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俗人;小说里的,不奇传不成,奇就演业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天津卫,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苏七块"、"刷子李"、"酒婆"、“死鸟”、“张大力”、“蓝眼”、“泥人张”,奇人抓一大把。不过,这可不算啥,要是把名扬四海的全揪出来,甭提有多少!
《俗世奇人》里,我最喜欢的,要数泥人张了。他因受了海张五的气,用泥模子扣了几摊子“海张五”卖,还写着”贱卖海张五”!这下,可把海张气杯了!让人读来乐呵的不行,让人喜欢上泥人张的聪明率性。
天津卫有那么多奇人,那我们居住的杭州有俗世奇人吗?
有,而且当然有!
那回,我们打宝石山游玩下来,山脚下有两个卖手艺的人,一个把棕榈叶芯削成小鸟、玫瑰、蚱蜢,另一个……嘿!神了!
只见他用右手掌外侧蘸上墨汁,往纸上点几下,手上的纹路就印在纸上,形成了河岸;又在纸上擦抹几下,又形成高山;他又用大拇指蘸上墨汁,点几下擦几下,嘿!几棵松树成形了;再用浸了蓝墨、黑墨的布在空白处擦几下,几条静谧的小河,一片蔚蓝的天空就成了!
这还没完呢!只见他拿起水笔轻轻地几下比划,三只水鸟,两只水鸭,一位戴着草帽、身披蓑衣,端坐岸上垂钓的老翁,也赫然映在这恬静的世界里,我不禁拍手叫好!
我不由的偷偷打量他。
他身穿白色T恤,款式有点儿旧,但洗得十分干净。皮肤黝黑,掌纹粗糙,留着碴巴胡子,头发乌黑。旁边一位老妇人在给画装框、装袋,一眼便知这是一对母子。
我正称奇,那边爸爸早已和他谈开了。
爸爸想这一手绝活的,必定是美院华业的。一问,才知他上的是个不知名的大学,玩这个纯属爱好,是自己琢磨了玩出来的。爸爸笑问:“这得花多少时间学啊?”他笑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就琢磨了一年多。”爸爸不禁啧啧称赞。
对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什么事不经过努力就能成功呢?这正如我365*6个夜晚的弹琴,没有一天落下的`弹琴得来的钢琴十级优秀证书,这其中沾满泪水和骂声,充斥着节拍声、乐声。当错音、折指、摇腕被我逐出乐章,当优美的旋律开始徜徉,我告诉自己,坚持就是胜利!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想干什么当尽情拼搏,只要坚持,万事可做成。即便,不是每次付出都会收获,但是每次收获者必经付出!
杭州这个大城方,奇人也有千千万,需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然而我们,往往在奔波与忙碌中无心观察。你试试,独自在西湖边漫步,放下手机。你会发现,很多奇人就在我们身边:在地砖上写大毛笔字的人,练太级拳的人,撑船的船夫……个个都具特长。到那时,你还敢说,杭州没有奇人?天津卫的人与我们区别于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的眼,它成就了《俗世奇人》,向世人展示了天津卫的奇人,又在冯骥才的笔下描绘出来,在我们眼前鲜活地走一回。
翻开《俗世奇人2》,那古朴独特的封面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便迫不及待地翻开,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天津的冯骥才,有名的作家,还擅长国画和书法,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他著有《雕花烟斗》《神鞭》《俗世奇人》等文学作品,新颖的视角、多变的艺术手法、深入细致的描写使他的作品独具特色、充满魅力。
《俗世奇人2》中有忠犬黑头、神医王十二、狡猾的黄金指、神秘的.燕子李三等形象,如果没有走近这些人物,你就不知道嘛叫做天津卫。其中有一篇小说《一阵风》,读完三遍仍让我意犹未尽。说的是天津卫有个三岔河口,群英荟萃,能人如云,大家都想在这个地方站稳脚跟子,一代代风云人物被后来者取代。端缸小子、黑汉子、长袖子小老头……大家各有所长,不分伯仲。最后却是一个船夫凭借细心观察和灵活自如战胜了那小老头。人们都以为船夫“一阵风”会在三岔口称雄,可“一阵风”,觉得在哪都不如在船上站得踏实,又回去干老本行了。不管是《一阵风》,还是《龙袍郑》,又或是《燕子李三》,故事中的人物皆是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读着眼前便出现了一群群乡土怪客与民间英雄的形象,更令我对此书爱不释手。
故事看得过瘾,看后细细回味,逐渐悟出了其中的深意。故事的主人公们之所以能成为奇人异士,被写进小说,皆是因为他们的特长,尤其是那令人叹为观止的“熟练”。因为熟练,《四十八样》的主人公才能将药糖做得美味,才有机会将事业做大;《神医王十二》主人公因为熟练,医术愈加精湛,因此又能想到更多救人的法子来……
正所谓“熟能生巧”,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事例。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我国十四的跳水小将全红婵以骄人的成绩夺冠,小小年纪就为祖国争得荣誉,得到全国人民的盛赞和全世界的瞩目。当我了解到她的故事,知道了她是一个特别坚强的人,每天坚持训练跳水400次以上,我的内心产生了一份深深的敬佩。还有俄罗斯有一个小女孩,从四岁开始练习拳击,经过长久的练习,九岁的她30秒便打出了221拳,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像她们一样,许多人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中付出辛勤的汗水,最终才能大展身手,闻名于世。
反观我们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记得我上四年级以前,数学总是考100分,可是后来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知识的难度越来越大,成绩便慢慢下降,有时考出的分数简直惨不忍睹。我虽然心里很着急,但是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总是安慰自己说这是由于粗心,只要细心一点就好了。老师帮我分析了情况,指出了问题:方法掌握不牢固,公式运用不熟练,又不太愿意多花时间去练习,因此每次考试总是在计算上摔跟头。老师告诉我,一定要多练习,计算是能够通过练习提高速度的,正所谓熟能生巧。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坚持每天练习几道基础计算题和解决问题题目。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计算公式、口诀的运用都熟练了不少,我在考试中计算出错的时候就越来越少,成绩也逐渐提升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天津这码头能人多,奇士多,你不亲眼瞧瞧,哪知道嘛是天津味?你不好好品品,哪懂得这为人处世的奥妙。
《俗世奇人》讲述了天津卫码头上的奇人妙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传奇。
码头上许多人都有自己的绝活和名号。刷子李,黑衣刷白墙,一天一间房;泥人张,脚底抠黄泥,贱卖海张五;绝盗,喊你不孝子,金银明着抢;死鸟,我虽身为鸟,一言一条命
其中,焦七的故事让我不由深思。焦七是个混星子,人并不怎么样,但我要说的不是人,而是发生在他身上的这件事。混星子各有各的坏样,各有各的厉害,有的阴毒,有的凶残,有的霸道,有的狡诈。而焦七这个混星子,看模样是个半残废,秃头光脸,臂长腿短,一点力气活也干不了,也不打人,也不霸道。可就是这个看起来非常好欺负的老实人,却是码头出名的混子之一,无人敢招惹。
焦七爱吃肉肠子,一般所有事都交给别人做,唯独做肉肠子,必须亲自上手干,自己买肉、切肉、煮肉,做出来的肉肠很美味,可连自己的老婆也难能吃上一口。正所谓,毒的人凡事必独。他家院子里有一颗榆树,肉肠子做好了,都要挂在上面晒。有一天,他发现肉肠少了几根,很是纳闷。下次挂在树上,就躲起来紧紧盯着,突然发现隔壁一根竹竿伸过来偷偷把肠子挑走几根。焦七火冒三丈,但有火不发,憋在心里想招。他再做肉肠子时,加了些砒霜,专等隔壁偷走,结果邻居被毒死了。警察调查清楚后,找上门问他:为什么要给肉肠子下毒?焦七理直气壮说:我做肉肠子是毒黄鼠狼,我怎么知道他会吃?警察也没办法。
这个故事里,焦七和邻居都没安好心,一个偷吃,一个下毒。可也反映出了一些道理:当你违反规则时,那别人跨过规则伤害你,你就无法立起规则的'盾牌保护自己,正反谓害人者必受其害。就如孙悟空给唐僧划的圈,圈就是规则,它的要求是不越界,越界等同于背叛了规则,也就丧失了被保护的资格。这是一个现代社会,人类制定规则就是为了保护弱者,打破野兽世界弱肉强食的食物链,创造一个人人生而平等的文明社会。这也告诫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则、纪律,都是人们的护盾,遵规守纪才能受到保护。
还有一位高傲自大的黄金指,也令我印象深刻。黄金指,绝活是用手指画画。但这个人小肚鸡肠,看到比他强的人时,不是虚心学习,反而总想着害人家。一次,他被白将军请去和天津的钱二爷和唐四爷比试,钱二爷的绝活是一笔画出一条丈二的线,线条均匀流畅,状似游丝;唐四爷更有本事,人家用舌头画画。黄金指比试时,先是将画纸下放一些小石子,后又将唐四爷的墨里洒上胡椒,想让二人出丑,可这些损招不但不得成,反而让二人大显伸手,赢得观众的一片喝彩。黄金指无奈之下,只能狼狈逃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宽容大气,比本事更重要的是胸怀,宰相肚里能撑船。世界上高手如云,总会有比我们更强的人,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进步的阶梯。宽容的人能利用身边的一切,包括比自己强的人;小肚鸡肠的人,永远只会心怀嫉妒、原地踏步。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诉说人生、揭露人心、刻画人性的书。从这些传神的小人物里,可以感悟一些深奥的、有哲理的人生大道理,令人读之有趣,思之有味。
《俗世奇人》讲的是天津的一个小码头的奇人妙事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在这个码头上流传。码头上的人都有一个绰号: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刷子李则是我最敬佩的一个。刷子李专门干粉刷这一行,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墙时总穿一身黑衣服,干完活,身上一个白点都没有。他还给自己立了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一天,刷子李收了个徒弟,叫曹小三,曹小三当然听说过师傅的绝活,一直半信半疑。所以想要亲眼看看。
这天,刷子李戴着曹小三去刷一座洋房。一间屋子,一个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刷子李可厉害了!一拍在屋顶,一滴不沾。曹小三看傻了。师傅刚刷完一面墙,就得喝茶,吸烟,曹小三意外地发现师傅的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刷子李看着曹小三,于是,他把黑裤子往上一提,白点就没了。曹小三一看才知道,原来师傅里面穿着白裤子,刚才抽烟时把黑裤子烫了。师傅说:“你以为别人的名誉都是假的?那是你自己骗自己,好好学吧!”曹小三第一次学的可能别人一生都没学过。
《俗世奇人》中,有许多让我敬佩的人物:“认钱不认人”的苏七块;技艺高超的刷子李;力大无穷的张大力;足智多谋的杨巴;以牙记人的华大夫;还有钓鱼很好的大回等,都让人无比佩服。书中也有很多令人发笑的“奇人”:明明是女的,却留男人才留的背头的杨家二小姐;原本精通辨画,却让人忽悠的蓝眼;因为想看看人死了会怎么样,所以没死装死的`刘道元;还有让八哥说“漏嘴”而气得半死的死鸟等,让人一看捧腹。这些人物各有各的特点,经过作家冯骥才画龙点睛之笔的勾勒和渲染,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眼前,令我赞叹不已。作家的描写太精彩,令人不忍释手。
其中我比较喜欢的是“好嘴杨巴”,其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津门胜地,能人如林,此间出了两位卖茶汤的高手:杨七杨八。他俩有一次被派去给李中堂大人做点心。结果李中堂大人把碎芝麻当成了脏土,顿时非常生气。此时就体现出杨巴的聪明了——只见杨巴脑袋撞地,一边叩头,一边说:“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碎芝麻,故此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李中堂大人这才明白过来,顿时非常高兴,便赏了杨巴银子一百两。你看脑子灵活,善用嘴巴救了他。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体会到原来嘴也可以帮人!不过读者它让我也想起了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他很喜欢说话,每天说的话,绝对下不了两千字。上课也非常喜欢“咬文嚼字”,就是这张嘴课上惹得老师们对此嫉恶如仇,课下惹得同学们一片声讨。仔细一琢磨,原来他讲得几乎都是废话,该讲时不讲,不该讲时乱讲,导致他的人缘也极差。把他的话和扬巴比一下,就能看出来:他说话没有条理,没有顺序,往往是想起什么说什么;而杨巴呢,说话合情合理,充分地通过嘴“演”出了那种冒犯皇上的样子,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让人看不出任何的猫腻。所以说——其实只要合理用嘴,把话说到天衣无缝,顺序清楚,恰到好处,就可以成事的。岂止是学生,我们身边不也有好多这样的人因为会说成名,因为不会说败事吗?
今天特别感激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崭新的平台,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阅读名著的感悟,欣赏名著的魅力,品尝名著给我们精神上带来的甘甜。
我读过一些文学名著,如国外的《海底两万里》,《高老头》,《百万英镑》,《童年》。还有我国的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当然还少不了《伊索寓言》《格林童话》《豪夫童话》等等很多书籍。但从书中使我感悟至深的还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本书,我只是翻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一是我被书中动人的故事情节所深深的吸引,再是更被那负有魅力的语言文字所感染。我一口气连续看了三遍,每一次都让我有不同的感悟。
在《俗世奇人》中,有许多让我敬佩的人物:技艺高超的刷子李,力大无穷的张大力,足智多谋的杨巴,蔑视,挑战邪恶的泥人张等。书中也有很多令人捧腹的奇人:明明是女的,却留男人背头的杨家二小姐,原本精通辨画,却让人忽悠的蓝眼等。这些各具特点的人物,经过作家画龙点睛之笔的勾勒和渲染,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纸上,我被作者驾驭文字的超人功底所陶醉,只要仔细品味,透过字里行间仿佛就闻到一股淡淡地清香。在这里我真正领略了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与精深。
津门胜地,能人如林。好嘴杨巴也就靠自己的一张嘴在这里撑起了一片蓝天,杨巴的说话艺术的确精妙绝伦,当他遭人误解,大难临头时,他用巧妙的话语不仅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没有使对方难看,并还得到了对方的奖赏,这着实令我情不自禁的在心中一次又一次的为他喝彩。说到这里我难免又想起了小学的一个同学,他的一张嘴也很能说会道,然而也正是因为这张能说会道的嘴,课堂上所有的老师都对其深恶痛绝,下课了惹得同学们一片声讨!同样是一张会说话的.嘴,为什么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因为他不顾场合,没有分寸,不计后果的说话,那也就成了胡言乱语,说到这里我想大家也一定会得到一点启示,那就是上帝虽然给了我们每个人一张嘴,生来就是要说话的,但同时他又告诫我们:对于捕风捉影,没有根据,望加猜测的话最好少说,尽量不说。要明白祸从口出道理。是啊,语言是一门艺术,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说好话呢?就让精妙的语言陪伴着我们学习与生活吧!
刷子李是一个技术极其高超的刷漆艺人。在他刷过的房间里,单坐着就如升天一般美。一间房子五面墙中,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蘸浆。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我觉得刷子李的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他是经过千锤百炼才成就了行这手绝招,所有的奇人也都是如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然而没有哪一个状元不是经过千辛万苦,努力奋斗得到。,因此对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取得成功,无论你的智商有多高,不付出艰辛是不会达到顶峰的。
同学们,利用我们的业余时间,去多读书,尤其是一些名著。因为我们是在和智者对话,,他不仅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而且还能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很薄的一本小书,十几个故事,都是市井之间颇有些传奇色彩的人和事。说是传奇,并没有惊天动地的磅礴大气,有的只是平凡人身上那么点儿闪亮的火花。这些火花,有的是因为身怀绝技,有的是因为人格魅力,有的是因为傲人风骨。正是这样,一个个平凡人物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平凡的故事,发人深思。
开首第一篇《苏七块》中的苏大夫医术高明,什么骨折扭伤他都能轻易应对,可他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看病必要先放出七大洋,不会因任何人面打破规矩。这也使他背了不少骂声,说他这个人认钱不认人,谁要是有钱,才肯治病,要是没钱,怎么求他也不会给别人治病。可是他依旧不为所动。大家都以为他贪财,他却在一次治病时免费给车夫几包药,并把华大夫偷偷给车夫的大洋还给了他、这让华大夫包琢磨不透。从苏七块身上,我看到的是近乎古板的执著和不露声色的乐于助人。
而《死鸟》这篇文章讲述了贺道台的.两个绝活——“伺候上司”和“伺候鸟”,可是他最后却被这两样绝活给害惨了。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阳奉阴违,表面对上司阿谀奉承丽背地里却骂骂咧咧的人。而他最后既被大人骂又被鸟儿气的场面却十分搞笑。现实中的有些人不也是这样的吗?
又如《刘道远活出殡》一文中,刘遵远假死后,原来的那些哥们现在一个个都翻脸,连最好的兄弟也要在他“死后”抢夺他的名声。一件件事把刘道远气得半死,可最后他却想明白了。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感到有时好心也得不到好报,就像刘道远把银子全给了要帮助的人,可最后人们却骗的骗、偷的偷,没有一个人来感激。而文章结尾,“他突然从棺材中跳出把所有人都吓跑了,然后仰天大笑”,如此黑色幽默的情节,揭露了现实中那些忘恩负义的人的行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刷子李》中的一句话:“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我个人认为作者所言极是。手艺人靠的就是一身本事,没有本事的人在那样一个社会就很难有立足之地,更不必说得到世人的尊重了。不仅手艺人需要本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练就自己的本事。一个人如果没有一搜之长,没有自己可以拿得出手并经受得住考验的专业知识和才能,那么他终将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很难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氏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书中还有背头杨、蔡二少爷、好嘴杨巴、蓝眼、冯五爷、张大力、酒婆、大回、小达子、绝盗等。这砦“市井人物”犹如一道道人物画廊,在天津这个“俗世”中,凭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能耐,组成一组组不俗的风景。
只要有一技之长,我们肯定是“俗世奇人”,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