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传统文化,我就会想到包饺子,裹粽子,赛龙舟,看京戏,吃月饼。但我最喜欢裹粽子,因为它会让我回忆起和家人团聚的时光。
每逢暑假,我和妈妈、姐姐就会坐火车来到鱼米之乡——江苏,去往我心心念念的奶奶家。我们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走在熟悉的街道,到处都能听到、看到卖粽子的人在高声呼喊:“卖粽子了,卖粽子了,五元两个,又便宜又好吃。”不管他们喊的有多激情,我还是觉得,爷爷奶奶包得粽子才是最好吃的粽子。
刚走到拐角处,我就看到奶奶拿着热乎乎的粽子在门口等候着我们的到来,我和姐姐飞奔着扑向奶奶,迫不及待地想要拥抱她,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快进屋里,粽子已经凉了,我们一起来包吧!”奶奶边说边拉着我们进了屋。只看奶奶慢慢地把昨天刚摘的粽叶放在接好的温水里,手一次、两次、三次地……打着粽叶,奶奶边打边笑眯眯地说:“在盆里拿出三四片粽叶。”爷爷把糯米、花生、肉和大枣放在四个盆里,奶奶顺手一握一个圆乎乎的粽子就形成了。我惊呼到:“爷爷奶奶,你们两个配合的真是天衣无缝!”奶奶耐心地看着我:“先在盆里拿出三四片的粽叶,再捋成一条直线,把它们折成立体三角形,想吃什么,自己向里面盛一点自己想吃的东西就好了。”我好奇地看向妈妈、姐姐,这下可把我急坏了,她们都做出来一个个精致的粽子了。而我却把立体做成了扁形,她们哈哈大笑。虽然我做的'不好,但家人都不停地鼓励我,让我原本低落的心情一下子变得高兴起来。这有趣的裹粽子可真是让我的心情一波三折啊!
我们的传统文化可真是不少呢!我还是最喜欢裹粽子,因为它能使我感受到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我爱我身边的传统文化,更爱和家人一起享受这些美好的时刻。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是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要吃元宵、闹花灯、放烟花等。
元宵节的下午,我来到奶奶家,二妈早已给我和小妹妹买好了灯笼。我的灯笼是一只笑咪咪的小猪,它的样子非常可爱,还带了个小肚兜;小妹妹的灯笼是一只小蜻蜓,它的翅膀可以来回扇动,像真的能飞一样。晚饭之前,奶奶让我们用灯笼照一下粮仓和墙角等地方,奶奶说这样照过的地方一年就不会生虫子了。
晚饭过后我们又到屋外放烟花,爸爸抱出一个很大的烟花,放在院子中间,点燃之后,只见,烟花中先是一个个小球一样的东西飞到天空中,在天空中炸开后,有的分散成一个个金色的火花,每个火花又分散成更多的火花,天空中像下了一场流星雨;有的分散成五颜六色的.火花从天空中哗啦哗啦地落了下来;放完了,天空中还会出现许多彩色的小纸片。看到这么美丽的烟花,我和小妹妹激动得又蹦又跳。放完了烟花,我和小妹妹还放了小蝴蝶烟花,彩色的小蝴蝶可以旋转着飞上天空,非常有趣。
本来我们还计划去市政府广场看花灯的,可今天刮大风,天气很冷,妈妈怕我感冒,就取消了计划,真有点遗憾。
今年的正月十五我过得很快乐,明天我就开学了,这个快乐的元宵节给我的寒假生活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春节灯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得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得。这些节目,包含着丰富得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得血脉亲情,在这众多得节日中,我则独情于春节。
每年得春节,都异常得热闹,家家户户得门前都挂起红灯笼,亲戚朋友都大老远得回到自己得家为得只是吃上这一年才有一次得团年饭。饭桌上,大人们都讲述着这一年得所有经历,而孩子们则毫无忌讳得吃着、喝着、玩着、闹着。
我最喜欢得是大年三十得夜晚,等到了十二点整时,千家万户都会拿出早已准备了许久得烟花,随着“轰轰”得响声,天空中绽开了五颜六色得花朵,姹紫嫣红,美丽极了,随着这一阵阵声响,旧得一年过去了,新得一年又开始了。
大年初一,穿上新衣裳,早早地跑到亲戚家,逐个地给长辈拜年。这时,长辈便会拿出好吃得点心和一个红包塞进我得口袋中,望着自己得收获,心中真是比吃了蜜还要甜,不禁开心得蹦跳起来……
给长辈们拜完年后,家中得主妇便都到厨房准备吃得去了,没多大会儿,一顿丰盛得午餐便做好了,有香喷喷得烤鸭、烤鸡、蒸肉,还有各种各样得炒菜,但都以猪肉居多,因为家乡人都喜爱猪肉嘛!不仅有菜,还有孩子们爱喝得各种饮料,大人们爱喝得各种酒、茶。饭间,家中得主妇总是主动地给大家盛饭、递菜,让大家吃饱、吃好。
大年得初四或者初五,我都会随父母去外婆家,同样给他们拜年,然后得到属于自己得那一份红包,让自己再一次陶醉在甜蜜中……
瞧,这就是我家乡得春节,一个热闹,充满了人情味得春节。我爱我得家乡,也同样爱自己家乡得春节。
外婆剪好了剪纸,我抢过来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女孩在安安静静的写作业。我问外婆:“这个小女孩是谁啊?”外婆开着玩笑说:“是我的好孙女啊!”
看着剪纸,我不知不觉的睡着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梦到了剪纸中的小女孩,但是她一点也不喜欢学习,是个十足的淘气包。
这个时候,进来了两个大人,应该是女孩的父母吧!他们对她唠叨了好一会儿。她的父亲说:“你呀,还这么不争气,还这么不用功,哎……”她的`母亲说:“孩子,读书不是为了我们,而是为了你的前途啊!”他们的苦口婆心还是有用的,女孩很乖巧的点了点头,站起身,拿起书,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全神贯注地读书。这个时候,她的母亲又说:“孩子,一天看一点,一天看一点,日积月累,你以后的知识可不少啊!”“恩”
随着外婆的一声:“丹丹,吃晚饭了。”我醒了。
通过这个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知识要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活到老学到老。”
小剪纸,大启示。
香洲区实验学校六年级:袁丹丹
我国有着丰富的的传统文化,其中风筝艺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我家就挂着一个老鹰形的风筝,它有尖尖的嘴巴,长长的翅膀,还有一个扇形的尾巴。风筝起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风筝的主要材料是纸和木,而我们最常见的就是纸风筝。每当到了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春天,我和妈妈就会到体育广场放风筝。
山东的潍坊就是我国的风筝之都,那里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国际风筝节,可热闹了。那时候会有许许多多的风筝在天空中出现。有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等等。
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风筝被人们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
放风筝给我们带来了乐趣,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大事。我爱风筝更爱祖国的传统文化,风筝艺术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源远流长。
我叫xxx,爱好广泛,尤其喜欢背诵古诗词,因此与国学经典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犹如一条长河,无数文人墨客向其抛洒了数之不尽的珍珠,让我们去品味,去了解。
遥望着远处连绵不断的群山,凝视着蓝天悠闲自在的白云,偶有几只燕子在天空飞过不由得想起了:“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低头看见地上,小草悄悄地探出了头,露出几分春色,我不禁笑了起来,正所谓“草色遥看近却无”。古人不正是有了这样得闲情逸致,才创造出如此璀璨得文化吗?一句句古诗体现了诗人们心血,假设我们把他们放到现代社会他们是否会创造出那些作品?可见一个社会得环境对当时人得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这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时势造英雄”。
国学是中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是文化的传人,所以,必须广泛参与,深度认知,因为这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体现。学习国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经典古诗词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培养了我们的品格。儒家学说,道家精髓使我们思想更深邃,使我们心扉大开。国学改变了我,让我怎能不爱它?
品山水之绿,行美地美景,叹国家之情,如果没有古人的“宝物”,我们现在怎能纵横古今?《国学经典》,它应该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堡垒,是我们人生路上的照明灯,它点亮我们的人生,点亮我们的梦想。
《国学经典》,我的挚爱,你将伴我一生,催我奋进,给我力量!
我将永远感谢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