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后感 > 观后感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精选17篇)

发布人:其他 发布时间:2024-04-22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篇1

重回学校考取哈佛大学的故事。

母亲去世的那一天,丽兹没有哭,也没有应朋友的邀请回去教养院,母亲的去世像几个巴掌打在她的脸上,她曾经照顾过的"孩子"去世了,她迷茫、混沌,终于,她背着书包,穿越大大小小的街道去了一家公立学校。她要变强,她要去外面的世界,她要过幸福的生活!谁说在黑暗里成长就会没了明天?谁说她不可以过新的生活?"我很聪明,我可以改变我现在的生活,改变我的一生。我需要的只是这个机会。"这样的自信与勇气又有几人在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后,依然可以平静地说出口?

"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就算在世人的眼里你是人见人怕的瘾君子,妈妈,我依然那么地爱你。"可以说,丽兹逃学,没有了幸福的童年,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由她的母亲造成的——吸毒、精神分裂。家里唯一的购买的食物的100元给了母亲去吸毒,丽兹不忍心她那样痛苦,她只希望母亲一个微笑,但那微笑随即伴着母亲转身离去的背影消失了。"呯——"是重重地关门声,颤动、什么东西碎了……但她依然爱自己的母亲,只是因为她是母亲!一颗坚韧而感恩的心,这也是她经历了那么多历史依然没有被扭曲的原因吧。

母亲去世了、爷爷拒绝收留、父亲进了收容所、朋友回到了教养院……丽兹失去了一切?不,还有她自己,她要开始照顾自己了。她很聪明,更很用功,全级第一的成绩是她在地铁、在夜晚、在课堂……在她所能用的所有时间换来的,她对老师信心满满地说她要用两年时间学完高中四年的课程!她做到了,她做到了常人很难做到的事,她通过竞争获得了奖学金、进入了哈佛,但她最终选择离开哈佛,她相信她可以很好地走自己的路,她也一定可以做到吧!

丽兹是镜子,是所有学子的镜子——也许,不知不觉地,自己变得骄傲、懒散、甚至在学习中堕落了,一切的一切,并不是没有发生,只是自己不曾知道而已。过去的一年,忙碌吗?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那么多浪费的时间在慵懒里怎样度过了呢?那些不以为然的时间又去哪儿了呢?如果否定回答,那一年的努力又去哪了呢?因为没有坚持比别人更强的意志力,像一条尾巴拖在班级的最后。现在的今天,终于有了目标,终于明白了一切。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篇2

这星期我们看了一部名为《风雨哈佛路》的电影,主要讲述了莉斯,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哈佛的殿堂。她的事迹足以让每个人动容。

拥有金色头发的女孩,童年在贫穷和饥饿中度过。莉斯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溃,父亲酗酒最后进入了收容所,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她只好流浪街头。

不久,母亲去世了。

母亲吸毒死去那一天,只有棺木,连简单的葬礼仪式都没有。只想渴求父母亲情,这人世间最基本的愿望也成了奢望;棺木就要被下葬;她跳上了棺木,静静躺在上边,和她的母亲做最后的告别。她静静地在心里对母亲诉说,回忆人生最幸福的那一次点滴的幸福时光。母亲已经离她而去,世间最爱她的人已经离她而去。一个普通的弱小的女孩、不奢求其他,只渴望亲情围绕的弱小女孩,当她最后的一丝希望都破灭的时候,留给她的,除了伤心,只有伤心。

如果沉沦下去,她将会和母亲的结局一样悲惨;她决心告别,她要开始全新的生活。

她用真诚最终争取到参加进入中学的考试权利。父亲作为她的上学的担保人,从收容所出来。办理完担保手续出来的时候,父亲对她说,好孩子,坚持学习,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望着父亲远去离开的背景,这个弱小的女孩坚定了信心,从容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

她以非凡的毅力开始了刻苦的学习。17岁到19岁,两年的时光,她学习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作为奖励,她以全学校第一的成绩和其他9名同学获得了免费到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参观的机会。

一个浓郁的秋季中,金黄色铺满整个季节。在写满辉煌的树下,一个女孩站在哈佛学府的门前,仰望。面对大学的殿堂,她决心实现她的又一个愿望——她要成为这所大学学府中的一员,她要证明给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实可以改变。

人生其实真的可以改变,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1996年,上帝会让一个付出努力和艰辛的女孩收获喜悦;她的经历、她的真诚、她的论文深深打动每一位评委。10000美金的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让她获得了进入哈佛的通行证——她成功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向她敞开了双臂。凭借着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篇3

这一次看的电影和以往的不一样,以往的都是科幻的,而这次的电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先看题目,看到“哈佛”两个字,大家一定就能联想到哈佛大学,这所大学可是世界闻名的,许许多多的学生都想去哪里,再把这和题目连到一起,大家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吧,接下来就让我来说一下这个故事。

在美国纽约的贫民窟里,住着一个名叫丽兹的女孩,她从小就没能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她的妈妈酗酒和吸毒,还患有精神分裂症,她的爸爸也吸毒,可见她是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下长大的。这一天,她的妈妈又将自家里仅存的一点钱拿去买了毒品,没办法,为了让她的妈妈得到治疗,只好让警察把她的妈妈带走。她的妈妈被带走后,她来到了学校,她其实很少时间来学校,但是这样的行为是不允许的,而且没有一个好的监护人,所以她只好被带到收容所去。

但是收容所里的环境让她无法接受,所以她再次回到了学校,但是这个学校她也没呆太长时间,但是他认识了一个朋友克里斯,从此,她和克里斯过上了流浪生活,她们在街上乞讨,还去超市里偷东西,但是在那一年,她才15岁。灾难并没有结束,她的妈妈又因艾滋病死去,而且她的爸爸也被送到了收容所,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求学的道路,她来到了另一个学校,她希望能在这里好好学习,但是,入学需要监护人到学校去,百般无奈之下,她只好叫来了自己的父亲,经过一系列的瞎编乱造,丽兹终于留在了这所学校,由于她过人的能力,她很快赢得了老师的喜爱,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一次波士顿行,但是她的朋友克里斯可没有想去读书的意思,而是继续流浪,在这次的旅行中她来到了哈佛大学,一个她梦寐以求的地方,但是想进这里,需要很优异的成绩,而且也需要金钱,所以她报名参加了纽约时报的一个有奖学金的比赛。

因为她的事迹以及论文的深刻,让她获得了第一名,这也让她获得了奖学金,就在这一年,她也考上了哈佛大学,并且她的好朋友克里斯也从一个堕落的女孩变成了一位工作者,有了一份工作,而丽兹也继续在大学里深造。看完这部电影,我突然感觉到了我们生活得有多么幸福,我们有丽兹所没有的东西,但是她也有我们没有的东西,那就是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勤奋的学习动力!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篇4

《风雨哈佛路》这一部励志电影,给我感受颇深。该片讲述的是利兹的人生经历:父母吸毒、8岁开始乞讨、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17岁开始用2年的时光学完高中4年课程,获得1996年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进入哈佛学习,一个真实、努力女孩的人生经历。利兹无疑是特别的,同时,也是幸运的。但是与她有着共同经历的克里斯却没有她这份幸运,上帝无疑也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上帝会回馈给你同等的,甚至更多的幸运!这?哈佛路,是一个真实、努力女孩的人生经历、一段自强不息昂扬奋斗的生命历程。

“我一直都爱着我的妈妈,无论何时何地,我一直都爱着她,尽管有的时候连她自己都忘记了,但是我一直都爱着她,一直如此,对,一直如此,All?the?time”。这句经典台词在电影开头出现,剧中的面试中又再次出现,像一柄小锤敲击着我的心。她生活在这样一个让一般人无法想象感觉恐惧的家庭,而却一直持这样的心态:“我爱你,妈妈。”?“我爱你,爸爸,你是我遇到的最有趣的人。”让我陷入了沉思……“世界在转动,你只是一粒尘埃,没有你地球照样在转。现实是不会按照你的意志去改变的,因为别人的意志会比你的更强些。生活的残酷会让人不知所措,于是有人终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愿睁大双眼去看清形势,不愿去想是哪些细小的因素累积在一起造成了这种局面”。“我觉得我自己很幸运,因为对我来说从来就没有任何安全感,于是我只能被迫向前走,我必须这样做。世上没有回头路,当我意识到这点我就想,那么好吧,我要尽我的所能努力奋斗,看看究竟会怎样”。“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

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春华秋实,盛衰荣辱,这些都不过是人生常态,生活是美好的,但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要克服懒惰,像利兹那样接受自己现在的生活。

我们要克服迷茫,像利兹那样思考的多,尝试多。

我们要克服消沉,像利兹那样追寻拥有自己的想法并追寻。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篇5

丽Z在年纪很小时,家庭便已面目全非,父母离婚,母亲嗜毒,家中财产早已掏光。贫困使她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母亲因病逝世后,她更是无依无靠,露宿街头。当她醒悟时,发现还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在等待着她。于是,她靠着自己的努力重新回到了学校,接受教育。并且大胆地梦想,踏着自己的步伐,赢得奖学金,走进了哈佛。

据我看来,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优越的环境,确实就有一条高的起跑线。丽Z的家庭如此不堪,她却没有心生自卑,在发表对于获得全额奖学金的感言时,是那样沉稳而自信。在丽Z身上,我也认识到,差的环境也恰能成就一个人。当我们别无选择时,便会拼命挖掘属于自己的唯一一点潜力,并将其发挥到极致。我想,这也是丽Z成功逐梦的原因之一。

没有什么能杀死一颗坚决的心,更大的风浪,只会化为更大的力量。如果我不顾一切,发挥每一点才能去做会怎样?我必须做到,我别无选择。坚定的她,朝着自己坚定的目标走去。当她的好朋友讽其愚蠢时,她不以为意。在心中,早已形成属于自己的风雨路。在进入大学之后,我丢去了属于高中时期的死方法,但也差点丢失了刻苦学习的决心。时常摇摆不定,一下子,被五彩的大学生活蒙蔽了双眼。看完《风雨哈佛路》之后,猛然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的日子,才不觉得空虚,才不觉得浪费了生命。

观看《风雨哈佛路》最大的收获,便是它又一次提醒我,真正应该追求的东西,不是华丽的衣着,浪漫的爱情,而是能填补自己的知识,是激情,是热情,是冲劲。

我们也许从来没有像莉丝一样到了无路可退的境地。在生活中,我们缺乏的仅仅是需要改变自己的勇气和力量。扪心叩问,活在21世纪的我们,是活在享受和万千宠爱的家庭里,可我们却怎么也不满足自己所拥有,而是不停的扩大自己的欲望,贪婪的从家人、从别处索取更多。甚至为此不择手段或是怨天尤人。而《风雨哈佛路》会使我们如莉丝一般,勇敢的走出阴霾、走出属于自己的未来,让幸运和幸福也能降临在你身上。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篇6

困境让人绝望,如同深渊,带着无尽的黑暗将人笼罩。此时,该如何去做?颓废,堕落?还是冲破那无尽的黑暗,寻求光明?两条不同的路,将带来不同的人生。

利兹生活的家庭让任何人都心寒,父母酗酒,经常争吵,后来母亲又染上了毒瘾,生活几经崩溃。有一次她和她母亲一起去餐馆,那种久违了的感觉,曾经的温馨仿佛又围绕在她身边,“这一刻,我感觉母亲又回到了身边”是对她当时心里感受的最好描述,她内心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她只是一个孩子,却如此的懂事。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从来没有埋怨过自己的父母,她只是默默承担着,默默奋斗着。她一直认为,有一天母亲能够照顾自己,便不去学校。直到母亲去世那天,她醒了。她意识到只有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她对校长说:“我知道我很聪明,我只是需要一个机会。”这可以看出她的决心和意志。一个柔弱之躯,却用努力争取了机会,用行动诠释了自己,她的付出超出我们所能想象的程度。“我爱我的妈妈,不管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感动了所有人,父母之爱比山高比海深,无论他们怎么样,我们依然爱他们,他们一样爱我们。最后当她站在哈佛大学的演讲台时,我们更多的是敬佩和感动,她的成功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有梦,有行动,乐观的面对现实,最终我们一定可以实现梦想。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吴。自强爱人,方可被人所爱所尊重,不要抱怨现在的不幸,要勇于面对,要勇于去改变,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未流过血的手指怎能弹出世间之绝唱。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现在的不幸将是对我们最大的历练,相信自己,相信明天会更好。

她曾经说过:“我发现这个世界有一层壳,我们这些生活在它下面的人能看见外面的世界,却不能走进外面的世界。”而如今,当她坐在哈佛的教室里念书时,她已经成功的打破了壳,有了质的变化。她用自己的经历向世人证明了:当你被黑暗笼罩时,只要你肯拼搏,肯奋斗,就一定能冲破那无尽的黑暗,找到光明!

久久不能忘怀影片最后一个唯美的镜头。勇敢的哈佛女孩微笑着仰起脸,大步走进那个属于她的金色世界。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篇7

48分钟的一场电影,带我把专注情绪穿行于liz即戏剧又艰苦,即奋发又奇迹的一路成长。

由因同学的不解和嘲笑还有妈妈的时刻“病发”抗拒上学,到因上学激发智慧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考进哈弗而改变一生的命运。

从抗拒上学到改变命运。liz需要的是一次机会。而更重要的是她懂得了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她明确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她懂得感恩。若不然,也只会像chrish一样带着麻木的心扯住收容所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最后因不思进取重蹈覆辙而被赶走。

电影的开始,我痛心liz是被上帝遗弃的孩子,电影快结束,我释怀liz是幸运的。她出身于父母亲都吸毒穷困潦倒的家庭,后来,妈妈经常毒瘾发作还因患上艾滋而离世,离世了却连个墓碑都没有。爸爸去了收容所,没有肩起监护人的责任。爷爷不喜欢她,把她当成负担想赶她出门。学校里的同学把她当异类排斥她。她学着忍受孤独和残酷,她说“momismybaby”,从小照顾着母亲,原谅着并爱着那个为了吸毒弃她与家庭不顾的母亲。

liz是个幸运儿,她的天赋,理性和勤奋为她撑起一片幸运的天空,让我感受到了每个人都是受阳光照耀的树种子。庆幸母亲在迷上毒品前是爱她的,哪怕记忆里还剩一次清晰的快乐记忆,她还是依然感恩,不离不弃地爱着她母亲。庆幸她有个聪明父亲,把最好的基因都遗传给了她,用独特的思维方式从小影响了她。庆幸她能在最痛苦无助的日子里有两个一起漂泊胡闹的同伴,并在这样一段荒唐的日子里认清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迷途知返。更庆幸的是她的才智被学校认可并收容,并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自强不息取得的好成绩并获取纽约时报奖学金。曾经不堪的痛苦经历铸就了她的坚强勇敢,成为了她获得成功重大推动力。

请相信,你现在所经历的苦不堪言的不幸,终将有一天会助你变得强大。

请清楚,天赋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而勤奋刻苦是拆开这份礼物唯一方法。

请顿悟,没有走不出的路,没有触不及的梦,只要你敢迈出坚定的每一步。

困境易出人才,感恩,勤奋,信念,我们都是一样的普通人,她们的成功是因为她们付出了比我们多百倍的奋斗。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奋斗。从前者跃进后者需要的是一颗坚定信念的心。

感谢《风雨哈佛路》,颤动我心,腾升我奋发之情怀。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篇8

《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我看了很受触动,女主人公利兹经历了常人不敢想象的成长道路,最终实现了梦想,走进了哈弗大学的殿堂。她生活在一个非常不幸的家庭,父母酗酒,经常争吵,后来母亲又染上了毒瘾,生活几经崩溃。有一次她和她母亲一起去餐馆,那种久违了的感觉,曾经的温馨仿佛又围绕在她身边,“这一刻,我感觉母亲又回到了身边”是对她当时心里感受的最好描述,可见她内心对父母之爱的渴望。她只是个孩子,可是为什么要让她承受那么多?然而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一会儿她母亲毒瘾又发,跑去酒吧喝酒抽烟,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她在呐喊,在深深的呼唤,可;一切都是徒劳。

母亲因吸毒而感染了艾滋病,不久去世了,她久久地躺在母亲的棺材上,试图寻找到那迷失的母爱,儿时的记忆一幕幕浮现在脑海。凄凉的家庭,颓废的生活,无法捡拾的亲情,同学的歧视和欺负,可是明天还是要继续。拾起那残碎的记忆,路还是要走,而此时,她是一个人,没有任何的依靠,连感情歇息的地方都没有,人海茫茫,而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踽踽独行。可是她还有梦,她要改变生活的现状,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相信我会成功,我仅仅只需要一个机会”,这可以看出她的决心和意志。一个柔弱之躯,却用努力争取了机会,用行动诠释了自己,她的付出超出我们所能想象的程度。“我爱我的妈妈,不管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感动了所有人,父母之爱比山高比海深,无论他们怎么样,我们依然要爱他们,他们一样爱着我们。最后当她站在哈弗大学的演讲台时,我们更多的是敬佩和感动,她的成功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有梦,有行动,乐观的面对现实,最终我们一定可以实现梦想。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吴。自强爱人,方可被人所爱所尊重,不要抱怨现在的不幸,要勇于面对,要勇于去改变,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未流过血的手指怎能弹出世间之绝唱。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现在的不幸将是对我们最大的历练,相信自己,相信明天会更好。风雨哈佛梦,坎坷人生路,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不懈的意志诠释生命,绝不放弃,我们的梦就在前方,美好的明天等着我们去创造。无论现在怎样,请一定要相信通过努力,明天定会很好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篇9

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我此时坐在电脑前的情绪,看了风雨哈佛路后,我受了很大的刺激,那个坚强的女孩,深深地打动了我。在父母吸毒,家不像家的环境下,她以前迷茫过,也在收容所(那个疯人院里)呆过,十五岁离家流浪,但是心里始终惦记着她的妈妈,妈妈的死给了她很大的打击,她发现生活还是有所期望的,她要上学!最终,她说:“我只是需要一个机会而已。”大卫给了她机会,她用两年时刻读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最终得到《纽约时报》的奖学金,得以在哈佛上学,影片的结局,她说:“我把我的故事告诉大家,我已经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明天,只是期望更多的人能够发奋。”

哈佛,很完美神圣的名字,以前的以前,我也梦想着自己能够去那里读书,我对付昱说:“以后等咱有钱了,必须要去哈佛看看,虽然不能在那里读书。看看也好,圆了自己的梦!想起了自己初中的时候写的一篇日记,我的梦想是在北大的未名湖畔读书,看夕阳在树影下落下斑斑的光圈,记得当时有个男生偷偷地看了我的日记,然后嘲笑说:“你还想上北大,做梦吧。”呵呵,就此刻来说,我的确在做梦,在青海师大,我已经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实际上但是是在为自己找借口而已。一个人在安逸的环境下,永远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那个女孩,她说:“我只能往前走,正因别无选取!”是啊,正因我安于现状,因此,终究但是是芸芸众生里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以前的豪言壮志,已不知在哪儿,只能这样吗?问自己,没有答案,正因我已无法说服自己去发奋了,就这样吧,但是心里又有太多的不甘心,我注定是要靠自己的发奋活出属于我的人生的,没有人能够为我做什么,只有自己!

什么都明白的,想想这样貌的自己,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吗?扪心自问,呵呵,晓依,你真的无可救药了。

北大、清华、南开、浙大、哈佛、剑桥、牛津……这些世界一流的学校,今生,我和你们无缘了,但是为了将来,我还是要发奋的,对不对?

那个女孩,自信的走进哈佛的校园里,在阶梯教室里认真的听课。真好!!!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篇10

世界在转动,你只是其中的一粒尘埃,就算你消失了,地球也不会停滞不前,现实不会按照你的意志去改变的,因为别人的意志更强些,未有能改变的,仅有自我。

利兹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父亲嗜酒,最终进了收容所。母亲吸毒成瘾,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溃,最终长眠。爷爷也不肯收留她,只好流浪街头。以往的幸福美满早已消失不见,一瞬间,她变成了被世人遗弃的孩子。

利兹,一位出生在纽约的女孩,没有就此堕落下去,她经历了生活的艰苦和辛酸,凭借自我的努力,踏入了哈佛的殿堂。

“我相信我会成功,我仅仅只需要一个机会”,这一句话体现了她坚定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她睡地铁,捡垃圾桶中的吃,她强烈的求知欲,与命运不屈不挠的斗争着,她用努力争取了机会,她用行动诠释了自我。

佛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恨。爱别离。求不得。分看哪个都雨势滂沱。但敲敲脑袋做顿悟状后就明白,生是和自由告别而苦,老是与期望告别而苦,病是与奔跑和热枕告别而苦,至于爱别离,既然已经说了是别离,那大家都清清楚楚。而求不得,根本连告别的机会也不会有。利兹,在这个纷扰浮华的世界,经历了太多的苦,但她永远记住了生命中的那些完美的日子,这是她在这充斥着喧嚣的世界嗅到的唯一一丝纯净的气息,这也是使她坚强活下去的理由。

换位思考,如果我们遇到像利兹那样的情景,有多少人能够在黑暗的边缘垂死挣扎,只为见到那一丝的阳光?恐怕没有几个吧。我们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下,怎能体会到利兹那种受冷挨饿,被世人遗弃的感受。当应对困难,我们能否像利兹那样坦然理解,笑着应对,迎难而上呢?唯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风雨并不可怕,爱、信念和毅力将让我们穿越风雨,见到人生的彩虹。人的命运是能够改变的,只要我们有梦,有行动,乐观的应对现实,最终我们必须能实现梦想。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风雨哈佛梦,坎坷人生路,用乐观、顽强的精神诠释生命,梦想就在前方的。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篇11

终于又到了看电影的时候了,我们这次看的是《风雨哈佛路》。我们被丽斯那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动。丽斯生长在一个十分不幸的家庭,她很小时父母就酗酒,她在父母的争吵和打骂声中长大。后来母亲开始吸毒,并因此染上了艾滋病,精神恍惚。父亲又酗酒,外公又不肯收留她,丽斯只好流浪街头。不久,母亲去世了,丽斯很受震动,她意识到如果沉沦下去,将会和母亲的结局一样悲惨。她决心告别过去,开始全新的人生。

她像她父亲一样是一个天才。尽管不去学校上学,他依然能考出好的成绩,可是丽斯生活环境的如此恶劣和糟糕,小小的年纪内心的安全感却被一点点地剥夺,没人照顾,还要照顾妈妈,因为她知道,妈妈爱她,她也爱她的妈妈,尽管她酗酒,她吸毒,她双目几乎失明,她还患有精神分裂症,她犯起毒瘾来是如此可怕。她依然如此深地爱她妈妈。后来,她以非凡的毅力开始了刻苦的学习。17岁到19岁,两年的时光,她学习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很优秀。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有回报,她也一样。她的经历、她的真诚、她的论文深深打动每一位评委。10000美金的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让她获得了进入哈佛的通行证——她成功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向她敞开了双臂。凭借着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还记得丽斯和父亲从学校办理完担保手续出来,她说:“爸爸,我爱你。”“我也爱你。”父亲说。然后她的父亲就穿着破旧的衣服走了,寒风吹着他凌乱的头发,那一刻,我真的觉得丽斯,真的是独立,完全的独立,所有的一切都无情地丢给她,她除了前进、奋斗,就没有别的了。可能我们在生活中,只有自己独自生活时,自己的潜力才能发挥至极致。

她终于成为了哈弗大学的一名学生了,她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是最棒的,改变了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

从这部影片我懂得了:人只有自爱自强,不断努力,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生活,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人生其实可以改变,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篇12

“NowIcanlayitoutandburnitdone,putitintherest,thenIcangoon.”放下负担,让它过去,这样才能继续前进。年龄以“1”开头的丽丝重拾信心,其实她大可以一落千丈,但她偏偏要一鸣惊人。丽丝的眼里有光,在某一瞬间,她眼里所透露的是一份娇弱却坚定的目光。丽丝从小就承受着她那个年龄不该承受的——父亲酗酒,母亲吸毒。可那又怎样?只要她足够坚强,生活就撂不倒她!

“MomIloveyou”丽丝的母亲去世了,生活的苦到这里她也吃够了,她不想要再过这种浑浑噩噩的日子了,丽丝一步步往前走,一步步登上山顶。两年,她仅仅用两年的时间修完四年的课程。她分数最高,她是纽约奖学金的获得者,她得到了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她考上了哈佛。你问“凭什么”那么我来告诉你,因为她伊丽莎白配得上这份荣誉,就凭,她值得!我很喜欢丽丝的那股冲劲,那才是清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该有的样子啊!

你看,因为疫情不得不开启“网课之旅”的我们——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自己上网课却过得浑浑噩噩。凭心而论,你,对得起父母吗?来,现在认真回答我的问题:你买来的题目认真写过一个字了吗?你在课堂上有认真听讲,做过笔记吗?你说英语物理难,那你刷过题,背过语法吗?你信誓旦旦的说自己要努力,你为了梦想去追过吗?寒假已经够给我们面子了,只要我们有丽丝一半的信心,冲上山顶,我们绰绰有余。告诉我,到现在寒假作业还没有写完的那个人,是你吗?你很清楚你自己是三分钟热度,可你从没想过改掉这个习惯;你知道自己差劲,可就是没有想过改变是吗?你要清楚,这世间永远不会变的就是万物都在改变,只有你还在原地踏步了!在我们这个如花一般的年龄,就是应该拥有那股不肯服输的冲劲,丽丝比我们难一千倍一万倍,可她做到了,我们凭什么做不到?!我们努力了那么久,上了那么多年的学,难道就是为了长大之后要成为一个普通人吗?不,我们天生傲骨,不甘平庸!清华北大是很难考,那不是普通人就可以考上的,但是有谁给你下过定义说,你就是一个普通人?向前冲吧!哪怕那是一盘逆风局,你也必须逆风翻盘!相信自己,来得及,你可以!可以像丽丝那样,直到你站到山顶!!!

我明白这个寒假会冲出许多黑马,也会有很多颗陨落的星星,我可能不是那匹黑马,但是我绝对不会当那颗陨落的星星,我们,山顶见!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篇13

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作者和我们都是80后,她是80年,我是89,但是经历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环境。

她的父亲中学上的私立名校,是奶奶辛辛苦苦打几份工来供的父亲上学,但是父亲在私立学校跟着所谓的上层人士养成了吸毒的习惯。虽然也考上了大学,学的心理学,但是因为吸毒,最终辍学,走上了买卖毒品的道路。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介入,或许一切来得及,但是没有如果。

后来他遇到了利兹的母亲,当时只有16岁,13岁就离家出走,这不是她的错,她遭受着家庭暴力,父亲酗酒,经常打母亲,母亲经常打孩子,无家可归,整天睡天桥下面,没有朋友,能接触到什么人呢?

也是吸毒。

后来他们双双染上艾滋病,先后去世。

尽管利兹也知道父母都很爱自己,但是他们也无能为力,他们没有工作,没有吃的,圣诞节别人给了半只火鸡,也被父母拿去卖了买毒品了。根本管不了孩子们的上学的问题。

童年时学校里也并没有让利兹好过到哪里去,被同学嫌弃脏嫌弃穿的破,老师对她也只有警告和威胁。

到了儿童福利院也一样的被欺负。

她只能流浪在外,结交的朋友多数是不上学的,无家可归的,但是在他们走上歧途前,都非常的纯真,一起分享食物,一起想办法去哪里领食物,一起找地方过夜,赚的钱很少但是一起花。直到她的男朋友也开始吸毒,买卖毒品,出门都带着枪。直到住的旅馆旁边出现枪击案。

她才真的意识到这样下去自己会像母亲那样,吸毒,感染艾滋病,然后死掉。

那个时候她稍微大一点了,可以去超市兼职,加油站兼职,可以去预备学校读点书,预备学校那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和从前的不一样,老师们都非常礼貌,同学之间也很客气,她渐渐喜欢上了学校,那是她唯一可以去的地方,由于比同年级的同学大了好几岁,她给自己制定了目标,克服了种种困难,2年把4年的知识全学了,每门都达到A,最终拿到了纽约时报的奖学金,上了哈佛。

现在她靠自己的影响力去影响更多的人要选择正确的路,尽管困难很多。

在逆境中要选择乐观,努力,奋斗

学会选择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篇14

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我此时坐在电脑前的心情,看了风雨哈佛路后,我受了很大的刺激,那个坚强的女孩,深深地打动了我。在父母吸毒,家不像家的环境下,她曾经迷茫过,也在收容所(那个疯人院里)呆过,十五岁离家流浪,可是心里始终惦记着她的妈妈,妈妈的死给了她很大的打击,她发现生活还是有所希望的,她要上学!最终,她说:“我只是需要一个机会而已。”大卫给了她机会,她用两年时间读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最终得到《纽约时报》的奖学金,得以在哈佛上学,影片的结局,她说:“我把我的故事告诉大家,我已经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明天,只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努力。”

哈佛,很美好神圣的名字,曾经的曾经,我也梦想着自己能够去那里读书,我对付昱说:“以后等咱有钱了,一定要去哈佛看看,虽然不能在那里读书。看看也好,圆了自己的梦!想起了自己初中的时候写的一篇日记,我的梦想是在北大的未名湖畔读书,看夕阳在树影下落下斑斑的光圈,记得当时有个男生偷偷地看了我的日记,然后嘲笑说:“你还想上北大,做梦吧。”呵呵,就现在来说,我的确在做梦,在青海师大,我已经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实际上不过是在为自己找借口而已。一个人在安逸的环境下,永远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那个女孩,她说:“我只能往前走,因为别无选择!”是啊,因为我安于现状,所以,终究不过是芸芸众生里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曾经的豪言壮志,已不知在哪儿,只能这样吗?问自己,没有答案,因为我已无法说服自己去努力了,就这样吧,可是心里又有太多的不甘心,我注定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活出属于我的人生的,没有人可以为我做什么,只有自己!

什么都明白的,想想这样子的自己,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吗?扪心自问,呵呵,晓依,你真的无可救药了。

北大、清华、南开、浙大、哈佛、剑桥、牛津……这些世界一流的学校,今生,我和你们无缘了,不过为了将来,我还是要努力的,对不对?

那个女孩,自信的走进哈佛的校园里,在阶梯教室里认真的听课。真好!!!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篇15

星期四的晚上,老师用了两节课的时间让我们看了一场电影,电影的名字叫《风雨哈佛路》,影片从一开始就给我印象很深,我一开始觉得这估计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当我看完后,却不是被里面的悲剧而震撼,而是被女主人公丽思的坚强个性深深地吸引,感动着有亲情、友情。

影片一开头出现了女主人公的独白“我爱我妈妈,如此之深,她吸毒,也酗酒,基本失明,她还患有精神分裂,但是我决不会忘记她爱我,虽然她做过一些事,总是这样,总是这样,总是这样”,她叫丽思,是故事的主人公,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丽思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童年在毒品、艾滋、饥饿充斥的环境中度过。尽管父母都是“瘾君子”,可她始终还是爱着他们,她也觉得父母也是爱她的,尽管他们忘记了正如丽思独白所说,爱难以放弃。这令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对父母无私的爱,这份爱虽然伟大,却也是一个枷锁,束缚着丽思,有着天生快速学习的能力,却因为家庭原因没有好好读书,总是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好在是因为要照顾母亲而放弃,等到母亲死了,她终于可以真正冲破束缚,改变自己的人生。她的母亲吸毒死去那一天,只有棺木,连简单的葬礼仪式都没有。母亲的离去,带给她的除了伤心,只有伤心。

往后,她开始在外流浪。17岁的时候,她用真诚最终争取到参加进入中学的考试机会。之所以及时迷途知返,是因为她认为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命运,之后以非凡的毅力开始了刻苦的学习。两年的时光,她学习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课程。1996年,12000美金的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让她获得了进入哈佛的通行证,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向她敞开了双臂——她成功了!她的经历、她的真诚、她的论文深深打动每一位评委。凭借着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她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丽思与命运抗争的故事,面对逆境与绝望,她不屈服的勇者精神,令人动容!

人,总要追求一些东西,而这些追求真的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难,最难的是怎么让自己不要认为它很难,从而迈出第一步!每个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机会,抓住机会的人不一定会成功,而成功的人却一定是把握住机会的人,就如丽思,她不仅把握住了机会,而且她也懂得如何利用机会,成功的人都懂得如何将机会的作用最大化,只是单单空掌握机会是无用的,只有学会运用它到生活中去才是真理,才是王者。欲带皇冠,必承其重!只要你肯努力和付出,我相信天道酬勤。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篇16

这个星期,我观看了一部励志电影《风雨哈佛路》。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不幸的家庭的小女孩丽兹的故事。她的父母酗酒,经常吵架打架,自己的爷爷还强暴了姐姐。后来父母又染上了毒瘾,老拿着家里的钱去买毒品,让原本就拮据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生活几近崩溃。但她仍然不畏艰险,在人生崎岖不平的路上摸爬滚打,终于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不懈努力走进了哈佛的殿堂。

影片的开头,是一段丽兹的独白:“我爱我妈妈,如此之深。她吸毒,酗酒,基本失明,还患有精神分裂,但我绝对不会忘记她爱我。”她的童年可以说是没有一点色彩,哪怕是妈妈的一个亲吻,爸爸的一个拥抱,这些我们随时都可以拥有的东西,却是她梦寐以求的。她的童年时光是在毒品、艾滋病与饥饿的威胁中度过的。她的父母都是无可救药的瘾君子,但她始终爱着他们,她也觉得父母也是爱她的,尽管他们已经忘记了。

如果她的家庭有条件供她读书的话,她绝对是一个可以秒杀世界上任何一个同龄人的小女孩,但她做不到,她连饭都吃不饱,澡也洗不了,一个月能去两三次学校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靠着自学居然还可以考满分,真的是个天生的学霸。这也足以看出她的天赋异秉。

在母亲死后,她为了争取上学的机会,直接去找校长谈话。前台小姐给了她一沓纸,上面有一行标题:“你的梦想是什么?在学校的梦想?步入社会以后的梦想?”她抓起了笔。二十分钟之后,校长跟人家谈完话走出来,看见她就说:“对不起,申请是一篇很大的文章……”她打断他说:“我已经完成这篇作文篇(*)篇

我不明白该怎样形容我此时坐在电脑前的情绪,看了风雨哈佛路后,我受了很大的刺激,那个坚强的女孩,深深地打动了我。在父母吸毒,家不像家的环境下,她以前迷茫过,也在收容所(那个疯人院里)呆过,十五岁离家流浪,但是心里始终惦记着她的妈妈,妈妈的死给了她很大的打击,她发现生活还是有所期望的,她要上学!最终,她说:“我只是需要一个机会而已。”大卫给了她机会,她用两年时间读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最终得到《纽约时报》的奖学金,得以在哈佛上学,影片的结局,她说:“我把我的故事告诉大家,我已经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明天,只是期望更多的人能够努力。”

哈佛,很完美神圣的名字,以前的以前,我也梦想着自己能够去那里读书,我对付昱说:“以后等咱有钱了,必须要去哈佛看看,虽然不能在那里读书。看看也好,圆了自己的梦!想起了自己初中的时候写的一篇日记,我的梦想是在北大的未名湖畔读书,看夕阳在树影下落下斑斑的光圈,记得当时有个男生偷偷地看了我的日记,然后嘲笑说:“你还想上北大,做梦吧。”呵呵,就此刻来说,我的确在做梦,在青海师大,我已经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实际上但是是在为自己找借口而已。

一个人在安逸的环境下,永远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那个女孩,她说:“我只能往前走,因为别无选取!”是啊,因为我安于现状,所以,终究但是是芸芸众生里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以前的豪言壮志,已不知在哪儿,只能这样吗问自己,没有答案,因为我已无法说服自己去努力了,就这样吧,但是心里又有太多的不甘心,我注定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活出属于我的人生的,没有人能够为我做什么,只有自己!

什么都明白的,想想这样貌的自己,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吗扪心自问,呵呵,晓依,你真的无可救药了。

北大、清华、南开、浙大、哈佛、剑桥、牛津……这些世界一流的学校,今生,我和你们无缘了,但是为了将来,我还是要努力的,对不对

那个女孩,自信的走进哈佛的校园里,在阶梯教室里认真的听课。真好!!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800字篇17

穷困是一个熔炉,当命运需要一个坏蛋或是一个英雄时,就把一个人投进去。

——题记

看着父母两人颤颤巍巍的互相搀扶行走在道路上,全然不顾身旁汽车的急刹声,默默注视着的利萨心里一阵刺痛,但瞬间就被腹中的呐喊掩盖了。

饿。

又是这种熟悉的感觉。饿着哭喊,嗓音中却没有维持音量的动力;饿着睡去,睡梦中出现的也是山珍海味;饿着醒来,只觉肚中有一只饿狼在撕咬。这便是利萨的童年。一天又一天,她在纽约的贫民窟——一只大红苹果暗处的烂疤上生长,历经了各种困苦。

但是吸毒的恶果还是出现了。父母相继患上AIDS,不久,母亲去世了,父亲也被疾病逐渐消耗完了蓬勃的生命力,未老先衰。她的母亲被埋葬在一块免费的墓地,没立墓碑,没有牧师,甚至棺材上连字也没有。母亲的离开,带走了她植根的土壤,也带走了心中的那份依靠。她成了一株无根的浮萍,种在水上,四处漂泊,过着流浪的生活。

世界在转动,你只是一粒尘埃,就算你消失了,地球仍然转动。但现实是不会按照你的意志去改变的,因为别人的意志更强些?

利萨不甘心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于是她进了学校。在这里她碰到了一位对她影响深远的老师David。利萨进学校一周了,David老师“记不得”她的名字。课后,面对利萨的小埋怨,David才说出了自己的用意:他是想让同学们站在她那一边。当她去哈佛参观,看到哈佛里的莘莘学子而自悲的时候,David告诉她:“我们是普通人,上哈佛的也是普通人”……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教化,有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然而老师再好,本来也还是自己走出来的。同时扔进一个熔炉里,有可能因为烈火的锤炼而成为寒光逼人的宝剑,也有可能经不住高温而化为一堆灰烬。利萨在上学的时候结识了一个同在流浪中的朋友Chris,可他却和利萨截然不同。当他们与一群流浪儿在乱石堆上坐着开party时,往往是Chris抽着烟寻欢作乐,而利萨却躲在角落里静静地看书。又一次利萨把Chris请进了她的学校,想让她接受教育,可Chris自暴自弃,宁愿到孤儿院去。于是当利萨进入了哈佛最后一轮面试时,Chris却被孤儿院赶了出来,沦落街头。因为Chris的志向也就只有这点,她的结局也只能是羞耻地离开孤儿院。

当命运把我们投进穷困的熔炉时,出来是什么其实已经决定了。

唯有从风雨中走出来的人,才是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