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细读了《傅雷家书》,在阅读前、阅读时、阅读后,产生了不同的感受,颇为难忘。
《傅雷家书》是傅雷与儿子傅聪往来信件的汇编,其中两则书信还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为什么一父一子间的普通家信里存在那么深的教育意义?我在翻开书页之前心存疑惑。
家书的传递开始于傅聪去波兰学习之后,儿子刚离开家,离开祖国,父亲的信中感情深挚,不舍之情令人动容。既期望孩子能在外学成,又时时想着孩子,不得不忍受钻心的思子折磨。每每去信央求儿子多来信,收到来信后便视如珍宝,欣喜若狂。而在等待孩子的来信时,又是那么的坐卧难安,忧心忡忡,幻想着收不到信的种种可能,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累了病了。叹一声,可怜天下父母心!
傅雷对傅聪的关爱细致入微,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处理、艺术修养、德行品性等各个方面都千叮万嘱,苦口婆心。他说过:“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他不希望儿子只成为一个钢琴技艺超群的钢琴家,而是期盼他成长为一个艺德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时时告诫儿子不忘祖国,为国自强。
这对父子的家信,其实不是普通的家信。正如傅雷所说,这些家信至少有四个作用:“其一,我的确把你当成一个讨论音乐和艺术的对手;其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其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仅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其四,我想时时刻刻做你的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其用心之良苦,感人至深。
有些信中,也有傅雷批评别人的话语,我乍看之下有些觉得他不近人情。比如,他跟儿子说他对刘海粟画作的看法,说刘的油画“笔触谈不到,色彩也俗不可耐,而且俗到出乎意外。”除此之外,竟然还说刘一生就缺少真实、忠诚这两点,从无虚怀若谷的谦德。更说刘去黄山住了两个多月,一切都有公家招待,而画回来的几十件东西,内容如此,大大辜负了政府的好意。这些话是多么的直接,多么的刺耳,一点不留情面。想那刘海粟也非泛泛之辈,何至被贬得一无是处了?读到后来,我才明白,这即是傅雷对待艺术的认真了,在艺术面前,他不讲人情,只忠诚于艺术。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傅聪才会成为一个拥有惊人才具和谦卑品德的真正的艺术家!
在这些父亲写给儿子的书信中,还深深地忏悔以前对孩子的教育太过苛刻,我们能理解这颗父亲的矛盾的心。就像儿子想回国一趟,父亲又开心又激动,终于可以和儿子见上一面了,可是理智地一想,他去信劝儿子先不要回国,因为联系到当时某些实际情况,回国可能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他决定作出牺牲,继续忍受思子之苦。还有儿子取得一些了不起的成绩时,他既高兴又忐忑,他说“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孩子迷茫的时候,父亲恨不得飞到他身边替他解惑;孩子得意的时候,父亲又不留情地泼冷水,直接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孩子有信来,他担心孩子为写信耗费休息的时间;孩子没信来,他担心孩子是否生病了;孩子作出人生的一些选择和改变时,他担忧,他操心,他列出多条比较让孩子参考;孩子对别的钢琴家、艺术家的优劣理智地点评时,他引以为豪、放下整颗心来……拳拳父母心,悠悠舐犊情,一切尽在家信中。
其中一件事值得一提,傅聪获得世界第三名好成绩后,写给父母的长信被邮局遗失,而傅雷夫妇在漫长的等待中,受尽了苦楚。傅雷甚至以为儿子当他是老朽了,不再与他谈一些自己的事,他向儿子诉苦,向儿子“请教”,向儿子恳求:“对别人同情之前,对父母先同情一下吧。”真是读来不忍,掩面心酸。
学无止境,对艺术的追求永远存着谦卑,知道不存在完美却执著地追寻,对国家的热爱,对艺术的尊重,使得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教育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儿子。而父亲却说,这是孩子自己的努力,并非是自己教育的作用。我们虽不是艺术家,不是某方面的专家,只是一个普通人,作为父母的角色,同时也作为子女的角色,在这本书中能学到的还是很多,很多。
翻开泛黄的纸页,浓浓墨香中,是家里流露出的真挚父爱。读罢全书,傅雷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他真诚直率的人格魅力,无不令人钦佩和感动。
《傅雷家书》就是这样一部苦心孤诣的教子篇,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严肃、一丝不苟的对待一切,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作为父亲,傅雷教子极严,可他又具有令人感动的真诚和朴实。在送走将去波兰的傅聪后,离别之悲不由的唤起傅雷对往事的回忆。在家书中,他深刻的反省自己,后悔自己当初不近人情的教育“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父亲能够对儿子真诚的道歉,一切的爱,都在父亲的忏悔中彰显出来。
傅雷教子,始终保持着以德为先,做人为本的原则“做人第一,其次才是艺术。”很少有人教育艺术学生如此多的道德,傅雷在育人方面可谓呕心沥血。他告诉傅聪,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只有心灵无比纯洁才会将艺术表现的动人,这与傅雷的直率和坦诚是分不开的。父亲从小给予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没有白费,即使远在波兰,傅聪仍然热爱着祖国,坚持父亲给预的信条,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
当然,对于傅聪的努力换来的成绩,傅雷也是由衷的为他骄傲和自豪,在高兴之余也为傅聪的坚强,不为胜利冲昏头脑而安慰。“多少过分的谀辞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傅雷就是儿子的良师益友,辛勤教育又不忘衷心赞美,衷心赞美不忘谆谆告诫,深沉无言的父爱,皆凝聚其中。
一封封家书,将相隔万里的两人的心连在了一起,一边是孩子勤奋的练习,另一边的父亲却殷切地注视着他的每一次心脏的律动,设身处地的预想他在前行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情景,并替他做出预案,为他寄去各种书籍作为养料,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傅雷高深的艺术造诣,也看到了一颗崇高的父亲的心。傅聪也从书信中吸收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好像父母仍然在他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家书给予傅聪成长的力量,让他去战胜各种困难和魔障,找准自己人生的方向。
傅雷就是这样将自己的爱与期望诉诸笔端,寄给远在异乡的儿子,从不间断。在一封封家书中,我读出了傅雷的真意:“我还不甘落后,还想事事、处处追上你们,了解你们,同时也想竭力把我们的经验和理智献给你们,做你们一支忠实的手杖。如果有一天你们感到这根手杖是个累赘的时候,我会销声匿迹,决不来绊你们的脚。”肺腑之言,舐犊之情,不经意间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掀开扉页那张照片,傅雷专注的给孩子写信的情景更平添一份感动,那份执着真挚的爱在心中挥之不去。
《傅雷家书》读完了,而天下父母爱子之心是永远不变的。所以,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分钟,用心感受父母的爱吧,这也是做为子女的最好报答。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伟大的父亲,无论这个父亲是知识渊博的或只是一个只会下地耕作的农民,他们一样的伟大。在读傅雷家书的时候,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读着读着就让人对这么一份父子情钦佩。他们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通过儿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儿子,写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话充满着父爱,蕴涵着真理。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子之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傅雷先生在信上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我们又何曾如此跟家里的长辈提及过这些问题?不否认,我们曾经都是乖乖孩子,也曾认认真真地听着妈妈的话,按照着父亲的指导去做事去学习,但是越长大越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有时候总觉得父辈们都是老一代的思想,不能理解我们的想法,说了也白说或着遭到批评,或许也是我们太任性。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着自己的意思与心情去做事,尽管每次都会撞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遍体鳞伤,但是不论我们是多么的任性,不论我们曾经是多么地伤害了父亲,他总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们,从不因我们的一时不懂事而丢弃我们,这种感情也叫父爱。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有那么一根线,牵着我们,一头系在家的门前,另一头系在我们的心上,无论我们在外面生活得多累、多疲倦,总有那么一个港湾,让我们的发动机有着驱动的能量,这是家的力量,也是因为家里的那一根顶梁柱——父亲!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子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子叶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现在很多人都学会了隐藏自己,你从不曾理解我,我也从不需要去解释,还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书里面把自己的情感细细地表达出来?每个人都怕别人把自己看穿、都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每点每滴,因为我们很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拥有一个谁也闯不进来的地方。其实我们需要的正是像傅雷先生这样用原始朴实的方式表达我们对家人,朋友的爱与关怀。我们需要诚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和感受,更加深刻地思考我们对父母的感情。父亲,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称呼,我们似乎从没认真地思考过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父爱如山,威严而耸立,不可亵渎,不容忽视。我们却常常对此习以为然,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它,并且用我们的努力来回报父亲的坚定的支持和爱。
这本书确实带给我很多深刻的感受,也让我思考了很多,我渐渐懂得要诚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自己对父母的情感。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内心世界,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