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是最令人浮想联翩的季节,当夏天的生机盎然还未完全隐退,知了还在树上叫个不停的时候,秋俨然一个化着淡妆的少女,没有矫揉造作,踏着落叶款款而来。
如此可爱的秋,是被谁请来的呢?我漫步校园,寻找着答案。我行走在长廊上,望见灌木丛不知何时又修剪过了,从三楼向下望,长方形的淡绿灌木丛中整齐地排着一列短小的殷红树木,让人不禁联想到一块绿豆糕上镶嵌着几颗小巧的红豆,再仔细望望,这样的“绿豆糕”在校园里还不止一块,我为自己的发现欣喜不已。
穿过教学楼后面的一条小道,忽然遇到几条密密的树枝,挡住了我的去路,于是我弯腰通过。重新直起腰,我眼前展现出一地枯黄的落叶,一阵风儿吹过,落叶们打着滚,不知要去何方,一片枫叶却随风而起,在风的`推搡下跌入小池,枫叶在池中打着旋儿,再也上不了岸了。
我望着那枫叶出了神,不由回忆起了外婆家附近山中的秋景。那时我独步枫林,看木落秋丹,载歌这份秋意。思绪随枫叶飞舞,叶飘尽轮回执念,静静落想涅尘,重生归真。林道、丹枫都渲染着秋意,萧瑟秋风吹起,落下一地叶的回忆。
偶尔传来鸟鸣,脚踩落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一片火红的枫林,一片如火的落叶,好似一幅立体的动态画,真不知如何描述那种美。随手拾起一片枫叶,对着阳光,叶的脉络清晰可见,那是岁月沧桑的记忆。在那个时候,我忘却了这世间,时间不再流逝,心绪再无烦恼,那是记忆中最美的秋景。
只可惜时光飞逝,回不到从前,这景也只能存在我的记忆中了。想到这,我又一番伤感,“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们在秋天也是带着悲伤的。当看到天高云淡、草木枯黄、大雁南飞时,汉武帝刘彻就发出了“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摇落兮雁南飞”的无奈与感慨。随着秋一步步的深入,秋虫的鸣叫也不响亮了,光秃秃的枝丫上也没有鸟儿停留,诗人们的悲伤就越来越深了,“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庭中何人不怀愁?令我白头。”秋天也将离别的愁绪带到了极致,“别在三阳初,望还九秋暮。”不过,也有诗人不这么想,刘禹锡就觉得“秋日胜春朝”,杜牧也曾赞美过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们的心境不同,因此也作出了不同风格的秋的诗。虽然不能再回到过去看看那山中秋景,但它还留在我的记忆里,这便足够了,再说,眼前不还有一片美丽的秋景吗?
秋是被落叶带来的,是被诗人们吟诵出来的,最能让人的思绪飞舞。时间煮雨,岁月荏苒,梦里花开,静赏秋景。
人们常说“一叶知秋。”瞧!秋姑娘的使者秋叶,正悄悄地飘落。有的如同蝴蝶在翩翩起舞,有的犹如鸟儿在空中飞翔,还有的好像舞者在轻盈旋转……它们在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秋天来了!那铺天盖地的金黄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梧桐叶。随着阵阵秋风吹过,它们漫天飞舞,铺满了原本空空的道路。随便拣起一片,有些枯黄,仿佛饱经沧桑。它的大小,和大人的手掌差不多,小腿又短又细,小脚鼓鼓的、硬硬的。整个叶子几乎是对称的,就像我们数学里画的对称图形一样。
它的表面虽然已经泛黄,但还是有一些青绿色。躺在它们的怀抱,闻到它们身上淡淡的清香,听到它们在窃窃私语。那小巧精致的扇子是大家最为喜欢的银杏叶。随着丝丝秋风吹过,它们悄然而落,点缀着葱绿的草地。我小心翼翼拾起几片,放在手里,轻轻地抚摸着。它们不像梧桐叶那么粗糙,如头发丝细的纹路,排列的整齐有序。整个树叶呈扇子状,颜色金黄,人们喜欢把它们当做书签一样收藏。妈妈告诉我,银杏树还有果实,它的名字叫白果,外婆做的银耳汤常常见到它,椭圆形,黄黄的,有些苦。
当然,秋天引人注目的便是热情似火的枫叶。因为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它成了秋天里最耀眼的明星。可惜我们这里枫树不多,记忆中的枫叶是成片成片的火红,仿佛天边的晚霞。它巴掌大的叶子好像一个美丽的五角星,又像一只完全张开的小手,上面的纹路犹如小手上的掌纹。叶子边缘还有一些细小的锯齿,轻轻一摸,软软的。
它的颜色是秋天树叶中不常见的红色,映衬着蓝天,宛如一幅色彩浓烈的油画。人们常说,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我看它却是五彩缤纷的。我爱这色彩斑斓的秋天,更爱这多姿多彩的秋叶!
夏日的余晖才刚刚散去,一片落叶便悄然而至,奏响了秋的乐章。
秋是神秘的,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秋天,是夏日沸腾之后的平静,是生命喧闹之后的沉思。在经历了夏的高热酷暑后,轻轻地,秋来了,携着轻风,携着云絮;但又携着残花,携着落叶。
花,凋得伤心;叶,落得悲怀。古人有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却原来是这般意味。秋是残忍的;但秋的残忍,却也是它的独特魅力。它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为它奉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伤、所叹。当一轮孤月独挂天际时,它不再是月了;当一朵鲜花谢成落红时,它也不再是花了。所以才有了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独苦与忧愁。而在他乡异地的游子,更易被勾起思乡之情:“乡书不可寄,秋燕又南归。”轻风飘动,云絮缱卷,想念的思绪如雾如烟。
更有当物是人非,“雕栏无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时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所深藏的故国之思。故国就在自己脚下,江山却已易主的那忧伤沉痛的感情,岂是我们寻常人可以体会的?独有向秋一吐愁绪罢了。
然而秋的意蕴还不只这一层。秋的美同样动人心魄。当在山间行驶,看到美丽的山景秋色时,杜牧会:“停车坐爱枫林晚,”赏“霜叶红于二月花”当独自一人漫步在夜晚林间,看到林间点点月光和清透的泉水时,王维会赞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是怎样一副空灵澄静的美景图!更有范仲淹对秋的精妙描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更是把我们引入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美丽天地。
秋天,还是丰收的季节。到了秋天,田地里的'稻谷成熟,十里飘香;各种颜色、品种的瓜果挂在枝头上,有青有黄,有微风拂过,它们纷纷笑着超你点头,煞是好看。你瞧见了吗?农夫们个个眼上满了笑容,那是丰收的喜悦呵!“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这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描绘的正是这样的景色。
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般,一千个人眼中秋游一千种样子。我相信秋的魅力远不止这些;我愿细细品尝,体会更多我还未发现的美。其实,在读秋的同时,也是在品读人生,自己的,抑或他人的。感受爱恨情仇,体会悲欢离合,然后明白,原来当时只道是寻常。
黄河边,大堤两岸满地的杨树落叶,如同松软的羊毛毯,踩在上面软软的,还沙沙作响。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落叶的味道,说不出来那到底是一种什么味道,只知道真好闻,深深吸口气,怎么也闻不够!
深秋真的来了……
躺在晃动的吊床上,空中飞舞的落叶翩然而下,正好落在了我的胸前。闭上有点儿疲惫的双眼,一阵风儿吹来,耳边杨树叶哗啦啦的声音、孩子们玩沙土时的嬉闹声音、郊外大自然的鸟鸣声音……犹如一曲动听的交响乐,令人沉醉……
最喜欢带孩子去黄河边,那里有三亚蜈支洲岛般的细沙(抽沙,大片大片的大沙堆),那是孩子们的最爱;还有农家乐里面可口的'黄河鲤鱼,蒸野菜;其实最最吸引我们脚步的还是那里清新的空气和少有的清静。
这里,是我们的身心憩息地。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了,就来这里松口气;走累了,我们会来这里歇息;听烦了都市的喧闹,就到这里享受片刻的静怡……即使是什么也不做,静静地一个人坐坐,看看默默流淌的黄河也好!
我们无数次地光临,感受这里的温暖和安静,默默地来了…走了…走了…来了…,如此循环往复,静静地享受心灵的安慰和身体的放松。
日子是飞的,不是过的。转眼间已经11月6日了,而我的时间还停留在10月份,生命的年轮如同飘飞的落叶,轻得几乎听不到声音,就这样悄悄地从身边滑过了。
昨晚同学聚会上,看到那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人到中年的面容,一个个已经发福的身材,恍惚中,感觉岁月竟然就是一瞬间的事。岁月如昨,岁月如歌……
人到中年的日子里,生活得单纯些,平静些,祥和些,温暖些,其实就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能力。
看朋友的“QQ说说”如是说:“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甚是认同。这句话也让我想起了《论语》里的一段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像于丹说的“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当你不再纠结于名与利,当你不再挣扎于得与失,当你不再纠缠于恩与怨,幸福就会悄然而至,而这个幸福的能力只是来源于反复咀嚼一下“恕”的味道……
窗外,深秋的阳光正在灿烂。打开窗,闭上眼睛,沐浴着阳光,感受一下温暖,再深深吸口气,闻闻阳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