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七律·到韶山》详解:原文、译文和赏析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32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959年6月
《七律·到韶山》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七律·到韶山》赏析
多少梦在一次次返回故乡,“归乡”主题又是古今中外多少诗人为之歌咏不断的主题。其中有老少皆知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也有喜欢西洋诗歌的读者熟悉的“在我那怀乡病的/神秘半月下/那来自耳朵的量过的痛苦”,以及德国19世纪古典诗人荷尔德林的归乡和痛苦:“航海者愉快地归来,到那静静河畔/他来自远方岛屿,要是满载而归/我也要这样回到生长我的土地/倘使怀中的财货多得和痛苦一样”。
而诗人毛泽东也在辞别故乡32年后又重返他的出生地——群峰环抱,林木青葱的韶山冲。诗人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笔触展现漫长的离别之后再见的心情呢?
仅一个“咒”字噙满了多少热爱,多少思念,多少沉痛的感慨。诗人为此而诅咒岁月的流逝,他在痛叹光阴不在,痛叹整整32年见不到故乡的面容,只有魂牵梦绕,几度在睡梦中来回飘浮。岁月为何要流逝,如同光明的白昼为何要消失,这本是客观的情况,诗人自然明白,但“须知这是写诗啊”,诗人要强调他对故乡的强烈情感,对时光不再的愤怒。犹如另一位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在面对他父亲去世后,曾写过一首激烈有力的诅咒时光流逝的诗《不要温柔地走进那良夜》:“不要温柔地走进那良夜/老年,应该咆哮/咆哮并怒斥光阴的消失”。一个外国诗人同样是以一种超极浪漫主义的大无畏情怀鼓舞老年人不要面对死亡温柔地就范,老年人应该比青年人更加怒气冲天,诅咒生命的消失,换句话说即诅咒岁月的流逝。从此可见中外诗人是有相同之处的,面对时光流逝,都齐发诅咒之声。
但毛主席不愧是写诗的大作手,在前二行痛表了对故乡的眷念之后,笔锋一转,进入对过去革命斗争的高亢回忆。毛主席带领成千上万的农民兄弟奋起造反,造国民党反动派这些罪恶“黑手”之反;“黑手”有称王称霸的皮鞭,但我工农革命武装有红缨、长枪在手。但斗争是艰难的,残酷的,牺牲是不可避免的。
第五、六句是全诗重点,同时也起到承接上下意义的过渡。这两句有石破惊天之慷慨,其中还有西风悲烈之声音,大义凛然之气势,气贯长虹之雄心。诗人仿佛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壮志多多,也就牺牲多多,但这又何所惧,唯有大壮志者才能改天换地、破旧立新。在这两句的后面,诗人也流露出对牺牲的亲人、朋友、同志的无尽深情。因诗人一家就有六位烈士,而且韶山最早的五名党员也壮烈牺牲。但共产党员是不怕牺牲的。诗人已向我们表达了这样的心声,新中国是以无数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
最后二行诗人异峰再起,即又起一层意思,与前面形成对照,留下空间。第七句一开始就是喜看大片庄稼在风中摇曳生姿,宛若千重波浪。这里的“喜”字与第一句中的“咒”字刚好构成鲜明对照,一咒一喜,大起大落,可见诗人内心峰回路转,点两极而场景不乱,心情错落有致,真非大手笔不能调度也。32年的历史在这“咒”与“喜”之间各就各位,画出丰富的长卷图。
最后收尾一行平添了一幅乡村农民喜获丰收图:在斜阳照耀下,农民英雄们收工归家,炊烟与夕辉映掩着幸福的暮色,和平、宁谧的夜晚就要来临了。在此,诗之余韵缕缕不绝于耳,令人从读此诗最初的激动幻化到静静的无边的遐思。
2019年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七律到韶山同步试题
1.读拼音,写词语。2.多音字组词。
教______()卷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诗句的意思。
(1)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
(1)毛泽东,字_______,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主要缔造者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的文学创作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方面。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篇佳作。(3)《七律·到韶山》全诗生动地概述了_______________,赞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精神和_______________精神。5.读诗回答问题。
(1)哪句诗流露出诗人对牺牲的亲人、朋友、同志的无尽深情?把它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哪句诗描绘了一幅乡村农民喜获丰收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理解诗意再填空。
全诗一共八句。这八句的关系是:头两句是__________,写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家乡后引起了_______________;第三句到第六句通过具体的回忆追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换取了_______________;最后两句诗人回到现实,讴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抬起头()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常言说“独木不成林”,可在西双版纳,一棵树往往就是一片森林,有的竟是一座空中花园。一棵千年的大椿树,光它的气根就有二三十根。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直插泥土,简直就像是一根根粗壮的支柱,很难分得清哪里是主干,哪里是气根。远远望去,一棵树就是一片森林。另外,在那些高大的乔木或油棕上,往往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依附植物。每逢春天,许多依附植物能够开出(新鲜鲜美鲜艳)的花朵,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争奇斗艳,一棵树就是一座空中花园。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第1页()留下一段树桩,很快()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工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十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
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可以活二百年到四百年。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丽美化赞美)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括号里选一个最恰当的词画上“√”。(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将字母填入第2、4自然段的括号内。A.只要……就……B.只有……才……
(3)“悬”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公开揭示;B.无着落,没结果:C.挂;D.挂念:E.距离远。
“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这句话中“悬”的意思应选()。(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乃至—__________爱惜—__________
供应—__________依附—__________
(5)从文中找出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中含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
②作者把“扁担藤’比作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
③黑心树的特点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_,所以人们称它为_________。(7)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咒骂霸主【解析】
2.jiāo教书jiào教师juàn卷子juǎn龙卷风【解析】3.(1)因为有了先烈的英勇牺牲,才更增强了后继者的壮志豪情。这是一种势不可当的洪流,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最终的胜利属于前赴后继、继往开来的中国人民。
(2)看着远处的稻菽卷起无数重浪花,心头无比欢喜,在夕烟深处走来了无数真正的英雄。【解析】
4.(1)润之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诗人书法家(2)诗词,《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浪淘沙·北戴河》
(3)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继往开来革命乐观主义【解析】5.(1)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2)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解析】
6.概述诗人无限的回忆中国人民在三十二年间通过革命斗争推倒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真正英雄【解析】
7.(1)鲜艳美化(2)BA(3)C(4)甚至珍惜提供依靠
(5)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6)①西双版纳的油瓜②天然饮料厂它的汁水很多③再生能力强长得快木材仓库(7)绿色宝石——西双版纳(不唯一)【解析】
第1页
七律长征课堂教学评语和建议
韶山异地教学心得体会
韶山现场教学心得体会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诗词名句,希望对您有帮助!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七律·到韶山》
作者:毛泽东
原文: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
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注释:
1、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中。五代·张泌《寄人》诗:“别梦依稀到谢家。”
2、依稀:仿佛、隐约,不很分明。
3、咒:诅咒、痛恨,这里只是恨的意思。
4、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一:“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5、故园:故乡,指韶山。
6、红旗:革命的旗帜,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诗词名句,希望对您有帮助!
7、农奴:本指封建时代隶属于农奴主、没有人身自由的农业劳动者,此处借指旧中国受奴役的贫苦农民。
8、戟: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
9、黑手:指封建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国民党右派等黑暗势力的魔掌,喻反动派。
10、高悬:高高举起。
11、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即蒋介石反动武装。
12、为有:因为有。
13、多:增强激励。
14、敢教:能令、能使。
15、日月换新天:谓半封建半殖民地韵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16、喜看:高兴地看到。
17、菽:豆类的总称。
18、千重浪:一层层波浪,喻指随风起伏的大片庄稼。
19、英雄:此指新中国的农民。
20、下夕烟:从黄昏时的炊烟和暮霭中归来。
翻译: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诗词名句,希望对您有帮助!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赏析: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同志1925年1月从上海回到韶山,建立中共韶山支部,后又组织农会。1927年1月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再度回到韶山,组织农运工作的同志开座谈会,听取党支部的汇报。以后由于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没有回过韶山,直至解放以后1959年6月才回到韶山,在家乡住了两天,与故乡父老欢聚畅谈,这首七律就是25日深夜写成。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韶山地区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是一首在中国革命斗争性史上和中国文学史上永放光芒的不朽的史诗。这首诗不仅写了历史,还写了现实,写了韶山人民在革命时期出生入死的斗争,以及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韶山人民改天换地的英勇的斗争精神,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展现了新中国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的景象。
诗一开头就说:“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逝川,诗词名句,希望对您有帮助!
是化用孔子的话,是说过去的日月。《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主席是说自从离开韶山,在那可诅咒的旧社会,自己为革命东奔西忙,而韶山的乡亲们却遭受了无穷的灾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笼罩在韶山的上空,在韶山的大地上洒下了无数的革命先烈的鲜血,但是韶山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与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主席离开家乡三十二年了,今天才回到韶山,看到的景象与以前大不相同了。韶山也像全国各地一样,在党的领导下,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面对当前的大好形势,不禁回想起过去,在那如火如荼的革命时期,韶山的人民真是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韶山人民高举着革命的红旗,武装起来与反动派进行斗争,从此经历了十年土地革命,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韶山的人民从来没有畏惧过。一方面是韶山的人民高举起红旗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一方面是反动派高举起霸主的铁鞭,对革命的人民进行血腥的镇压。韶山人民与反动派的斗争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是根本没有调和的余地的。他们从不气馁,从不退让,从不妥协,在他们的心里坚信一个真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韶山的先烈们牺牲了,但是他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鲜血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换来了社会主义的新天地,韶山地区也像全国各地一样,推翻了三座大山,驱走了黑暗,那黑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而今是社会主义的新天地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主席在这里提出,就是要人民不要忘记,永
诗词名句,希望对您有帮助!
远不要忘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是有着伟大的雄心壮志的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主席一家就为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他们为无产阶级革命作出了何等伟大的贡献啊!过去了,旧社会的苦难的生活终于过去了,蒋介石的黑暗统治过去了,一切封建剥削制度都过去了,都成了历史的陈迹了。现在主席正在家乡的土地上,“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太阳快要落山时的景象,韶山的人民从清早起就在田地里紧张地劳动着,现在是在夕阳之下,万物都将休息了,鸟儿也要归巢了,这时候主席看到了什么呢?他欢喜地看到韶山的水稻和豆类作物,被风一吹,掀起了重重的波浪,就在这种非常优美的景象下,遍地的英雄——也就是在农田里劳动的人民公社的社员们,他们正趁着夕阳的美景在一天紧张的劳动之后收工回家了。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韶山,但实际上概括了全国,事实上全国各地的情况都和韶山一样,全国的人民都经历过血和火的考验,现在都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