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鲍鲸鲸日记体语言风格
日记体小说作为日记与小说的胶合,同时也是“纪实”与“虚构”的交界,既是纪实性文体的虚拟化,也是虚拟性文体的初步雏形。纵观日记发展的历史,“日记”作为一种文体样式已经被形式化了,日记文体的“私语言说”已经蜕变成了“形式的诱惑”,特别是以日记体小说为代表的日记文学尤其如此。小说钟情于日记文体,正在于小说可以方便地假借日记形式的可信度轻而易举地制造出艺术真实的雾瘴。《失恋三十三天》缘起于作者在日常生活中遭受到的情感危机,于是在豆瓣网上以大丽花的名字开始一天天地把失恋的状况记录下来,出乎意料的是受到了网友的热捧,日记文体是最具民间性和最私人化的言说方式,作为特殊的文体,“私语言说”是其存在的理由,而这一理由同语言交流功能的悖论又决定了日记存在的不可能。作者在网友鼓励的情况下,以日记体的形式、以直播的方式讲述了这个关于失恋后的情感故事。
一
叙述结构一般是就小说的整体架构而言的,日记体小说在结构上有自己明显的特色,最常见的就是按照时间顺序采用单线条的叙述方式一贯而下,它一般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见长,而是以主题为中心,运用朴素的直线起伏的布局,通过主人公直白的倾诉、深刻的内省,形成情节峰峦,透彻地表达主题思想和塑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线状延展,由始而终,由头至尾,一步步向前发展,即使有时使用倒叙、插叙和补叙,但并不改变整篇文章的线状格局。这样的叙述方式既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也符合人们日常的阅读习惯。
《失恋三十三天》也是如此,作者遵从自然的逻辑表达顺序而娓娓道来。黄小仙,二十七岁的大龄女青年,从事高端策划、姿色平平、家境一般,长途恋爱七年后没有修成正果,反而在商场里看到了男友和自己的“首席资深闺蜜”喜笑颜开地走在一起,黄小仙的失恋日记便从这一天开始一天天地记录下去,工作的压力、失恋的痛苦,在王小贱陪伴下逐渐走向了平静。小说在单线条的叙述方式下也穿插着适量的插叙,而这些插叙大多是在主人公失恋后睹物思情的回忆性叙述,如失恋第十天,黄小仙在记录完李可的婚礼要求后独自一人去了酒吧,在酒吧里看到视野里最美好的风景――故宫,便回忆起曾经和男友在故宫门前的场景;又如失恋第十三天,黄小仙打开衣柜,看到里面一块块“小墓碑”时,便叙述起了每一件衣服的历史故事,“这些年来,新衣服被洗得褪了色、走了形,但好歹还在,而新恋情,却被扔进了染缸,被生硬的一染再染,直到我再也认不出来”;又如失恋第十四天,和闺蜜见面时,讲述了闺蜜的家庭状况以及和闺蜜成为朋友的那一天;再如失恋第二十八天,在王小贱的追问下,黄小仙忆起了自己和前男友的故事等等。
小说文本的叙述节奏和故事发生的节奏几乎是相吻合的,故事发展到哪里,文本就叙述到哪里,叙述节奏也随着故事发展的轻重缓急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文本的插叙大部分都集中在小说的前半部分,这也符合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从最开始的恋恋不忘、触景生情到后来的往事逐渐沉淀、尘封。小说整体上的叙述结构依据的是故事的发展速度,但实质上,主要是由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所决定的。
二
网络写作在乎的是一种娱乐体验,这种娱乐体验不仅仅是现实世界所缺乏的,而且是作者有意把它当做回避现实世界的途径,“我想给自己的负面情绪找一个最正确的宣泄出口,我的性格很内向,遇到问题也不太愿意和朋友讲,所以我决定在网上写这样一个小说,把自己的负面情绪通过文字释放一下,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安全无害的方法”这是作者创作的初衷。只有在网络上,文学的语言才能和生活走得这么近,《失恋三十三天》诞生于网络,其鲜活的语言是整部小说的一大亮点,具体体现在:
首先,它不断地捕捉生活中一个个具有调侃意义的事物,通过强烈的对比,用尖酸、干练的语言调侃和挖苦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扭曲和无奈。如在失恋第二天,“我打开手机的通讯录,我想要和谁说说话,是个人就好,能回应就好,但长长的联系人名单上,却没有一个这样的人,这也是我忘情沉溺于恋爱时种下的恶果。”恋爱具有共性,作者的情感经历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又如在失恋第七天中,“我那上进的刻薄,曾经打动过他,此刻又变作了双刃剑,在结尾时刺向我”,“若有一日,他不再爱你,那么你这个人,哭闹也是错、静默也是错、楚楚可怜也是错、生机勃勃也是错,你和他在一个地球上同呼吸共命运都是错”,作者用辛辣尖酸的语言描述了在爱情中这一无争的事实;再如在失恋第二十五天,魏依然回答为什么选择李可这样的姑娘时说“其实特别简单,就两个字:省事”,“对李可来说,爱情是奢侈品、LV是生活必需品;黄小姐这样的人呢,可能LV是奢侈品,但爱情是生活必需品”,“LV集团不会突然倒闭,但爱情这东西可是说没就没了的,我总得确定我有资源能一直提供对吧?”作者以轻快的笔调展现了现实生活当中这样一个并不轻松的现实:现实社会中,情感被量化、金钱成为部分年轻人唯一的信仰。
其次,惯用多种修辞手法,对生活进行讽刺和谐趣,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张力,谐趣的气氛跃然纸上。文中有许多鲜活的语言,如“别搞得一适龄少女跟库存甩货似的”、“满嘴都是崭新芳香的人民币味儿”、“我的恋爱就是谈得这么用力、最后反而奏出了一首无疾而终的烂俗情歌”、“沮丧得像一条海带,软弱无力地挂在酒吧的沙发上”、“大剂量的慌张静默”、“静物画一样坐着”,“稀薄的关心”等,作者的语言充满了八零后的特点:活泼、调侃、讽刺、挖苦、不拘泥、敢于突破。另外,“粗口秀”在文中也有表现,网络文学重感觉撒播不重理性沉思,粗口秀就是一种运用凡夫话语模式传情达意的语言形式。如“二百五”、“他妈的”、“美好个屁”、“呜呜呜”等口语色彩较浓、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小说的丰富性不仅仅体现在思想内容上,还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语言的世界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失恋三十三天》的语言生动形象,摆脱了马尔库塞所批判的那种“单向度语言”的困境,网络文学受制于网络阅读和传播所需要明了通俗等因素,其语言往往要求简约、形象和直观。
再次,对生活的描述表现出一种絮叨的诉说,过多的插科打诨体现出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作者着意于这些具有反讽意义的琐碎言语大胆的嘲弄刻板的生活。如“首席资深闺蜜”、“他最多用两个字答完:也许、可能、还成,他不当公务员,实在是太可惜了”、在说到求婚方式时,“你去尼姑庵,让里面最老的尼姑手里捧着你的大钻戒,然后我出现了,老尼姑身后站着的弟子们就对我们齐声嚷,‘姑娘,嫁给他吧!以免步我们的后尘’”;在和闺蜜见面时,“来吧,你说说,就当这儿是《鲁豫有约》,你谈谈你的心路历程”;在见到李可大学时照片时,“谄媚点形容,就是长相误入歧途版的周迅,刻薄点形容,就是用过护肤品的少女版马加爵”;在谈论李可的要求时,“别人都把婚礼当成新闻会,这姑娘是把婚礼当星光大道办呢”;在要求王小贱参加婚礼时,“去也可以,得按分钟给我出场费”;在黄小仙说感谢时,“小仙儿,这么二百五的话,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接,咱们能跳过这个话题,进行下一个段落了吗?”;“你是昨天入党的吗,我怎么觉得你今天整个人都变深刻了呢?”、“我去给你倒杯夏日特饮――凉白开”、“大老王拿你当消极怠工的典型,让公司的人在你周围围成一个圈,还开会来着呢”。作者的语言密切联系生活,调侃中带着幽默、嬉笑中带着智慧、讽刺中带着无赖的叙事风格切合现代社会都市人的生活习惯及言语风格。
《失恋三十三天》以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失恋后的情感故事,虽然说并不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但是一部好看的小说。日记体的形式给予读者以极大的亲切感,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真实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语言的幽默智慧赋予小说强烈的时代感,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腔调。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论网络文学的“粗口秀”叙事》,《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鲍鲸鲸:《失恋三十三天》,中信出版社。
不跟二十岁的男性谈恋爱,因为他们又穷又蠢。除了一腔日后他们自己会反悔的热情,给不了别的予你。在shopping的时候,他们不但不会掏钱,还会指点你买最难看的衣服,因为他们没有审美,以为流俗是美或者离奇是美,他们会连带着把你也给带蠢了。当然他们的情话可能很动人,他们的身材可能很迷人,但,那就把他们当好了,别的甭想。
不跟三十岁的男性谈恋爱,因为他们又精又奸。刚于社会立脚,觉得自己怪不错的,只拿眼角看人,怀疑着每个与他们示好的女性。要说有钱,也有不到哪儿去。而且就算有,舍不得给你花,一样还是个混蛋。三十岁男性最多瞻前顾后,成了家的正扒着窗户对着外面的花花世界不甘心,刚离的那拨儿算盘打得比猴还精因为心里还正堵着呢,他们是犹疑的人,主要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呵护所有有可能的对象,但对每一个都不掏真心。
五六十岁太老,只争朝夕。所以,与四十岁男性谈恋爱是比较理想的。因为四十不惑,他们终于在人生路上没那么激进,知道平淡是美平安是福。四十岁是人生的中段,生活的沉淀令他们显现出中年的温和之美。他们是有根基的人,比二十岁多了涵养,比三十岁少了油滑。只有在他们身上,才能看出岁月的静好,未来的圆满。
从现实的角度考虑,他们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种基础不是三十岁的那种不安稳,不是那种夜半来天明去的投机产物。他们也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生活的磨砺给了他们开阔的眼和宽容的心,可能有过的失败的感情在他们今天的眼里,不过是生动的一课,是饮食男女必经的考验。没尝过失败的滋味的人是可怕的,因为你看不到他面对失败的潜力,你不能预估他在逆境中的表现。四十岁的男人身上,有生活给他的百孔,也有他自己养好的疮疤,他们是丰富的,平静的,客观的。
四十岁的人,相对而言比较有责任感,知道让所喜欢的人没有一天不开心的日子。如果这种开心可以用物质达到,他们不会先去考虑对方是否存在的拜金主义。他们的信条是:钱不是问题,重要的是生活质量。人生苦短,在他们心里,是深有体会的。所以,四十岁的人懂得享受生活,而不是在生活的浊流中较劲。反观二十岁的人,他们尚未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三十岁的人,死守着一个位置生怕稍不留神一个大浪将他冲向下游。四十岁的人,已经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不再为生存这种浅层次的问题搏杀。不挣扎的人,才有可能优雅,我想谁都愿意与一个有姿态的人相处。
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对爱情是懵懂的。在电视剧的渲染下我们对爱情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于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一种渴望恋爱的感觉的欲望拔地而起。
单纯的我们认为爱情就只需要两情相悦,你“爱”我,我“爱”你,我们便可以无顾忌的在一起。然后每天花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去取悦对方。其实不然,爱是一种责任!你爱她,你就要给她幸福的生活;你爱他,你就要陪伴他一辈子!爱情绝不是追逐占有。
之所以现在早恋现象频频发生,我想大部分是因为对爱情了解的不够透彻。我常常坐在观众席上嘲笑一些早恋的孩子炫耀他们所谓的真爱。不禁感叹他们是尔等的愚笨。他们为自己在错误的年龄遇到错误的人而沾沾自喜,他们对时间的不尊重促使他们花学习的时间去谈恋爱,是多么的可笑!我也不反对真的有早恋到修成正果的真实例子。着名演员陈赫在2013年结束了他长达十三年的爱情长跑,与相恋了十三年的初恋女友结婚,是所有人都羡慕的一对,他们从初二就在一起了!边学习边恋爱。可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是那么的少。
其实,单就好莱坞来说,小妞电影已经很有历史,并不是初涉社会的嫩鸟儿。当年,还有人曾经把《泰坦尼克号》归置于“小妞”题材,不过现在像是《泰坦尼克号》这种大场面、大波折、大制作的作品,早已经被排除在“小妞”之外。
在中国,“小妞”明确霸占大银幕,也只是这两年的事情。比较典型的是《非常完美》、《一夜惊喜》、《非常幸运》、《分手合约》、《失恋三十三天》、《被偷去的那五年》、《爱出色》等等。《非常完美》可以说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小妞电影”发力的明确信号,《失恋三十三天》的票房奇迹,更是吸引了很多制片人去投资“小妞电影”。
“小妞电影”就得有“小妞”,而且必须是那种足够漂亮、足够吸引眼球的“小妞”。《一夜惊喜》里有范冰冰,《非常幸运》里有章子怡,《被偷去的那五年》里有白百何,这就是“美女票房”。白百何在《失恋33天》和《分手合约》里一战确定自己的“中国小妞”形象,算是一个新崛起的明星;而范冰冰和章子怡却是成名已久,各自有各自擅长的题材,现在华丽丽地向“小妞”靠拢,你也只能说是“大势如此”、“票房要求如此”,由不得你不从。
严格来说,范冰冰原本就是个“小妞”。当年紫薇格格身边的金锁可不就是个典型的“小妞”?可是看看现在,在赵薇、林心如和范冰冰三个人当中,还就是范冰冰的发展势头最猛。而且相对于以前的两位“大清格格”来说,范冰冰的发展也最为稳定和顺利,几乎是带着一种势头一举登顶成就了现在的“范爷”。虽然并不是所有影迷都对范冰冰感冒,但她的那一句“我承受得住多深的诋毁,就能经得多大的赞美”,已经成为了一句经典,即便让许多汉子们听来,也不免心神动摇,直直感叹这个女影星的自信和霸气。
如果说影视圈儿的星星们也是个金字塔,要分出三六九等的话,那么范冰冰、章子怡这些人无疑是站在最顶端的那些人。印象里,《还珠格格》之后,范冰冰就开始急刹车式地向“深度”和“复杂”转型,和同样是女性的导演李玉合作,更是把范冰冰带进了一种相当要求演员表演功力的路数之中。无论是《观音山》,还是《二次曝光》,无不如此。《苹果》后来因为尺度过大原因被列为“禁片”,但是单就演员的表演功力来说,也有她可圈可点的地方。所以一部《一夜惊喜》这样带着“小清新”风格的“小妞电影”的拍摄,一方面是票房的需要,另一方面,对范冰冰来说,也是带有一种戏路的补充和拓展这样一种性质。强烈的、明快的都市色彩,有点范二儿,有点花痴,但时尚、年轻、漂亮,在《一夜惊喜》里,我们就看到了范冰冰完全不同于在《观音山》和《二次曝光》里的表现。别的演员一般走的是“由浅入深”这样一个戏路,但到了范冰冰这里,却成了反其道,“出深入浅”。
当惯了“范爷”的范冰冰,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小妞”金锁。“范爷”演“小妞”,自然是手到擒来,对演员来说,就是用了一把宰牛的刀,去抹了鸡的脖子。国内该有的都有了,对范冰冰来说,和国际大导演合作进军好莱坞,就成了她下一步要想更上一层楼必须选择的目标。同为“小妞电影”的《非常幸运》和《一夜惊喜》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只不过章子怡有《非常完美》打前锋,到了《非常幸运》这里,已经是向“小妞电影”的二次出击。而且相对于《一夜惊喜》里的米雪,《非常幸运》里的苏菲,更多了一点点“文艺女青年”的气质,一个是美到惊艳,一个是美到精致,都是出色的“小妞”。
生活总是一件需要努力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会感觉很累。所以,看看这些“小妞电影”,至少我们会觉得生活也有很轻松的一面。所以,让她们赚票房去吧,我们感谢美女,感谢“小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