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高氏墓是古墓,历史悠久,出土了很多文物,北齐高氏是一个皇族,是皇家墓地之一,下面和本地屋小编来具体看看吧!
北齐高氏墓
北齐高氏墓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城南约十五公里的王瞳镇、杜桥乡一带。当地群众称之为“高氏祖坟”或“皇姑陵”,是北魏至隋代的渤海高氏族墓。
相传历史
北齐高氏墓群,相传原有墓冢近百座,历经沧桑,封土流失,多数泯没;历年来,农民在打井和农田基本建设时,经常发现古代墓葬。1973年4月,河北省博物馆和文管处获悉当地村民在耕地中发现隋高六奇墓后,立即派人调查,收集到前几年出土文物多件(有墓志二方),证实了这一批墓葬,确系南北朝时期渤海高氏族墓,便将有封土的墓葬作了统一编号,加以保护,并有计划的发掘了三座墓。三座墓是南向砖室墓,砌法基本相同,形状大小不一,葬式不同,有的较为罕见。
一为天平四年,(537年)高雅夫妇子女合葬墓,编号为M13。由主室、后室和东室构成。墓前有仿地面建筑的墓门,顶部楞砖起脊,下砌飞檐。墓内共有尸骨四具。
墓志记载
据墓志记载,主室内的两具尸骨,是墓主人高雅和其妻司马氏(司马金龙的孙女),后室和东室的尸骨分别为他们的第二子高德云、大女儿北魏孝明帝嫔高元仪,像这样父母子女,特别是已出嫁的女儿,而且又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妃嫔,葬在一起的情况,还不多见。
高雅字兴贤,北魏末年,官至定州抚军府长史。死于熙平三年(518年),东魏天平四年追赠散骑常侍、冀州刺史,“诏书”改葬。这是一座按封建礼制埋葬的标准的贵族墓。该墓出土器物最多,也最珍贵,共有115件,制作精细,造型优美,而且排列有序,组合清楚。
布局结构
二为武定五年,(548年)高长命墓,编号为M1。墓室分前后两室,平面呈葫芦形,前室顶部有农民耕地时被拆除,后室顶部早年破坏。墓门门楼,砌三层门额,壁面涂白灰,画红色阑额,两端画,柱侧各画一门卒,头戴缨盔,身披铠甲,手执骨朵。券门上面画火焰,再上画二异物,人身兽首鸟爪,背后有一枝条。东侧异物,仅存身足,余皆脱落。这座墓破坏严重,器物仅存陶瓷两种,没有一件完整的。棺木劈成碎块,尸骨全无,墓志砸碎,仅存“大魏□故”两个半字。前后室间的甬道和过门,墓门甬道和里外层封门砖均被拆除或捣毁,室内壁画全被铲掉,地面上还有一层零散的着色白灰片。
主要形态
三为隋开皇三年,(582年)高谭夫妇墓,编号M5。高谭夫妇墓的形式较为罕见:墓室下部呈正方形,高达1.25米后,四壁各以相邻两角为点,壁面以弧线形状向外伸张,连砌五层砖后,口部成圆形,然后攒顶。基本上为穹窿顶。顶部在抗日战争期间曾被掘开,室内四角,各立一圆柱,高80厘米,上置陶灯。高谭墓自称“不须棺椁,祭奠率尔,勿用牲牢”的节葬墓,但仍有金、铜、陶瓷器九十多件,能复原的陶器,不到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