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栋朝是近代铁路工程专家,出生于晚清时期,自幼丧父,后前往香港,由叔父养育,考取天津北洋大学堂,获得工科学士学位,被派往美国留学,专攻铁路桥梁,回国后从事铁路方面的工作,民国时期曾经担任广九铁路管理局局长,解放后致力于翻译国外铁路著作,后病逝于家乡。
胡栋朝
1872年出生,字振廷,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4岁丧父,17岁赴香港,由叔父养育,21岁就读香港英国皇仁书院。后考取天津北洋大学堂,29岁毕业,获工科学士学位,被选派赴美国留学,专攻铁路桥梁,著有《比较柱桥及钉桥之用》一书,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同年写成《中国铁路指南》,引起中国有关铁路公司的注意。
1906年栋朝应四川总督锡良聘请回国兴办铁路,而入京参加学部考试,赐进士衔。同年9月赴川后,于11月被任命为四川省川汉铁路正工程师。即率领20余人精心测勘路线。后因公司意见不一因而辞职。复出国赴瑞典。
1914~1917年,先后担任了南京宁湘铁路工程局科长、北京铁路处处长。相继勘查了江浙铁路、海靖铁路及清徐、杭甬两线等,并绘出-铁路总图。
1920年,任粤汉铁路督办处工程科长,亲自勘查潮汕铁路。
1922年,任广东省建设公路处工程师,对韶关至坪石公路进行测量,使第一段工程能顺利完成。
1922~1927年栋朝在任广州市工务局建筑科长时,对惠爱路、永汉路、长堤大马路等进行了全面规划设计并主持修筑。海珠区的马路,绝大部分是经他主持兴建的。
1932年栋朝任广东省广九铁路管理局局长。
新中国成立后,栋朝悉心致力翻译国外有关铁路著作。曾写有《上省政府叶主席书》,提出对广东公路的修筑方案。
1950年他到广东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工作。
1955年回黄埔村安度晚年
1957年病逝。
1962年由其孙子胡仲化,将他的遗稿捐献给华南工学院图书馆(现华南理工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