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后感 > 观后感

观《我的1919》有感(精选11篇)

发布人:转载 发布时间:2024-05-28

观《我的1919》有感篇1

影片讲述了中国外交团参加巴黎和会的外交全过程。中国作为一个战胜国,却不能享有战胜国应该取得的权利,这是对中国的无视,对世界和平的无视。中国代表团虽一再争取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但中国政府的软弱与各列强的联合敌对,中国最终事与愿违。

其实并没有哪一个国家从一开始便是强盛的。虽然强国往往在外交上起着重要作用,但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不是强国,而是努力为维护本国应得利益而奋斗的国家实体。因为只有这样的国家才有希望、这样的国家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这样的国家才具有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动力。作为有良知,有理想,有责任的新一代青年,传承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从自身做起,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观《我的1919》有感篇2

1919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中意义重大的年。这一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一年,辛亥革命的失败鞭策着新时代的青年们更加努力地探索新的出路;这一年,五四运动爆发,震撼了国人的心灵,也推进了历史进程。

电影《我的1919》正是讲述了身处这场历史洪流的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一员参加巴黎和会的经历。1919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转折点,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期盼,失望与愤怒,包含了那个时代残酷的现实和中国近代史无尽的沧桑。

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部电影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人民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揭露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残酷的真理。

弱国无外交这触目惊心的五个大字始终震撼着我的心灵。这是多么令人悲痛的事实,是多么残酷的真相。二十世纪的中国饱受欺凌,丧权辱国的条约签了一堆,列强在我国领土上作威作福,让人人都为之痛心不已。我华夏泱泱大国,拥有五千之久的历史文化,在当时却只能任打任挨。

因此,顾维钧代表的新时代青年们却不甘欺凌,以己微博之力为国为民抗争到底的勇举又是多么叫人感动!

观《我的1919》有感篇3

通过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中国人民赤诚的爱国之心,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们会永远记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更激励我们发愤图强,学习更多知识,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要在土地和人数上强于别的国家,更重要的是在综合实力上。

而中国的崛起更是离不开那些有志青年的努力,他们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不断为国家和人民献计献策,为中国的崛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这段历史,也对这段历史有了新的理解。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不断地鞭笞自己前进,尽个人最大力量让祖国屹立于民族不败之林。

观《我的1919》有感篇4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战胜故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和会。中国代表团希望通过巴黎和会从德国手中收回山东,废除中日二十一条,取消外国人在中国分划的特权。不幸的是,中国本应得到五个席位,却只分配了两个。

主人公我国资深外交官顾维钧的视角让我了解到那个年代发生的一切。

上世纪的中国是经济落后的,那个时候的中国就像外国人眼皮底下的一块肥肉,使中国很不安宁。

在和会上,顾维钧的演讲虽然得到了掌声,虽然日本对中国的影响证据特征如山,但还是以失败告终。

我宁愿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宁愿倒在血泊中,但我想问世界,真想男主角说的:“弱国无外交。”那样吗?

为什么对我们这么不公平,中国的痛苦还不够多么?

不论如何,我们不能让“弱国无外交”在历史上重生。

观《我的1919》有感篇5

中国缺什么?

洋务者说:“中国缺技艺。”于是他们搞枪炮,炼海军,但最终不过随着黄海上的隆隆炮声,沉于大海。

改革家们说:“中国缺人权,中国没规矩。”于是他们学习日本和西方的制度,可是他们错了,或者说不完全正确。

到了鲁迅先生时,通过对部影片的思索,他最终选择了文艺。

中国缺少的是种精神!

而顾维钧正是对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凭着腔热血,他顶住压力,据理力争。终于,中国人第次对列强说“不”,但终究,中国的外交还是失败了,因为——弱国无外交!

一个泱泱大国,引领世界潮流上千年,竞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究其根源就在于民族精神的缺失。

中国是有脊梁的,只不过太少了,少到使他们无法撑起中国这座大厦。我们可以设想,倘若巴黎和会上没有顾维钧,结果会如何呢?

为了中国这座大厦屹立不倒,我们要做中国的脊梁。

观《我的1919》有感篇6

在查阅五四运动科普视频时,看到了《我的1919》电影片段,找来一看,看完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对一些历史事件更加了解一些

在初中历史课本上便学过五四运动、巴黎和会这些,不过当时对这些历史事件并不是很理解,不知道这些活动的目的,以及这些历史事件对当时国家的意义。通过观看这部电影,对事件的历史背景、事件的经过、事件的影响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二、外交官

如今,我国外交部每天都要开新闻发布会,对外界传达我国的各种政策方针信息。外交发言人每天都要回答记者的各种各样的提问,面对一些别有用心的记者,问出的一些刁难的问题,发言人总能进行精彩的反驳。感觉这些外交官真得厉害,首先他们对国际形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回答各种各样的记者问题;另外他们还能随机应变,对一些别有用心的记者还以颜色,还不失风度。电影中的顾维钧也是一位优秀的外交官,面对他国的野心,顾表现得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我国的权益,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外交的无奈

在二十世纪初期,我国还处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国力衰弱。虽然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但他国还是不怕你的,还逼迫签署各种无理的条约。在这种情况下,再优秀的外交官可能也无法改变这种局势,唯有吾辈当自强,整个国家都强大起来。

四、学生运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那些大学生点赞,他们没有选择沉默,甚至有些人献出了生命,才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日子,真得不容易。

观《我的1919》有感篇7

《我的1919》看了这部爱国电影,感触挺深的,不仅仅是因为顾维钧,也不仅仅是因为肖克俭,而是因为我是二十一世界的新青年,是祖国未来的一份子,我是一个有血有泪,有爱有恨的中国人。而我也相信,肯定会有很多有志青年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我的1919》带我们回到了那个战乱平息后的时代,1919承载了太多太多。中国人民还我河山拒签条约的请求,中国代表团唇枪舌战对决帝国主义的争辩,中国政府的妥协退让。我敢说在巴黎抗议的中国人都是勇敢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山东的爱,对中国的爱,对中国魂的诠释。书写了一张凄烈、壮美的历史画面。一句“他们欺骗了我们”道出了列强的真正嘴脸,好一群剪了辫子的中国人!

弱国无外交,这是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一战结束后,作为做出重要贡献国,出席巴黎和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由五个席位减少到两个席位,顾维钧等人为此据理力争,却终究没能争取到另外该属于我们的位置,更可气的是由中国代表团提出关于归还中国山东主权的问题时,受到了日本的反对与阻挠。而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的。

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是我想说的,也是我们应该要做的。

姚明,篮球明星,丰田找他做形象代言人,酬劳是2000万美元,相当于1亿6000万多人民币,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姚明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直接两字:不行。就像顾维钧在国际交际场上,如果接受日本代表团的贿赂,就可以享受很大一笔财富,但是顾维钧没有,姚明也没有。因为他们没有忘记国耻,他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们坚强,他们有勇气,他们骨子流着同样的一股热血中国血。

相反的,现在依然也有很多让人失望的故事。我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一复旦20多岁的女大学生和一70多岁的外国佬谈恋爱,而且还把一些亲密的照片发到网络上,虽然现在是婚姻自由的年代,但是她们又没有想过这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更多人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她们没有骨气,她们见利忘利,她们忘记了中国曾经的伤痛,中国曾经的耻辱。

中国需要强大,更是在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我们必须要挑起这个重担,而且,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好!

观《我的1919》有感篇8

“我们拒绝签字!”当电影中的顾维钧将那本令人愤怒的不平等条约合上的时候,我紧握的手终于放松起来。因为那时候的人们虽然会有先进的思想,但在政府的压力下,仍会迫不得已地签下那些所谓“和平条约”却实际上却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条约。而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顾维钧——一位出色的中国早期外交官,他们大声地说出了拒绝,大声地告诉世界:中国拒绝接受如此不平的对待!

那时的中国,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泱泱大国的尊严,几乎要被榨干的一滴不剩了。而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方,同样派遣了五人代表团前往巴黎。虽然知道此程必定困难重重,但是他们依然抱着“中国政府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山东”的目的,在巴黎努力着。

辩论会上,一幅幅中国劳工在战争中受奴役的照片,清晰地可以看到他们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一片片白色的墓地是劳工们所向往的“天堂”吗?难道中国人只有遭遇苦难才能得以生存吗?1919年1月28日,顾维钧,这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在会上即席发表了影响全世界的阐述中国立场的演说,被誉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经典的发言载入中国外交史册”。他作为中国代表团中一员愤怒地辩驳了日本代表指责中国未出动一兵一卒竟梦想着获得利益的谬言。各国代表似乎也认同,响起了掌声,文化的差异却有着共同的情感认知。

当肖克俭跪在英美法的国旗面前,用熊熊烈火将自己燃烧的那一瞬,那是愤怒的火焰;那是四万万同胞的愤怒的火焰;那也是最深沉的悲歌;那更是在弱国无外交面前的悲痛。而他在烈火中的视死如归,他坚毅的目光,似乎要告诉世界:中国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终有一天会洗刷今天的耻辱,沉睡的东亚之狮一定会站起来。

雷雨交加,一个不好的征兆,山东问题未能如愿解决,一群华人和留学生满脸的愤慨,无奈与悲痛,顾维钧真的可以给他们一个明确的解释与满意的答复吗?签字那天,一辆黑色的马车载着中国代表缓缓驶入了和会现场,各国代表们正襟危坐,等待着亲手一笔后将带来无限的利益,中国代表心情是沉重而又是忐忑不安的。而这时,顾维钧走到了红色的合约本子前,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代表团不能签字!中国人会永远记住这沉痛的一天!”合上合约,大跨步地走出了会场。

然而今天,世界正处于总体和平的大环境之下,但是各国之间的竞争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它以新的形式在新的领域,展开着更为激烈的斗争。而我们是青年的一代,先辈们的努力使我们有了安定舒适的生活,我们应该无愧于我们所享有的幸福和安定,生活的富足不应该使我们丧失斗志和迷失最起码的信仰。就让这沉痛的教训停留在历史的1919吧!历史已成历史,愤怒激励着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也永远不敢忘记这惨痛的历史,回归现实,展望未来,我们将会以百倍的信心,迎接挑战!

1919年,是残酷的战争结束的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驻美公使作为本国政府的全权代表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却处处受到歧视,日本政府更企图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辩论会上,顾维钧从很多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但巴黎和会最终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国内由此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

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深深的震撼了我:顾维钧在和会上的第一次亮相,眉宇之间英气逼人,他左手一扬,掌心摊开,指缝一松,一块怀表吊着链子垂了下来。他说:“请允许我在正式发言前给大家看一样东西。进入会场之前,牧野先生为了讨好我,争夺山东的特权,把这块金表送给了我。”会场开始交头接耳,顾维钧彬彬有礼的样子,稍稍停顿一下,接着发言,“牧野男爵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那么,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是盗窃?是不是极端的无耻?”说完他提起右手叉开五指朝上前方虚空处猛的一插,随即猛的一侧头,满脸的正义凛然和潜藏已久的怒火一起化为一道凌厉的目光,射向那无能的日本人。

虽然最终没有换来整个民族想要的结果,但他让我看到了中国人的执着,中国人的勇气,中国人的坚定信念,中国人的铮铮不屈!这样的一个外交才子,或许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只是茫茫黑暗宇宙里一颗小星星,但他发出的光芒足够让我们让那一时代的青年看到希望!“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一样。”我在那一刻感受到了中国人的气魄,一种尊严的力量。

顾维鈞以自己的言辞诉说着中国的尊严,而肖克俭这位华裔留法爱国学生却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颗拳拳爱国心。一缕烟顺着巴黎污浊的天空缓缓升起,肖克俭的身体在凡尔赛广场化为灰烬。肖克俭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我想每一位中国人看到了都会觉得呼吸沉重的,中国,该如何踏上兴旺的道路,该如何摘掉弱国的破帽子?肖克俭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敢于自我牺牲。如果当时的清政府所有官员都能够如肖克俭一样无畏,而不是关起家门做缩头乌龟,任由别人骑到脖子上,也许巴黎和会会以另一种结果收场,顾维鈞也不会发出“我很失望,很愤怒”的叹息了。

1919年早已成为过去,但它留给我们的教训和心痛仍然刻骨铭心。中国。我们百屈不挠的母亲,在中华儿女十几年的探索中,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尊严之路!这部影片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历史,我们要让中国变得更强大,因此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更加努力,要挑起这个重担,让中国有更美好的未来。

观《我的1919》有感篇9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找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夺取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我知道,那个时代的中国,得到这样一个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俗话说得好:“弱国无外交”,这是一事实!中国是个一个拥有四万铁血儿女的国家。他们饱受了很多的虐待。他们是在怎样的忍受这样的羞辱。但顾维钧和先进的青年们再次让我们沸腾起来,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去赞扬他们,他们是铁铮铮的好男儿。

看完了这部片子后,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观《我的1919》有感篇10

顾维钧,这个名字我将永远不会忘记。

顾维钧,27岁出任驻美国公使,是当时最年轻的外交使节。1919年,他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出席和会。在会议上,他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据理力争,从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方面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坚决的态度,流利的口才,有力的论辩,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眼看要成功了,但日本凭着自己强大的势力威胁和会主席,这是何等的无耻。而英、美、法三国,不顾中国代表的强烈抗议,仍然宣布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切权益。中国人民运动不断涌起,顾维钧等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中国政府却要求签字。中国政府的腐败妥协令中国人民愤怒,也令顾维钧愤怒。最后,顾维钧只说了句“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天”,转身走了,拒绝签字。

顾维钧的爱国、才领无不让人佩服。而这国耻又是何等的让人愤怒啊!

在面对国家危机的情况下,有像顾维钧样为国家争取公平的人,也有为抗议会议决定的爱国的人,但也有卖国的人。中国的耻辱史让些人麻木了,而更多的激起了愤怒,为了国家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像那些在巴黎的中国人,为了抗议,死于熊熊烈火之中,他们的爱国是不可置疑的'。

顾维钧在外国人面前表现出了中国人的气质、英勇。他为中国作出了贡献,也影响激励着中国代又代的人。

面对中国的国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1919年6月28日,中国人将永远不会忘记这天!

观《我的1919》有感篇11

今天我看了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我的919》。这部电影描绘了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919年巴黎和会时的种种经历,以及他的好友肖克俭为了抗争列强给中国讨回正义而自焚的感人事件。

看完电影我不禁惊讶于顾维钧非凡的外交才能和肖克俭强烈的爱国思想。与此同时我也记住了个历史性的年代-----1919年。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限;1919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顾维钧代表个“弱国”去参加巴黎和会,他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和能言善辩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卫了中华民族的权利。他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了正义,讨回了平等。他让所有人的眼睛都为之亮,正因为他在和会上的正义之举才让中国挺起了胸脯,面对切不公平说“不”。

这段历史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个惨痛的教训,个“弱国”即使作为战胜国也会遭到别人的蔑视,也不会拥有应得的东西。旧中国走上了条曲折坎坷的路,但是今天的中国人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离梦想已经不远了!”因为现在我们有领先的科研成果,现代化的工厂……可以说是个强国了。这切都是那些在和会上蔑视中国的人所想不到的。

我们应该牢记这段历史,但不能再让历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