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作霖是江苏南京人,是清末南京著名的史志学家,在光绪元年中举人,后来屡试不第,就专心于教育、文学和史志学,编修了很多地方志学,成为现在研究南京地区的重要史料!
陈作霖
字雨生,号伯雨,晚号可园,人称可园先生。江苏南京人。光绪元年举人,历任崇文经塾教习、奎光书院山长、上元、江宁两县学堂堂长等职。为清末著作家、藏书家。
他毕生致力于搜集地方文献,编辑史志资料,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对今天的南京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物生平
陈作霖4岁读书,11岁起读史,先后肄业于钟山、惜阴书院。
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作霖参与纂修《上江两县志》,这是他进入方志领域的开始。
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此后应进士试不第,就放弃科考,专心于教育、文学和史志学
光绪四年(1878年),编写成《金陵通纪》
光绪九年(1883年),编纂了《金陵通传》
史志学成就
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作霖参与纂修《上江两县志》,这是他进入方志领域的开始。三年后,他编写成《金陵通纪》,接着又用五年时间编纂了《金陵通传》,这两部书一记典章,二记人物,详细叙述了南京的历史文化。
《金陵琐志》
是陈氏的鼎力之作,其中《运渎河小志》所说运渎,是指东吴时开凿的秦淮支河,自斗门桥北上,经红土桥、草桥分流,东至内桥,西至张公桥,以水为经、以桥为纬,记载了纵横十里之间的街巷宅第、祠庙园林、风俗民情、逸闻轶事;
另外还有记门西地区的《风麓小志》、门东地区的《东城记略》及《金陵物产风土记》和《南朝佛寺志》。
后来,陈作霖又指导其子陈绐绂续志两种:《钟南淮北区域志》记钟山南和秦淮河北的山水街巷园林人物;
《石城山志》记城西北事,于1919年刊成。
个人著作
《国朝金陵文征》、《国朝金陵词抄》、《金陵通纪》、《江宁府志》、《金陵通传》、《金陵文抄》、《元宁乡土志》、《金陵诗续征》、《金陵琐志五种》等;
著述有《可园文存》、《诗存》、《寿藻堂文集》、《养和轩随笔》、《诗集》、《可园诗话》、《可园备忘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