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人们都说菊是花中君子,我倒要看看这号称花中君子的菊花究竟能给人带来几分诗意。
中山公园的游人不多,但比起平时来已经热闹了不少,我交了老师发给我的票,径直向展区走去。
刚一走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坛,外围摆满了高贵的黄菊,而中间是一簇纯洁幽雅的白菊,这叫“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向左望去,更让人大吃一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一盆盆金黄的菊花摆成一个个方阵,那气势恐怕也不比国庆节阅兵式上的队列方阵差呢!仔细一看,这些菊花的姿态也各有不同呢!有的含苞待放,稍稍垂下的花瓣上还附着尽管透亮、珍珠似的小露珠;有的悄然盛开,几十片花瓣像伞一样有层次地分开,露出米黄色的花蕊;有的还是一个小花骨朵,花蕾像一个小黄球,也像个稚气未脱的孩童……几百盆花构成一个大秀台,不但看不完,还看不烦。
再向前走去,有一株干枯的老菊花枯死在枝头,任凭秋风怎么刮也刮不落。我又想到了一句诗——“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最令人叫绝的便是“孔雀开屏”了,远远看去,那是一只开着屏、翩翩起舞的大孔雀。走近些看,那是用许多小雏菊拼成的。再走近些看,准让人跌掉眼镜,那一朵朵小雏菊竟是假的!摸一摸,质感也不对!原来是塑料花!真是假到真时真亦假,以假乱真啊!
深秋时节,不少名花名草早已不见踪影,就只剩菊花在这季风中摇曳着。我终于能理解“不是花中偏爱菊”了,正因为“此花开尽更无花!”
走在秋风中,踏着地上的枯叶,望着天上的云,赏着多姿的菊花,倒是多给了人一份遐想。“菊花残,满地伤,你的影子剪不断——独留我孤单在湖面神伤。”正如这首《菊花台》所唱的,菊花似乎已经种在了我心里,带给我一种莫名的感觉,和一种特殊的情怀。
从前有一把钥匙,不知道是被谁丢在路边,就那么静静地躺在那里,忍受了风吹、雨淋、日晒、雪落、霜冷,早已遍布锈痕,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看世间人情冷暖,颇有“彼处波涛汹涌,此处闲庭信步”的境界。
旁边的石头看他样子不禁觉得好笑:“老兄,看你天天张望,张望个啥呢?咱们又不能动。”
钥匙看了石头一眼,微微笑道:“等锁。”
石头摇头,不再多说半句话。
终于有一天,钥匙正在睡觉,忽然觉得有人把他捡起来,揣进了口袋里。钥匙只觉得漆黑一片,随着口袋颠簸。自己的未来就像这口袋里的环境,黑暗不明。
等到他重见天日的时候,他被拴上绳子挂到了一个木板上,这里还有好多钥匙。他忽然发现对面的柜子上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锁。
原来,他被一个锁匠捡到。
有一天,一个教授来配钥匙,忽然发现了他,于是他从锁匠手里得到了钥匙。
他原本是一个古铜宝箱的钥匙。那个古铜宝箱曾经是圆明园中最珍贵的文物,几经流落,最后终于落叶归根收藏在博物馆里了。可是苦于没有钥匙,专家们无法发现宝箱里到底藏了些什么。
钥匙见到了锁,他等了一百四十年,终于又让他见到了曾与他相依为命的锁。可是,锈迹斑斑的钥匙怎么努力也打不开宝箱的锁,于是他借着专家的人力拼命想找到那个熟悉的路径,狠命的转动自己……
宝箱还是那个宝箱,只是她不认得锈迹斑斑的钥匙了。她说:“你别白费力气了,这个世界上能开我的钥匙只有一把,你不是。如果你是,你打开我证明给我看。”
钥匙如果有泪腺,此刻已经泪如雨下了。
钥匙知道,如果自己打不开宝箱,那么他一定会再次被丢弃,丢弃在茫茫人海里,忍受着热闹的孤独。
想到这里钥匙一咬牙,似乎用尽毕生的力气。
只听得“咔吧”一声响,钥匙断在了宝箱的锁里。
专家们傻眼了。
钥匙与锁,从此永不分离。
这世界景物无数,而我独赞那松树。
独自漫步在这被冰雪覆盖的田野里,安静,空灵,只留下脚下吱吱呀呀的声音。皑皑白雪侵蚀了整个世界,天与山共色,山与地同舞。满眼都是白雪,白得那般纯粹,那般一尘不染,我的心也不禁随着蔓延的雪白而沉静了。壮阔?不!悠远?不!我实在找不出一个词来形容眼前这番景象,只能愈发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了。走着走着,眼睛也疲倦了,我开始奔跑,开始舞蹈,可是,这人工的生机与活力来的毕竟不够真切。
突然,我眼前一亮,不远处,那是一棵,不,是一片松树林。在这寒冷的天气里傲然挺立着,就像是一支列队整齐,作风严谨的国防战士。我忍不住加快了脚步。
对,这就是松树,极其普通的一种树,普通到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能够落地便生根,但是它也注定是一种不普通的树,笔直的干,茂密的叶,还有那凌寒向上的心。它没有夏天里梧桐那硕大的叶片,更没有秋天银杏树的一身金色的外衣,它只是始终穿着那朴素的绿色外套,静待风雪来临。它那针一样的叶子,一簇簇向外伸长着,每一根都尖锐有力,它那笔直的树干,绝不以旁出虬干为奇,而以正直、朴素、坚强为美。这种美要比只在表面上婀娜的美和在温室中娇生惯养的名贵树种要高尚得多。
其实,松树的树冠并不繁茂,树干也十分的粗疏。如果按照了通常的审美标准,松树绝不是美丽的,当然也不会是树中的佼佼者。然而他的朴素,挺拔,坚强,生机勃勃,郁郁葱葱,却是证明了他是树中的好男儿。它坚强不屈,不畏风霜,四季永驻的精神,怎么能让我们想不到守卫我们国家,枕戈待旦的解放军战士?怎么会让我们想不到那无数为共产主义事业的牺牲者?这朴实无华的松树,这不屈不挠的松树,俨然象征了中华民族永不泯灭的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
凛冽的寒风中,那片松树林成为了这世间最耀眼的风景线。……
我赞美松树。
比喻式提纲,200,例
工作汇报比喻提纲素材借鉴
比喻作文600字十篇
比喻夏天的优美诗句
比喻夏天炎热的诗句
今天我在作文里用了一个可爱的比喻,险些惹出“杀身之祸”。
上午放学,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写自己最熟悉的人。我想了又想,决定写妈妈。妈妈是我最熟悉的人,脸形很好看,像一颗大瓜子;一头秀发,像黑色的瀑布;高高的鼻梁,长长的眉毛,大大的眼睛;皮肤白得像剥了壳的鸡蛋,那么水嫩、白皙……可惜,鼻子两旁有几点褐色的小雀斑,像米粒那么大,如果离一米远来观察,整个脸就像一枚鹌鹑蛋……
快上学的时候,妈妈问:“作业写好了吗?让我检查一下!”“不……不用了!保证不会出错。”妈妈一把夺过书包,抓出作文本看了起来。“哟,这次作文不錯,写了两页纸,厉害!哎呀,把我写得这么美!”过了一会儿,估计快读到第二段时,我上去夺作文本,妈妈的脸渐渐地沉了下来,“你怎么能把我的脸比喻成鹌鹑蛋呢?这是存心丑化我!”我预感大事不妙,尖叫:“我……我改!”妈妈把作文本递给我,“我看着你,马上改!”幸好我用的是可擦笔,擦一擦就干净了,我把“妈妈”两个字都换成了“老师”。“你们老师有雀斑吗?”“有,比你的还多呢!”“嗯?”妈妈又低吼一声,我吓得一抖,“这个比喻用在我们李老师身上最合适不过了!”
五分钟过后,妈妈又重新审读,她不住地点头,“这还差不多,这个比喻很新鲜!把人物的特点写得栩栩如生。”
刚一出楼道门,我立马掏出作文本,又把“老师”两个字改成了“妈妈”——把语文老师写成这样,那不是引火烧身吗?
到了学校,老师看了我的作文,竟当成范文来读,然后总结:“我觉得袁昊同学善于观察,比喻用得准确,突出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