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知识 > 学习资料

郑景贵简介_郑景贵的个人资料

时间: 2022-09-12栏目:学习资料
 

郑景贵是清末时期的人物,是马来西亚的华侨,其父亲因为家贫来到马来西亚谋生,后来郑景贵也到了马来西亚,和父亲已经经营工商业,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豪!

郑景贵

字嗣文,号慎兴,广东增城人。父亲因生活无着只身漂泊南洋,留下他母子相依为命。久无音讯,景贵奉母命到南洋寻父谋生,在马来西亚霹雳州随父经营工商业,他的父亲原在马来亚经营小本生意,仅可糊口。郑景贵去后,以其机灵聪敏,助父一臂之力,生意渐有起色。至咸丰十一年他40岁时,已跻身富商行列。

人物生平

道光二十一年(1841)步父亲足迹,到马来亚谋生。他的父亲原在马来亚经营小本生意,仅可糊口。郑景贵去后,以其机灵聪敏,助父一臂之力,生意渐有起色。

咸丰十一年(1861)他40岁时,已跻身富商行列。

同治九年(1870)直隶大水灾,捐巨款赈济。李鸿章上报朝廷褒扬其义举,赐“急公好义”牌匾于其故里。

光绪十一年(1885)法国殖民军侵犯南疆,景贵捐巨款支持抗法,赏赐他及妻子林氏夫人以二品荣誉官衔并封赠三代。

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槟榔屿逝世78岁。

华侨领袖

清咸丰、同治年间,内地一些品流复杂的人流亡到马来亚,斗殴仇杀,聚众抢劫,对当地社会治安危害很大,侨民对此深恶痛绝,而英国殖民当局却束手无策。郑景贵以自己在华侨中的影响,与当局协力整治,终使这股为患十余年的黑社会势力销声匿迹。他从此声望更高。英当局封他为“甲必丹”勋衔,凡华侨事务都先由他处理。

急公好义

清末直隶(河北省)发生大水灾,郑景贵得悉灾情,以他母亲赖太夫人名义捐巨款赈灾。此事感动了清廷,给他在增城的故里赐赠“急公好义”牌匾。

光绪十一年(1885)法国殖民军犯我南疆,清政府告急。郑景贵认为救国御侮人人有责,毅然捐助巨额军饷。清政府为表彰他赤诚爱国,赐封他及其林氏夫人三代享受二品官衔荣誉。其族人及后裔在他家乡建造“荣恩”石牌坊,横批镌刻“急公好义”四个大字并“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封旨。

郑景贵每隔数年必回乡省母,为了振兴家乡教育,他捐巨款建增江书院,广置图书,聘请名流讲学任教。一面又建议朝廷给增城增加考秀才的名额,结果从咸丰七年开始年增2名,到同治年间又每年增加7名。他还特别捐助进库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