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二课3月23日下午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天宫课堂”第二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众所周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航天人不畏艰辛,勇于攀登、奋发图强,他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的队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要想把航天精神传承下去,必须靠广大青少年接好班,因此,“天宫课堂”正是青少年航天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展现航天精神的好平台。
“天宫课堂”通过三位航天员惟妙惟肖的讲解,更能使青少年近距离深入了解航天知识,直观感受到科学的伟大奥妙之处。观看完“天宫课堂”第二课,我受益匪浅,不仅认识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对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更加强烈了。“天宫课堂”使我从小树立起了崇高理想,在我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激发了我无尽的探索欲望!
今天由三位航天员为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太空生活,原来太空也有厨房、卧室、健身区等,航天员老师通过视频带我们参观了太空家园。航天员需要面临离开地球后失重状态下的许多问题,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下降,太空辐射,脸变胖等等,但科研人员用企鹅服来解决了这些问题,让肌肉受到压力,这种失重实际上是一种微重力,只要从入轨开始,微重力就无处不在。
在介绍日常太空生活的同时,还介绍了太空科技,在叶光富叔叔的带领下,欣赏了细胞生长的研究成果,在显微镜下能看见失重的心肌细胞会神奇的一跳一跳地游动,航天员与各地学生代表通过天地通讯系统进行了视频互动,解答了许多与太空有关等问题,使我们对太空知识有了更全面等认识。
在今天这样一个天宫课堂的专题节目中,让我们看到了飞天等梦想已经照进现实,中国空间站首次发表各项成果在公开场合内,在今天开展的天宫课堂在未来也会系列化常态化,这使我很兴奋,我希望像今天这样等科普节目越来越多,拓宽我们等知识面。我希望,未来我也可以到太空上做实验,把我养的植物和动物带上太空去旅行。
今天老师在大屏幕上给我们放了天宫课堂,我觉得天空课堂非常因为他都是写在宇宙里的东西。
宇宙里可有意思了,会漂浮起来,最有趣的是,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做了一个实验,宇航员先拿了一个框子,之后粘上了一些水,就变成了一个水磨,又在水魔力加上一滴一滴的水,这个水就越来越膨胀了,我们的叶老师,还在这里个水球里打了一些空气,这样我们看起来就像水中球,最后,我们的两名宇航员在水球里注射了一滴颜料,这个水球,突然就变成蓝色的了。
虽然这是一堂简单的课,但是我从中感受到了宇航员的神奇,我以后一定要当宇航员。
这场直播激发了我对神秘宇宙的向往,我幻想自己也能有一天飞向宇宙,去体验童话般的天外生活,同样,不仅是我,也有无数的青少年对太空对宇宙充满幻想,这种授课方式,让我们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看完只有一个字:燃!
还有一个让我敬佩的人,她就是王亚平阿姨。作为三人中唯一的女生她在授课时语言幽默,随和从容。彰显出了中国这个航天大国的风度和气派。她带领我们参观了核心舱,又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实验带我们进入太空。她说:“面对浩瀚的太空,我们也是学生,我很期待能够与大家一起去感知探索神秘而其妙的太空!”
这个故事永远没有结尾,面对浩瀚的太空我们从未停下脚步。
太空科技,奥秘无限,未来属于我们!
我校于今日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坐在教室,通过多媒体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天宫课堂”第一课在中国空间展开讲,天宫课堂令我们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感知宇宙奥秘,天地之间进行互动。
“天宫课堂”开讲,太空真奇妙,讲述了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的衣食住行,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航天服的内部设计以及功能,企鹅服的功能是对降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下降。接着讲述了细胞生物学夜光服展示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研究,详细讲解了心肌细胞,细胞在太空中很神奇,荧光显微镜下跳动,并且一闪一闪的十分震撼,成片的心肌细胞做着收缩运动。
到了同学提问的环节,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各有特色,第一位同学向空间站中的叶光富老师,王亚平老师提问,“在空间站里,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样自由行走吗?”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出了解答,因为空间站中没有重力的帮助,所以空间站中的人无法像人在地面上一样的行走。他们总是飘来飘去的,并且在旋转的过程中,上半身向右转,下半身会向左转,上半身向左转,下半身会向右转,吹气等动作在空间站并不能令其转身,这是叶光富老师向我们展示的,但手臂大幅度转动时,可以令其转身。第二位同学向王亚平老师提问,“在空间站中的生活用水可以循环使用吗?”王亚平老师向我们作出了解答,由于他们用的是处理过的生水,所以不能循环利用。并且水在地面上有浮力作用,把乒乓球放在水杯里向下按,乒乓球会不断的浮出水面,但是在空间站乒乓球并没有浮出水面,而是在被按压后沉在水底,王亚平老师向我们解释,那是因为在空间站中浮力几乎消失。
水膜实验是王亚平老师和叶光富老师共同进行完成的,这个实验使王亚平老师和女儿共同做的花太空绽开了。接着,王亚平老师向水膜中注水,形成一个大水球,通过水球观看,王亚平老师是一个倒立的像,那是凸透镜成像形成的。随后,叶光富老师将水球中的小气泡抽走,并向水球中注射了一个大气泡,通过水球观看,王亚平老师可以看到一正一反两个像。王亚平老师借此向我们提问,“为什么会有一正一反两个像?那是因为水球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还进行了泡腾片实验,画面十分壮观。后面有广西南宁,澳门,四川汶川,北京等几位同学,向叶光富老师和王亚平老师提问了各有特色的问题,叶光富老师和王亚平老师也为他们一一解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最后,有三位同学说出了他们的感受,第一位同学感觉透镜成像十分震撼;第二位同学提出,在空间站想要转身的时候,用扇子扇一扇应该也可以转身;第三位同学道出航天员老师们在空间站要克服重重困难,身负重任的他们是多么的艰难,并且希望自己以后也像航天员老师们一样伟大。
就此,中国空间站首站太空授课成功完成。
我的理想是蓝色的,但在这上面增加了一抹亮眼的红色,那是国旗的颜色。我把蓝色穿在身上,把红色绣在胸口。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去看天宫课堂,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太空生活,心情特别激动。
首先,我看到他们喝水的时候,并不是用我们那种普通的杯子,而是用一个袋子,上面有一个吸管来喝水。我还发现他们不是刚开始就喝,而是先把水挤出来。水可以在空中漂浮,只要一张嘴就可以把漂浮在空中的水喝到肚子里。我了解到是因为太空中没有重力,所以东西才都漂浮起来。
随后,他们利用水的张力,把水从水膜做成水球。给我们讲解了凸透镜成像实验,让我们懂得了凸透镜成倒立的像原理。
通过这次天宫课堂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的太空知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用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贡献!
今天,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一课,学习到了许多知识。这次讲课的老师可不是一般的“老师”,他们居然在太空授课!他们就是翟志刚老师、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
这一课,亚平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太空科学知识,有“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有“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有“浮力消失实验”,有“水膜张力实验”,有“水球光学实验”和“泡腾片实验”。
其中我对“水膜张力实验”最感兴趣。这个实验是亚平老师给我们演示的。只见桌上摆放着一个金属圈,亚平老师小心翼翼地拿着饮水袋朝金属圈注水,让水吸附在金属圈上,然后继续慢慢注水,使水膜变成圆鼓鼓的水球。在实验的最后,亚平老师还放了一张她和她女儿一起剪的花朵在水球上,我惊奇地发现花朵一直在水球中旋转,实在是太有趣了!
亚平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神舟十三号的内部。“太空厨房”,里面有简易的微波炉和饮水分配器,还有可爱的小冰箱,冰箱里还有新鲜的水果。
叶老师还给我们表演了太空转身。我知道了吹气,和游泳的姿势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将双手抱在胸前才可以转身。太神奇了!
我的梦想是我要当上宇航员,在宇宙中遨游,去太空探索更多的宇宙奥秘!
今天,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这些航天员们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在太空舱的生活。
叶光富老师给我们表演了怎么在太空舱里转身,他先用右手旋转,转动身子,再把双手张开,速度就变慢了,如果把手搭在肩膀上,速度就变快了。他展示完,又向我们介绍了细胞在太空中和地球上伸缩和运动的区别。最后,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制作了一颗用水做成的透明水球。王亚平老师先用蓝色色素把透明水球染成蓝色,再用泡腾片给它弄出小气泡。
王亚平老师说:“这些气泡就像一个个人一样”。
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在这太空中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我们的航天员和祖国真是太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