风流……一切都令人心醉神迷。初读唐诗的那些天,我手不释卷,如饥如渴地品味着那些风花雪月抑或悲歌慷慨的诗句,感觉自己似已回到了光辉灿烂的盛唐。在诸位诗人中,我独爱李商隐,因为他看似锦绣文章的诗句下的凄凉和悲哀无人理解。而我,愿做他千年以后的知音。
后来从父亲处得知,这世上还有种“宋词”,心中神秘的她充满了一睹芳容的渴望。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漱玉词》,从此,一代才女李清照的名字便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徒要教郎比比看”的娇憨,“人比黄花瘦”的离愁,“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哀怨,乃至后来“寻寻觅觅”的凄凉,“载不动,许多愁”的悲愤,易安在词中写尽了她颠沛流离的一生。我读她的词,读她的一生,也读懂了她高贵美丽的灵魂。 在这样洋溢着浓郁书香的求知之路上跋涉了十年,经历了几多风雨和彩虹。在这条风景独好的路上,我会越走越远。我的步伐会越发坚定,我的心会在书香的天空下自由翱翔!
“卖书了,卖书了!”一声声激动的叫卖声打破了我的思绪。出了楼门,只见一张张通红的面孔在人群中游走,一声声的叫卖让我紧张的心平静了下来,准备开始认真学习这门经商之道。
来到我们班的场地,发现决定坚守阵地的人不在少数,水壶、帽子,都成了标明领地的证物,有着誓死保卫利益,与桌子“共存亡”的决心。我可不愿意这么去当“保卫者”,决心去当流动“潜伏者”。
“战斗”打响了,我第一个冲上“前线”,去寻找“敌军”,我可是一点也不怕,找着一个人就冲上去推荐我的图书,可都打了“败仗”,真是可惜啊,终于,在不经意的抬头间,我看到了一个Boss人物:王校长。理所当然,我又冲上去,可迎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呀,我没带钱,我马上去拿,等一下。”说罢,便跑向了教学楼。真是的,哪有上战场不带枪的呢,看在她是校长的份上,先放过她吧。我待在原地等王校长,过了一会儿,王校长终于“全副武装”地走了过来,我迎上去,对王校长说:“王校长,我这里有一本书,叫做《躲进世界的角落》,准确说,是一本画集,但作者,用每一幅画,无声的讲述了一个个故事,在画的旁边,也有一些文字,使得这幅画上,又多了一些光彩,而其中蕴藏着的道理,也许会帮助我们一生!”王校长听完这段推荐理由后,立即对我说:“我买!”,“三十元!”王校长毕竟也不是省油的灯,立即发动“三寸不烂之舌”进行搞价。最终,她以25元的价格买下了这本书。
唉,还是不能轻敌啊!回到班里,回想着一天的收货,也感到非常快乐,有许多人很羡慕我能把书推荐给王校长,但我认为,这有什么害怕的呢,在今天,我们所有人都是朋友,王校长是我们的大朋友,大家交换图书,交换心得,人人的快乐成了双倍,这难道不是朋友之间应做的吗?所以,让我们在这一天,收获知识,收获友情,收获勇气,收获快乐吧!
读书节到了,大家在操场上看到了一位爷爷。爷爷送给每一个班级几本书,还给大家讲了他亲生经历的故事。爷爷讲完故事后,我们学校也送给爷爷一份礼物。
今天的读书节,我们班得了三等奖,在高兴的同时,我认为我们班还要加油。今天我们真开心。
2014。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数字。但是,它却饱含着中国人的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你一定很快就会想起原因:青奥会。虽然青奥会
青奥会是国际奥委会专门为14岁至18岁青年人设计的综合运动会,是在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倡议下,国际奥委会于XX年决定创办的。青奥会与奥运会一样也是每4年举办一届,分为冬季青奥会和夏季青奥会。2014年的夏季青奥会举办权花落南京。那时,五湖四海的人们将齐聚南京。
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六朝古都”之称。申请青奥的成功,对于南京每一个市民来说,无疑有一种冲动,一种幸福,一种自豪。这代表着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代表中国有能力举行这次世界瞩目的青奥会,代表中国的快速发展,代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面对着千载难逢的机会,作为光荣的南京人,一名青少年,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我们要讲文明,懂礼貌,自觉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爱护公物,努力学习,积极的宣传青奥知识,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支持青奥,迎接青奥,参与青奥,为这场即将召开的伟大盛会,贡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与青奥共同成长。
在不久的将来,南京市将会把比赛的场地建设完成。到那时候,比赛场上的运动员们会感受到几万人的呐喊助威。而我们作为观众,不仅要为中国队员加油,还要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的精彩表演鼓掌。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南京人的形象。我们应该利用这次机会,传播中国的文化。
“分享青春,共筑未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青奥会共同努力吧。
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又到来了,不过今年我的心情却与以往不同,因为这次我们家被评为了书香家庭。带着这光荣的称号,我和爸爸被安排在主席台对面准备领奖,坐在那里,我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有点紧张,东看看西瞧瞧,思绪飞来飞去,爸爸及时提醒我:“快看表演吧,感受一下读书节的气氛。”我恍惚的思绪重又回到了现实。
舞台上是几个低年级的大家在吟诵诗句,他们穿着古代的衣裳,时而低声吟唱,时而慷慨激昂,时而端坐读书,时而翩翩起舞,在朗朗书声中,仿佛带着我们回到了唐朝的学堂。
最吸引人的要数三年级的表演了,他们表演的是《论语》,由高孔子(高坤扮演)当老师,同学们当他的弟子,弟子问孔子答,重现了当年孔子讲学的气派场景,高坤表演的很到位,他穿着古代私塾老师的长袍,头上顶着发髻,迈着方步仰着头,真的就像个私塾先生,家长们都说他表演的出神入化。在这浓厚的读书氛围里,我也不由自主的摇头晃脑,跟着诵读起来,不知不觉融入了诵读《论语》的行列,相信很多同学也都跟着读,因为《论语》我们已经背的滚瓜烂熟。
终于到了领奖的时刻了,走上主席台的时候,我激动万分,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是紧张还是激动,领导给我发书的时候,我竟然忘了说谢谢。
一个下午,我都沉浸在喜悦和感动中,在感受读书节氛围的同时,我深深地陶醉了,陶醉在朗朗读书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