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中国的民间艺术,许多人都津津乐道。因为它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多彩。据我所知的民间艺术就有许多种,如:绘画、舞蹈、建筑、服饰等。其实,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和某个民间艺术还真有几分相似呐!
你一定好奇,是什么有趣的玩意儿?告诉你吧——皮影戏!
顾名思义,皮影是用皮革制成的。表演的时候,有三至五个艺人在幕布后操纵戏曲人物。他们还会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我想在过去电影、电视还不发达的年代,皮影戏一定是十分受欢迎的娱乐活动!
听着就觉得心里痒痒?不要紧,一场好戏就要开始了!还不去看?
看戏的窗口竟是一个茶叶罐大小的圆孔!往里看,皮影戏闹得有声有色……只见一个手套金镯、腰围红绫、足蹬风火轮的俊俏男孩生有八臂。其中两手使一杆火尖枪,其余六只手舞金砖、九龙烈火罩、混天绫、乾坤圈、阴阳双剑六件法宝。哈,不用我说这就是哪吒闹海的故事。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哪知靠皮影也能弄得如此精彩:士兵被哪吒打得落花流水,准备要逃,第一个士兵被石头绊倒了,后面的士兵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个倒地而亡……
我看到幕布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跳动着,兴奋不已,情不自禁得也跟着影子舞动手脚。难怪我这样,你见着了栩栩如生的皮影戏,不高兴才叫怪呢!
中国的民间艺术真是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我想她的魅力远远不仅止皮影戏。也许我们真的该细细品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创造的文化——中国民间艺术!
电影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时他为我带来的是满满的快乐和笑声;有时是浓浓的哀愁和思虑;有时在是深深的感动和自省。而我最喜欢的这部电影,为我带来的,却是泯灭的人性;残酷的杀戮;无辜的牺牲;等纳粹可怕之处的震撼,他如一声响彻云霄的雷,把我麻痹的心给叫醒了。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穿条纹衣的男孩”。
穿条纹衣的男孩这部电影是描述一位德国军官的儿子,与围墙内一位犹太小孩的友情,他们俩因德军残忍的.毒气而断送了生命。人性是多么的可悲啊!只因为希特勒的言语、行为、只因为别人是异教徒,就屠杀?宗教的本身是善良、是美好、是和平的,怎么反而成为残暴的借口了?曾经,男孩的爸爸残害了多少无辜的犹太人,却一点也不愧疚,直到自己无知的儿子也因此死了,才在深深的悲伤中,体悟到自己的千万罪恶,体悟到那些犹太人也是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在他杀害了他们时,也有人正为他们而心痛。在这部电影里我发现,在纳粹这种残酷的行为后,必有像男孩一样无辜牺牲的人,也必有如希特勒这样阴险,视人命如草芥的策划者。
我很震撼,难道这就是人的本性?难道我们不能三思而后行,非要做出终生遗憾的事,再后悔吗?绝对不是的!但那些曾经写下的历史不能改了,那些被杀死的生灵也无法再活过来。弥补是一时的,伤害却是永远的。我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过去的错误不会再发生,在未来的岁月里,不会再出现那样可怕的围墙。战争是残酷的,他会令人疯狂,令人残暴,令人失去同理心,更会带来不必有的屠杀和战争。就像一种毒药,不知不觉得侵占你的心灵,使你怨恨,无故的怨恨,直到你醒过来,已来不及了!战争是盲目的、可怕的、恐怖的让我们一起终结他吧!
电影带给人娱乐,带给人知识,也可以带给人一些想法。在穿条纹衣的男孩这部电影中,我学到,战争是残酷的、疯狂的。凡事三思而后行,才不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多一点同理心、多一点可观、你就会发现,战争永远是双输的,而我们往往要再错误已成之后,才痛心疾首的后悔,却早已来不及了!
每一件艺术,都是光明与阴影的完美交融。
——题记
阳光下的向日葵如此恣意地绽放,绚烂夺目,仿佛一团火焰,燃烧的是他对艺术的热爱;而那不断旋转的星空却让我们感到一阵眩晕,暗蓝的天幕下,投下他心中的阴影。光明与阴影交织着,勾勒出一个复杂的梵高,他与他的.画,具有永恒的魅力。
艺术大抵如此,没有一部作品只有单纯的“光明”或“阴影”,它们相互渗透:因了这阴影,光明不再刺目,人们可以从中读出现实的真色;因了这光明,阴影不再绝望,人们可以从中看到希望。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归于生活。艺术就是人生,梦想总是美好的一片光明,而现实中却总会有阴影,梦想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而现实也不能缺少梦想。它们一起,构成了我们丰厚的人生。
人生也因为这光明与阴影而充满变化,充满魅力。没有阴影,人们又如何懂得珍惜光明?没有光明,又怎能在一片阴暗中奋然前行?
艺术家的人生更是如此。没有哪一位传世的艺术家的人生只是一片光明,他们的人生往往有着更多的阴影,只是他们把这阴影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将它们融入创作,装点人生。
六国之间的颠沛流离,政治主张的被拒,并未使孔子失去希望,他著书立言,将所有感悟化字,用自己的生命之汁为后世点亮一盏明灯。战火纷飞,世态浑浊,现实的阴影并未遮住庄子眼前的光明,他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超然姿态中显出格外的洒脱与美丽,完成对自我的超越。政治失意,不断遭贬,苏轼却将这些都当作了过眼云烟。……
光明与阴影构成了他们的人生,他们的人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月有阴晴圆缺,在那恒久的轮回变化中,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思;人生有光明和阴影,我相信,我们的人生会因这光明与阴影而变得更加多姿,更具魅力。
很多人都会感觉艺术跟我们那些寻常人挂不上钩,艺术是那些大艺术家们的专用词,艺术是优雅者的爱好,但不是这样的,身边的艺术无处不在,仅是我们都缺少一对善于发觉的双眼。
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喜欢美丽的人,不论男女,每次外出前,都会照穿衣镜装扮一下自己的`头发,女的描眉涂唇,看自己身上穿的的衣裳有没有得体别致,颜色有没有漂亮与合适。
不是有句老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吗,这样的随处可在的美就是我们身边的艺术。爱去西餐厅用餐的人,一定是对某家西餐厅中的点缀风格非常喜爱,那些富有他国风味的艺雕、优雅优美的壁画和堂丽富皇的灯迷得人们沉醉当中。
跟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如今去酒店餐厅消费不是很看重饮食的味道价位,而更看重于进餐时的那样的安心舒服的好心情。一种新颖特别的室内设计,一曲舒服悠长的乐曲或一幅精致新奇的图,都会使你有淋漓畅快体味的感觉。
此刻的你不光是吃客,另外还是一位艺术欣赏家。艺术不一定是绘画画出来的图,艺术不一定是设计专家设计的成果,艺术不一定是歌手演唱的歌曲……艺术许多就是在我们身边,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身边,艺术随处可在。
《艺术与人生》,看到作文题目我就头疼了,因为我觉得自己一点都不艺术,琴棋书画样样不精,小时候倒是学过绘画和围棋,但都是浮皮潦草,没有哪样有所建树。围棋下成了连五子,绘画画成了信手涂鸦,艺术似乎与我无关。
当我踌躇地和妈妈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妈妈笑了。
妈妈问我:“什么是艺术?”
我说:“艺术就是画画,弹琴,唱歌,跳舞呗。”
妈妈问:“还有吗?”
我思索了一下又说:“那,还有下棋,书法,雕刻,朗诵。。。”
我说了很多,有些不耐烦了,也很沮丧,因为实在找不出哪样艺术能和我挂上钩,真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好好的学点艺术。
妈妈看看我说:“我看你就挺艺术的。”
我很纳闷,觉得妈妈在挖苦我。妈妈语重心长地指着花瓶里的鲜花说:“你看,这些花都叫百合,可你能找出两朵花,或者两片叶子完全相同的吗?”
我看着那些花,真的是没有任何两朵是完全相同的。妈妈说:“其实这就是艺术,就像你的存在,没有一个人和你完全相同。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一种艺术,每个人的语言也都是一种艺术,每个人的人生也都有自己的艺术。。。”
我似懂非懂地问妈妈:“那要是照您这样说,我这次语文才考了78分,也艺术了?”
妈妈说:“没错,你惊吓了所有的人,难道这不和某种艺术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处吗?而这次考试给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震撼了你自己,不是艺术吗?”
看我有些似懂非懂。妈妈继续说下去:“你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从生到死,每一个阶段都自有其艺术性,你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品?像迈克杰克逊,还是像科比布莱恩特,或许像每一个善良快乐的普通人,都在你平时的'艺术加工。。。”
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是啊,我有什么样的理想,怎么样去努力,这不都是我创造自己,创造艺术的过程吗?我大彻大悟一般地对妈妈说:“谢谢您!今天的谈话很艺术。”
原来艺术不仅仅是琴棋书画,艺术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让我们好好享受生活,享受艺术!
这段时间有幸拜读了由雷玲老师主编的《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一书,书中介绍了8位小学数学名师的教学艺术和所具有的教学特色,并列举了一些经典课例和教学片断,以及每位老师的教学感悟等等,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
这本书作者针对当下教育现状,介绍了每一位老师独特的课堂风格,如徐斌老师葆有一颗童心:努力做学生的好朋友,德国弗来堡师范大学海纳特教授在《创造力》一书中写道:创造性教学的一个特征是,教师尽量关怀学生的学习,努力使自己返回到学生阶段,也就是开始一个倒回的过程,这样他才有可能把自己与学生看成一致的`,并使学生把他视为同一类人。这是徐老师谈到数学教学时经常引用的一句话。他深知,要教好孩子,你首先得自己成为孩子;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去亲近学生,用自己一颗永远不老的童心去打动学生。徐老师经常是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男教师教小学低年级有较大的难度,为此,徐老师拣来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鞠萍和上海青年播音员陈燕华讲故事的磁带,并进行深入研究,他发现她们的语言短句子多,生动形象,清新亲切,如话家常。一段时间,他规定自己每晚至少用耳机听上两小时,并一遍又一遍地模仿。他还找来省内外知名特级教师的上课录像,反复看,仔细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大运动量的强化训练对他帮助很大,他的语言风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和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上他的数学课了。
在徐老师的课堂上,他总是努力以学生的大朋友的角色出现,设计了种种游戏,以开放的形式,在玩中学习,在玩中领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创造欲望得以满足,学习信心得以增强,合作意识和个性也得到充分地发展。
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看过许多热闹的课堂教学场面,也曾非常羡慕别人课堂环节设计的巧妙、课件演示的精妙、课堂气氛的火爆,甚至曾把眼中这些令我羡慕的元素统统的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并为此沾沾自喜。但浮躁过后,待我冷静下来思考时,却发现除了当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之外,留给学生的持久影响却很少。于是我常常思考,数学教学中我要追求的是什么?书中徐斌老师的教学案例让我茅塞顿开。
读着此书,感受著名师们精湛的数学教学艺术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名师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都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追求的是生命课堂、和谐课堂、魅力课堂。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重视的是能给学生持久影响的常态课教学,与学生打成一片,要着力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返璞归真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真实的课堂。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己的人生坐标,要不懈的追求,静心的读书,潜心实践,悉心反思,让我们的数学课更常态、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