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诗和远方作文(优秀范文)(精选8篇)

发布人:整理 发布时间:2024-01-21

诗和远方作文篇1

随着第二季诗词大会的热播,“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瞬间再度成为了“网红”。

“生活还有诗和远方”这后半句话,不禁让我想起人们常言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正是因为这些俗语勾起了我对“远方”,对自己“远足”经历的回忆。

还记得自己初次“远行”,只不过是被大人抱进婴儿车,然后被推出去散步,这次“远行”的目的地也不过是楼下小区的公园。那时的我对“远方”并没有什么概念,只不过是觉得有人带我出去“溜达、溜达”很是兴奋,坐在婴儿车里高兴地“手舞足蹈”,当婴儿车被推出家门的那一刻,我更是“哇、哇”地叫了起来,不是哭,而是咧嘴大笑。

当我到达“远方”的目的地时,我叫得更起劲了,不过一会儿就停下来了,因为我似乎知道,过不了多久,我又会被带回家,于是我很是安眈,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身边公园里的一草一木,很是珍惜这一分一秒。于是,一个小小的公园成了我记忆中的第一个“远方”。

如果“公园”是我记忆中的第一个“远方”,那么跟干妈一起去“美国”则是某种意义上第一个真正的“远方”。

去美国的这次“远行”是在我四年级的暑假,由于妈妈工作的原因,她没能和我们一起去,于是,我被送到干妈手中,妈妈一再提醒我要听话。

那时的我还不是特别“明事理”,只是常常在大人口中听说“美国是个很大、很厉害的国家”“那里有名牌大学,好好读书,以后争取去那里念大学”……就这样,“美国”成为了我心中的“圣堂”。因此,当听说干妈要带我去美国时,我高兴地蹦了起来,激动了整整一天。在准备出发的晚上,我激动得没有睡着。

“轰,轰,轰”飞机准备降落了,我激动的心也渐渐平静了下来——我们到了,到美国了!这可是我第一次出那么远的门,我到每个地方都要拍照留念,头几天还是兴奋十足,可到后面就想家了,甚至还开始哭了:“我要回家,我要归家”。就这样,我结束了这次旅行……

在人生中的“远方”有很多很多,而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远行”,一次又一次地寻找“远方”,才造就了我们完美的人生!

诗和远方作文篇2

刚刚结束了和你又一轮的视频通话,你正在加拿大吃早餐。洁白的瓷盘上,盛放着番茄芝士,培根,各式各样的水果,国外必备的烤面包和咖啡,看上去很是养眼。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其实是你满脸兴奋的样子。眼睛里有着细碎的光,我很少见到如此的你。大部分时间,你始终是温和的,脸上总是带着点点笑意。学生曾为你写了一篇文章,说你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温柔岁月的光辉,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亲爱的,在我眼里,你真是一个温柔的人。

曾经朋友跟我很感慨的说:“你妈妈多好啊,我都想跟你换了”,我实在抑制不住笑意道,“我可不高兴”。

亲爱的,你真的好好啊!你总是事无巨细地照顾着我的学习和生活。你会在我考试复习期间兴奋的带我出去看场电影,买上一堆吃的;放假时,你会拉着我陪你逛街买衣服,可明明是陪你去的,你总是先给我好好选了几件,本末倒置,最后在匆忙中简单买点自己的。有时,你会向我撒娇,让我陪你去荷兰花海,梅花湾,超市。我有时真不愿意,可每次你一撒娇,我就真的只能乖乖缴械投降了……

可亲爱的,关于我们生活的这些共同记忆,大多是琐碎的温馨。我们把彼此完完全全的展露给对方看,一同串起生活里的柴米油盐,充满了烟火气息。当然,我最爱和你窝一块儿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爱你,罗西》、《怦然心动》……

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却也是不温不火的。你从不曾在我面前勾勒出一幅有着宏伟前程的蓝图,你一向显的胸无大志。安逸的性子,甚而让你刚开始很抗拒出国这件事。你有点畏畏缩缩的,害怕即将到来的新体验。可我也知道,更重要的原因是你放心不下我……

现在的你,远在地球的另一端。此时的我,已被灯光笼罩。而你终于迎来在加拿大的第一个充满未知的清晨,开始你前所未有的体验,这感觉很奇妙。

我其实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你问我将来要干什么,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可是一直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在我心间徘徊不去。

我想在我们俩已经准备好的时候,在我长大了,我们一起去环游世界。走在一个文艺的街道上,两旁都种植着梧桐树,高高大大的,地上有着点点光斑。我漫步在那儿,一手拿着冰激凌,一手牵着你什么都不做,只是体验着生活那份美好,那一定幸福感爆棚,那就是我的“诗和远方”。

我们一生会爱很多很多人。他们就像天空上的星星那样,一闪一闪亮晶晶,可妈妈,你就是那轮月亮。一轮独一无二的月亮。

亲爱的,我想和你一起去看这个世界。我的诗和远方,就是让我自己有实力和你一起去更多的体验,拥抱这个世界。

诗和远方作文篇3

随着媒体全面普及,信息交流技术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为表达悲伤,我们说“蓝瘦香菇”“心态崩了”,形容漂亮,我们说“美美哒”“小仙女”。然而,古代人却用“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来表达内心。相较于古代人,我们的说法明显要低一个水平。人们不免会想:难道我们的思想境界不如古代人了吗?我想,并不是这样。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同样也在进步。所以,现代人的文化底蕴当然不比古代人低。那么,为什么表达同一种情感,古代人的话语更加富有诗意呢?我认为这和生活方式有关。在古代,信息通迅不发达,一封信从寄到收至少要半个月,根本玩不动梗。而在当时,诗歌是其最流行的文化载体之一,于是人们就通过诗词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因为生活节奏慢,人们就有更多的时间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以此丰富诗词。因此古代人所创作的诗词中注入了更多的生活、景物、思想等元素,读起来也就更加富有感情,更有蕴味。相比之下,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更快,科技更加发达。一件小事,用手机拍成视频或输入一段文字,传到网上,不出一天就可以火遍全球。就算人们身处在不同的地方,但在聊天时说起这件事,对方就能清楚地快速地明白你所说的事情。而且,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生活时代,人们的重点不再是他们的语句是否有深意,有蕴味,而更加关注对方是否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因此,现代人的语句更加直观,简单易懂。所以,并不是现代人的文化底蕴不如古代人,而是时代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说话方式。

那么,既然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说话简洁明了,我们是不是只要能清楚地表达我们的意思就好了呢?诚然,能够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固然好,但我们也应当适当的修饰自己的语句。这并不是要让我们的语句更华丽,更难懂,而是要让我们借此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内心。有人说:“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应当用其中的一块换一朵水仙花。”在追求目标的同时,我们也要记得诗和远方。

快节奏的发展要求我们用更短的时间达成目标,但同时,我们也应当适当放缓自己的脚步,多留意生活,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不要单纯停留于事物的表面,和大家乐完,笑完,就不了了之了。我们应更深入地去了解事物的本质,以此了解生活,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强大我们的内心,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成为一个更有深度的人。

人生道路上,我们追求的不应只有目标,还要有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作文篇4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题记

何为诗和远方

它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向往的地方,是陶渊明心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明净闲适;是高晓松口中的“我的诗和远方在象牙塔里会生长成哪班般模,我竟揣测不及,但我毅然地种下了种子”的浪漫长远。

古诗词中有用最美的诗来抒写更美的远方。李贺的《野歌》一诗中,虽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他虽受尽压抑之苦情,但依然有自勉之际力的情怀洋溢在诗的字里行间。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正如生活的描绘,它虽荆棘遍地,虽寒风刺骨,虽处处不如意,可它终将过去,终将被大雨冲刷的不留痕迹,而当这一切恢复平静以后,从此迎来的便是和煦的春光,更是浪漫的远方。

是诗

诚然,这个年纪的我们跟不上分开的节奏,也更珍惜难得的自由。我们都暂且活在举步维艰,惶惶不安的生活中,生怕,哪一天一睁眼,看见的再也不是那柔软而又刺眼的光芒。时光安然,岁月静好,一切的一切像清澈的透明的泉水一样美好,简单而单纯,在这个烂漫的季节,我们选择了安逸,可在后来的后来,安逸却离开了我们。

这个年纪的我们,活的是如此的狼狈,没有古诗词中的清新脱俗,没有数学课本里“有且仅有”的温柔,没有地理图册上经纬线的界限分明,却独独有了英语单词表里繁杂的落寞。没有一首歌没有曲终人散的时刻,没有一场电影没有落幕散场的时分,许多年之后,我们的诗可能会变得冷漠,但至少它温情过。

是远方

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憧憬,就像远方的田野。可能有人会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但如果心在远方,只需勇敢前行,梦想自会引路,有多远,就走多远,把足迹连成一条生命线,则无畏孤独。

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趁花开半夏,趁雨落街头,趁现在还有向远方奔赴的力气,别驻足,别观望,把最好美的都留给最好的自己。

所谓的诗和远方

一般人口中的“苟且”,无非是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而“诗和远方,才是理想的生活。”现实生活难免重复,或单调枯燥,或充满争议,所以,在沉重的生活下,给自己一次飞翔的机会,在枯燥的岁月中,涂抹一层层诗意,正因为生活有眼前的苟且,所以,我们才要胸怀诗和远方。

所谓的诗和远方,只因是,把眼前的苟且,熬过了就会有的长远。

当你熬过所有的春夏秋冬后,就会发现,原来,生活真的不止眼前的苟且,而路的那头的诗和远方更值得你奔赴!

诗和远方作文篇5

我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人来人往的处所,心中不知怎的有无尽的感慨。忽地,一阵微风从我耳边吹来,我拢了拢耳边的几根发丛,在洁白的纸片上写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场买下一艘船,这艘船于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48次遭遇了冰山,116次触碓,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的栀杆,然而它从没有沉没过。这样的一个事例呈现在我面前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自己和如今的我。

曾经,我的作文水平还称不上优秀,只是一般般的样子,可我却不甘心于是我就报了作文培训班。

那年冬天,雪花飘舞的清晨,天空还很昏暗,朦朦胧胧的。我推开门,还没走出去,一股寒风就从我耳畔吹来,我用手搓了搓,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踏出了房门。我踩着雪往前走,地面上一层厚厚的雪被我踩出了无数个脚印,雪花从空中慢慢的飘落到我的肩膀,我拍打着自己的衣服,让雪花掉落下来,“呼呼呼”一阵凛冽的风逼来,我感到格外的寒冷,我用手碰了碰自己的脸颊竟是如此的冰凉。我想了想对自己说:“算了吧跟老师请假!”不行我的内心又在挣扎道:“你不可以放弃,这点小困难算什么!”“对啊,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点苦算不上什么,在怎么样也要成为比之前更优秀的人!”我用围巾裹得我的脸严严实实,大步的向前走,这样的日子我经历了几个冬季的清晨。

如今,当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决赛的邀请函送到我的面前时,我心中有很多话想说出来!我就这么呆呆的望着邀请函,想了很久,如果不是当年的我的努力拼搏,如果不是当年的我的不怕困难,我就得不到如今的荣誉。现在的自己十分感谢当年的我。

而这艘船不也是这样吗?它所遇到的困难比我多的多,,但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意志力“活着”,最后它取得了属于自己的光彩。生活浅而易显得再告诉我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还有一段文字写道“一位语文老师让他班级的学生唱歌,居然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完整的唱一首歌。这位语文老师联想到一些学生读了十几本语文书,居然也不会写作文。”这也让我很纳闷,但我终于明白了是他们没有用心的去做好一件事。

而我们当今的社会不也是这样吗?很多行人在走路时明明每次路过都有垃圾桶,可行人看到了,偏偏就要把垃圾扔到地上。还有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每次都错同一种类型的题,于是老师便跟学生讲“这种题是必考题以后不准再错了,然后把这道题搞懂。”学生们便点头了,在期末考试时这个学生还是错了这样的题目……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数不胜数,都很好的诠释了“要用心做好一件事,要记住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如今的我身处厦门大学的考场,进行着激烈的作文竞赛,看到两段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让我联想到自己和当今的社会,还让我悟到做好每件事,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成为比原来更优秀的人,让我更加喜欢“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

诗和远方作文篇6

新年伊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档档节目都获得好口碑。这是荧屏之化的一次拔乱反正,是对人心深处那个“纯真年代”的回归,它让我们看到了浮躁社会的希望和出路,这就是用传统文化救治人心,用文化的“真善美”重铸国民的灵魂。

《中国诗词大会》之火,印证了高晓松歌词中的那句名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或许有人要问,都21世纪了,为什么还要读那些古董?不得不说,这些年来我们总是东奔西跑,忙忙碌碌,只懂追求实用,心灵渐渐空虚,审美日趋低俗,早已忘了如何诗意地生活。审美是一生的大事,人生不该只有眼前的苟且,还须诗和远方。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也可以借古诗词来陶冶一下情操,洗涤一下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也正是其火的根本原因。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再次崛起的精神支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琴棋书画到,《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是我们华夏五千年的骄傲,中华古典诗词博大浩瀚,深邃旷达,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宝库。中华民族有过辉煌灿烂的前天,也有过近代屈辱的昨天,在今天这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古典诗词中的雄心壮志,豪情万丈,可以激励我们斗志昂扬,再创辉煌。

现代生活离古典诗词很遥远,当今是网络时代,聊QQ,玩微信,刷微博,点赞朋友圈似乎成了生活的主题,网络也被各类搞笑,滑稽,低俗,作秀旳视频所充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诗词大会》能火,正说明了中国人的诗心词意,传承中华传统文明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当然,再热赞《中国诗词大会》的同时,我们还须指出,古诗词的打开方式不应当止于背诵。仅有背诵,不懂欣赏,不深究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仅停留于“知道主义”,那是很难形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基因链条的。对诗词大会最好的态度,不是仅仅将其视为一场大会,看完热闹也就散了。事实上,比起背诵,日常的吟唱,体悟更为重要。

高晓松说得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要创造诗意的生活,不妨从阅读古诗词开始,实在没时间,哪怕偶尔翻翻,体悟一下古诗词之美,也是极好的。

中华诗词,国之重器也!我们要享用与传承并举,让它助我们在长征路上青春焕发,诗意盎然!

诗和远方作文

诗与远方

【推荐】诗和远方作文汇编6篇

关于诗和远方作文汇编8篇

【精华】诗和远方作文汇总九篇

诗和远方作文篇7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题记。

狂风暴雨后,我竟出现在陶渊明所虚构的世界里——桃花源。我被这前所未有的美景所吸引:这里的桃树井然有序,夹杂在桃树中间的溪流被飘落地桃花点缀着,就像妇女在白色飘带上绣了几朵桃花。田野间的小路,交错相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的男女老少不仅俭以养德而且和蔼可亲。然而他们的穿着打扮,悉如外人……

我原本打算从我的背包里取出照相机,可未曾料到照相机憔悴了许多。就在这时,一位已年过花甲的老人便贻我笔墨纸砚。之后落下一句“不妨把美景绘画在纸张上?”便消失在桃林间。

一时辰之后,我绘画出了一幅和平宁静、幽美淡远的村居图。我情不自禁地赞叹:我为这里的美景所赞叹;我为我的绘画天赋所赞叹。

我背诵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知不觉地穿过桃林便出现在竹林前。

竹林与青色的天空融为一体。远看,是一望无际的天;近看,是一望无际的绿。然而通往竹林深处的道路却铺上了多层金黄色的“地毯”。

那“地毯”似乎有着极大地吸引力,我如同磁铁一般躺在“地毯”上。稀疏的竹林的上方,几只白鸽盘旋飞翔。

我继续往前走,不知过了多少个时辰,我已经筋疲力尽,却未能看见一个人影。这让我想到《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抱着放弃的心态打道回府,却被一只不知名的小鸟所挽留。它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似乎在劝说:“不要放弃啊!不要放弃啊!”我眼睛里透露出些许的无奈。因为这里如此的遥远以及偏僻,怎么可能会有人出现在这里?

但是,我还是对竹林的那边充满了好奇。于是,又开始我漫长的旅程。数百步,闻茶香。我随着茶香便发现了一所茅屋,站在不远处,透过茅屋的窗户,我隐隐约约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低头用笔糊弄着什么。

“您好!请问您尊姓大名?”我趴在窗户上询问着他。他不慌不忙的把门打开,试图让我进去歇歇脚。而筋疲力尽的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溜进去了。

“那里有刚煮好的茶,请你自便。”他话音刚落便又坐下用笔糊弄着。我凑近一看,原来他在作诗,旁边还有一幅有关桃花源的画,我并不感兴趣。

过了良久,我突然发现,眼前这位衣着朴素,声音沙哑,满脸皱纹的老人竟是在桃花源里贻我笔墨纸砚的那位老人。之后,他用诗句“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向我介绍他自己。

当时,我并不知这首诗是竹林居士——郑燮所作。然而,听完老人的“心灵鸡汤”,我的表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也许,除了崇拜还是崇拜。

临走之前,老人贻我几本他所作的诗。我并不想拥有它,因为我没有足够的力气把它带回家。但是又不好意思推辞,只好收下。

黄昏,我到达竹林的尽头。

深夜,我坠入悬崖。

清晨,我从床上苏醒过来。

他的诗,我的远方。

诗和远方作文篇8

古有诗人畅游在诗书的海洋里,现有游人遨游在世界的壮美景观之中,我想两者都拥有,既可以识得诗书之美,又可以赏得世景之美。

忆往事,今我记忆如新。童年,是我记忆的出发点也是我认知的启蒙点。诗书就是我最初的读物,它让我认识了一个诗人李白,他嗜酒如性,却生性豪爽,文如其人,写出来的豪放派诗歌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从最初的《静夜思》到《将进酒》,这期间不仅让我对生活,对人生有了思考,更激发了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我特别崇拜鲁迅先生,他生处**时代,却有丰富的学识,从学医到学文,行为地波动,让我十分感触,初衷都是为了报效祖国,改变祖国的现状,原本可以安逸的度日子,现在却选择一条未知艰难的救国之路,他写出的文章大多都有批判性,对那个人们思想迷茫**的时代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文学武器,可以叫醒那些心存侥幸的人们,不要在迷失自己。我最欣赏的他的一篇文章是《且介亭杂文》中的《拿来主义》,文中他把拿来主义、送去主义、闭关主义,解释的很清楚,我认为只有接受新事物的熏陶,取其精华舍其糟粕,这样我们心灵既可以得到升华,又省去了很多精力,一箭双雕。

世景之美的欣赏不在乎你是否贫穷,是否富有,是否贵贱,无论你身处何方,你都可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让你看看大千世界的千奇万物。曾经有一对夫妇为了赏别人难得之景,尝别人不能忍受之苦。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想,他们变卖了自己的家产,筹得资金上亿,去那些极寒极热的地方,他们开飞机到达过南极,在那插上了中国国旗,让世界也知道中国人的百姓也可以做一些专业人士做的事;他们更是飞过一座活火山的上空,近距离欣赏了火山的美景,那爆发出炙热的火光,一滴一滴的往回收的场景让他们激动不已。他们还做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去选择还处于**战争的索马里,。毅然而然地加入武装部队了(之前肯定培训过)守卫了孩子的安全。现在他们的足迹已经踏遍了世界各处,有危险的,也有绚丽的,为此他们仍在继续前行。为此他们也花光了积蓄,他们用一个生活经历告诉人们世界很美好,多出去看看。世间是多彩的,只要有心观赏我们的人生也可以多彩。

诗书世界之美使我陶醉,世间美景令我向往,我希望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饱览诗书之美,欣赏时间万千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