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是从哪个教室发出来的声音呢?走进去瞧一瞧,原来我们在玩一个好玩又刺激的游戏呢——抓泥鳅。
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炸开了锅,同学们有的'激动得直拍桌子,恨不得马上能玩到游戏,有的紧张得面如土色,连连叫道:“我不要抓,我不要抓。”教室顿时变成了一个小菜场,叽叽喳喳的。
最激烈的游戏开始了,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只见他们迫不及待地把手伸进盆子里,有的咬紧牙关,有的眼睛紧闭着,有的在拼命地揺头,还有的在心里默念:老天保佑,不要咬我的手指,那样子搞笑极了!可泥鳅们还没察觉到,正在悠闲地游来游去呢!忽听“扑通”一声,那些泥鳅都掉到了地上,一动不动,但用手轻轻一碰,它便跳跃起来,周围观看的同学尖叫起来,把大家都给吓坏了。胆大的同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们从地上捡起来,放到盆子里。
马上要轮到我了,我紧张得脸色苍白,心里像装了一只梅花鹿,怦怦地跳动着,仿佛危险正在向我一步一步地逼近。开始了,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把游戏规则忘记得一干二净,我全身直发抖,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行的。在我的努力下,耶,我抓到一条了,可机灵的泥鳅还是从我手指缝里溜回了“家”。我看准时机,猛地一抓,水花顿时向我的脸扑来……不过,我总算抓到了一条,最后总共抓到了四条,战胜了自我。
这个游戏又好玩又刺激,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沉着,还要找窍门。
今天,课堂上来了一位神秘的嘉宾小泥鳅!
我仔细一瞧,这小家伙长得真特别,它的脑袋扁扁的,嘴边长着几根胡须,每条泥鳅的胡须数量都不同,有的长三根,也有的长四根,甚至都有长五根的,我们大家仔细观察推测出泥鳅的.胡须越少越年轻;它的肚子圆滚滚的;尾巴又细又长,像一根长长的鞭子;颜色都有点偏黑或有些土黄。对我来说,最有特点的是它全身都滑溜溜的,非常有趣。
开始捉泥鳅啦,我已经迫不及待了。我悄悄地把手伸进了水中,发现有些泥鳅聚在一起一动不动,于是我轻轻地握住一条小泥鳅,正要把它放进另一个水盆时,我心想:这下应该抓到了吧。我把手打开一看,咦,小泥鳅不见了!原来小泥鳅早就从我的手指缝中溜走,滑落在原来的盆中。我有些气馁,刚刚没被我捉到的小泥鳅好像在说:你就是捉不住我,你就是捉不住我。我生气极了,自言自语地说:哼,我今天一定要捉到你们。
我屏住呼吸,深吸一口气,准备第二次捉泥鳅。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把双手伸入水中,趁一只小泥鳅不注意,用双手把它捧了起来,赶忙把小泥鳅捧进另一个水盆里。泥鳅被我捉住了,我特别开心。
原来,想捉到泥鳅也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班有三位学习特不好的同学,用老班的话来说就是:“学习成绩怎么抓也抓不住!”荣幸地被老班成为“泥鳅”。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条“泥鳅”吧!
“泥鳅”一:
假丫头“泥鳅”
都说女孩像男孩是假小子,那我们班这位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假丫头。他长的也像个男孩,但说话声也太像个女孩了!如果你要是没看他长什么样,光听他发言的'话,可能你真的会以为他是个女孩呢!也许,他是怕发言不正确被老师说吧!他就是――李忠泽。
“泥鳅”二:
搞笑“泥鳅”
要问他为什么是搞笑泥鳅?因为他的肚子里有着无穷无尽的笑话(用“无穷无尽”好像有点夸张了,不过的确是很多啊!)!每次要讲笑话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而且每次讲的笑话都不一样,有时还能把老师逗乐呢!不过有一点我弄不明白,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还没乐,他自己讲着讲着就乐了,这是为什么呢?他就是――薛博木。
“泥鳅”三:
时尚“泥鳅”
这位“泥鳅”可就是女生了,她特别时尚,从她的衣着上就能看出来。春天,她总是穿着一条到膝盖的百褶裙,再加上一双靴子。夏天,超短裤、超短裙可就是她的最爱了,头上别一个带超
大蝴蝶结的发夹,多时尚啊!老班说:“她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因为她成天就想着打扮了!”她就是――董珊。
怎么样,我们班这三条“泥鳅”有特点吧!想不想认识他们啊?快跟我联系吧!
我穿着凉鞋,站在田径场上,等待着田老师宣布可以去抓泥鳅的那一刻。“好,现在你们可以去抓泥鳅了!”田老师刚说完,我们就争先恐后地奔向那早已布置好了的“池塘”。
我才到“池塘”边,只见有同学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脱掉了鞋,飞快地扑到了“池塘”里,他们各自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埋头开始抓起泥鳅来了。
我也不甘示弱,快速地进入“池塘”,仔细观察了一下“地形”,发现有个角落空无一人,于是赶快趟了过去,开始了我的捉泥鳅行动。看着浑浊不清的黄泥巴水,我正一筹莫展,不知从何下手。突然看到一条小泥鳅从水里探出头来,似乎在侦察,看外面是否安全。我忽然想起奶奶昨晚告诉我的捉泥鳅的秘诀:先冷静,仔细观察,然后再快速地用双手从泥鳅的两边向泥鳅靠拢,最后把它捧上来。我按奶奶说的去做,果然把这个“侦察兵”给拢住了,但当我快要把它放进旁边的'袋子时,它竟然来了个鲤鱼打挺,从我的手中蹦了出来,又掉回了水中。虽然我这次没把泥鳅放入袋中,但获得了经验,拢住之后一定要双手完全合上再放入袋子里。于是,我又开始了第二次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一下子就把一条活蹦乱跳的泥鳅收入了囊中。有利的位置加上正确的方法,不一会儿,我就收获满满。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过去了,三个“池塘”,几十个人,我们都乐此不疲,叫嚷声,吵闹声,欢呼声,洋溢在操场上,汇成了一曲童年的夏日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