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感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人的诗句把清明时节人们的心境及气候写得入木三分。今年学校就安排我们六年级七个班的学生去慈城祭扫烈士墓。教师让我们每人都手工做一朵白花,去敬献给烈士。我回家忙乎了二个多小时也没做出个样来,最终只能厚着脸皮请教妈妈,最终把两条美仑美奂的白花做成了,还带着两片绿叶,新鲜的宛若沐浴在春风里带着露珠的真花。慈城在我印象中仅有年糕,虽然明白离市区不远,但却从没去过,只明白妈妈买年糕时总挑慈城的买。究竟那里有什么风景?还有烈士们的感人事迹是怎样的呢?带着大大的问号,晚上我怎样也睡不着迫不及待的我们经过一路的颠簸最终到了慈城。故城的早晨笼罩在阳光下异常耀眼,古朴典雅的象是中国画
祭扫烈士墓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烈士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以前我写祭扫烈士墓活动,都喜欢用一些怀着沉痛的心境、对烈士无比崇敬等句子,这次我实在不想用这些句子了,因为我看到大家在烈士墓前嘻嘻哈哈;有的同学还不住地埋怨:用了好大的力气跑到这儿,也没玩一玩;有的同学还玩起了拍手游戏;更有甚者,在向烈士默哀时,有的同学竟然哈哈大笑
回到家,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同学们在烈士墓前的那份沉痛和崇敬到那儿去了呢?我想:我们这些小学生,此刻的生活都十分完美,平时吃穿不愁,大部分人是要什么有什么,谁也不会想起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谁也不去问这完美的生活的怎样得来的,又是如何的来之不易。加上平时对我们的革命历史教育也不是太多,我们平时看电视专挑神奇宝贝、奥特曼等动画片看,对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了解得很少,对烈士们并没有情真意切的感情,在烈士墓前怎样会沉痛和崇敬呢?
这就是我今日的一点感受。
清明感想:
清明感悟
此刻正是清明前夕。每当春雨绵绵之时,我便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每年的4月5日清明节前后的一段日子里,人们都会以踏青、扫墓的形式,来怀念故去的亲人。也就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我们活着的人会更加珍惜生命。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来珍惜生命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珍惜每一天、每一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要合理安排自我的时间,来创造生命的奇迹;我们要好好把握住每一天,来报答父母赐予我们生命的恩情
记得妈妈以往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片黄黄的油菜地,一个不太大的小池塘,旁边有几座坟墓。有一家人来到坟墓前,跪下。纸钱在烧着,只见得其中有一个人在磕头,嘴里念叨着:爸,给您送些钱,在那边多买些好吃的。在这边吃了一辈子苦,此刻能够享享福了这天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亲人走了,却给活着的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怀念。此时风儿正轻轻地吹着,悄悄地在将那些人的忧伤带走。www.xuexiting.Com
让我们去做该做的事,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仅有这样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家人,对得起自我。
清明感想:
清明节的晨曦,我游荡在河的左岸。绕过开满油菜花的田野,衣角抚过枯旧的栅栏,带走那残留的期望。早起的小朋友们,光着小脚丫,踩在松软的沙滩上,伴着银铃的笑声,去捕捉童年的幻影。蝴蝶追逐花朵的脚步,芳草等待露珠的眷顾。远处的山,被雾渲染得虚无缥缈,更添一分独特的神秘。山间隐约的火红,在迷茫中盛开。清风凌乱了我的发丝,微波在我心间泛起点点涟漪。伫立凝视那抹倔强的红,思想不由自主地飘远。清明不应悲伤,先人的尸体虽己化为腐朽,但他们的灵魂还在追逐阳光。清明不该消极,嫩枝仰望着苍穹,萌芽向往着大树,自然一片生机勃勃,我们有何理由不奋发向上?
清明节的正午,我漫步在街的右旁。晨雾褪去,迎来灼热的阳光,给沉闷的大街,画上一笔朦胧的色彩。街上稀疏的人们,拖着疲惫的身心走着,带着眼里迷离的情绪望着远方的道路,有一步没一步地摇晃着。我漠然地看着这一切,不禁嗤地冷笑。人降生欢天喜地,人去世肝肠寸断。人本来就是上帝的礼物,上帝只是收回而已,又何必悲伤。一叠叠的冥币堆放的一齐,风孤零零地吹着。火一点点吞噬着,它没有任何反抗、没有任何挣扎,化为灰烬慢慢地逝去。死去的人们是否收到,没有人会明白,也没有人想明白。这只是活着的人们的一种寄托,尽管心中都清楚都明白,却还是不相信欺骗着自我。也许,这样也好。
清明节的夜晚,我凝视星空幻想着。夜渐渐来临了,月悄悄挂上了,星慢慢现身了。奶奶以往讲过,地上如果消失了一个人,天上就会亮起来一颗星。我眺望着它们,它们就像黑暗中跳动的火焰,用微小的光亮固执地闪耀着。乍一看,密密麻麻,低垂天际,仿佛欲坠。然而越看越是遥远,越看越是深邃。漆黑中的点点亮光,总能给自我内心带来一种深深的平静,平静中蕴含着不灭的生机,蕴含着仿佛大悟的喜悦。就像它们本身,在无尽的黑暗虚空中倔强的不肯熄灭的光芒。死去的人们亦是如此,我们是不是也应当努力发光?
清明,我的感与悟。
清明感想(4):
4月3日,我们万全道小学全体师生去了平津战役纪念馆进行了忆革命先烈,树少年壮志的扫墓活动,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团体扫墓,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进平津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就给同学们讲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次扫墓活动我十分受教育,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建设我们的家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更加富强。
清明感想(5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看到这句,想起这句,念起这句,总会想知识渊博的曾祖父。
清明节是每个儿女该敬孝的时候。今年我又来到了曾祖父的坟前,旁边的一花一草都有回忆。
早年,曾祖父是个教书的。曾祖父总是教我做人的道理,可我就是不听。曾祖父看我心不在焉样貌,他就更加严厉,更加严肃,更加严格。只要他看我头没向他那儿,就要被他骂。可我还是不听,可是他看我的考卷总是说不好,我问他哪儿不好,你看看基础就被扣了3.5分。真是不该呀。还有阅读也被扣了5分。你看该不该呀!还有这个,还有那个那个。你还不明白,我平时叫你多读课外书,你就是不听,问题一来你就不明白该怎样解决了吧。
曾祖父我对不起你呀!我不应当不听你的话。可是此刻又有什么用呢。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呀!
可是我会努力学习的!
可是时光飞逝!曾祖父已经去世了,曾祖父去了另一个世界了!
我会记住你教我做人的道理的。
清明感想( 6 ):
春风阵阵,天空晴朗,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我们学校放假三天。我爸爸领我去上坟,我们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我家的北山,那儿离我家很远,要走很远的路。
记得小时候,每年清明节的这一天,爸爸就领着我上坟去。我总是很高兴去上坟,因为爸爸在坟前一烧纸钱,就管不着我了,我便到处玩,直到爸爸来找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去上坟不再又玩又闹了,而是逐个逐个地观察每一座坟。
准备齐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地跟随着爸爸去上坟了。走到半路,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清明要上坟呢?于是我询问起爸爸来,爸爸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爸爸顿了顿之后讲道清明节上坟一方面怀念亡故的亲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后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来人往前往上坟,扶老携幼的情形,看着、看着,爸爸又在叫我了,过了一会,我们回到了家。感觉很累。可是,虽然很累,但我很高兴,学到了知识,用自我的行动,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我想必须是很有意义的。大家想必也去上坟了吧?不妨把你们上坟的过程也说说吧!
今日,爸爸妈妈带我去了烈士陵园,当我看到那些为祖国而牺牲的英雄们,我真想高喊:同学们,难道我们不应当珍惜今日的完美生活吗?
在那一张张烈士的脸上,流露出对我们这些祖国后代栋梁之材的期望。他们好像在说:同学们,好好读书吧,长大了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那一个个英雄们,也只可是都是20出头,却为了我们,献出了他们那宝贵的生命。
今日,有许多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了烈士陵园,我想:他们应当都和我一样,对这些烈士表示深切的敬意!
同学们,我们要好好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那些烈士们与敌人顽强拼搏,也就没有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呼吁:同学们,此刻要认认真真的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让烈士们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今日是清明节,爸爸妈妈和我去老家祭祖宗。路上,我们看到金灿灿的油菜花,像一大片金色的地毯。小朋友们在田野溜达。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目的地。
我们来到了太公、太婆的墓前,爸爸点了一把香,妈妈把之前准备好的食物、酒水之类的东西摆放整齐,然后我们一齐烧了一些纸钱,在他们墓前拜了拜,燃烧的之前烟雾弥漫,纸灰四处乱飞,对环境有许多污染。
这个季节,虽是小草刚刚发芽的时候,可是天气干燥,烧纸很可能会引起火灾,后果挺可怕的。
我真期望现代人能用礼貌的方式来祭祖,这样既环保又不失清明节的意义。
清明感想( 7 ):
清明时节,池州杏花村景区诗意浓浓。3月31日,池州市第二届公祭杜牧大典暨把酒清明祭先灵诗歌朗诵大会在杏花村坊中心广场举行。杜氏家族后裔、大中小学生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近千人齐聚于此,公祭先贤、朗诵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及清明节,不少人会情不自禁地吟出唐代诗人杜牧的佳作《清明》。池州杏花村也因为这首诗名扬天下。当天上午,池州杏花村坊中心广场前竖起了4米高的杜牧像,杜氏后裔代表向杜牧像敬献花篮,各界代表纷纷朗诵祭奠诗文。
上午10点整,诗歌朗诵大赛拉开帷幕。整场比赛在以清明为主题的背景音乐下有序进行,既有历朝历代的名篇佳作,也有社区居民、院校师生自创的诗歌。其中一首《写给爷爷的诗》将思亲之情与清明感悟结合在一齐,感染了现场的每一名观众。杜氏后裔杜德喜说:以朗读诗歌的方式,进行清明公祭活动,既礼貌,又能传承历史文化。期望这个活动坚持办下去。
清明感想(十五):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祀和扫墓的日子。
很小的时候,我并不清楚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只是觉得这一天没有国庆节、儿童节那样欢庆热闹。人们的脸上少了一份欢笑,多的却是一份沉重与忧伤。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后,我才对清明节有所了解。婆婆三年前离开了我们,还记得婆婆的棺木被黄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哗哗直流。我也说不出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只明白婆婆是我长这么大第一位亲眼目睹离去的亲人,我悲痛,更多的是不舍。
今日是清明节,我们全家人像往年一样到乡下祭祀扫墓。穿过开满金黄色油菜花的农田,我放眼望去,山还是那座山,婆婆的坟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只是坟头又多了些杂草。首先,爸爸、伯伯在爷爷的带领下用锄头等工具把杂草清理干净,并把它们扫到一块空地用火烧,听说是为防止起山火才选择在空地的。我看见爸爸在角落烧一种黄色的纸,便好奇地问:烧这个干什么呀?爸爸回答说:这是纸钱,烧给在天堂的婆婆用的。哦。我点点头再也不愿多问,因为我明白,他们心里很难受,可是,婆婆真的能收到吗?
爷爷点燃了香蜡,伯伯铺好了垫子,我们长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坟前磕头。我跪了下来,望着随风摇曳的烛火,仿佛看到了婆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和充满爱的眼神,回味着婆婆多年对我的爱护与念叨,也似乎听到了她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小名。记忆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听爷爷讲,她年轻时是位生意能手,那时她家因为做布匹生意成为当地的一户富裕人家。之后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变得一无所有,并逃亡到桃源乡下定居,一家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坚强地生活。婆婆在我还没出生时就因为旧疾瘫痪了,从我有记忆开始,她几乎就没出过门。婆婆虽然手脚不方便,但还是很关心我们,听爷爷讲,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孙后代。
灰蒙蒙的天依然下着细雨。烛火熄灭了,鞭炮声震耳欲聋。婆婆,清明节到了,我们又来看您啦!明白我们有多想念您吗?您听到我们正在向您问好吗?您必须也在天上关注着我们吧!这样您就不会寂寞了。
站在坟前,我一边感受着四月春雨的那一丝寒意,一边胡思乱想,忽然记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我的脸颊湿湿的,分不清是雨还是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