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与情,理性与感性,主观与客观,天生是一对矛盾,相互对立,但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得以转化和相互作用。
情,是人类作为动物所有的天然产物。在母系社会,因为血缘,母亲与子女必然成为一个亲密的小团体。因为这份血浓于水的感情,在生存问题上考虑的不再仅仅是个人。由此沿袭,因情感联系在一起的部落、社群、集体不在少数。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维持不断扩大的集体,需要用理性的规则加以维护。这里,就开始了法与情的相爱相杀。
不可否认,毫无人情的法在治理中的作用。但是,我们先要明确法产生的逻辑起点。当感性无法解决集体中的冲突时,就需要具有统一标准的规则介入,化解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人情所产生的冲突。因此,法在情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产生。
这里,就有一个疑问,法能否完全替代情来解决集体生活中出现的一切问题?我想,是不能的。至少,人无法成为完全没有感情的动物。失去主观意识,仅凭强大的理性来生活、生产,那就失去了人之为人的意义。
在影片中,展现的是人间百态。为了生存,为了苟且存于世,有些人买药品,有些人卖药品。求生的本能是法所无法控制的。
主人公的转变和心路历程。何尝不是理性和感性的对抗。为了筹集老父亲手术的钱,他走上了泰国买药的路。进价500元的药,他卖5000元。当有人提醒他卖假药会被判刑,他选择了保全自己。这一切,无疑是人性使然。男主也担心自己家人的身体健康,他也希望自己过上有钱人的生活,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后半生在监狱里度过。他将个人的名利置于最高位置,用理性战胜来自白血病人的乞求和不幸。
但后来,当他直面白血病人的死亡和家庭破裂,当他看到那些依靠他而成功活下去的病人,他选择500的进价卖出药品。在面对供药的危机时,他依旧选择用500的价格卖2的进口药。在面对警察的追捕时,他试图拯救那几个白血病人。这一切,依旧是人性使然。他看到了这些努力活下去的人的不易,他的同情战胜了为了个人私欲的理性。
影片中另外一个主角,无疑是那个个面带口罩的白血病人。他们无疑是游离在法理之外的人群。他们对天价药的无能为力,让他们路上购买印度格列宁的不法之路。面对奸诈无良的黑心药商,最终仍将其出卖。面对帮助他们的男主,他们选择保护他。正如影片中,在派出所里那一位老奶奶的一番话所讲,“不要再追究印度药了,因为他在救我们的命。”活着,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希望。在这里,活下去远比卖假药要被判刑来的重要。
影片结尾,男主被判刑前说的那段话,大概讲到,他服从法律对他的审判,但是希望,天价药的现状,有所改变。在这里,法与情有个和解。法仍然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但此之上的情,却是推动法得以进步的动力源泉。
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平铺直叙的剧情,毫不尴尬的笑点,令人泪目得细节处理,成功撑起了中国电影的口碑。商业电影,不再是小鲜肉爱情片为主打。走进人情冷暖,深入社会百态的影片,才是引起世人共鸣的佳作。
我很少写电影观后感,昨天看了这一部《我不是药神》的电影真的很难受。我虽然没有哭,但是的确是现在中国人当下的真实写照,在中国只要勤快点,不怕没有饭吃,但是在中国生大病,那就是倾家荡产,一病回到解放前。可能卖保险会给你说,我以前给你推销保险,你说你身体很好,得病后想买保险,保险公司又拒保,但是我想问一下,现在中国贫富悬殊真心太大,你叫人家一年缴上万的保险,人家还能活不,可以看出很多问题。
1.中国人多,穷人也多,富人必定是少数。
2.现在各种的污染,得病是迟到的事。
3.虽然全民有医保,生小病,还能承担。生大病,对于一家微薄的收入,完全是雪上加霜。
4.中国人天天努力赚钱,对于养生没有观念,就像现在广告说得好,我跟你谈养生,你认为你身体很好,不需要养生,但是我想说,现在养生大于预防。还是就是多锻炼才是根本,现在全民玩手机,真的不是一个好现象。
5.有的前三十年拼命赚钱,后三十年全部把赚来的钱送进医院。
6.医院是最不讲人情的地方,没钱,就只能等死。
7.对于很多慢性病,虽然现在纳入医保,但是自己还是需要承担一半的医疗费用。
8.天价药不是每一个人吃得起。
9.病痛的折磨,真的是让无数患者心灰意冷,没钱又拖累家人。
10.在本剧中,患者没有说出卖药的人。老婆婆对警察说了几句真实感动的话,警官我想活,天价药我们吃不起,求求你们就不要再追问卖药的人。最后警察都不忍心办案,太多渴望活下去的人。
11.卖假药的张长林被抓,到最后都没有拱出程勇,可想而知。
12.程勇被捕后,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在警车上,警察让司机开慢点,全民的白血病患者都在马路两边目送程勇,程勇最后真的是一个月亏几十万,来让病友吃药,这价恩情真的是比天高。
13.最后由于这件事情轰动了整个中国,而且是真实案例,所以最后这种药,纳入医保,百姓受益。
医院现在越修越多,越修越豪华,但是患者越来越多,中国人多,也不可能全民都能照顾得到,我们发展中国家,真的与发达国家相差几十年,对于教育,医疗泛滥成灾。我希望我们国家不断发展壮大。改善我们目前的状况。
我不是药神更多的体会就是,从小锻炼身体,只是好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其它的都是浮动,身体好了,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自己现在注重讲生,以前没有怀老二的时候,会一周跑一次步,天天吃早餐,晚上11点前睡觉,中午每天小睡一会,时不时看一下喜欢的书籍,调节一下自己的心理状态。我现在不是怕死,是我不敢死,我还有未尽的责任,我有女儿要教育,我有父母要赡养,因为我是独生子女,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真正的夹心层。
其实,我在《我不是药神》刚上映不久后就大晚上窝在床上看过一次,看到快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泪流满面,不停地擦着眼泪,却怎么也止不住。我本以为,看过一次后不会再轻易落泪,可周五的再一次观看中眼中依然忍不住泛起了泪花。或许是因为这部电影真的戳中了所有人最脆弱的地方吧。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都会有被命运扼住喉咙的可能,如果那一刻真的到来,我们都会害怕,都会手足无措。
《我不是药神》讲述的就是我们最害怕的生活——健康被一点点吞噬,想要接受治疗却没有足够的钱,害怕死亡,极度渴求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影片中的主人公们疯狂地追求着印度仿制药,只为活下去。而这其中,保健品商贩程勇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慢慢地,他被人们感化,从一个只为赚钱而卖药的商人变成了一个帮助吃不起进口药的病人的天使。无法说他是无私的、充满大义的,但他对于那些病人来说是一切。他这种“匹夫之勇”让当时的我看得慷慨激昂,对那些追查他的警察很是愤怒与不满。也很不解,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印度那样让仿制药合法呢?合法后,病人可以有钱买药,像程勇那样的人也不需要冒着犯法的风险从国外进口药,这样不是两全其美吗?
当我上网搜索了一下仿制药之后,略微明白了其中的利弊关系。通俗的讲,仿制药就是一种对原研药的抄袭,在原研药被研发出来后,仿制药便也开始一步步生产,它的价格远远低于原研药。但一旦仿制药过分生产,没有人再去买原研药后,便是一个灾难。每一种新药的研发成本都是巨大的,多则几百亿,少则也是十几亿,这么一个前提让一些白血病药要和抗肿瘤药的价格十分昂贵,若大家都去买仿制药了,那还有哪家制药公司承担得起这天价的成本,如此,仿制药又从何而来。因此,我觉得这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事情,原研药吃不起,会给老百姓造成痛苦,仿制药又会给研究成果带来打击,如此,我们到底是该以大局为重还是解决平民百姓的燃眉之急呢?这是一个情理法之间额较量。贩卖仿制药是不合法的,然而似乎合情,至于是否合理,又在两可之间。我想,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没有人能去解答,也没有人敢去解答。
看了这本电影后我的内心是极为激动的,我恨不得马上拥有很多药学专业的知识,进入研发中心,尽力去研发新药,让中国不再只依靠其他国家,而是拥有自己的新药。可是目前为止我不能,我只是一个刚踏入药学专业的大一新生,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所有的愤慨只能放在心里想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几年后,发挥自己的最大力量为中国的药学事业做出贡献。
我相信,将来的我不会辜负现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