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整理7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1

这个暑假陪伴我的是一本名著:《傅雷家书》。它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孩子们的家信摘编,是中国名著中少有的书信集名著。走入这本书,你会发现,字里行间中,都透露出亲情中包容与无私的爱。小至吃饭走路,大至人生格局,皆关怀备至。而傅雷在儿女面前,敢于承认错误,从过去的失败中寻找经验,足以说明傅雷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父亲,更是子辈的良师益友。

翻开这本书的一页页,闻着阵阵书香味,看着一句句话,没有人会认为它是一本枯燥的典籍,来往关怀的言语让你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二十世纪,再体味父子、家人间的爱。“人人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样能够实现我们理想的社会?”“先为人,再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再为钢琴家。”这是傅雷对儿子傅聪所说的话,能够看出傅雷对儿子最基础的要求便是做一个堂堂正正、有品德的“人”。只有拥有了人的.道德,才能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职业。有一次,傅雷在儿子的一次成功演奏之后赞赏道:“我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傅雷更是反复强调:做人需要谦虚,永远不要沉迷于他人的夸奖,奉承,不能止步不前,要勇于向自己的理想进发,不断攀登,才能实现想要的生活。可以说,傅雷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是一位有着正确的价值观,有着抱负的伟人。简短的话语,却反映出深刻的人生道理,让人在一字一句中感恩生命,在一笔一画中发现生命的魅力。

《傅雷家书》中的一句话,使我记忆犹新:唯有艺术和学问从来不辜负人;花多少劳力,用多少苦功,拿出多少忠诚和热情,就得到多少收获与进步。是的,在学习中,我们也要如同傅雷所言,不畏困难,勇敢前行,必将拥有属于我们的精彩人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2

这是一部充满了父爱与谆谆教诲的教育的书信集。在这部作品中,傅雷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关爱儿子的父亲,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也作为一个"过来人"的长辈,对儿子即将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做推测,更作为一个指路人,为儿子设计好应对即将到来的事的办法,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也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理智的分析,帮助儿子吸取经验,让他引以为戒。

这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作品,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的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无论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都有极为渊博的知识。即使儿子远在千里之外,正在准备一场极为重要的音乐演出,而他却好象在对待即将赴考的孩子一样,殷切的关注着他的每一个举动,设身处地的预想他要在去的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并替他设计好应该如何去应对,傅雷在这儿所透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他高深的艺术造诣,更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应有的关爱。

1955年1月16日的那封家书,是写在儿子成功之时,作者的儿子在那时刚刚取得了音乐会的成功,边寄了一封家书给父亲,傅雷在受到家书的时候,一方面为儿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真心的为儿子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不忘告诫儿子,不要为胜利而冲昏了头脑,要儿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傅雷对儿子的祝福,表现了他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但他在祝福儿子的同时也不忘教育儿子,却体现了他最为一个长辈对晚辈的严厉要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事业却是无限的,通过亲生儿女,来延续希望,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是一项为人父母所应尽的义务。从傅雷的行为中,也不难看出,他是一个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在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对世界负责任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3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学翻译家、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集。读完此书,感叹傅雷不愧是个父亲,在他的字里行间中,浸透了对儿子全身心的爱。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化修养极高。在信中,他既是儿子的父亲,又是儿子的老师和朋友。不仅关心儿子的生活起居,还要教儿子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方法。

我也是做家长的,虽然对孩子的管教还是很严,但是比起傅雷的耐心和爱心,相差甚远。读了这本书,学习了很多,其中傅雷教育儿子的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我觉得这段话对于我的孩子应该很有用,他也是属于明白道理,但是没有行动的那种,我想我会把这些道理讲给他听,在学习上像傅雷一样耐心地引导他,让他能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心意。

“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这段话对我们做家长的同样受益,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犯很多的错误,但是怎样对待犯错?怎样的减少犯错?相信这段话已经给了我们很的答案。

读了这本书,傅雷的博学多识和极高的个人修养值得我们学习,正是他的言传身教和循循善诱才培养出了杰出的儿子。为了孩子,让我们提高自身的化修养。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4

看了《傅雷家书》之后,我受益匪浅。

《傅雷家书》是傅雷先生写给出国在外学习的儿子傅聪,傅雷用自身经历来教自己儿子做人的原则、对艺术的修养、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其中,让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傅雷说过的“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还有傅雷先生在听完儿子的协奏曲钢琴部分录音后,并对他儿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劝导儿子不要为了技巧而烦恼,要静下心思考。

傅雷先生通过这种平等的倾心交流方式和儿子谈艺术,会让儿子一天比一天长进。傅雷先生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教育儿子的同时,总要将自己摆进去,引导儿子认真对待自身的不足。

我一直认为爱子之情是人之常情,但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为儿子树立了一个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榜样,让儿子听其言,又学其行,成才道路上才会稳步前行。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他们的谆谆教导,他们不是什么伟人,也不像傅雷那样说出立身处世的大道理,但他们做什么事都会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为我打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

浓浓的亲情总是令人感动。《傅雷家书》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傅雷是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父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5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羡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非常重要的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活。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而又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的未来,付出了许多。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了父母,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6

“人一辈子都在,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摘自《傅雷家书》

“烽火连xx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是远在之外的远方游子对祖国的关切,是维系亲情的最好方式,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在傅聪的童年生活,父亲因为在事务中遭受各种打击而变得暴躁。但父亲却从来没有对他失去耐心,没有让他放弃,反而是更加努力地让他学习。傅聪也因为父亲的这句话,成熟地认识了世界,也成熟了自己。

傅聪在外国留学期间,也遇到了傅雷一家五人。在傅雷的教导之下,傅聪也逐渐开始改变,开始懂得与父母交流。傅聪在傅雷的严格教导下,也逐渐养成了自立自强的好习惯,不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傅雷与家书中最令人感动的'还是傅雷父子之间浓厚的亲情。

傅雷对傅聪的教导,也是如山的父爱。

“你以为我因为失信仰了而感到羞愧吗?其实,在我的人生中,你永远是我的朋友,在我心中,你是所有人的好伙伴,在你的音乐中,你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

“一个人只要能够正直,正直,正直,做人,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呢?!”傅雷这句话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自己。

记得我在一次数学考试的时候,我考砸了,跌倒了几次。这可能就是一次让我跌倒的成长之路,而我却因此跌落到了这个不敢前行的地步。

我们不要在失去信仰、正直的同时,留下了背后的泪水。我们的亲人,你们为什么不对我们好一点呢?这也是一种教导,一种让我们学会面对的教诲。

我认为这种教导,是对我们人生不可或缺的,它可能是父母教育我们时说的“不要让任何一个人的人生之路都留下遗憾”,也可能是亲人的鼓励、帮助。

我们不应该只顾着追求成功,而忽略了亲情。

父母,是我们生命中的最亲的人,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去后悔。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7

傅聪,世界闻名钢琴演奏家,只身驰聘国际乐坛五十年,有“钢琴诗人”之美誉。《傅雷家书》侧重于表现傅聪的父亲傅雷与傅聪的母亲朱梅馥对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关切。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夫妇关切的不仅仅是儿子所取得的成果,而更多的是对儿子衣食住行的关切和对儿子性格的培育。当傅聪因音乐会而影响他的学习与休息时,父亲傅雷会让儿子留意身体,加强学习,少受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的影响;当傅聪因儿时的初恋而困扰时,傅雷会给儿子寄一些精神食粮,让他在书中忘掉苦恼;当傅聪将录好的片子寄给父母时,傅雷会听一遍又一遍,记录下优点和缺点,寄信给儿子;当傅聪成家生子时,傅雷夫妇满心高兴,只惋惜见不到儿媳弥拉和孙子凌霄,只能通过照片相识他们。

读《傅雷家书》,不像在读一本本家书,而是脑海中出现一个个场景,每个场景似乎都在生活中发生过。

我小学时也练钢琴,爸爸虽然不懂音乐,但他每天会催我练琴;爸爸单位离书店很近,他常常去那里读书,然后给我举荐。当我努力学习时,他会很快乐;当我自暴自弃时,他会生气,但又要我坚持。

傅雷的母亲朱梅馥和其他人的母亲一样比较关切孩子的吃穿。《傅雷家书》中母亲给儿子的信不多,但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中国母亲的.慈祥。

我的妈妈也一样,每天辛勤工作,回到家里还要做饭、洗衣服,休息的时间几乎没有,她虽然很累,但为了孩子都心甘情愿。

《傅雷家书》向我们诠释的就是中国父亲对孩子的严爱与母亲对孩子的慈祥,我们肯定要像傅聪一样做一个孝顺、上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