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后感 > 观后感

岳飞传读后感1000字高中(4篇)

发布人:网络 发布时间:2024-05-22

岳飞传读后感篇1

小时候听妈妈讲故事,妈妈说,岳飞啊,大英雄呀。她还告诉我说,岳飞是被奸人害死的。

我傻傻的问妈妈,妈妈,给我讲讲岳飞的故事吧。

然后,我知道了这个抗金的大英雄,还知道了他背上的字——精忠报国!

那时候我有个梦想,长大了像他一样,为祖国贡献我的力量,像他一样死而后已,拥有一种精神。

其实,那是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想法,或者说是一个梦想,而如今,当我读完了,我彻彻底底的了解了这个我以前崇拜而且必将崇拜下去的大英雄。

书中介绍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不必我一一说来,仅仅一首满怀英雄壮歌就让我感触颇深,为之一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诗是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等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可不撤回鄂州时所做。那时候的他怀揣着收复山河的梦想,却被奸人秦桧等人迫害,郁郁中写出。

上阙,开篇五句气势恢宏,深深的揭示了他不忍心凭栏望去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占,心中激怒,又写了他对考取功名的藐视。下阙,吐露出了他拥有的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更是写出了他对金人的深深痛恨。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心中情不自禁也感受到了当初岳飞时候的郁郁之情,体会了那种对敌人的愤恨,对祖国不再饱受凌辱的精神向往。

一本书,一段历史,一个英雄,一份感动,一种豪情,一种精神,一种崇拜,一种拥有。

读完了这本书,就像是走完了一段路,一段很长很长的路,就像人的一辈子,随着手指慢慢的翻动,一直到结束。

曾经司马迁在中写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岳飞重于泰山,当之无愧,而为什么又有很多人轻于鸿毛呢?如秦桧之流。

其实很简单,一个为国,一个为己。

这是我读了之后想到的,这也是我以前没有想明白的,现在,我懂了,所以我的目标不再是那么简单,不再这是因为崇拜而做,而是因为我要为自己的祖国,努力奋斗。为了国家的事业而奋斗,应为我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妈妈只讲了岳飞的故事,没有在我的背上刺字,可是我心里以豪气冲了云霄,因为我的心中已经因为这本书而深深的刻了字——精忠报国!

岳飞传读后感1000字高中

岳飞传读后感篇3

读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邓广铭著的《岳飞传》,里面的一些章节确实深有触动。

假若宋高宗赵构和奸相秦桧有一丝自尊之心,有一丝羞耻之感,那么当时的南宋就绝对不会成为“南”宋了。以整个的中国版图来说,那时的南宋和两晋时的东晋一样,充其量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根本算不上是一代王朝。包括我们现在整个东平,那时都归金人统治。

文中对赵构、秦桧作了如此的描述:

“(金使至宋)要赵构脱下金袍,改穿大臣服装拜受'诏命'。(赵构则竟然自称)'朕虽百拜,亦不复问矣!'…然而,南宋王朝的臣僚们,包括那些力主投降的人们也认为这是过分丢脸的事,应当尽量避免那样赤裸裸的表演。(最后)秦桧和赵构商定,由他以宰相身份去跪拜接受金朝的'诏书'。赵构则躲在深宫中,不用亲自出场…(他们)在搞成了丧权辱国的对金投降罪恶勾当之后,竟是那样的得意洋洋,拼命地扩大宣传…真是的的确确不知羞耻为何物了…”

由此表明,你对一个恬不知耻的人讲如何自尊自重的道理,有什么用呢?对他又能寄予什么希望呢?

而能够“闻过则喜”,一般人确实不容易做到的。而文中岳飞之言行,却正恰恰做到了:

“…我倘若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被写在史书上那是万千世都不会涂抹得掉的。所以,我如果有了过失,诸公千万见告才是…”

与那些“笑骂由你笑骂,好官我自为之”的恬不知耻之徒,正形成鲜明的对照吧?

他对人律己“庄重严肃,不轻言笑,不随口说长道短。遇到僚属们犯了过失时,他只略示微意加以启发,而并不进行苛责。然而,受到告诫的人却无不凛然诚服,注意改正…(他)处事坚定果断,极少发生迟疑情况。因为谦逊,而常能接受善言。正是他具备的这些优点,使他得以避免犯这样那样的一些错误…”

然而,他的悲惨结局,也并非是偶然的:

“具有反抗恶浪逆潮的勇气并挺身而出与之搏斗的人,是最应赢得世人尊敬的人。而岳飞用其全副身心精力与之搏击的,却正是当时最大的逆浪和恶潮。”

在那个正不压邪,缺乏民族气节的时代,他最后的悲剧也就自然发生了……

岳飞传读后感篇4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名抗金元帅,他精忠报国,公私分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名字。我读了《岳飞传》后,被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他让我明白了一种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

《岳飞传》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德厚流光、精忠报国、大名鼎鼎的岳飞。他从小习武,有持之以恒的耐心,长大后武功盖世,不要他国的贿赂,精忠报国、孝顺母亲,是个刚正不阿的人。后来,他又在军队中大展宏图,屡立战功,表现出了自己举世无双的才华。很快,金兵犯宋,张邦昌卖国,于是,岳飞挺身而出,带领岳家将极力抗击金兵,打得金兵节节败退。从此岳飞的军队威名远扬,使其他诸侯都闻风丧胆。岳飞功不可没,被封为抗金元帅,为宋朝的霸业建立了稳定的基础。

岳飞背上深深刻着“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在他背上显得刚正有力。岳飞的母亲之所以要把这四个字刻在岳飞的背上,是因为想让岳飞把精忠报国的精神发扬光大,也希望岳飞要时刻记住这四个字,不要违背国家,做出出卖国家的事情。

后来岳飞被奸臣秦桧害死。虽然岳飞逝世了,但是精忠报国的精神却在这世界上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