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已经放寒假了,可爸爸妈妈还要上两周多的班才过年,于是我被送到外地的奶奶家小住。每天早晨起床,奶奶总为我准备了热腾腾的豆腐脑和暖乎乎的生煎。我这个人从小就没有挑食的毛病,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奶奶总是坐在旁边看着我,听我讲着家里的、学校的趣事。
俗话说:“事不过三!”当奶奶第四天还把这两样端到我面前时,我再也忍不住了,说:“怎么还是这样两呀?我都吃三天了。”奶奶突然如梦方醒地说:“对不起,我把你错当成你爸爸了!”我很有兴趣,就问奶奶:“爸爸小时候经常吃这些吗?”奶奶说:“是呀!他每天都要吃,从来不厌烦,我每天都给他买。”我心里犯嘀咕,爸爸在家里可从来不吃生煎的!奶奶说:“你想吃什么,我陪你出去吃!”我看了一眼窗外飘舞的雪花,下意识地缩了一下头说:“今天算了,明天我要吃油条和豆浆!”奶奶笑着说:“好的,明天我的小孙子要吃油条和豆浆,我记住了!”
第五天早上,我果然吃到了油条和豆浆。写写作业,看看电视,很快,爸爸来接我回家过年了。
当天晚饭之后,我和爸爸回到房间。我问爸爸:“平时你说自己不吃生煎的,但我听奶奶说你小时候天天吃生煎,怎么回事?”爸爸沉思了一会儿说:“孩子,你奶奶年轻时生过重病,不能工作,不能做家务,她当时很内疚,抱怨自己成为家里的负担。你爷爷怕她闲着无聊,就叫她负责买早餐!至于为什么要吃生煎,因为卖生煎的摊点是离家最近的。所以,你去世的爷爷爱吃生煎,我也爱吃生煎,懂吗?当时爷爷告诉我要吃生煎时,我才8岁!”我突然明白了。我来到奶奶的房间,告诉她我又想吃生煎了。
次日早上,我和爸爸面前一人一份生煎。爸爸端正坐姿,用心地吃着,仿佛在做一件庄重的事情;我也端正坐姿,静静地吃着,感受着来自生煎地温暖,感受着这温暖的记忆。
垂下的枝条被北风吹得凌乱不堪,上一秒还充满着生机的嫩叶,这会儿已被狂风拍打在了地上。雨水冲刷着眼前的一切,车辆飞驰而过这使我又不禁想起了那一幕——
那月,那日,那次,倾盆大雨,冲洗着行人的衣裳。刚下课的我不再如往常那样等母亲来接我,我撑起那把大伞走到斑马线前。失去了红绿灯的马路不再像往日那般显得条条有序。眼前的车辆一个紧接着一个从我眼前飞奔而过,丝毫不留缝隙,好似大家都生怕自己晚些开过这段路。
我依然呆呆地站在马路这端,等了许久,我还是没能有机会穿过这条马路。
对面,显得如此遥远。
那些小车无情地碾过马路,地上的积水溅起,扑向我的双腿。身上的小水珠顺着伞边滑落,一颗,两颗,头颗……
大雨丝毫没有减弱它的气势。不知过了多久,我的眼前终于看到一辆车停了下来。我吃惊地向他看了看。他摇下车窗,笑着,大声地对我说:“小姑娘,快过去吧!”说着,又将车窗摇了上去。他的车停在斑马线前头,没有半点要开的意思。见这样,我才赶紧地走过了马路。在后面的车一个接着一个不停地按着喇叭,好似在抱怨着:前面到底怎么回事,还走不走了。有些性子急的人摇下车窗,努力张望着,还有些没素质的人则干脆像泼妇骂街似的大声地骂着脏话。
唯有他,不紧不慢,对那些人的不满也不做出回应,他见我安全地走到对面,这才缓缓地将车开走。我望着那车的影子渐行渐远,最后变成一个点,然后消失在了一片雨雾之中。
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暖流,我们素不相识,他却能不像其他人一般无情地略过,而是谦让,让我先过马路,这大概就是陌生人给予我的温暖吧!
雨水如剑一般刺向行人的脸肤,刺骨寒风将行人的发稍吹乱。我的身体是冷的,而我的心却是暖的。
那月,那日,那次的倾盆大雨,却是令我温暖的记忆……
温暖是黑夜中的一盏指路明灯,让迷失方向的人走向光明;温暖是雪地里的一个火堆,让寒冷的人们感到扑面的热气;温暖是沙漠中稀有的一滴水,让口干舌燥的人感到甘甜。
寒冬来临,漫天的雪花飞舞着,给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棉被。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格外的冷,不时地用手捂住嘴,好暖和一些。
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看上去四五十岁的老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子在纸上刷刷,然后再用手细心的撕。
虽然是在对面,但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手被冻得通红,那红色,好似火一般。
当她认真的清除好几张广告纸之后,又继续走到另一张跟前。但是,我看到,她右手举起来,却停在空中,似乎定格。又见她往墙面靠近些,接着她微微摇摇头,便离开。
怎么回事?她为什么不清楚她?她是在偷懒吗?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
我刚想去看个究竟,却又见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我原以为她会把那张纸清除,却没想到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摇摇头,转身离开。
见次,我更加疑惑,便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上面写着:赵杰,16岁,男……
疑窦冰释,我在这瞬间明白一切。此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雪花仍如鹅毛般飞舞着,乐我不再觉得冷,而是感觉格外的温暖。
冬天是寒冷的。但他也会让人感到温暖,正如那两位清洁工一般,这世间的那种浓浓的暖意,是源自于那火一般炙热的心。正是这种‘神圣’的火,点燃我心中的那一瓣瓣心香。我想,它的温暖足够萦绕我的一生。
徜徉在家附近水街的繁华与喧闹里,我携着多年记忆的幻梦回到了童年小镇——楼夏街。
小镇依水而建,清澈的小河水如绸带柔软地绕在小镇的周遭,小镇不大很小,一条青砖铺就的路从镇的中间穿越而过。两边的店铺背水而建,但奇特的是房子一半建在岸上,一半建在水上,水上的部分由几根木桩支撑,历经无数洪灾,从未被淹过。小巧的乌蓬船轻快地滑过清亮亮的河水,船头的鱼鹰机警地盯着水里游动的鱼,随着船的晃动摇摆着身子。高高低低的卖鱼虾的呦喝声划破小镇清晨的宁静。店铺的正面朝着街道,木式窗棂上镶着干净的玻璃,闪着明晃晃的太阳。店铺的门是木板插门,在大清早店家一块块地顺序取下,斜靠在店门旁,夕阳西落时,再按序一一地插上。墨青色的瓦当上刻有精致的花草图案,在雨天,流年的雨水滴嗒,泛着苔青色的岁月光泽。
小镇不大,样样有,除了一般的店铺,有郎中开的中药铺,有合作社,还有照相馆。虽然那是全国上下都穿清一色蓝布衣裳,使用粮票,布票,肉票等等票据买生活必须品的时代,伴着清晨重煤炉子的`烟气氤氲,升腾着小镇一天的热闹非凡,各种小买卖亦已粉墨登场,在那物质极其亏乏的年代,小镇卖的东西,可以说是琳琅满目。有吃的大饼油条,油饼,油饨子,鱼虾,少量的猪肉……有穿的的确良布料,黄球鞋,戴的草帽……有用的洋油,洋油灯,火柴……还有铁铲,镰刀等等。
每每听说去小镇,往往前一天晚上都兴奋得睡不着觉,想像着将在小镇上吃到油饨子和油饼。那卖油饨子的是个白胖的中年妇女,每次看到她自然卷曲的浓密黑发越发感到时髦,看着她那肥胖的双手娴熟地操作起来,一只手握着盛有面糊模子长柄,另一只手则灵巧地挟起萝卜丝平铺在模子里,然后再浇一层面糊,放进炙热的油锅里煎,顿时热气缠绕。在寒冷的冬日,就着油锅吃外脆内香的油饨子,虽然当时吃得满嘴流油,但脆香中浸透着萝卜的绵软,腹中顿时温热充实起来,油饨子成了童年最美的小吃。
敲着锣的糖担子是小镇上行走的小卖部,清清脆脆的锣声引来了妇女和孩子,玻璃方格子里应有尽有,看得你眼花缭乱,有妈妈们需要的针头线脑,塑料钮子,蛤里油,有孩子们喜爱的麦芽糖,五彩的玻璃球弹珠,甚至还有泡泡糖,也有红绿头绳,有许许多多小零碎,每每看到我一见到红绿头绳时双眼发出的亮光,母亲会买几分钱的头绳扎在我细长发辫上,美丽心情立时开成了花,生长在心里。
那时在乡下,要穿新衣裳到过年才行,要用布票去镇上合作社买,当年合作社的一般营业员看到乡下人都是爱理不理的,我总觉得与他们无法接近,对我们最和善的要算是卖布料的白净中年男子,每次过去他总是笑嘻嘻地打着招呼,在那个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顿觉和他近了不少,只见他取长尺量布,在布的上方横量一下尺寸,用剪刀剪开一小口子,用同样的方式再从布料下方量开剪个小口子,然后用长尺对齐上下口子,以尺为界,用画粉画线,取剪刀,沿着画好的线齐齐整整地剪开布料,不像其他地方的卖布营业员,用长尺在布的上方横量时,尺往怀里斜,取剪刀,然后放一点尺寸剪开口子,直接用手撕布,明看好像多给了尺寸,实际上在裂帛声里已短了你的尺寸。不知为什么,总感觉从小镇上买的翻跟头的玩偶小人与卖布料叔叔特别像,每次按玩时,就想起小镇上亲切的卖布叔叔。
据说最初小镇上还有私塾,是个留洋的姓夏的先生办的,在抗日时期被日本人炸毁。我的大伯父在那私塾念过两三年,童年常常聆听大伯父讲述千字文,名人典故,儒家思想,世间礼仪和精彩的故事,大伯父还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岁岁年年为乡里乡亲写自编的对联,可以看得出那私塾解惑授业的出类拔萃。
那个时代拍照片是件稀罕事,一般的小地方没有,我们小镇虽小,但有照相馆。在小镇拍的是一张全家幅,居然是我唯一童年照片。当时的照相馆里的照片都是锯齿的,都是黑白色,照相馆的墙上挂了好几排大小不一的照片框子,一幅幅不同规格的黑白照任你选择,有单人的,有全家福的,还有细长的集体照片。当时拍照时,照相师傅把头钻进罩在相机镜头上的黑布里,我们目不转睛地对着镜头看,也不知道什么时间开拍,当时等急的我,竟把握在手里的苹果咬了一口,谁知照相师傅竟拍下那一瞬间,相片上的我握着缺口的苹果,像极了今天苹果手机的标志,嘴里嚼着苹果,看上去像在笑,那么自然,竟然成了我以后人生中拍的许多照片里最为自然的一张。
多少流年岁月过去,小镇没了身影,尽管如今的我游玩了许多江南名镇,尽管那些古镇有名人掌故,有独特的景致,但是我还是最喜欢,最怀念童年的家乡小镇——楼夏街。那里有我童年的温暖,欢乐与记忆,早已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在清晨,抑或在黄昏,童年小镇仍如往初一样崭新而来,温暖经年。
有朋友问我,我记忆深处的温暖是什么?我瞬间脱口而出,没有,是真的没有。她却不肯罢休,肯定有。我沉默,忽然忆起那青青柳叶儿,柳叶儿青青。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我记忆深处的温暖,因为在我想起它时,我的心是痛的,而非暖的。
童年的画面无非这样:我披散着长发,手里捧着祖母采摘的鲜花,奔跑在无边的山坡上,轻柔的发丝在空中尽情地飞舞,随风飘散的花瓣像是梦幻的天女飞花,一切的一切,美丽的像童话。然而,在山坡的另一边,你总会看见一位老人站在那里,她饱经风霜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偶尔叮咛一句:“小心点。”而那个人就是我的祖母,我最爱的祖母,也是最爱我的祖母。祖母门前的那株柳在风的轻抚下摇摆,柳叶在阳光下泛起青色微光。
那时的我,无疑是快乐幸福的;那时的柳,无疑是婀娜多姿的。那时的我从未注意到那时的柳。
一切来得没有任何预兆,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祖母不见了!爸爸说:“祖母去了一个很遥远的地方。”不,我不信!祖母说过,她要和我永远在一起。祖母不会骗我的,祖母一定是在和我玩捉迷藏,祖母真调皮,我会找到祖母的。我每天都会趁父母不注意时跑到祖母家的门前,那撕心裂肺的哭喊没有换来祖母宠溺的笑,那门依旧锁着。祖母门前那株柳开始泛黄,开始凋落。
几乎是一夜之间,我失去了幸福,就像是折断翅膀的天使,再也无法飞翔;几乎是一夜之间,柳失去了美丽,就像是受诅咒般的枯萎,再也无法迷人。那时的我终于发现那时的柳。
我摘下它的柳条,编成头冠戴在头上,没有青青柳叶儿装点,却意外动人。我将对祖母的思念写在绿布条上,再将绿布条系在柳条上,当微风拂过,柳条扬起,布条飘飘,就像是柳又抽新芽。呵,好漂亮的青青柳叶,柳叶儿青青。
日复一日,我重拾快乐;日复一日,柳重拾风采。那时的我与那时的柳成了好朋友。
城市繁华热闹,街边的柳一棵棵千娇百媚。生活越发充实繁忙,我再也记不起柳孤傲挺拔的身影,再也记不起“青青柳叶儿”飘飞的美景。
我,忘了陪伴我半个童年的柳。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从繁忙的暑假中抽出时间回家乡。回到家乡,我下意识地走到那个异常熟悉的地方,却发现那里是宽广的道路,根本没有柳树的影子。爸爸看着疑惑的我,告诉我说,这棵柳挡住了村里的道路,半年前就砍了。心忽然一阵阵刺痛,痛得我无法呼吸。我抱膝蹲下,泪水像开了阀门似的止不住的流,以前的一幕幕像放电影似的浮现在脑海中,似乎在嘲讽着我的无情无义。
写着写着,又哭了……
温暖记忆作文800字
【推荐】温暖的记忆的作文四篇
【精选】温暖的记忆作文3篇
有关温暖的记忆的作文4篇
【精选】温暖的记忆作文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