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环保建筑材料论文(6篇)

发布人: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13

环保建筑材料论文篇1

关键词:

1.环保型建筑材料应用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保护的措施也在不断的加强完善,与此同时,绿色建筑的提出,不仅使人们在建筑的材料上追求节能、环保、健康等,同时,还对人们的建筑概念进行了及时的更新。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绿色建筑要求,同时还满足了人们对建筑材料质量上的需要。因此,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在我国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将起着重要作用。在环保型的建筑材料中,主要有以下特性:首先,环保型建筑材料能够充分的满足建筑物的力学性能,使用功能及耐久性的要求。其次,环保型建筑材料对自然环境具有亲和性,符合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节省资源和能源,不产生或不排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有害物质,同时也减轻对地球和生态系统的背负,实现非再生性资源的可循环使用。最后,环保型建筑材料还能够为人类构筑温馨、舒适、健康、便捷的生存环境,更有利于人们的生存发展。

2.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不仅符合了我国保护环境的发展策略,同时也使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了一定的保障。同时,环保型建筑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推动我国资源经济的发展。在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价值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环保价值

与传统建材相比,制造环保型建材不仅可以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能耗,而且能使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环保型建材不仅不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污染,而是有益于人体的健康,有助于改善建筑功能,起到防霉、隔音、隔热、杀菌、调温、调湿、调光、阻燃、除臭、防射线、抗静电、抗震等作用;制造环保型建材不仅可以采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生产技术,而且在产品结束其使用寿命后,还可以作为生态资源加以利用,不会形成新的废弃物。

2.2节能价值

首先,由环保型建筑材料构建的房屋,往往具有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的特点。于屋顶涂了节能涂料(称为戴帽)、门窗采用中空玻璃、外墙体使用厚板(称为穿衣)。因此其隔热性、保温性良好,在天气极端闷热或寒冷时,效果尤其明显。其次,在环保型建筑材料构建的房屋中,可以大大的节省电费。环保型建筑材料利用其特有的性能,能够将太阳能等通过一定的方式转换为电能,不仅使用户节约了对电的使用,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为住户节省了电费花销。

2.3健康价值

环保型建筑材料的生产制造,都是以绿色环保的目的而进行生产制造的,因此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生命健康得到了保障,同时对自然生态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使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环保型建筑材料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绿色环保,同时也使人们所居住的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从而更有利于人们今后的生活与发展。

2.4利用价值

在传统的建筑材料中,多数建筑公司在对其利用完之后所采取丢弃的方式,不仅严重的浪费了自然资源,同时,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环保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环保型建筑材料的生产制造,使这一现象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环保型建筑材料,在产品使用结束后,可以对其进行回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工,从而可以作为新的建筑材料进行使用。由此可见,环保型建筑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循环使用,从而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3.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应用推广

在我国,随着环保型消费逐步占据主流,住宅建筑的生产商和消费者都对建材提出了安全、健康、环保的要求。采用清洁卫生技术生产,减少对天然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大量使用无公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环保型建筑材料,是住宅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我国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对待新事物的使用往往采取怀疑的态度,同时,一些人的环保意识不强,从而造成了环保型建筑材料在我国得不到广泛的应用。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首先,加大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宣传力度,同时,将环保型建筑材料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介绍与宣传,使其能够真正的得到人们的认可。其次,在推广环保型建筑材料的过程中,要与当地的建筑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同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建筑材料市场的实际状况,积极的对环保型建筑材料进行推广。再次,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并且能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举例分析,在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同时,还能使人们在潜意识中探索环保的途径,从而为今后环保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奠定了市场空间。最后,在对环保型建筑材料推广的过程中,除了要将环保型建筑材料的优势详细的介绍给用户的同时,还应将该材料的用途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详细的告诉用户,从而能有效的避免在今后的使用中,应操作不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仅能提高环保型建筑材料的使用性能,同时,还大大提高了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市场信誉,为今后的推广以及普及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不仅节约了我国的自然资源,同时对改善我国的自然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环保型建筑材料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其具有经济性、实用性以及健康性,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广阔的市场。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不仅符合了我国人们绿色建筑的要求,同时,还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冯雨.中国建筑装饰材料的现状以及环保材料展望[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

[2]吴红利,杨利民,李光道.新型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J].陕西建筑,2008(5).

[3]郑梅青.关于现代绿色建筑材料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7).

[4]冯艳文,梁金生,梁广川,韩海星,李罡.健康环保型建筑内墙涂料的研制[J].新型建筑材料,2003(10).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卓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环保建筑材料论文篇2

关键词:评价体系;环境负荷;建筑材料

1前言

对于建筑业基础建筑材料来说,其本身在采集、生产、使用、废弃、再利用等环节都会造成一定量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而如果我们能够建立完善且科学的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及评价体系,建筑业应用材料所带来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就将得到有效降低,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发与使用也将获得较为有力的支持,这对于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

2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与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为了较好完成本文就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及评价体系展开的研究,我们首先就需要明晰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与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作为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建筑行业本身在我国经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这一贡献背后占据全国40%的木材消耗量、25%的钢材消耗量、70%的玻璃消耗量、70%的水泥消耗量却在提醒着我们,建筑业建筑材料本身与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相背离。对于我国当下大多数建筑材料来说,其本身的采集、生产、使用、废弃、再利用等环节都会造成一定量能源消耗、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粉尘、CO、CO2、SO2、铅、铬、砷以及各类氧化物的排放都属于建筑材料造成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而这些对于我国生态环境、人体健康、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都将带来较为负面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建筑材料在使用阶段的采暧、光照、生活、装修等环节也都会造成资源消耗、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而为了将这一建筑材料的影响降到最低,正是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与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由来[1]。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近几年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我们国家的各个行业都在发展过程当中获得了更加强大的发展动力,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促进我们国家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在城市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的背景之下,建筑行业的发展逐渐对于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我们国家现阶段建筑行的发展来说,其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出于对社会发展的进一步考虑,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与评价体系建立十分必要。

3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的建立

在了解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与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开展本文就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及评价体系展开的相关研究,而在这一研究的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建立环节中,我们首先需要明晰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的确定原则,这样才能够保证这一环节研究的较好展开。

3.1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的确定原则

为了能够明晰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的确定原则,我们必须明晰建筑材料环境负荷影响的评价因素,而结合相关资料笔者将这一评价因素概括为施工过程能耗、使用寿命、生产加工过程能耗、材料再生难易程度、废物产生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毒物质产生量、拆毁建材可再生性等几个方面。在了解建筑材料环境负荷影响的评价因素后,我们就可以参考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完成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的建立[2]。上文中笔者介绍了大量建筑材料环境负荷影响的评价因素,而想要将这些评价因素逐项进行定量评价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为此笔者选择了建筑材料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能源能耗等三方面建筑材料环境负荷影响的评价因素,之所以选择这三方面因素主要是由于三者所占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的的权重较大所致,而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与建筑材料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能源能耗等三方面建筑材料环境负荷影响的评价因素,我们就得到了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的确定原则。值得注意的是,由不同建材组合加工成的二次建材、细微的建筑材料分类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3]。

3.2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指标

上文中笔者提到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指标的确定需要得到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与建筑材料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能源能耗等三方面建筑材料环境负荷影响的评价因素支持,而这里的资源消耗指的是建筑材料生产使用环节消耗的原料资源、化石燃料资源、资源的浪费,而环境污染则是指建筑材料采集过程的环境污染、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使用过程的环境污染、废弃过程的环境污染等,而能源消耗则是指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化石燃料、电力资源、以及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等[4]。在具体的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指标确定中,我们首先需要结合生命周期评价首先对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考虑,而结合这一考虑我们就可以在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中,将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化石燃料与电力能源消耗之和作为其本身能源消耗的重要指标;而在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的环境污染这一指标的确定中,由于我国当下绝大多数的能量源于燃烧矿物燃料与固体燃料,所以我们就可以将建筑材料生产环节消耗天然气、燃油、煤、电等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之和作为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的环境污染指标;而对于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的能源能耗指标来说,为了能够较好实现这一指标的确定,我们首先需要考虑建筑材料资源能耗的计算方法,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认知笔者将这一建筑材料资源能耗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总结为生产建筑材料所需原材料资源能耗的总和,结合这一认知我们就可以将这一总和视作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的能源能耗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的能源能耗指标中,由于建筑材料原料在矿上等地的采集、剥离、精选环节资源浪费无法实现较好统计,故此本文所进行的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指标确定并没有考虑这一因素影响[5]。

4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体系的建立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能够较为全面的了解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而为了更好完成本文就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与体系展开的相关研究,我们还需要详细论述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体系的建立。在具体的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体系的建立中,我们需要结合全生命周期观点,考虑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这里的可再生性指的是建筑材料损坏后经过加工处理仍能循环利用的性能,建筑领域中常见的钢筋、铝合金、木材等都属于典型具有可再生性特点的建筑材料。在建筑的可再生性影响下,在进行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指标的确定中,我们就需要在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指标的确定中通过可回收系数做出指标的改变,这样才能够保证完善、科学的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体系的顺利建立。在具体的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体系的建立中,我们需要结合定量分析方法对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中的环境符合进行定量评价,这样才能够顺利完成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体系的建立,建筑材料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将在这一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体系下暴露无遗。在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体系中,这一体系除了包括上文中提到的建筑材料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能源能耗等三方外,还必须将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加入这一体系之中。在具体的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体系的建立,笔者以某单位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指标为例,总结出了这一指标的计算公式,“建筑材料单位能源消耗=建筑材料单位能源消耗量×(1-可回收系数)”、“建筑材料单位环境污染=建筑材料单位资源消耗量×(1-可回收系数)+可回收系数×再利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都属于这一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指标的计算实例,而结合这些实例我们就能够完成具体的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体系的建立。

5结论

在本文就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及评价体系展开的相关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与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的建立、建筑材料环境负荷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内容,而结合这一内容我们能够较为全面的了解建筑材料环境负荷指标及评价体系,希望这一内容能够为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设计的创建带来一定动力。

参考文献:

[1]骆雯,张斌.中国绿色建筑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和体系的探讨[J].制冷与空调,2010,06:10-15.

[2]申琪玉.绿色建造理论与施工环境负荷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3]龚志起.建筑材料生命周期中物化环境状况的定量评价研究[D].清华大学,2004.

[4]李飞飞.基于能源审计对太原市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方案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

[5]张敏.绿色住宅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环保建筑材料论文篇3

关键词:建筑;防水材料;环保;性能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防水材料是保证建筑产品防水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到建筑产品的使用价值、使用条件和卫生条件,其主要作用是保证建筑产品免受雨水、地下水等水分侵入或渗透。因此,建筑防水材料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质量,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建筑防水材料无论是在产品质量、产品功能、施工质量,还是防水服务体系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标准体系,而且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已经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达到了将近90%的市场占有率。然而,现阶段我国建筑防水材料市场和工程应用仍然是以沥青防水材料、高分子防水材料和防水涂料等几种为主,其中沥青防水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占整个市场近80%的份额,而且在规模、特色、施工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所占国内市场份额还不到50%,这也从一个侧面进一步反映出当前我国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发展还比较滞后。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绿色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环保性能在新型防水材料的重要性也正日趋显现,具备良好环保性能的新型防水材料也更容易受到市场的青睐,所以掌握常见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对推进生态节能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建筑防水环保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始进入了绿色生态材料的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建筑防水材料在材料质量上,已形成了包括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刚性防渗和堵漏材料等高中低档产品;在整个产业发展上,也已经基本形成了材料、生产、设备制造、防水设计、专业施工、科研教学、经营网络为一体的工业化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防水涂料在产品质量、应用技术、市场培育、环保性能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高品质的绿色涂料产品所占比例较小,整体水平普遍不高。鉴于这一现状,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发展,广大公众也越来越认可和接受环保节能建筑的价值,所以节能、低毒、环保逐渐成为了建筑防水材料发展的主旋律。为了比较几种常见防水材料的优劣,本文将对上述三种建筑防水材料的特性和环保性能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及其环保性能。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是目前我国最常用的一种高档次新型防水卷材,它是以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或此两者混合物为基料,并加入适量的触变剂、防流挂剂、防沉淀剂等化学助剂或填充料,经过混炼、压延和挤出等相关工序加工而成,具有抗拉强度高、耐热、耐低温、耐腐蚀、耐老化等优良特性,同时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可以与合成纤维等复合形成多层的防水材料,如EPDM、PVC、TPO等。相对传统的沥青基防水材料而言,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所加入的化学助剂、填充料量比较少,而且不含任何有机溶剂,所以这类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环保安全性,对外部环境和公众健康的不良影响也较小。由于其具有许多优良特征且具有环保性能,一直以来在市场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正倡导发展生态环保型建筑,这种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的发展既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重视,同时也受到了市场与公众的积极肯定和广泛应用。

第二,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材料及其环保性能。由于原沥青存在低温脆,高温流淌、易老化等缺点,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建筑发展的需求,需要通过相关技术手段进行改进,常见的有催化氧化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两种技术方案。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是以高聚物改性的沥青为涂盖材料,纤维织物或纤维毡为胎体,粉状、粒状、片状或薄膜材料为覆面材料所制成,克服了普通沥青油毡的不足,一时间受到了我国的大力推广。然而,尽管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材料自身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较低,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一般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健康产生影响,但是,这类防水材料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其环保性能会大打折扣,甚至会直接危及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针对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材料,需要制定一套非常严格的科学施工技术指标体系来保障其环保性能不受大的影响。本文认为为了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建议对于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材料应限制使用或者不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更环保的防水材料,并逐步将这种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危害的防水材料予以淘汰。

第三,防水涂料及其环保性能。防水涂料是一种用于防止水侵入和渗漏的涂料,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将涂料涂刷在建筑物表面,并形成涂膜使建筑物表面与水隔离,进而防止雨水或地下水渗漏。防水涂料的类型多样,但是大部分防水涂料都具有非常强的防水性能。由于其具有粘稠性、自重小、延展性和无需加热的特点,因而其广泛应用于建筑物表面、地下室、卫生间、厨房、板缝、管沟管道等各个不同领域,这种在耐热性、柔性、不透水性、延伸性等方面的性能都非常优越的防水材料,对施工工艺的要求也较低,施工人员可以非常方便的将防水涂料应用到建筑的各个部分,施工周期也非常短。而且,尽管防水涂料的类型非常之多,但从整体来说,大部分防水涂料是无毒、无味,安全环保的,其环保性能也可足以满足目前我国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实际需要,因此,本文认为防水涂料将是我国今后应大力发展和推广的建筑防水材料。

大多数新型建筑防水材料都具有非常优越的环保性能,对周围环境和人群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小,而且在节能、资源节约和持久耐用等方面都可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我国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健康发展。就上述三种防水材料而言,都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但是对于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材料在实际的施工中应多加注意,需制定一套非常严格的科学施工工艺。为了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本文建议对于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材料应限制使用或者不用,尽量选用更环保的防水材料,并逐步淘汰这种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危害的防水材料。而对于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与大部分防水涂料而言,在没有找到更优防水性能与环保性能的防水材料的情况下,应大力推广。

总之,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污染型防水材料应逐步被淘汰,而生态环保型防水材料将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迅猛发展,而且根据我国环保部门的规划,未来我国新型防水材料所占国内市场份额将会达到或超过80%的份额,这也是推进我国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同时环保节能建筑也是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是人类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明智选择。

参考文献

[1]翟亚涛.新型防水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1(24).

[2]赵鹏.浅析新型建筑防水材料[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

[3]王孝华.我国新型防水材料的发展及前景[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25(z1).

环保建筑材料论文篇4

关键词:火反应建筑材料应用特征级别

中图分类号:TU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055-01

燃烧性能是建筑材料本身对火反应的能力,燃烧性能的分级则是根据其对火反应能力的特增参数的大小进行排列,并且划分等级。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是材料火反应能力的体系。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影响着建筑材料的正常使用。就目前发展来看,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将建筑材料的火反应燃烧等级进行分级,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标,各个国家的分级程度不同。火灾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在理论建设上还存在明显不足。

1建筑材料概述

建筑材料是材料构造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称之为建筑材料,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建筑工艺的提高,各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包括了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等新型材料,这些材料在当前的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建筑材料可以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以及其他专用材料。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保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开始去选择绿色环保的材料。生态建筑材料主要来自于生态环境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的首要特征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其次是能够减少建筑材料的环境污染,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最后是生态建筑材料能够方便回收和循环利用。

建筑材料的火反应是和建筑材料的特征和建材性质直接相关的,随着建筑物的建设发展,各种新型材料日渐出现,对建筑材料的燃烧值的研究也显得愈发重要,只有对建筑物的燃烧值做了具体的检测之后,才能清楚建筑物的热力反应,为更好地利用建筑材料,防止建筑火灾提供可能,加强建筑物和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同额建筑材料在火反应基础上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笔者将在下文中针对不同的建筑特征和火反应的基本概念分析基于火反应谈建筑材料应用特征及其级别。

2火反应概述

2.1火反应试验

各个国家的火反应试验方法不同,以试验对象分类可以分为材料的燃烧性能和建筑制品的燃烧性能。以材料为对象的火反应试验,主要是以测定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燃烧性能为主。比如材料的温度、自燃点、燃烧时间等。对建筑品的燃烧性能主要是指使用安全上为目标,检测订制品德燃烧特性。建筑材料一般分为非燃烧性材料和燃烧性材料。针对非燃烧性材料的测试标准各个国家不尽相同,因此,对非燃烧性材料的划分和等级确认都是不相同的。从检测的研究上来看,对建筑材料的分级和划分,是采用以量热学耗氧原理为基础的测验方法。

燃烧热也称为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材料完全燃烧后释放出来的总热量,严格的说也是标准条件下,燃烧材料的热反应是对建筑材料的氧化反应。首先从热力学第一定律来看,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功和热两种形式。热效应是发生火灾的重要来源,研究燃烧的热学性质是对建筑材料的热反应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热化学反应方程计算燃烧热的方法只是对单质或者纯化合物,而从建筑材料的使用来看,纯物质的应用范围是很小的。建筑材料的各种成分是非常复杂的,因此不可能写出非常明确的化学分子。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建筑材料和实际应用中的多数材料的燃烧值都需要试验确定,就当前的检测技术来看,最佳的测定方法是氧弹量热计方法。

2.2火反应荷载密度

火反应荷载密度是指在火灾环境下,火灾空间内的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总热量。火灾的荷载密度是指火灾空间内的所有可燃建筑材料完全燃烧之后产生的总热量,即单位面积上的可燃材料的总发热量。火反应的荷载可以分为固定火灾负荷,活动火灾负荷、临时火灾负荷。固定火灾负荷即是指在房间内装修用、基本固定不变位置的可燃材料,比如房间内的墙面、地面等;活动火灾负荷是指房间内正常使用的另外的布置,比如衣物、家具等;临时火灾负荷是指由建筑的使用者临时带来并且在此停留的极短时间的燃烧状态。

3建筑材料燃烧的毒气效应

对火反应的燃烧毒性的研究,是对有机建材在燃烧或者热分解情况下产生的烟尘和气体的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的了解,对建筑材料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确定毒性,还有一个目标是设计分级。建筑材料气体的产生,在燃烧过程中主要分为热分解阶段和燃烧阶段。释放的气体所含的成分主要是为C、H、O、N、S等,这些化学原色通过组合产生了CO、CO2、SO2、NH3等气体,在燃烧的过程中还有可能会有乙醛等高分子单体物质,随着这些气体成分的出现还会出现产生大量烟尘以及水蒸气等。然而空气中的O2的变化会直接导致CO、CO2的生成。火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毒气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毒气的吸入,这种效应是随着建筑材料本身的特性、人体在火灾中暴露的时间,火灾产生的毒气浓度,毒气效应会让人的嗅觉和呼吸系统受到刺激,丧失行动能力,模糊视线,损伤肺组织和抑制呼吸而死亡。因此火灾情况下,会容易使人的意识模糊,行为错乱,实际建筑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毒气效应是综合性的,体现出对人体的不同作用强度。

4建筑材料的防火评级

通常情况下,材料的净燃烧热和燃烧所需要的氧气是成比例的,换言之,每消耗1kg的氧约释放13.1×103kJ的热量。对于大多数的建筑可燃物来说,这个数量的变化时在5%左右的范围内。平均来讲,不同材料所释放的热量速大致在900s的试验周期以内,并且释放热量的速率逐渐朝平稳靠近。热释放速率最大值和总放热量可以作为表示建筑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对火反应特征的基本参数。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在燃烧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热量释放的速率和时间之间关系主要体现在峰值的大小的差异上。

综上所述,基于火反应谈建筑材料应用特征及其级别,针对不同的建筑材料是具有不同的的燃烧性能的,提高对建筑材料火反应的研究,有利于增强建筑材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引擎,陈景辉,季广其.建筑材料对火反应特性及分级体系[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1(5).

[2]卢国建.建筑室内火灾轰燃的预测及控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5.

[3]杨晓菡.建筑室内木材火灾特性参数规律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6.

[4]季经纬,杨立中,范维澄.外部热辐射对材料燃烧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3(2).

环保建筑材料论文篇5

关键词: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应用

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theconstructionindustryhasbeenrapiddevelopment,energysaving,environmentalprotection,securityhasbecomeanimportantissueforthedesignofthebuilding,howtocoordinatethedevelopment,utilizati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hasbecomeapressingmatterofthemomentisthematerialstageunder.Xinjiangareainland,awayfromtheocean,theclimateiscontinentalclimateisdry,sunny,sunny,wintercoldandsummerheat,thetemperaturedifferencebetweendayandnight,theareatothebuildingthermalinsulationmaterialandhigherrequirements.Inthispaper,takingXinjiangasanexample,theuseofheatpreservationmaterialofcivilbuildings.

Keywords:civilconstruction;insulationmaterial;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对于建筑物的各种要求也越来越高,节能、环保、安全已经成为建筑物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如何协调、开发、利用环保材料已经成为现阶段下的当务之急。其中,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的应用也成为建筑专家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新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为干燥的大陆性气候,晴天多、日照强,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对于外保温材料的要求也较高。下面就根据新疆地区民用建筑的现状对外保温材料的应用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1、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特征

根据墙体保温层的位置来看,保温层包括内保温层、外保温层、自保温层、夹芯墙保温层以及复合保温层。受到建筑物结构的影响,自保温层、夹芯墙保温层和复合保温层均会在使用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外保温层与内保温层相比而言,技术更加合理,具有十分优越的性能,使用同种性能、同种规格和同种尺寸的保温材料时,外墙保温的性能比内墙保温性能更加优越。因此,外墙保温不仅仅适宜用在新型的民用建筑工程之中,也适合用在建筑的节能改造过程中,具有技术性能好、适应范围广的特征。此外,外保温材料是包在墙体结构的外侧,即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也能够减少建筑物结构的热桥,延长建筑物的寿命,也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空间,提高居民居住的舒适度。因此,外墙保温技术已经成为民用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节能保温技术,适宜用在改建、新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之中。

2、民用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与技术

2.1民用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

外墙保温材料就是建筑物外层按照各种方式复合在一起,对建筑物外墙起到保温和隔热作用的装饰材料。按照其燃烧性能来分,建筑物保温材料可以分为A级和B级两种,其中,A级材料包括泡沫玻璃、岩棉、泡沫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发泡陶瓷、发泡水泥、膨胀玻化微珠保温板和浆料等等。B级材料则主要指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材料、硬泡聚氨基酯材料、酸性酚醛树脂等等。对于新疆地区民用建筑物外墙而言,其对于保温隔热的性能要求更高,因此,大多选择聚氨酯(PU)、聚苯板(EPS)、挤塑板(XPS)这三种有机材料,其主要优点是保温隔热性能好,质地轻便,但是也有着可燃和不防火的缺点。

2.2民用建筑物外墙保温技术

民用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共有五种,即机械固定聚苯板钢丝网架外墙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外墙保温系统、膨胀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保温系统、膨胀聚苯板薄拌灰外墙保温系统以及膨胀聚苯板钢丝网架现浇混凝土外墙保温系统。就目前来看,这几种技术在我国民用建筑工程之中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也成为外墙保温的主流技术。这五种技术在面层防开裂、使用寿命、系统防水性能等方面各有千秋。

3、民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应用问题

3.1聚苯乙烯塑料泡沫

聚苯乙烯塑料泡沫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其应用范围占到整个外墙保温材料使用的80%左右,发展速度很快,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好、导热系数小、价格低廉、有完善的施工标准、施工技术成熟等,但是该种材料容易燃烧、防火性能较差,也有一些毒性。

3.2无机保温材料

无机保温材料包括膨胀珍珠岩、岩棉、玻化微珠、泡沫玻璃等材料,该种材料有着很好的防火性能,但是导热系数也较高,节能和保温的效果较差,在严寒地区,难以保证建筑物的节能效果,更加难以满足国家规定的65%的节能标准。

3.3岩棉制品

岩棉属于典型的A级材料,可以同时满足节能环保和防火要求,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岩棉属于矿物棉,资源有限,因此,难以满足我国众多建筑物节能和防火的需求。同时,岩棉的价格较高,与市场上的其它材料相比,价格甚至高出数倍,市场的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差,加上岩棉内含有致癌物质,在生产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纤维化炼制,炼制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废水,属于一种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因此,其使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4、结语

新疆地区建筑物对于保温材料的要求较高,根据以上因素的分析,一般以聚苯乙烯塑料泡沫类材料的使用为主,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做好防火工作,制定好严格的法律法规,保证外墙保温工程的安全性,此外,还要积极的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研发新型材料,开发适宜新疆地区使用的新型环保、安全和节能的保温材料。同时,还要对建筑物实行防火隔离,在保证建筑物保温性能的同时,加强建筑物的防火性能。

参考文献:

[1]范平安.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应用问题探讨[期刊论文].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05(15)

[2]赵秋丽.浅析民用建筑外保温装饰材料的应用[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3(15)

环保建筑材料论文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自保温;砌块

中图分类号:TU7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007-01

当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环保,降低能耗,节污减排,创造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国家也早已经把“环境保护”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来上升至战略高度,努力走出一条工业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驾齐驱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随着我国国家综合实力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人民群众对房产商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房产商品的供求关系持续增长,这样又直接刺激了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被应用在建筑工程中。下文从技术角度,就复合自保温混凝土砌块墙体这一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相关探讨。

1国家对新建筑砌块材料的政策

住宅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2010年在“中国国际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时强调:实现建筑的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墙材生产企业先行一步,在技术、工艺、材料、产品上有所突破,从而在新的产业上实现绿色低碳的转型。

2国内外墙体砌块材料的发展水平和趋势

2.1目前国内节能建筑保温砌块材料的缺点

为保证全面实施建筑节能65%的标准,我国建筑行业为达到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建筑材料保温来实现的。任何新材料在出现的同时,能够极大地提高建筑工程保温的效果与质量;由于新材料也具有一定的缺点与不足,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度的裂缝、裂纹或开裂,甚至会出现局部脱落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的寿命为70年,在这一周期内,建筑工程外墙外保温等建筑材料要更换数次;除了要对建筑材料、施工成本等费用的考虑外,再次施工会对建筑结构安全,建筑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大量有害的、不可降解的建筑废弃物会污染环境,对自然环境、大气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这与当今我们追求的“保护环境,低碳共享,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环保目标相违背。

2.2目前我国自保温墙体砌块材料的应用现状

基于复合自保温墙体技术在节能方面优异的性价比,全国不少大中城市正在逐步推广应用各种自主研发的复合自保温墙体节能技术。自保温墙体节能技术目前的应用基本上仅限于部分城市的示范地区,相对于其他墙体节能技术的优越性已非常显著,有待于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广应用。

河南应依据自己的地域特征、材料来源和技术水平等,加大力度研究开发自主品牌的复合自保温墙体,把优异性价比的墙体自保温技术在我省各地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极力推广。

纵观我国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改革的现状,研究和发展复合自保温砌块是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的,并且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应用背景,国内关于这类砌块的试验研究资料比较缺乏,相关规范标准尚未形成,缺少合理的技术指标作为工程参数。

3墙体自保温混凝土砌块研究内容

通过在改进后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空腔内注入低密度的泡沫混凝土,使两者复合构成一种优性价比的新型墙体自保温砌块,并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和实验,总结并改良出其力学和热工性能,以此来评价其是否符合相关国家规范,是否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其试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发泡剂稀释程度和搅拌机转速对发泡剂性能的影响。

(2)发泡剂的掺量、水灰比、减水剂的含量对泡沫混凝土的基本性能的影响,掺入大量的泡沫,可能引起较大的干燥收缩的解决方法。

(3)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孔洞数变化对其基本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的影响;砌块的块型选择对砌块砌体的力学和热工性能的影响;以优化块型作为其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其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的前提下,进行复合砌块的块型设计研究。

4墙体自保温泡沫混凝土砌块应用研究的关键

4.1墙体自保温泡沫混凝土砌块研究实施方案

墙体自保温混凝土砌块的实施,应分析国内外复合自保温砌块的现状、技术特点、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要结合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和新型墙体材料的特点,从泡沫混凝土性能、复合自保温砌块墙体性能、实体检测等环节,开展复合自保温砌块的应用技术研究。

对研究开发的泡沫混凝土与改进混凝土砌块复合自保温墙体在中试后接产单位进行应用,进一步优化材料各种性能指标,并进行经济指标计算,以满足不同环境的需求。要通过成果鉴定,在河南省推广使用泡沫混凝土与改进混凝土砌块复合自保温墙体。

4.2墙体自保温泡沫混凝土砌块研究技术关键

通过在改进后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空腔内注入低密度的泡沫混凝土,使两者复合构成一种优性价比的新型墙体自保温砌块,并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和实验,总结并改良出其力学和热工性能,以此来评价其是否符合相关国家规范,是否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其试验研究除了上文中的几点内容,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复合自保温砌块中保温材料一泡沫混凝土的密度等级的变化对其基本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的影响。

(2)依据规范所规定的公式对复合自保温砌块砌体的热工性能指标进行计算,同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热工分析软件对其热工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尤其是针对冷热桥现象进行研究。

4.3复合自保温泡沫混凝土砌块技术路线

复合自保温泡沫混凝土目前处于研究、试验的攻坚阶段,业已取得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研究成果。通过在既有的资料、理论、技术、试验成果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对各种原料、材料及其各自的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的试验,分析并论证其可行性、可塑性,优化各种材料的配合比,探讨相关的制备工艺流程及工艺方法,最后评价其是否能满足国家相关规范,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的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