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医学基础概论(6篇)

发布人:转载 发布时间:2024-03-16

医学基础概论篇1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词汇、语言、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其中词汇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语言的基础。在新的语言类课程学习当中,要想学习好一门语言,学生自身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词汇储备量,并对所运用的词义有详细、具体的理解。医学英语作为专门英语的衍生部分,是提高医学院校学生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和实施方法,更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教学保障和基础,对推动医疗事业的国家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医学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医学英语词汇方面的教学对学生学习英语语法和语音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加深了对其的理解与掌控,并通过后期的实践训练提高了学生词汇的实际运用能力,最终达到了提升学生医学英语词汇水平的主要目的。因此,本文主要对概念隐喻理论在医学英语词汇习得中的认知进行了深入研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隐喻思维和隐喻认知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行进一步的强化,从而进一步达到提升学生医学英语词汇水平的目的。

一、概念隐喻理论概述及其运作机制分析

以隐喻语言资源为主要的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依托,加强了学生对概念隐喻与理论知识的正确认知,认识到隐喻在人类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广泛性及重要性,转变学生对隐喻的传统认知观念,通过对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深入挖掘,激发学生自身的词汇理解和掌握的潜力。“隐喻”一词主要来源于古希腊中语言的一种音译,是变化、转换的意思。其论题是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往对隐喻的理解主要留存在表面的意思,被视为对一种常用写作语言修辞手法,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1]。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至20世纪80年左右,随着认知语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来自语言类学家的关注最为广泛。此时,人们对隐喻的本质也有了更深入的认知。Lakoff&Johnson提出的隐喻认知让人们认清了隐喻与词汇创造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对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也意识到隐喻是词义出现的理论性依据以及表达机制。究其根本,隐喻的认知推理过程其实就是研究人员从一个概念领域向另外一个概念领域的结构映射,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概念隐喻理论原理将一个事物自身现有的一些特征映射到另外一个事物的过程。在进行日常的生活当中出现的计算机病毒就是人们利用隐喻原理中医学上的病毒理论映射到计算机上形成的,同样,将农业农作物当中的移植嫁接概念有效映射到医学人体研究上,从而出现了现在的一些器官移植手术等医学理论的出现。隐喻主要是以实物的相似性为实施基础的,通过类比的方式创造出更多新的医学英语医学专业名词和一些新的概念性组合。以概念理论为基本切入点,对隐喻的运作机制展开研究分析得知,隐喻的运作机制主要是认知主体通过推理,将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的语言表达方式。另外,Deignan提出的概念喻,其构建方式是将有形的具体域映射到抽象域上的行为语言表现,具体经验就是概念隐喻基础内容的一部分。束定芳也曾说过,从隐喻意义层面的理解本质上就是将源92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年第05期总第234期No.05.2022Sum234JOURNALOFJIAMUSIVOCATIONALINSTITUTE领域的经验有效地映射到目标领域的过程,通过映射对目标领域的特征目的有新的认知。

二、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与认知机制的概述

(一)特点

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传播手段和载体,在医学英语词汇的教学过程承载着教授学生学习更多的医学历史知识和发展经历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所作贡献的重要表达方式。目前我国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词汇的广泛性。我国大部分的词汇来源于希腊语与拉丁语,还有一些来源于其他的国家与种族,涵盖量比较大。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医学新名词还是不断涌现出来,如H7N9等多种类医学医疗词汇的使用,同样也有部分的医疗名词来源于英语的通用词汇,如rise、fall、come、go等。另外,还有部分词汇是由前后缀、词根以及组合语言因素等内容派生而成的。二是医学英语词汇的教学难度比较大,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词义不易理解。通过对医学英语词汇的分析可知,我国大部分的英语词汇来源于希腊和拉丁语,综合语素与词汇相对较多,所以,这些医学英语词汇在语言的表述上存在发音较长,表述过程烦琐、复杂等特征,不易被人们认知和记忆。例如,在超显微镜火山硅酸盐沉着病(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oconiosis)的医学英语词汇的表述上英语单词不仅长而且语音烦琐复杂,不易学生进行记忆和对其进行认知。

(二)认知机制

语言教育教学研究人员一直以来都认为在词汇的习得方式上主要是通过对策略的良好运用、对词汇的偶然之间的认识和对词汇进行故意强制性的教授等三种客观教学途径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的,三者相辅相成。但实际上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隐喻才是词汇多样性形成的一种重要认知机制和学习方式,对词义有扩充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只有将隐喻理论机制的认知有效渗入二语词汇能力训练的培养和实践的过程当中,才是实现其纵向和纵深的发展必要手段和途径。医学英语词汇教学属于二语词汇教学中的一种,因此,在学生对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的习得过程中,同样也可以采用隐喻的方式,将隐喻的认知机制有效地应用其中,提高学生的词汇水平和掌握能力[2]。比如在对“Echo”一词汇的学习中,“Echo”一词来源于希腊语,讲的是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一名森林女神,因受同伴对其美貌的嫉妒,最终使她失去正常语言能力的悲惨故事,而她之后只能对别人说的最后三个字进行重复,从而形成了回声“Echo”的由来。学生通过对“Echo”寓意的了解,理解它具有的概念隐喻特征,找到词汇教学目的域与始源域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其词映射出的认知机制,最后通过医学英语词汇在大脑中对该次意义的知识构建与延伸从而衍生出以下词汇的含义:echosonogram(超声波回声图)、echocardiography(心回波描记术)等,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医学英语词汇,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医学英语词汇习得的认知系统,这对概念隐喻理论的医学英语词汇习得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习得研究分析

(一)对词义字面意思以及引申意义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理解作用

通过对英语短语中词根以及动词中副词的意义主要是以上下、前后、部分和整体或是中心与边缘等体现空间关系的意象图式方式作为语义依据的,通过对方位隐喻的合理利用,加深学生对读写课程教材中语句的理解。医学词汇通过对希腊语和拉丁语等多种外来词成分的吸收,构成了大量的结构更为复杂、词形更为烦琐、读意更长的医学专业术语。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对其进行专业医学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力不从心,不知如何下手,对医学英语词汇难以记住和理解。其实,对其术语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充分学会合理的运用隐喻思维的情况下,对于晦涩难懂的医学英语词汇就是小菜一碟。在医学英语词汇的构成中,其构词主要分为前缀、后缀和词根。其中前缀教学中运用到的隐喻思维前缀又被称为词首,是医用英语词汇单词前部分的一个字母或是字母组合,主要作用是用来改变词义或是改变词义的作用。医学英语词汇用于中前缀一般都是用于表示时间、方向和数字等词语的含义。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前缀的应用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英语单词相互组合的方式,借助单词对其进行讲解教学。例如“hypo”的含义是“不足、仅次于”的意思等;而“hyper”是“高于、过度”的含义。在“tension(张力、紧张)”的前面加上“hyper-”前缀,就是“hypertension(高血压)”的意思,相反的加上“hypo-”,就是低血压(hypotension)。这样解释下来,学生更容易理解前缀的意思,更便于词汇的记忆。这样在后面的词根和后缀的教学中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对单词的拆分过程,对单个词义的不断分析揣摩,就可以掌握到医学英语词汇的组合规律,从而构建出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概念隐喻理论在医学英语词汇中复合词的讲解

人们在英语词汇的课程教学中通常说到的复合词多是由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独立的词通过转喻或是隐喻等认知模式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词义在其表达上也与其原有单独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的词义有所不同,也不是把两个词的词义组合在一起就能完成的,但究其根本,其词义也是从原有的词义基础上延伸过来的。在进行医学英语词汇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会涉及很多复合词内容的讲解,如将“脚(food)-运动员(athlete)”,将两个组合在一起拼成“athlete'sfoot”指的是“脚癣”;又如粉色“(pink)-眼睛(eye)”相组合成为“pink-eye”是红眼病的意思等,很多的复合词大部分都是由个别独立的词语组合而成以引申而来的。在实际的医学英语词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词汇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拓展想象思维的方式对其词义进行联想,将隐喻思维的作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复合词的进一步理解和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实际运用能力[3]。

(三)将隐喻理论运用到医学专业术语的讲解

由于医学词汇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且构成的医学专业英语术语结构关系复杂化、词形冗长等原因,学生对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的记忆并不简单,晦暗难懂。但是如果对医学专业英语术语结构特点充分了解和掌握后,合理地运用好隐喻思维,就可以实现对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和专业术语的快速记忆和有效的使用。通过对医学英语术语的长时间分析研究可知,一般的医学英语术语词汇主要是由词根、前缀和后缀构成。首先是隐喻思维在词根教学中的运用。词根又称为词干和词基,指的是组成英语单词词构的基础性内容和基础条件,也是单词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的组成部分,里面包括了单词的基本意义。大部分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的词根主要来源于外来的拉丁语和希腊语,代表人类整体结构的一部分,例如“hepat-(肝)”“enter-(肠)”“cardi-(心)”等。词根的类型虽然有很多,但也是有数量限制的,不同的单词可以有相同的词根作为核心部分。例如“enterelcosis(肠溃疡)”“enteremphraxis(肠阻塞)”“enterorrhagia(肠出血)”“enterocolostomy(小肠结肠吻合术)”等,这些单词的核心意义都是词根“enter-”所要表示的“肠”。这样就有效地掌握了一种词根的使用方法,并采用类比等隐喻思维,就可以推演和衍生出更多类型词的基本意义。其次是隐喻思维在词缀教学中的运用。前缀又名词首,也就是词汇的前半部分,通常为单词前面的第一个字母或是字母组合,其作用主要用于调整货值改变词汇的含义。在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的使用中,医学前缀多用于表示“时间”“方向”“方位”“数字”或是“否定”的意思。为了医学专业学生对医学专业英语单词前缀有更好的理解以及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我们可以将它们进行两两组合,通过借助单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词义更具象化的讲解与分析。例如,前缀“hyper-”可翻译为“过度,高于”;“hypo-”可翻译为“不足”和“次于”。在“tension(紧张,张力)”的前面加上前缀“hyper-”,则可构成一个新的词汇组合“hypertension”意为“高血压”的意思,如果在单词的前面加上前缀“hypo-”则构成“hypotension”意为“低血压”的意思,前缀相同,组合的单词不同,就会重新组合成不同词义的新单词,这样的教学方式和解析更便于学生对医学英语词汇进行理解,更方使记忆。又例如,在讲解前缀“endo-”和“peri-”时,与“carditis”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以重新组合为“endocarditis(心内膜炎)”和“endocarditis(心包炎)”。最后是后缀教学中运用隐喻思维。后缀又称为词尾,在词根的后边,主要用来改变词语的性质和意思等一系列的词素。比如后缀“-logy”词义表示学科,在词根前面加“physio”“hemato”“immuno”组成的“physiology(生理学)”“hematology(血液学)”“immunology(免疫学)”等。由以上内容可推断出,医学英语专业词汇的构成本质都是含有隐喻的,在其理解和记忆上将隐喻思维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出来,通过现有的医学英语术语可以感知更多的词素映射出来的概念,并将这些概念与英语词形充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后期医学专业英语术语词汇的学习与记忆,更有利于相关专业学生医学英语术语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的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概念隐喻理论在医学英语词汇习得的作用研究分析可知,隐喻对于学生在医学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和意义,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英语词义与多种短语、语句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思维,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面,加强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对医学英语词汇进行具象化和意义化处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其词义。而隐喻就是作为一种抽象概念手段被有效应用到了医学英语词汇课程教学当中,加深了学生对其的理解。总而言之,将概念隐喻理论引用到日常医学英语词汇课程教学中,是现代语言类教育发展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突破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瓶颈的重要手段,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对英语词汇的实际运用能力,加深了对其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帮助学生构建了一套清晰的思维想象渠道和知识框架,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参考文献:

[1]王昆芳.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英语词汇习得研究[J].海外英语,2022(5):237-239.

[2]张晨晨,郭书法,甄长慧,汪田田.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医学英语词汇习得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9):59-63.

医学基础概论篇2

【关键词】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医学概论;建设

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来,我国众多医学院校都推进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深入开展网络教学以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水平[1-4]。我校根据招收的各个非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这些专业学生专门开设了医学综合课程,以便这些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医学相关知识,为他们以后能在医学院校、卫生行政机关、防疫机构、医院、司法机关等部门从事管理、教学或者研究工作等打下基础。为此,于2009年成立了医学概论教研室。教研室成立之初,承担的是《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而《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内容由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来负责教授。至2013年,这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即现在我们教授的《医学概论》。本教研室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学校的大力开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的政策,先后在我校教务系统网站上对《基础医学概论》和《医学概论》两门课程进行了构建,并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目前,在我校教务系统网站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既有《基础医学概论》,也有《医学概论》,现主要以《医学概论》为例讲述本教研室课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情况。

我校使用的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具体到每门课程,主要包括了课程管理、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三大版块。

一、课程管理

该部分包括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和课程通知几个方面。

在课程介绍一栏中,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归纳总结出了较统一的主要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内容,再加上课程类型、学时和学分、教学方式以及教材和参考书目等,让学生在一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能够对《医学概论》有一个初步的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我们针对市场营销、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及卫生信息化等每一个非医学专业都制定了相应的符合其专业特点的教学大纲。鉴于我们医学概论课程除了有144学时的理论授课以外,还有60学时的实验课,我们又把教学大纲分为了《医学概论》教学大纲和《医学概论》实验教学大纲。通过从网站上浏览《医学概论》教学大纲,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即将要学习到的课程内容的具体到每一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知道哪些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哪些是需要理解的,这些知识又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而《医学概论》实验教学大纲则把每一次实验课的内容和目的要求进行了明确的概括,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进行操作实践。

另外,在教学日历一栏中,我们把整个学期的授课安排(理论课和实验课都包括)、每一章节所用学时和授课教师等一一列出,使学生轻松掌握《医学概论》课程一个学期的授课进度,并据此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我们每位授课教师都在教师信息一栏里认真填写了个人教学和科研情况等,方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师答疑或讨论科研问题。而和课程教学有关的一些通知我们都在课程通知一栏中,使学生能及时获知理论授课教室及实验室地点和时间等教学信息。

二、教学资源

《医学概论》课程是把医学相关基础课程及临床课程中的核心知识进行了融合和精简优化后,分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人体的九大系统进行讲授的,授课时也是分教师分系统的,所以在建设教学资源这部分版块时,我们是把每位授课教师负责的那部分的所有多媒体课件和教案收集在一起,按《医学概论》教材上的章节顺序一一上传至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同学们可以很方便的浏览和下载,帮助学生预习或复习课堂讲授的内容。同时,我们还根据每章节的讲授重点和难点,有选择的录制了部分授课视频上传至教学资源版块,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授课时间之外方便的听取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尤其是课堂上有没听懂的部分,借助网络可以反复的听讲,增强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

另外,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还有课程共享联盟和资源中心,这些共享的网络资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给同学们的自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三、教学活动

这一版块包括了答疑讨论、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课程问卷和个人资源等环节。

答疑讨论一栏是采用BBS(BulletinBoardSystem,电子布告栏系统)的模式,学生可以把学习《医学概论》课程中不理解的问题采用留言的形式进行提交,然后教师再就此问题进行解答。这一栏目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而且必须是持续的过程,需要授课教师付出极大的心血,但它是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加强师生互动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所以必须坚持。在课程作业一栏里,我们跟随着课堂授课内容精心设计了一些课后思考题,以此引导学生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思维。同时,我们不断地完善试题试卷库里的试题(与期末考试试卷题型一致,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及在线测试里面的测试题,以方便学生巩固课堂学过的知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为进一步了解《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程问卷栏目中设计了调查问卷表,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水平。此外,我们在个人资源一栏中上传了与《医学概论》相关的多部电子版教材和一些网络资源,使学生能够获取《医学概论》教材以外的一些相关医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建设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也收获颇多。一方面促进了教研室老师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协作,并且在相互交流中拓宽了视野,激发了教学灵感,提升了教学水平[5];另一方面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授课老师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和学习状况,并据此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6]。但在建设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认识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进行完善,从而为提高我校的医学教育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建平,黄素芬.Blackboard平台应用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7,(5):59-60.

[2]梁昌镛.利用网络平台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144,146.

[3]邵毅平.关于“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研究[J].科技信息.2011,(35):422-423.

[4]耿学慧,丁穗娟.广西医科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2):180-182.

医学基础概论篇3

关键词:中专;《中医基础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92-02

中专学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专《中医基础学》是中医基础教学课程,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后期学习影响较大,中专学生由于中医知识积累较少,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加强《中医基础学》教学质量成为中专学校中医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中医基础学》教学要求

1.牢记概念。《中医基础学》教材最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个方面,而基本概念是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精讲的方法,对于涉及到的概念重点讲解,例如对于阴阳的概念、脏腑的功能等需要详细介绍,在下次上课之前教师要对上次课中涉及的概念进行复述或者提问。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在最佳时机提出概念让学生记忆。

2.建立中医思维。《中医基础学》教学中的基础理论都是通过长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归纳出来的,要对《中医基础学》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必须让学生了解中医思维方法,通过合理运用中医思维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中医基本理论,同时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中医基础学》各章节中体现的中医思维方法进行评析,让学生对中医思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全面了解。例如,在讲述脏腑学说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由表及里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此概念不仅是解剖学概念,更是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系统概念。

3.基本技能训练。在《中医基础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辩证方法,例如四诊八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技能。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对四诊的类项和意义全面了解,然后让学生通过模拟病人,相互诊断。另外,基本技能训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资料进行研究,最终保证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诊断的技能。

4.学以致用。一切理论学习的目的均是为了实践需要,而《中医基础学》中的基本理论、技能均来源于医疗实践,同时又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中医基础学》教学中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在让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合理应用这些知识,为医疗事业服务。

二、如何提高《中医基础学》教学质量

1.培养学生兴趣。《中医基础学》是学习中医的基础课程,对于中专学生而言,学生在入学初期对中医的了解不够,学习动机也不是很明显,在此时培养学生兴趣,不仅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能为其他中医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要强调《中医基础学》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中医基础学》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第二,要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展示中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建立学生发扬中医药学的信心。第三,合理选择历史典故,通过神农尝百草、张仲景坐堂、华佗创麻沸散等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

2.明确教学主次之分。《中医基础学》中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内容,虽然大纲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均要掌握,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中专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要求进行选择性教学,对教学内容详细划分。因为中专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医疗的较少,大部分学生主要从事中药的生产、销售,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熟记基本概念和理论,对于临床技能方面则以够用为标准。通过把握教学关键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学生对实践中需要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和深入,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较大的帮助。

3.合理调整教材顺序。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蓝本进行的,但是当前《中医基础学》教材中很多相关内容并未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困扰,也阻碍了学生的理解。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重新制定教学顺序。例如,在五行学说版块中包含了其在中医学中应用的知识,但是由于学生还未学习脏腑学说,因此理解起来难度较大,鉴于此,教师可以将五行学说的应用放到后面,在讲完脏腑关系之后进行。另外,在《中医基础学》中很多病证具有共性,教师可以将前后教材的病证归纳,让学生形成对共性病证的系统认识。

4.理论联系实践。《中医基础学》作为中医学习的入门科学,受到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较深,尤其在基础理论方面具有抽象性、整体性和主观性特点,学生对很多知识的理解存在障碍,教师需要让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作为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与中医理论有关的现象进行研究,而且自己要不断总结归纳,形成庞大的知识库,在教学中灵活应用。

5.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中医基础学》教学中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突破说教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第一,课堂讨论法。针对某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得出答案。第二,对比教学法。中医和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两者之间既存在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教学任务可以通过两者的对比来实现。第三,扮演法。在学习完成之后,分别由学生扮演医生和病人,进行问诊,不仅提高学生兴趣,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第四,案例法。就是选择一些具体案例来说明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案例可以是以往蕴含医理的典故,也可以是学生常见的病理现象,还可以是临床中常见的病例,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第五,现代化教学。多媒体技术现代教学中应用最广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绘制表格、展示图片、展示案例声像资料等,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医知识的应用,加深学生印象。

综上所述,《中医基础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实施,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中医思维和临床技能。提高《中医基础学》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特点,理顺教材内容,保证教学更加系统化。同时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符萍.浅谈中医基础学的教学方法[J].中国科技纵横,2011,(21).

[2]杨娜.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基础学》教学中的尝试[J].科技信息,20011,(1).

[3]徐耀琳.多媒体在中医基础教学中的利弊[J].甘肃中医,2010,(9).

医学基础概论篇4

关键词:原创思维;概念时代;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4-0677-02

在人们对中医药的科学性及发展前景的争论中,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在动荡中不断发展变化。上个世纪,我们的社会经历了由“工业时代”(IndustrialAge)向“信息时代”(InformationAge)的转变。而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软件向亚洲外包、物质丰富和自动化盛行,新的时代――“概念时代”(ConceptualAge),即将到来。发达国家的知识工作者正在挖掘、掌握那些不能外包的技术与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与之相应的是人们对创新意识的要求更加强烈,原创思维得到高度重视。发展右脑,进入全新思维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源于此,在新的概念时代,重视中医原创思维,大力传承发展中医原创思维对于中医学的整体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1概念时代的到来

概念,是人类对世界认识、也是认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基本模式。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类知识组成的最小单元。概念被认为是思维的基础,与判断和推理并列为思维三要素。概念的内涵定义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其外延则描述了概念所对应的一切事物。

近几年来,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发生变化,从逻辑、线性、以计算能力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转变。“概念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建立在创造性思维、共情能力和全局能力的基础上。在信息时代标榜的“左脑”逻辑思维能力在今天仍然必要,但是却不再能满足人们的全部需要。曾经被低估和忽视的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右脑”――富于创造性、执著、快乐感和探寻意义,将越来越能决定世界的未来。实际上,无论怎样分开谈论左右半脑,它们都是协作的。大脑作为一个运行平稳、一致的联合体,是完整统一的――左半脑知道怎样处理逻辑,而右半脑负责了解感知世界。只有两者完美的结合,人类才有了强有力的思考能力。随着对右半脑形象思维能力的不断重视,作为一个时代标志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也被赋予了更宽广的含义――“高概念”(HighConcept)的出现,使概念具有了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高概念是形象与逻辑的结合,是概念间的复杂联系。高概念的能力包括具有美感、富有创造力和丰富的情感、能写出优美的文章以及将表面上毫无关系的事物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东西……。与之并列的则是高感性(HighTouch),高感性的能力包括理解别人、懂得人与人相互交往的细微之处、找到乐趣并感染别人、超越平凡、寻求生活的真谛和意义。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记者之一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著作《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1]描绘了与美国现代作家丹尼尔•平克的畅销书《全新思维》[2]中相似的场景:崇尚高概念、高感性。正如丹尼尔•平克告诉我们的:未来属于另一类人,他们拥有全然不同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包括了共情型思维、模式识别型思维和追寻意义型思维。以上几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都要求人们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勇于创新。这些全新思维方式的运用更能体现学术之魅力,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1世纪,追求的是一个全新的,以创意、共情、模式识别、娱乐感和意义追寻等“右脑”能力为主导的“概念时代”。具有创造性的原创思维将会受到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广泛重视,也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中医学的原创思维

所谓原创思维,是指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概念时代的到来,要求任何学科的发展必须具有原创思维。只有具备了原创思维的学科,才能拥有原创性的成果与原创性的优势,才会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中医学是历代医家数千年来通过不断深入的观察与反复临床实践所总结的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是通过与西医学完全不同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概念与理论的医学体系。它是中国医生群体智慧的结晶,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思维。中医学素以形象思维和整体观念为核心,重视临床医学,其原创思维既体现了科学与人文融合,也强调天人相应、调身与调心并重。这一思维模式的形成既来源于众多医家的临床实践,又以临床疗效作为检验的证据。

首先,中医原创思维体现了科学与人文融合。中医学不仅属于医学的范畴,还寓有人文科学的内涵。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前者更强调客观性,后者常带有主观性。但两者又密不可分,互补互动。科学为人文奠基,人文为科学导向。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中医学反映了人体的客观规律,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同时中医学植根于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含有大量的人文内容。人文因素是中医理论的特色,也是中医学原创思维的重要体现。可以说,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内容与人文哲学内容是水融、难以分割的。因此,要进行中医理论的现代研究,不能忽视人文哲学对于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的原创思维多是基于形象思维,因而思维科学和形象思维的研究会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理论基础。

思维科学的研究,其突破点在于形象思维学的建立,形象思维解开了,才能去认真研究综合性的创造思维。形象思维是宏观的、整体性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象思维被大量运用,中国古代哲学有不少宏观性、整体性的思想成果,中医学就是这一成果的典型代表。中医学中许多重要的基本概念都是形象思维的产物。譬如,五脏中的“肺”,其功能主气,司呼吸,在体合皮毛,为华盖,居至高之位,主治节,为相傅之官。根据其形态和功能,以金曰从革,中医学将其形象地称为肺如“橐龠”,肺体清虚。橐龠:一种有鼓风袋,似通气管的风箱。汉代典籍中论及橐龠者甚众。山东滕县出土汉代冶铁画像石中有橐龠的画面。它有3个木环、两块圆板、外敷皮革而成。拉开皮橐,空气通过进气阀而入橐;压缩皮橐,橐内空气通过排气阀而进入输风管,再入冶炼炉中。这种将“肺”比为“橐龠”的形象思维,生动、贴切的展现了肺的形态和功能。又如五脏中的“肝”,在五行属木,木曰曲直。中医学将肝比喻成一棵参天茂盛的大树,如果无拘束、无羁绊的成长,则可正常发挥其主疏泄、主藏血的功能;如果受到阻碍和抑制则会功能失常,引发疾病。因此说,肝性刚喜柔,性喜条达,郁则生病。同样,如此将肝比做“木”的形象思维也生动描绘了肝的性质和功能。在中医学中,这种恰到好处的形象思维比比皆是,正是这些形象思维的集合,使得中医学具有了鲜明的自身特点,形成了其独具的原创思维。

其次,中医学强调天人相应、调心与调身并重。中医学重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人体的综合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因此中医学在认识与治疗疾病时强调要综合、整体的考虑多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学科独有的诊疗模式。中医学重视整体观念、天人相应、形神一体与辨证论治,要求理法方药一致。论治讲承制调平,圆融和合,防治求本。其诊疗过程是医生通过与患者接触,进行望闻问切等自身感知与体验,对于患者的病证所对应的模式进行识别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医生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不断验证并修正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是多维的、自上而下的综合集成的过程。体现了生理与心理、感性与理性、科学与人文的高度融合。

3概念时代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

虽然中医学与西医学诊治疾病的方法与手段不同,但其基点是完全相同的――两种医学体系所关注的基本对象都是人体;其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完全一致的――都是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因此,两种医学体系只是以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共同反映。正是因为不同医学体系的并存,为人类认识与防治疾病提供了不同的方法与手段。不同医学体系间的交流与借鉴,更加有利于人类认识疾病的本质,追求健康的真谛。因此,在概念时代,更要重视对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在保持中医学自身特色、发挥其特有优势的基础上才能促进其整体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中医学原有的概念与形象思维是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基础与源泉。重视中医原创思维传承,也是重视中医药学的传承,是发展中医、创新中医的主要途径。重视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医学发展的动力。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园地之一。对于其原创思维的传承、创新应以形象思维来阐述中医学的天人相应、形神兼备等有关学说,并联系综合集成的思想,诠释辨证论治,然后从我国首创的复杂巨系统的观点阐述中医理论。从思维科学出发,与现代系统论相结合会为我国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基于经验,结合现代科学前沿方法学,并运用其方法系统阐释与发展中医学的原创思维。这种发展更应该继承中华文明的传统,融汇百川,倡导多学科交叉渗透,欢迎相关学科与前沿学科科技工作者参与中医药的学术研究。中医学人要认真学习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特别是要认真学习系统复杂性科学。通过对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推进中医发展,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努力。

东方文化的掘起,欧美文化中心论的动摇,世界正以更加客观、成熟的视角来审视与学习东方文化与中医学。在信息革命第三次浪潮中,更加侧重于综合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长于综合,中医也以综合为自身特点。尽管中国传统综合与今天所提倡的综合有相当距离,但是,只要通过努力是可以进入高级综合时代的,这也是东方思维的巨大潜力之所在。

新时期,“概念”叩响了时代的门扉,高概念和高感性正在世界经济和社会中产生着作用。发展中医学的形象思维和综合集成的四诊八纲,会为医学科学吹来习习清新的空气。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和发展适应概念时代的需求,重视概念并将其拓展到高概念。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将中医原创思维向全新思维过渡,以保持其在新时代的不断发展。

抚今追昔,在全新思维的“概念时代”,正是企盼现代化的中医药工作者创新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只要珍惜并抓住这一机会,奋发图强,一定会创造现代中医学发展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医学基础概论篇5

2003年2月国家中管局制定了《中医药基础发展研究提纲》,提出未来十五年中医药基础研究的发展目标,其中首要的任务是“开展中医药理论概念内涵的系统深入整理及规范化研究,逐步形成专业术语统一,概念内涵清楚,理论层次明确,表达严密的规范化中医理论。”可见,对中医理论的概念进行研究,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而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辨别证候,判断病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从这个概念来看,本门学科包括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两大方面,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研究诊察病情一察症;辨别证候一辨证;判断病种一断病三方面,尤其偏重“症”、“证”的研究。正因为如此,在中医的教学科研、临床诊疗及学术交流中就必然涉及大量的中医诊断学科范围的“症”、“证”、“病”及相应的学科范围的的名词术语概念。为此,根据现代术语学的原理与方法,我们对认为可以构建中医诊断学术语概念体系的术语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搜集和规范。由于以上的一些问题,现探讨如下:

一、规范的意义“概念是反映对象的特性(以及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不同学科对概念内涵界定的要求是不同的,哲学对概念的要求是宽泛的;自然学科中医学科和社会文化的双重局限性,因而在规范化研究中就存在着不同于其它学科,尤其是现代自然学科则要求概念的内涵是明晰、具体,界定十分清楚。中医学作为自然学科的分支,由于其形成背景的缘故,使得作为中医学重要分支的中医诊断学,其名词术语大多形成于古代,有的甚至有几千年的历史,并构成自己的术语体系,多为古代汉语,有的字即是词,更有古今词义的演变。古文的现代表述,还有人文哲学对中医学的渗透,使其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和古代的哲学特征,导致了中医诊断学的理论既复杂又特殊的特性,而且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I临床的辨证施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增宽,这种既特殊又复杂的中医诊断学理论,愈来愈显出其既宽泛又局限的特性,缺乏自然科学对概念的属性要求。

目前,对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的规范研究虽不断在加强,但尚欠成熟与完善。加之,中西医两种医学诊断体系的相互渗透与矛盾,虽然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有益的启迪与借鉴,但也更增加了规范的难度。另外,由于中医诊断学的各版教材、中医诊疗术语和标准及各种中医词典所列病症具体内容的不统一,又出现了新的不规范。即使是适应教学科研、临床诊疗及学术交流,但用现代术语学的标准来衡量,仍不能适应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交流的速度和范围不断扩大,因而中医诊断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对于促进中医诊断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综上所述,症、证、病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由于古今的演变,现实的复杂,以致对古代含义的理解仍有差异,对当今约定的含义尚未认同,即使承认也远未恪守,因而当前有关症、证、病等中医诊断的基本概念的表述和应用仍欠规范,更未形成现代术语学意义上的中医诊断学术语概念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部分中医诊断学的名词术语文学色彩较浓因与中国语言文学的关系深远密切,主观感情色彩较浓,与科技术语的简洁单义性相违背。

2、同一概念所具指称太多,即一义多词;同一指称代表不同的概念即一词多义的现象严重。

3、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的定义尚欠规范。

①定义界定模糊:表现在一些术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太一致,界定不太清楚。

②定义不准确。

③没有定义:望神中有关精神异常方面的术语诸如抑郁、焦虑、恐惧等缺乏明确的定义。

4、症名、证名、病名相互夹杂的现象,仍有存在从词义变迁的角度讲,传统的中医“证”,“症”是互为通假的,证状=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词义的变迁,中医的证、症不仅是字形的改变,而且有了各自的含义。目前,中医的证、症已有明确的概念区分。但症病名、证病名相互夹杂的情况,依然存在。

5、中心术语与边缘术语区分不清。

6、新术语增添不够。

医学基础概论篇6

2014年10月吉林自学考试科目表(专科及基础课段)已公布,具体内容请各位考生查看如下:

专科及基础课段(40个专业)国际贸易020109基础英语00088国际金融00076国际贸易实务(一)00090中国对外贸易00092中英合作金融管理020116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大学语文04729会计020223财务管理学00067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成本会计00156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市场营销020227企业定价00180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广告学(一)00181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中英合作商务管理020224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大学语文04729物流管理020228物流经济地理03995物流英语05362国际物流导论05372劳动和社会保障020231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03312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03320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案例分析03321电算会计020242财务管理学00067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成本会计00156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采购与供应管理020265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物流英语05362酒店管理与导游020290旅游学概论06011旅游政策与法规03959导游实务01525旅游职业道德01527旅游礼节礼仪01520旅行社业务01526法律030112民法学00242中国法制史00223行政法学00261民事诉讼法学00243经济法概论00244社会工作与管理030202社会政策与法规00274人类成长与环境00276社会问题00275公共关系学00182社会工作概论00272机关管理及办公自动化030307管理心理学00163秘书学概论00345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二)03204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346公共关系学00182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心理健康教育040109心理咨询与辅导(一)05619团体心理辅导03372心理测量与评估0561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心理学史05952秘书050102秘书学概论00345管理心理学00163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346公共关系学00182外国秘书工作概况00514机关管理00509汉语言文学050114文学概论(一)00529心理学00031古代汉语00536教育学(一)00429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1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0533朝鲜语言文学050119中国古代文学00559外国文学00598中国现代文学00546朝鲜文学00588朝鲜语翻译00630俄语050209现代俄语05019外事外贸俄语01142基础俄语(二)00614俄语阅读(一)00846朝鲜语050211朝鲜语语法00631朝鲜语国家概况00632朝鲜语基础(一)00627朝鲜语基础(二)00628视觉传达设计050406设计概论(一)03521美术教育050409心理学00031教育学(一)00429数字媒体艺术050420数字影视三维动画07889数字媒体视频编辑07891艺术设计(特教)05043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聋哑试卷)视觉传达设计概论0554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聋哑试卷)服装设计与工程050442应用文写作02126服装设计05334服装画技法03903服装品质管理03906服装市场与营销00683游戏艺术设计05045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大学语文04729地铁电动客车技术080312机械知识05464电子电路07439客车工程05465车辆修造工艺与装备05466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080326机械制造02230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02207计算机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05517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04080汽车车身数字化设计080331车身二维数字化设计技术01880汽车设计形态美术基础01882工业设计美学基础01883车身构造01885汽车电子控制技术080619发动机原理02577汽车电器基础06923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06931汽车制造基础06919数控技术应用080744电工电子技术基础04070数控机床操作05789机械设计基础(一)07743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0408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748电子商务技术04614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00898电子技术基础(三)04730数字逻辑06626物流信息技术(一)11180地铁运输与管理081721电子电路07439城市轨道交通概论05774客运市场营销05775汽车服务工程082229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05877汽车保险与理赔0587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05875汽车营销案例分析05872汽车应用英语05869汽车营销技术05871汽车诊断与维修05881职业道德与礼仪05868汽车售后服务管理05870兽医公共卫生090415有机化学及动物生物化学04786食用动物寄生虫病学01413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01417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01416动物生理学06663兽医诊断学及内科学01411眼视光技术100310角膜接触镜03766物理光学03753眼视光器械学03764低视力康复学03768康复治疗技术100313运动治疗技术12510作业治疗技术12512言语治疗技术12518护理学100701病理学02901药理学(一)02903护理伦理学02996医学心理学02113内科护理学(一)02998外科护理学(一)03001妇产科护理学(一)03002社区护理学100704病理学02901药理学(一)02903社区常见健康问题03624社区特殊人群保健03623社区护理技术03625中药学100803中药学(一)02974中医基础理论(一)02972中药鉴定学03040医古文(一)02976方剂学(一)02975生物制药100906生物制药设备原理及操作01400口服药品制剂学01408药用微生物01402生物制药工艺学01396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01394生物药品分析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