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来,团圆饭不仅见证了物质的丰富、人丁的兴旺,也折射了生活水平的提高。记得86年时,每顿饭平均只有三四十元钱的成本,有时做条鱼,炒上几个菜;有时买三四斤牛肉、两个大萝卜,吃一顿牛肉炖萝卜;有时买几斤肉馅包顿饺子,或是炒菜烙春饼。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收入的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改善。团圆饭由最初的五六个菜,发展到十几个菜,遇年节或爸妈过生日,最多时是十五六个菜。成本也提高到百八十元,到现在的二三百元。除物价上涨因素外,凭心而论,感觉吃的内容是越来越丰富,质量也是越来越好了。
28年过去,家庭成员从最初的7口,到后来我们兄妹四人陆续有了孩子,孩子们大都结了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一顿团圆饭十五六口人是常有的。今年过春节那顿饭是四世同堂,竟有20口人。
慢慢的,团圆饭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的提升,并不知不觉的形成了自家的系列和品牌,如:炒菜系列、炖菜系列、涮火锅、烙春饼等。
家风是什么?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家风是中国家庭传统中一个重要的体现,也许有的家风相同,因为我们继承着同样的传统,有的家风不同,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角色。
在我家,家风没有什么具体的东西,总是从父母平时的教育中体现出来,妈妈总说:“你长大了,今后无论走多远都要把家放在心里,无论在何处都要记得回家,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记得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家里有爱你的我们。”爸爸说:“无论在哪里,都要懂礼貌,和睦相处,不能以下犯上,在外面要和在家里一样懂规矩,才能跟别人好好相处······
父母说的我时刻铭记在心,也会如他们所说的。
每一个人对家风的记忆都不同,那么小伙伴们的家风是什么呢?
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孝,即孝敬老人、长辈。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也有“首孝悌,次谨信”的说法。看来,孝是人的德行的根本。一个人能够孝敬老人,他就有了一颗善良仁慈的心,长大可以让许许多多的人受益。
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育我要孝敬长辈。当然他们也以身作则。记得去年爷爷得了重病,爸爸妈妈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赶回老家,在爷爷身边寸步不离,悉心照顾。为了给爷爷治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妈妈说:“这钱花了,心里踏实。”
父母在我们身上不知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教我们走路、说话、穿衣服、系鞋带、读书、写字……我们要时刻感念父母恩啊!受到爸爸妈妈的影响,在家里,我会帮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分担他们的忧愁。这简单却又质朴的家风,影响着我生活的每一天,让我受益匪浅。
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敬长辈,正心术,端人品,笃勤俭,懂礼貌。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百善孝为先,父母他们都是很有孝心的人,所以在这个方面,他们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外公外婆和舅舅一家与我们每天一起吃饭,十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在家里,吃饭时好吃的东西要请长辈先吃,平时要听长辈的话。父母整天辛苦工作,每当父母劳累时,我会帮父母捶捶背,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勤俭节约是美德。勤俭节约从小事做起,平时吃饭能吃多少盛多少,不能浪费食物,要吃干净碗里的每一粒米。我的姥爷更是“节约标兵”,我们家可是每天都做到“光盘”哦!在洗脸刷牙、洗头洗澡、每天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们在意的节约一滴水。在使用电灯、空调、电脑的时候,我们在意的节约一度电。
“勤俭之风”养我好习惯,“尊老之风”伴我成长。
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家风家训。家风家训很重要,没有了家风家训,这个家就不成样子了。我们家也有家风家训。而且,我觉得我家的家风家训还很特别呢!
爸爸有一些经典名言,如:“立即反应,马上行动。”原来的时候,我中午回家就看书,一直看到中午饭都做好了,可我还是不肯去吃。妈妈坐在餐桌旁喊了一遍又一遍。每次,我都是“嗯”了一声后就再也不理不睬了。但是,妈妈对我说:“该吃的时候就得吃,不然,可没人给你留,并且,不来吃饭你就会耽误了吃完饭要做的事了。”以后我只喊一遍,再不来我就不等了……”这时,爸爸就会说:“立即反应,马上行动。”我就会放下书,恋恋不舍地跑进餐厅。
我们家的家风家训好,让我改掉了好多坏习惯!
最近我认识到了一个新词——家风。纵观古今,只有树立了良好的家风,才能成就一番丰功伟业。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家的家风吧!我家的家风就是诚信、孝顺、自立、爱幼。
说到诚信,就要从爸爸说起了,有一次,爸爸有急事,需要钱,爸爸借到了钱,给借主写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我家的联系方式,借主还没想要,爸爸就还了钱。这就是诚信。
孝顺也就是姐姐了!我们家的吃穿都是姐姐的钱她没花过爸爸妈妈的一分钱,这也是自立了。
爱幼,就是妈妈,姐姐虽然自立,但她也得有母爱,我和姐姐还有其他小朋友都被妈妈爱着。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路。家风是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
在我家的大厅里,端端正正的挂了一幅字: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每看到这十个大字,心里总是有所感悟。爸爸说要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它会使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