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写作范文

六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篇)

发布人:收集 发布时间:2024-06-13

2023六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023年开学第一课,“强国复兴有我”的主题让我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在这个节目中,我们看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他们用自己的奋斗和付出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嘉宾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强国复兴有我”的价值导向,激发了我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节目邀请了“八一勋章”获得者、xx大代表、时代楷模、航天员、科学家、文化学者、一线劳动者代表,用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生经历和奋斗足迹传播知识,传授美德培育学生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文化传承工程、中华文明探源的考古新发现等角度,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呈现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盛景。

这次节目还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让我们认识到了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正能量,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助力。作为一名青少年,我要时刻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深感到,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全球视野,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不仅要求我们掌握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还要我们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世界、包容世界,为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2023六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023年,新学期来临,本次《开学第一课》的主持人是撒贝宁与龙洋,今年是收货颇丰的一年,河南安阳的殷墟火出圈了,C919商业首飞成功。

第一站式一个被称为“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的地方,就是中国国家文馆,这里既有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古籍、文物,也有包含着鲜明时代印记的粮票、布票。

但让我印象深刻的事王博的演讲,他是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和副校长,《儒藏》工程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还是《儒藏》中心主任,他讲述了通过《儒藏》可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一直到现在的思想,又讲了汤一介的故事,他是《儒藏》工程的发起者和主持人,当有人问他为什么编《儒藏》呢?他说了八个字:“事不避难,义不逃责”,2014年6月27日,已处肝癌晚期的汤一介出席了发布会,短短73天后汤先生离世,享年87岁;另一位印象深刻的人是乔清举,他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这学教研部的副主任与教授,也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他向同学们讲述了如何去爱护大自然,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乔老师说我们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所以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后一位是“拉索”首席科学家,曹臻,在“拉索”建立初期,环境恶劣,工作人员在缺氧、低温的情况下,努力工作,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有了如今处于社会前列的“拉索”。

在本次的《开学第一课》中我了解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到了科研工作人员坚持不懈的精神,也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等等,这些都使我对中国的历史与科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使我十分震撼,也丰富了我的知识宝库。

2023六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看了开学第一课,我心中颇有感触。

《儒藏》作者——汤一介,开始工作时,已经有七十六岁,那时已经查出肝硬化,病情一直反复,很多人问他为什么编《儒藏》,老人家只说了八个字——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将中国发扬光大,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对祖国,对民族的担当与职责。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出。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西铭》。

千百年来,不少中国古代绘画的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流向世界各地,而如今强盛的国力与先进的技术,用数字化的大手聚拢起来。

我国的早发现的蚕蛹在五千多年前,那时,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明了养蚕缫丝的技术;虽然当时没有先进的工具与技术,但还是尽自己大的能力努力雕刻出自己心中的美;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有了甲骨文,中华文明就有了传承的工具。

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发现了第三具郧县人的头骨化石,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年代古老,但很聪明,他们会就地取材,把一些适合做工具的石头,打造成石器,郧县人用这些工具捕获到了许多食物,包括鹿,马,貘,野猪,甚至有大象和河马这些大型动物,挖掘出的化石骨头比较碎裂,说明了郧县人曾以大型哺乳动物为食,并且不仅肉类资源多,还有许多植物,如:植物的果实,叶子,根茎之类的。他们饮食粗糙,再根据化石不难看出郧县人的臼齿十分发达,且牙肌发达,大多是大方脸。还有许多关于远古人类的故事与事实等待我们去探索,去追寻。

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要奋发向上,认真学习,将来为社会,为祖国,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