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回家的飞机,就要离开西安了,我再次不舍的与西安离别。想起这些天来的点点滴滴,我的内心是一种敬佩,一种激动,也带着一丝怀念,和一些不舍。
西安这个十三朝古都的长安,历史悠久,让我憧憬、向往,感触西安。我们走进西安,聆听了老师的讲座《走进古都,感悟千年》,走进了著名的交通大学,感受名校的历史与风采;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走进了课文中的兵马俑俑坑,体验了制作兵马俑的过程,参观了半坡博物馆,走进汉城湖,穿汉服,行汉礼,品尝了永兴坊小吃街特色美食……而最让我深受触动的,便是那规模浩大且壮观的兵马俑。虽然常在课文里头感受兵马俑的魅力,可当亲自看见兵马俑的第一眼,不是书上所描述的那么简单,终究不如第一眼看到兵马俑的那刻——
内心的激动与敬佩,不是简单的文字所能简单描述的。眼前的兵马俑军阵壮观,规模浩大,就是静静的远观,也会受兵马俑气势的感染。那种气势上的震撼,让人不由得自心而发,一种神圣的庄严感,渲染着整个坑内。初次与兵马俑相见,雄伟的战阵兵马摆列整齐,方阵布排有序。尽管隔得有些稍远,但那气势,足以为所有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粗略看去,只觉得都是差不多的兵马俑,长得都挺像,几乎每个兵马俑都有着差不多衣的着、面容,可当你在仔细去观察兵马俑的面部五官表情,从发髻到鞋尖,几乎是千人千面,万人万样,各不相同,有高兴的,有严肃的,有戴着一顶帽的文官,也有手持佩剑,梳着歪斜发髻的武官……第一眼的兵马俑是这般震撼了我的心。
兵马俑一共有三个坑,第一个坑也是最大的一个坑,规模最浩大,远赏是最好不过了,当走进二号坑时,近赏兵马俑,心中便是万分感慨。四个方阵中的每个兵马俑脸上的神韵,各有千秋。走进了兵马俑,心中震撼又添一分。坑中碎片散落一地,残缺不全的秦俑面部却散发着严肃,庄重的气息,残缺的手臂、盔甲碎片掉落一地。秦俑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狰狞,像是要誓死为秦朝的兴盛做抗争。气势宏伟,神态端庄,栩栩如生,整齐有序的排列。第一方阵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俑组成;第二方阵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的车兵方阵;第三方阵由车兵、步兵、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方阵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这四个方阵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每个秦俑都那么神态端庄,栩栩如生。
三号俑坑陶俑保存情况远不及一号俑坑。一号俑坑陶俑虽然也有破坏的迹象,而三号俑坑的陶俑大部分没有头,陶马马头也同样残缺不全,甚至有的残破陶片坑内也不见踪影。它的建筑布局,车马特点,陶俑排列,兵器配备,都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指挥及出战仪式等方面难得的珍贵资料。眼前的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鹤官,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或长矛,或长刀,神态自若的站着,像是久经风沙后又轻松夺下一场战争。还有体格健壮的武士俑,他们体型匀称,身着战袍,披戴盔甲,脚蹬战靴,手持锋利的武器,整装待发。看着别的俑都那么意气风发,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魄力,骑兵俑也不甘示弱,身着短甲、紧裤,足登长靴,右手持绳,左手持武器,威风凛凛,身后站着几匹体格健壮肌肉丰满的宝马,看那神态,好像随时上马冲向敌人,完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大事业。
在巧夺天工的兵马俑里,我看到了蕴含着的二千年古人的智慧!兵马俑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千人千样的姿态描绘在我的脑海之中。这是中华智慧的结晶。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仿佛又见胸怀大志的秦始皇统治着士兵奋勇杀敌,来完成统一六国的伟大事业。
西安作文汇编7篇
【实用】西安作文汇总9篇
【实用】西安作文汇编六篇
【实用】西安作文汇编7篇
【推荐】西安作文汇总6篇
暑假的一天早上,我们搭乘南方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第一天,我们来到大雁塔,参观大雁塔的喷泉和大雄宝殿。大雁塔足有七层楼那么高。第一层只看到古老的城砖。第二层雕刻有唐三藏经书,密密麻麻的,让人目不暇接。第三层有一个大雁塔的模拟像,是用纯金做的,中间有一个舍利,是白色的,旁边伸出如来佛祖的大脚。再上面几层都是写着唐三藏经书的一些内容。我进去转了转,那些喷泉把我的衣服都喷湿了。这一天玩得很开心。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西安兵马俑。我们参观了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一号坑有许多兵马俑,导游说,兵马俑是这样做的:先用泥土制成兵马俑形状,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的,最后能工巧匠们精雕细刻而成。到了二号坑,那里只有一个被挖掘的,其他都还没被挖掘。导游说,这里只要被挖掘的.话,下面的兵马俑就会变颜色,等我们的技术成熟了就动工。我们期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最后我们去了华清池,那里是唐代皇帝李隆基和杨贵妃洗浴的地方。内有温泉,分为一号温泉和二号温泉,常年水温大约四十度。这次旅游既玩得开心,也增长了不少见识,我盼望着下次旅游早点到来。作文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始建于公元652年,相传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天竺国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亲自设计并督造建成。
唐高宗和唐太宗曾御笔亲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去西安的必游之地。民间人士道:“不到大雁塔,不算到西安。“
此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登临大雁塔都留下传诵至今的佳句,诗人岑参曾在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盤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大雁塔的恢宏气势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