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
2、引导同学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俺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3、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4、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5、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6、指名答。
7、自读全诗,明要求。
8、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9、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10、,
11、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12、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13、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14、找出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15、王安石见明月而难过,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6、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17、用你认为可行的办法去记忆。
18、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19、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0、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俺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2、收集思乡的古诗。
23、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24、同学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5、练习背诵、
26、了解三位作者生平。
27、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28、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29、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30、指数名同学说、
31、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32、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3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3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3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6、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37、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38、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39、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干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40、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1、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42、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43、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án、螺luó、磨mó
44、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45、,
46、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47、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48、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49、学会本课的生字。
50、爱读书,是一种美德。
5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52、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53、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54、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置解、
55、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56、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57、交流。
58、高效规范,做好文秘工作。
59、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60、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61、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62、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6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4、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65、协调推进,做好保密、档案、史志工作。
66、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67、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68、自读全诗,明要求。
69、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70、同学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71、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72、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73、感情朗读。
74、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75、板书诗题,读题、
76、背诵这首词。
77、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78、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79、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80、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81、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82、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83、多媒体课件
84、检查自学。
8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86、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87、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88、引出课题
89、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俺还”、
90、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91、突破方法:
92、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93、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94、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9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难过、心事重重的感觉、
96、提高质量,做好信息工作。
97、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98、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俺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俺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括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俺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99、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100、同桌互读,练说。
101、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102、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103、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0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10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106、背诵全诗。
107、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108、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109、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110、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111、引出课题
112、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113、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114、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15、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
116、同学练写、
古诗词三首教案6116、解题:
117、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118、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119、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俺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120、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121、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122、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123、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124、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125、周密细致,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126、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127、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128、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129、练习背诵。
130、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131、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13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133、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134、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135、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136、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俺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37、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138、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139、同学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140、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4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42、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43、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144、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145、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146、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147、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148、感情朗读。
149、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150、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151、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15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15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154、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155、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56、教学重难点:
157、用钢笔描红。
158、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59、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60、师送一组词,课件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161、指数名学生说。
16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163、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64、指数名同学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165、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166、听了同学们的描述,俺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167、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168、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169、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170、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71、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身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俺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172、学生练写。
17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174、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75、点评:
176、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俺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77、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178、就让俺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79、“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180、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181、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182、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183、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184、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俺还”、)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185、指名答、
186、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187、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188、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189、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190、感受诗人隐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191、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192、指名交流、(俺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193、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194、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195、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196、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俺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197、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198、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199、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200、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01、紧跟进度,做好督查工作。
202、着眼全局,做好辅政工作。
203、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204、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205、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206、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207、了解王安石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