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我们之间最美好的回忆,亦是最好的作品。
---题记
窗外阳光正好,树叶轻轻摇曳,鸟儿在树上轻唤着,打开窗,风拂过脸颊,扬起了发丝,将我的思绪带往那个夏天。
他伴我走过了十四个春夏秋天,但它是他送我唯一的礼物,也是我们共同完成的作品。影视城的古道上,行走着一对父女,那是幼年的我与父亲。
夏日的燥热并未驱散我,我牵着父亲的大手,东逛逛西转转,不时摇摇父亲的手与他诉说我激动的心情,像极了那刚出笼的鸟儿。若是看见什么没见过的东西,我便拉住父亲的手,要求父亲与我一探究竟,父亲面对年幼的我这一举动也只是笑了笑。
突然,前面一家陶艺店令我眼前一亮,赶忙拉着父亲奔向那儿。店内一排排架子上摆着一个个已经成型的陶瓶。而最吸引我的则是前面一台台会旋转着的机器,我指着那一台台机器对父亲说道:“爸爸,我想玩这个!”当然,父亲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我坐在机器前的小椅上,看着那盘上不断旋转的一坨泥,竟有点不知所措,对于从小不玩泥巴的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我看着工作人员的动作,感觉自己好像学会了,伸手朝着那泥巴去,刚碰到那泥巴,它便粘在了我的手上,一时间,我竟有点不知该如何是好。父亲看着我的囧样,哭笑不得。也将大手伸进那装满泥水的桶里,然后再从我的手上取下那不听话的泥,轻轻放在了那圆盘上,那泥在他的手中不断变化着模样。我看得目瞪口呆,爸爸用他的大手抓住我的小手伸进了水泥里再放在了泥上,这次泥果然听话了许多在手中变化着许多形状,我开心地笑了起来,父亲对我说“你看,这样不就行了吗。”“那为什么刚刚泥会粘在我手上?”我不禁问道。父亲耐心的回答道:“那是因为你的手太“干净”了,需要泥水来粘一下,你的手才不会被泥所排斥呀!”夕阳斜斜地打在我和爸爸的背上,在地上钩出我们的影子。
等到太阳完全落山,月亮悄悄探出脑袋,我们的作品才完成,看着手中那个陶瓶,心中满是成就感与喜悦,月光从头顶倾泄而下,我和父亲依旧手牵着手。
那陶瓶便是我与父亲之间最美好的回忆,也是最美好的作品,他珍藏着最珍贵的记忆。
坐在椅子上,回头一看,原来我有那么多作品,但我最引以为傲的还是它们。
寒风呼啸,我坐在教室里瑟瑟发抖。老师笑着走上讲台,布置了周末作业:你回去后,用生活中用完的废物做一个作品,周一来学校,学校根据作品的相应价值进行颁奖。话音刚落,学生们都沉默了,摸不着头脑。这个怎么做?当然,我也不例外。
回到家,我静静地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仿佛在问天花板答案。在旁边做家务的妈妈看到我放假了,还是不开心。她轻轻地走过来问:怎么了,我的小宝贝?放假后这么不开心?我懒洋洋地回答:唉!别提了!老师让我们把平日里用过的废物做成一个作品,我现在一点头绪都没有!聪明的母亲在第一秒就想到了。当火箭怎么样?恰好你喜欢玩火箭。这个想法真的很棒!但是,妈妈,你能和我一起做吗?是的,我会帮助你。但记住,一切靠自己,不要用别人的汗水浇灌自己的心,不要用别人的棉袄温暖自己的身体。
孙爷爷下班了,但月姐会为孙爷爷工作。我和妈妈忙里忙外,找到了一堆有用的资料。看着这些材料,我充满了信心。
首先,我们必须制作火箭的底座。我和妈妈一起工作。我在.找到了深灰色构图的纸板,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用剪刀剪下了底座。不一会儿,一个像样的基地就完成了。后来我才想到,最好是透明的火箭,里面装一个人?我妈同意我的想法,我就在我妈的启发下找了个矿泉水瓶把火箭剪了。这让我很佩服妈妈的胸怀。我用尽全力,成功挑出了一个手里拿着牌子的人物,牌子上写着“记得用废物”,意思是生活中的废物可以再利用。经过一夜的努力,矿泉水瓶火箭诞生了!看着火箭,我们笑得很开心。
后来在学校颁奖仪式上,我和我妈拿了我们矿泉水瓶火箭的二等奖!没拿一等奖,有点失落。但是我妈妈很开心。他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你这么有上进心,是我妈这辈子最好的作品。我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我的心已经够了。
没有徒劳的努力,也没有成功的机会。一切顺其自然。我记得妈妈的话。每个生命都蕴含着无限的潜能。这种巨大的潜力是与生俱来的,是无穷无尽的。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就必须全神贯注于一切,更重要的是,要以热情和激情全力以赴。我把火箭和奖项贴在墙上,粘在一起。每次回家看到这部作品,我都会有勇气拥抱生活,微笑面对明天。
人的一生中会创造非常非常多的作品,每个作品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总有那么一个作品,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也许它并不是很完美,但它一定是最好的。
别人最好的作品可能是一篇获奖的作文,也可能是一场完美的表演,还可能是一幅完美的画作,但是我最好的作品,却是一本日记,我人生中的,第一本属于我的日记。
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写日记,那个时候还小,都不当回事,记的全是流水账,也不会天天写,只有在老师布置的时候才会勉勉强强凑出一篇,说白了就是为了应付老师,也不懂为什么要写日记。
到了三年级,老师还是会布置日记,唯一不同的是,字数要求变高了,写流水账凑出来的字已经不足以满足要求了,就开始学习描写,描写各种事物,日记的内容也开始变得生动,但依旧不理解为什么要写日记,依旧还是把它当成一项作业而已,老师不布置,就不会主动去写。
后来,我六年级了,所谓的“日记”也写得越来越好了,当时在我的眼里,日记就是作文,三分真实七分想象,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靠编,其实当时也想过,为什么不写写真实发生的事情呢?再看看自己,过着学校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哪来的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写成日记。
再后来我又长大了一点点,到了初一,学习任务比小学的时候重了,刚开始,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无法接受,心里也就非常的压抑。在一次不知不觉中,我将心中的烦恼一笔一笔的写在了草稿纸上,看着自己内心吐槽的话语,我竟不自觉的笑了,心情似乎也放松了一些。
就这样顺其自然,我开始写日记,刚开始的时候,每天都是各种吐槽,记下的全是生气的,无语的事情。
后来,开始习惯初中生活的节奏,日记本上吐槽的话慢慢变少,取而代之的,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我开始写下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开始写下自己的感受,开始学会冷静思考一件事情,开始学会计划,似乎,整个人都变得更有条理了。
时间一天一天的流逝,在不知不觉中,我的第一本日记,写完了。写完之后我还翻了翻,觉得自己当时吐槽的话依旧好笑,充斥着幼稚的感觉。
我的第一本日记啊,不仅仅是记录了当时发生的事情,也不仅仅是记录了我的心情,而是记录了我的成长,同时也教会了我成长,教会了我要思考,所以啊!我的第一本日记,就是我最好的作品。
尼罗河畔,有着大自然最好的作品。
七月,站在路克索的旅店阳台,十公尺外便是尼罗河。风光旖旎。然,旅程总笼罩着片阴霾。
到达埃及的前几天,得知自己并未如愿考上心仪的学校,心里终归是失落。寻寻觅觅,终得冷冷清清。现实的洋葱剥开,瓣瓣晶莹,刺鼻的气息让人鼻头发酸。
尼罗河是我梦想多年的地方,今天,我为他而来,也为消遣心情而来。埃及的导游领我们前往,穿过世俗繁琐,来到坟墓区,他指向一条并不开阔的河流,说:“这是尼罗河!”
“尼罗河!”我们惊呼起来。铺陈在眼前的,是一条蜿蜒的河道,浑浊不堪,凝然不动,焦油般的河水在艳阳下泛着粼粼的光,沉重,黯淡。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导游也苦笑道:“这一定不是你们想象的尼罗河,但有哪一条流过都市的河流是干净的呢?”确实,他不是我心目中的尼罗河,他虽然来自雪山,却注定要流经荒漠。
早在公元前45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就已经用“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一语道破了两者的关系。同所有的埃及人一样,导游对尼罗河有着一种虔诚的感恩。他说他活到三十岁了,还没看过埃及下雨。埃及古老神秘的文化穿越了几千年,全靠尼罗河的滋养。有一种情,无关风月。雪莱在《咏尼罗河》里写道:尼罗河!你明白:凡你流经的地方,既有种种灾难,也有爽神之气;……人呵,记取吧!因为,知识对于你。正像这广阔的河水之于埃及。”
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备考的这段时间,从起初的踌躇满志,到最后的心灰意冷,恰如这高原之水,江入大荒。但,旅途中奔跑的跫音遍布:那一个个微光初露的清晨,背下的诗篇文章至今铭记;那一个个夜晚,投射醺黄灯光的.笔尖在白纸上留下亘古的记忆,指尖老茧,昏沉双眼,都在记忆中静守时光。或许,世上本无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抑或,人生中留的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生命中的折戟沉沙,未销蚀的是最好的自己,所有苦难奋进的历程,都是足以昂首向生命呈递的最好的作品。
泰戈尔曾无畏而言:“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斯以为,生命的苦难予我们最好的自己,我们亦予人生最好的作品。
岁月和风雨磨损了旧日时光,于切割打磨中留下了精华,流走了浮华。山河岁月中,我们追求着完美与圆满,却殊不知,最好的作品早已在历史的霜雪中被我们遗落淡忘......
遇见活字印刷,是于杏花春雨,莺歌燕啼中最美的时节。
记忆里那家活字印刷的小店,流淌着鹅黄的灯光与浓纯的墨香,装修古朴却也简单纯粹,仿佛是浮光掠影中自古代穿越而来的场景,木制的房檐与四壁令人感到古朴而又新奇。
“我在这儿工作挺久了。”那个站在木制柜子后的姐姐又拈起一个字块放入铁板。那些放置字块的铁板像是木制的,在一次次刷墨中不知道变得了什么颜色,灰黑又斑驳,像是一片片触目的疤痕,流淌着岁月的痕迹。铁板很大,排列成一排覆满了整个木桌,那些小小的字块紧凑排放在铁板的凹槽中,一个接一个,决定着一本书的成型,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那位姐姐年龄不大,身上穿着一条被墨迹染黑的围裙,气质却雅致出尘,就像这古朴的小店,在急促的现代生活中格格不入,却坚守着一方净土。她的动作娴熟而轻缓,眼神柔和而坚定,仿佛不是在完成一份工作,而是在雕琢一件艺术作品,而她,就是一位艺术家。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铁板被一点一点填满在,好半天,她才摆满一大格,我不禁为他着急。问她:“为什么你要选择这份职业呢?”话刚出口,方知冒昧,她却笑笑,擦擦头上的汗珠,对我说:“活字印刷是一门艺术。”她拿起一把墨刷,在瓷制的墨碗里浸了浸,“很多人都知道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却很少有人去了解它。无论从刻字来讲,还是从排板来说,它都很繁琐。”她顿了一下,又笑道“可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在字块摆放整齐后,她挥洒着墨刷,为字块上墨,墨香散发出来,晕在半空中,像是一首无言的歌。那样子让我想到了那些心怀热爱而不懈努力的人们,茫茫人世中他们很执着又很快乐,努力地去追寻着那份理想、忠贞与骄傲。
我想,或许我明白了。
如果活字印刷是一门艺术,那么印刷出来的书就是一件艺术家的作品,或许书本有一天会腐烂,或许活字印刷术有一天会失传,但它所蕴含的精神永不湮灭。
最好的作品,不会在出世时辉煌,亦不会在辉煌时逐渐走向没落,它只会在大浪淘沙时沉淀下来,在岁月斑驳中闪耀光辉,在星辰交替,日月轮转中被人们所铭记——铭记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创作者的精神。
又是一年莺歌燕啼,那家活字印刷的小店,仍在记忆里散发着墨香......
每个人的一生中有着许多的作品,它们也许美丽,也许普通。但无论如何,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也有好有坏,像极了天空中明亮或暗淡的星星。
最好的作品有可能是一幅画、一片落叶、一半卷红帘,甚至是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我也曾经有过一个最好的作品,不过,它是一个场景。
一个暑假的晴天,我无所事事地在大街上闲逛,也许是因为天气太热的缘故吧,街上并没有什么人。我一个人走在有些空荡的大街上,想着美术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画一幅你觉得最好的一个作品。我在家中思索了许久,但是依然毫无头绪,因此,想出去找些灵感——于是,就出现这条有些炙热的街道上。
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也忍受不了这样的躁热,便拐进了一家便利店买水喝,不想却遇见了一个老同学,闲聊了一会儿便打算离开,我说了一声:再见!她也友好地冲我点头微笑,我的脑袋中突然灵光一闪,激动地握着她的肩膀使劲地摇晃,连声说:你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她也许是被我晃晕了,一脸茫然的样子。
微笑,是上帝创造的最好的作品,至少我是这样想的。我要准备去寻找并描绘微笑了,但是我不禁有些忐忑:怎样的微笑才是最美的微笑?怎样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作品?我拿出画板,坐在街角,静静地等待着有缘人出现……也许是我太紧张了吧,看着许多匆匆而过的人们,我竟然无从下笔了。
我不能再等了,此刻已经是傍晚时分,夕阳就要西下了,我真的不能再等了。就在这时,一位长相甜美的姑娘在我面前经过,看了我一眼,我连忙报以一个帅气的微笑,没有想到,她竟停下了脚步,随即给了我一个温暖的笑容,似春风一般吹入我的心房,我连忙在我的画板上画了起来,因为已经画好背景:夕阳以及此时匆匆的行人,我便在画板中画起了她。她似乎也明白了什么,在我的面前多停一会儿后,才匆匆离去。
画板中,一位年轻的女子,在行人匆匆的古街上、夕阳中,特意为了一个寻找灵感的少年停下匆匆的脚步,给他一个温暖的笑容,给了他一个饱满的灵感。她脸上五官精致,嘴角微微上扬,笑容却是那样的无邪而动人,这是一个多么珍贵的微笑呀!
伴着西下的夕阳,一幅唯美的作品也“诞生”了,这是我学画以来画出的一幅最好的作品。我满意地提着画板,拍拍身上的灰尘,踏着夕阳的余晖,回家了。
当处于巅峰的球王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时,有记者采访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贝利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下一个。”是啊,人生最好的作品不是现有的,而是在追寻的路上。
就个人层面而言,最好的作品永远在追寻的路上。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倘若一味地沉浸于最好,个人的认知会受到阻碍,狭隘地停留在已有的层面,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从生物的进化论,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如若生物不向更好的方面去发展,那生物也不会有什么所谓的进化,生物的发展将停滞不前。旧的强盛如若不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纵使它再强大,带来的也只有灭绝。而进化后的产物,总是比原先的生物更加适应环境。
相对于企业来说,沉溺于美好,不去追寻最好的作品,无疑是致命的。中国企业华为在小有成色之时,没有安于现状,仍加大力度去研发,去创造更好的作品。华为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麒麟芯片和5G技术,摆脱了对美国芯片的束缚。纵使面对美国的制裁与打压,华为依旧在世界企业中屹立不倒,靠的是什么?正是它对于更好的作品的追求,不断地创新理念,开阔视野,打破固有格局,创造了一个更好的企业。可以很肯定地说,如果华为只满足于当初最好的作品,今天的华为无疑会遭受来自于美国的重创。
对于国家的发展,这样的思想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国家,如果只满足于眼前的强大,等待它的是被别的国家所超越。一个国家,如果不去追求更好,等待它的是制度的腐败,技术的落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忧患意识,等待它的是国家的覆灭。唯有不断的进取探索,才是一条可行的强国之路。所需要的,更是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从钱学森、黄旭华,到屠呦呦、南仁东,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无不昭示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毅与坚韧。正是因为着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的人,国家才能在强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永远都在追寻最好的路上,只有不断地打破,超越眼前的最好,才能带来未来的更好。在一次又一次地更新升级中,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更好。我们从不应该满足,毕竟下一个才是最好的作品。对于我而言,我最好的作品,一直在追寻的路上。
一指流沙沦落海角天涯,一指流沙纪念天真年华。岁月来去匆匆,故事来去不断,唯有那素纸浓墨陪伴在我的身旁。
犹记得那次书法考级,那一句“很遗憾,你没能考过八级!”似一片乌云一直萦绕在我心中,久久不能挥去。我对墨海产生了动摇:我还能坚持下去吗?面对茫茫的墨海,我满怀失落,盈眶的泪水不由自主地簌簌落下,滴落在墨海中。那浓墨素纸仿佛离我渐行渐远,消失在那一片浓雾中。
那是个秋日的雨天,俗话说“一阵秋雨一阵凉”滴滴细雨无情地打击着那宽大的芭蕉叶,天气越发地冷了!我如往常一样去书法教室练书法,只是步履略显拖沓与沉重。王老师早已在等待我了,他五十出头,中等身材,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饱经风霜的他虽看起来略显苍老,但多年不间断练习书法的他身上多了一份儒雅,少了一份男人身上的暴躁。他帮我准备好用具,洒入墨汁,铺好毛毯,便拍拍我的肩。他提起毛笔,手腕灵活飞速地转动着,在宣纸上写下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恒心。我专心致志地观察着每个字的完成,完全沉浸其中了。
写毕,他让出位置给我,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淇,书法不同于写字,书法很漫长,只有做到坚持不懈,勤奋练习,人字合一,才能称为好作品”。我坐在桌前,细心品味老师这番话,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完成一件最好的作品。
我轻轻提起笔,又缓缓落下,让笔墨倾泻,在宣纸上留下痕迹。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王羲之那“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的秀美文字,晃动着书圣怀素那“笔法瘦劲,飞动自然”的豪放气势,手中的毛笔渐行渐佳,如行云流水般,挥洒随心,提顿按压,转折过渡,落款盖章,一副书法作品便完成了。王老师微笑地点了点头。此时此刻,书房一隅,古色古香,朴素典雅,韵味无穷。
踏上墨海,素纸浓墨,黑白映红尘。一路上,与古人相约,与文化相融,与历史相识。习书法,让我学会了恒心,书法,凝结着我汗水的结晶,蕴含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恒心传承。最好的作品,不过那是那素纸浓墨,行云流水,那份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