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台湾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阴过冬至晴过年。(浙)
冬至阴天,来年春旱。(鲁)
晴冬至,年必雨。(鄂)
冬至晴,春节阴。(辽)
冬至晴,明年阴雨多。(桂)
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皖)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1、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每年的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各大超市商场等饺子卖的都很“俏”。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2、混沌: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3、羊肉汤: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除了这些以外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还有着吃汤圆的习俗。
饺子,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源于纪念医圣张仲景,每年冬至节气时,家家户户都会煮饺子食用,饺子里面可以包多种多样的馅料,风味独特;汤圆,南方习惯吃大米和米制品,冬至节气时会用糯米做汤圆食用,汤圆的外形圆满,寓意团团圆圆;米酒,冬至节气前人们会酿米酒,冬至节气时温度寒冷,喝一些米酒可以驱寒。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源于纪念医圣张仲景,每年冬至节气时,家家户户都会煮饺子食用,饺子里面可以包多种多样的馅料,风味独特,谚语云:好吃不如饺子,饺子即做即吃,冬至吃饺子还可以温暖身体,更有吃了饺子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会冻耳朵的说法,可见吃饺子有驱寒之意。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冬至最大的.一个习俗,就是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团员在一起吃饺子。每年农历冬至的这天,不论贫穷还是富贵,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古语有云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流传至今的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的恩情。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其他地方还有冬至吃混沌、祭祖祭神、吃年糕、喝羊肉汤等习俗。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含水量高达93.4%,是冬季补水的'首选。白萝卜生吃促消化,因为其辛辣的成分可促进胃液分泌,调整胃肠功能,还有很强的消炎作用。熟吃能补气顺气,尤其和猪肉、羊肉等一起炖着吃,效果更佳。此外,萝卜中的矿物质含量也很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冬至寓意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起源于春秋时期。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昼达到最短。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北方多数人有吃水饺的习俗,南方人多数人有吃甜食的习俗。
冬至象征着团圆:冬至在古时候被认为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人们甚至将其称之为小年,每年过冬至的时候,我们都要做好许多准备,民间甚至有诸多的庆祝活动。所以冬至往往象征着团圆。除此之外,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是-个重要的节气,当它到来的时候就说明以后日子里外界的白昼会越来越漫长,黑夜会越来越短暂,气温也会逐渐下降,渐渐进入严冬的时候。
冬至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冬至习俗
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并逐渐发展成节日宴饮活动,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在冬至这天,也是如此。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冬至习俗。
祭祖
冬至最初在周代主要是为了向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灾,祈求来年减少饥荒与死亡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至今,我国南方沿海一带还延续着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贡品等。在南方一些地方,还会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吃烧腊与姜饭
潮汕地区有“东丸节,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也叫“添岁”。吃烧腊寓意来年能鸿运当头。吃姜饭则是时节的原因,冬至需要御寒,适合进补,冬至煮腊味姜饭,适合时令。在冬至这天,广东人还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
吃年糕
明末清初,杭州人都有冬至吃年糕的习俗,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寓意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吃冬至丸
在南方一些地区,冬至时节的习俗是吃冬至丸,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丸。不仅自家吃,还会赠送亲友表示祝福。有的还会带上煮熟的冬至丸,准备水果、香、银纸等祭品,上山扫墓,祭祀祖先。
吃饺子
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传统风俗,有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还有说是为了纪念张仲景,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后,看到百姓饥寒交迫,耳朵都冻烂了,于是煮了祛寒娇耳汤来医治百姓,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成汤,再将食材捞出,做成馅,用面片包成耳朵形状,煮熟后分给百姓,人们吃完后,冻伤的耳朵逐渐痊愈了,后来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有的地方还会在冬至这天,吃馄饨、吃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