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妈妈带我去看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看了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片由七个小故事组成,分别是《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和《护航》。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前夜》和《回归》这两个故事。
先说说前夜吧,在开国大典的前一天晚上,林致远工程师,他负责研制出新中国成立时的第一个电动旗杆,保证在全世界面前顺利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就是开国大典上的一个小轴环,小而重要,缺一不可。尤其是次日的升旗按钮是由毛主席按下,所以一点差错都不能出,如果出了差错,后果不堪设想。为此他彻夜难眠,反复调试,确保万无一失。当试验的国旗缓解升起的时候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可是当国旗升到最高处时,因为顶端一个部位的材质不合格造成了国旗无法飘扬,还把国旗的一角卷了进去。由于零件需要特殊的材质,他的助手呼吁群众一起帮忙,在众人帮助下,终于改进了零件的材质,林致远克服了自己的恐高症,爬上20多米的旗杆,成功的换上了新的零件。第二天的开国大典上,国旗冉冉升起。我听到了毛主席的声音,虽然没有亲身体验,但还是非常振奋人心!
接着陆续看了其它的故事,但是当我看过《回归》后,这个故事感染到了我。
《回归》还原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盛况,记录下这一动人心魄的历史瞬间。香港回归祖国是个重要的日子,描述了中国的升旗手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所做的准备和遇到的'困难,国旗升起的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差,升旗手反复训练克服困难,终于在0点0秒分毫不差的升起了五星红旗!我的自毫感此刻油然而生!
《前夜》、《回归》这2个纪实故事张力略显不足,气氛渲染不够,至少没有让我感到振奋、澎湃或感动(感受了一下同场观众大家也都表现得挺平淡),总之在激发“某种”情绪上始终差一口气;
《白昼流星》不可否认陈凯歌作品的画面场景是美的,但这个故事本身简直如同小学生作文一般,放在整组电影小品中非常不和谐;
《你好北京》各方面表现较为均衡,相对在几个故事里表达最饱满,市井的烟火气、小人物的苦与乐,骨子里的善意和人情味……总体来说比较喜欢;
最喜欢的一段是《夺冠》,我看着觉得滑稽的场景,爸妈乐不可支的告诉我:太有共鸣了,这不是搞笑,这是真实啊。在那个我父母尚未邂逅的年代,他们在各自的弄堂支着桌椅、搬来黑白电视、摆弄天线,和街坊邻居幕天席地观看霍元甲、上海滩、女排比赛……徐峥在向后来出生的我描绘我父母的青年时代。小朋友那段虽然夸张但戏剧性上没问题,只是结尾成年后的部分实数多余有点减分。虽然我一直吐槽不喜欢徐峥,但我觉得作为导演他很可以。(不过外地观众也许会对这个故事水土不服,因为地域性太强有的人会出于本能感到不适……)
《护航》、《相遇》这两个故事比较寡淡,印象最不深刻(当然故事上比白昼好),不过《相遇》最后衔接《夺冠》楼下举着女排的场景衔接是做的最好的。
最后,遥记二十年前绝大多数人总是不甘不愿被迫在学校/单位组织下观摩此类“主旋律”电影;二十年后的今天,绝大多数人自行购票甚至这午夜场都近乎满座……
我们的生活、人们的行为,比电影更为生动的、真真切切告知着祖国“变化”。
要说今年看过的电影中,我最喜欢的还属《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讲了七个小故事:《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每个故事的主角都是一个个平凡的中国人,但正是他们的执着与坚持书写了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前夜》这个故事。
《前夜》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林治远,他是负责开国大典电动升旗的总工程师。在研制电动升旗装置的过程中,他和同事们面对一次次失败并没有气馁,最终成功了。他们的目标是“万无一失”。可是,在最后一次试验时,电动升旗的阻断器崩掉了,林治远的助手爬上屋顶广播需要三种稀有金属。附近居民听到广播后纷纷响应,连夜送来了勺子、铁锅,甚至是宝宝的长命锁……林治远又克服自身恐高,连夜爬上旗杆焊接阻断器,真正做到了“万无一失”,保证了开国大典电动升旗的成功。看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是啊,人民的心永远向着党,无论党有什么困难,人民都会来帮忙!
正是这种“万无一失”的精神,让中国一次次成功地站在了世界的面前。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典礼上,12个威武集群、精确编队的空中梯队,15个“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的徒步方队,32个要素齐全、联合制胜的装备方队一一亮相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完美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军威。而在这令人惊艳的阅兵仪式背后,是将军们和战士们一遍一遍反复练习动作,一遍一遍地追求极致,一遍一遍地挥洒汗水……受阅将士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了精准一致,真正达成了“万无一失”的目标。气势磅礴的阅兵仪式令每一个中华儿女振奋、自豪!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和我的祖国》上映了。导演是陈凯歌、徐峥等。主要分七个阶段介绍了新中国的七件大事。
我最喜欢的是“前夜”这一段,讲述了林致远筹备着毛主席电动升旗的一个过程。林致远是一个很精细的人,也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认真的人。其中有一段我记忆颇深,各家各户提着一只只大灯笼,搜尽了家中的物事,也要让开国大典顺利进行。“这里是大典筹备处吗?”“捐东西往哪儿走?”“筹备处是在这儿吗?”这就是人民的力量,这就是中国!有一个清华的化学教授,郑重地对林致远说:“这是我们实验室最后一块样本了,铬,来,给你。”这个“铬”字,不仅仅是一块金属,它承载着全北平人民对中国成立的期望!它的分量何止那几千克?
爱国是什么?这就是爱国!为国捐上所有东西,虽然不是那么重要,但心系祖国,依旧会顶上去!看到这儿,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这就是令人敬佩的中国精神。我们要爱国,除了物质上,还有精神上。
其次,就是“护航”。英文译成了“oneforall”。一个,为全部。其实吕潇然有机会上的。但是,那一句:“好,我服从命令。”预示了吕潇然她做好准备,以她的高超本领护航全部。“08,重启显示屏,启用DCMPR系统……”她说这句话时,心里一定有泪、有不舍。但是她做到了!“备份”就是替补,以应万变。虽然上不了,但她是“幕后之王”,一样有着人性的光辉!
这些都是爱国,有真人英雄,有幕后之王。“oneforall”,台下或比台上更重要!不管我们什么职务,我们都要努力作自己。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听,歌声又想起来了!
在寒假期里,我干了许多事情,其中特别让我难忘的是看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这部电影里有7个故事,分别是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和北京你好、白昼流星以及护航。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相遇”,在这个故事中,作为一名原子弹的科研人员,高远不惜抛弃妻子和家人,来研制原子弹,而且在一次应急事件中,为了挽救基地免受核辐射,他冒着生命危险拉下了阀门,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奉献精神呀!
在这部电影中,有很多感人的地方。在“北京你好”这个故事中,张北京为了一个父亲在汶川地震中死去的鸟巢建造者的儿子能看运动会,把自己中大奖准备给儿子的生日礼物——一张奥运会门票给了他。我知道他心里肯定不舍得这张票,但他说是鸟巢里的空气不够好,所以才不去看。还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在“白昼流星”故事中,老李为了一对兄弟改过自新、好好地生活,连他们偷了自己看病的钱也没有责怪他们,在临死之前也没忘鼓励他们,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呀!
这部电影还教会我很多道理。在“前夜”的故事中,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在缺做红旗的红绸子的时候,总工程师林治远的助手爬上房檐,用喇叭广播向老百姓借,红绸子总算借到了。可是在交付的前一个小时,拦阻装置出现故障,助手又爬到房檐上来借。原本我以为这么晚了,不会有人来捐。没想到有很多人来捐,甚至有人把自己的眼镜、钢笔都带来了,可是都不符合要求。正在这时,一位清华大学的化学教授把实验室里仅有的一块稀有金属拿了出来,解决了燃眉之急。我觉得我应该学习林工程师的助手,我平常遇到困难,常常不好意思跟别人说,总是自己想办法。
这部电影教给我许多道理,而且电影里有很多感人的情节,深深打动了我。
时光记载着久远,历史印证了变迁,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飞速地向前发展。日新月异改变着祖国的面貌,突飞猛进是"历害了我的国"的真实体现。
科技,国防,都取得了辉煌成果,我们己经走到了世界的前面!"人造卫星"环绕着宇宙,"胶龙一号"完成了深水测验,"天眼"瞭望,寻视着太空,"可燃冰"的开采,把深海地下热能点燃。深海大桥画出了一条条彩虹,"天堑变通途",展现出了更多的美景奇观。灵巧的机器人,发挥出智慧的才能,无人驾驶的飞机,也遨翔在无垠的蓝天。如此众多的成就,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更要为伟大的祖国高歌点赞!
山乡巨变,昔日偏僻的小山村,如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再也见不到低矮的茅草屋,路也变得宽敞平坦。湾湾的小河边上砌好了护坡石,河畔路边也都加上围墙拦杆。琉璃瓦的房屋错落有序,明亮的路灯也换成了太阳能光复板。村屯卫生大有改善,清除垃圾,防治汚染,太阳能热水器入住农家,卫生间也都像城里一样安上了坐便。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一切都向现代化迈进,小康的路上大步向前!
农民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延续到如今的灯火炊烟,祖祖辈辈的劳动人民,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滚一身泥巴淌一身血汗。为了一年的收成,每天都是起早贪晚。年年都是耕田的老手,却只能挣扎在温饱的边缘。如今的新型农民,真正地挺起了腰杆,学的是新型农业,搞的是科学种田。掌握了新的农业技术,丢掉了旧的传统观念。不用了种地的木犁,抛弃了铲地的锄板,种地收割都是机械化,再也不用苦干实干。领悟了科学道理,思想意思超前,先进的技术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辛勤耕耘创建了新的家园。只因为有了绿水青山,才能有致富的金山银山!
十月十三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作为少先队员的我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我和我的祖国》。看完这场电影之后,我深有感受。
这部电影讲述了七个感人的故事:《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和《护航》。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前夜》。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1949年开国大典前夜的故事。电工林志远亲手发明了电动升旗杆,准备在开国大典的时候用。虽然不敢保证万无一失,但他说出了必鞠躬尽瘁的诺言。他反复做着模拟实验,就在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阻断球断裂了,紧急时刻,必须在开国大典前爬上旗杆换上合金的阻断球。旗杆22米高,而林志远恐天生恐高,可是会电焊的只有他。为了将五星红旗升起,他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咬着牙爬上了旗杆。经历了那么多坎坷,那么多挫折,林志远没有放弃,因为他坚信五星红旗是中国的灵魂,就像他曾经的喊声:“你以为升起来的只是一块红绸子吗……”带着一定要把红旗升起来的信念,林志远用行动,宣誓了他的保证。看到开国大典当天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不禁热血沸腾。那面五星红旗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诞生,更是一个连连受挫的民族在咆哮的战火中奋斗、努力、不屈向上,终于挺直脊背,在这个世界上站起来了!
看完了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多少先辈们为此付出了青春和宝贵的生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我和我的祖国》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讲述了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7个小故事,透过小人物见证大时代,向我们展现了70年来祖国的发展变化。
影片中最触动我的是第七个小故事《护航》,讲述的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故事。酷帅的女飞行员本有着作为备飞的不甘,可当真正阅兵出现情况后,她并没有强抢出头,而是帮助同伴排除障碍,自己却悄然退出队伍,这是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的升华。就像我身边的每一位航空人,作为航空工业大家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分子,他们昼夜不停攻关在科研一线,披星戴月地奋战在试验现场,时时刻刻以极致的工作状态认真对待每一件产品,用近乎完美的态度去追求产品质量,真正做到用小细节成就大作为。不管多苦多难,从没听到过一句抱怨,更没有人计较个人得失。在今年的国庆阅兵保障工作中,保障工作组的同事们更是做到百日坚守不舍昼夜战高温、斗酷暑,一百天挥汗如雨,一百天呕心沥血。为了使命担当,他们放弃了个人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的和美团聚。当一架架战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的那一刻,一切的付出都有了最好的回报。
每一个航空人怀揣着“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坚定信念,一代又一代的航空人的报国初心,像灯塔一样照亮着航空事业前进的道路。他们的努力,换来的是中国航空工业从一片空白到逐渐强大、自信自强,从改进国外引进的机型到自主设计生产并出口。
一路走来,英雄辈出!他们身上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电影落幕,影厅里响起了《我和我的祖国》音乐,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在场的大部分观众没有立即离开,都跟着音乐动情的唱了起来。
10月2日,我和几位同学下午四点钟在博兴齐纳影城观看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影片一共有七个故事组成,分别是《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回归》。
《回归》中最激动人心的镜头就是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大红底色的紫荆花旗犹如一团炽热的烈火,在它的中间绽放着一朵洁白的紫荆花,紫荆花的五片花瓣各拖着一颗红星,与五星红旗的五颗星相呼应,两面旗帜在国歌声中徐徐升起,缓缓舞动,它们一左一右,一个如母亲般注视着孩子,一个如孩子般依偎着母亲。紫荆花旗仿佛刚经历过暴风重归宁静的海浪一般,一波一波涌上天际。
《回归》这个故事讲述的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故事。在分离了百年后,为了保证香港分秒不差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无论军人,警察还是普通的香港市民,陆港两地的同胞戮力同心,最终,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香港准时回归祖国怀抱。
香港,从百年的苦难向我们走来。异邦的铁骑漂洋过海,惊飞了沙滩漫步的海鸥,惊散了香港的美梦,1842年屈辱的《南京条约》,使香港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沉沉的枷锁,使香港失去了自由,祖国母亲期盼的目光穿过了一个世纪、宇宙黑洞,千山万水,茫茫沙漠……送走了多少春风秋雨,终于盼来了重聚的春天。
香港回归分秒不差的场面,一直感染着我。我们应该从小知道祖国即是我们的母亲,也是我们的家园,她的身上有数以百计之多的伤疤,我们不能让她再有伤疤,为了她的繁荣昌盛,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她在地球上绽放最耀眼、最灿烂的光芒。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都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当歌声悄然响起,当五星红旗在银幕上飘扬,我就知道,电影开始了。
电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为: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当电影结束后,我不由得想起阅兵式上的那辆号牌为1949的空车,那上面载着的可是前辈们的灵魂啊!他们为了今天的祖国繁荣,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而这七个片段,记录了小人物与祖国大事息息相关的经历,以此献给祖国,献给这70年来作出贡献的前辈们。
看完电影,使我最感动的,就是“前夜”和“回归”。
前夜主要讲述了为了新中国成立当日保证国旗顺利升起,在开国大典前一天,升旗电动装置的设计师林治远争分夺秒,反复试验排除故障,保证升旗万无一失的故事。当我看到林治远为排除故障攀爬旗杆大汗淋漓、痛苦万分、面目扭曲的样子(原来他有恐高症),再到他闭上眼睛、深呼吸、睁开眼、咬紧牙关,毅然克服恐惧往上爬到旗杆顶端换阻断球的时候,我的泪水再也不受控制,缓缓地流了下来。这种为了国家而奉献自己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回归讲述的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故事。电影中讲述一个修表工人,为了香港回归,把时间调整得分秒不差,好让升旗手和谈判组们分秒不差的升起国旗、迎接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绝不能让香港多一秒时间流落在外国人的手里!这种分秒必争的精神,也是触动着我的心脏。
电影中所有人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我的激动,早已不能用语言形容。
今天,我为祖国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