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知识 > 学习资料

梁佩兰(清朝时期的诗人)简介(个人资料)

时间: 2022-12-04栏目:学习资料
 

梁佩兰是清朝时期的诗人,出生于明末,顺治十四年考中解元,但屡试不第,致力于作诗,最终在康熙二十七年才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知县,因年事已高,没有赴任,后告假还乡,隐居广州,主持粤中诗坛,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

梁佩兰

崇祯二年(1629年)出生,字芝五,号药亭,又号紫翁,晚年更号郁洲,祖籍南海县西浦乡西浦村。梁佩兰自幼聪敏,早有诗名。

顺治十四年(1657年)应乡试,列第一名解元,时年29岁。其后屡试不第,致力攻诗,与屈大均、陈恭尹等唱酬,名播海内。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科会试,中第10名进士,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敕授征仕郎,后被吏部任命为知县。此时,他年事已高,没有到任,便留在京都以写诗为乐。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告假还乡,隐居于广州西关丛桂坊,其后又筑居仙湖,与好友结诗社于兰湖,主持粤中诗坛。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奉诏回京,在翰林院供职。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回归乡里。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病卒,享年77岁。

诗作成就

梁佩兰诗,多酬赠和吟咏景物之作,也有发泄功名失意的怨辞,间亦杂有兴亡之感。较有意义的作品是某些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章,如《养马行》《采珠歌》《采茶歌》《雀飞多》《樵父词》等。这类诗,内容清新,语言通俗,感情自然,不失为佳作,但不多见。他的大多数诗仿古的习气过重,笔调较为平淡直致。总体来看其诗成就还不能与屈、陈并论。《清史列传》等典籍及当时的名人如何巩道、近人徐世昌等则盛赞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