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开天辟地》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贤精神。
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处处充满神气的想象,语言优美,且盘古开天辟地的全过程脉络非常清晰,使得故事显得十分生动精彩,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写盘古身躯的变化十分传神。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此外还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3、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文只是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尤其是第7自然段更是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亦打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已经想过了,并由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其中最精彩的一个。(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2、齐读课题2遍。
3、大家知道开天辟地是什么意思吗?
4、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四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谁?怎样?之后的情况?并板书)
教学目标:
图片欣赏表达
第二自然段盘古连续几个动作的分析,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艰辛
第七自然段排比句的学习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字词文章教学,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布置学生了解《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有一位伟大的神为我们开创了美好、开阔的生活空间,他就是(引读——)盘古。
2、他是一位怎样的神呢?请同学们看语文书P69右上角的图片。『出示:盘古的图片、盘古是一位的神』
二、开天辟地
1、引入:这样一位身强体壮的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板书:开天辟地]请你大声读读第2自然段,看看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从中你可以看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读完之后,把盘古开天辟地的动作用“●”标示出来。
2、教师巡视,指名学生回答(你找到了哪些词语?相机出示句子)
(1)出示“他一使劲……破碎了”
一使劲、一翻身、一坐就能让宇宙裂开一条缝,说明了什么?(盘古高大力大)你有这个力量吗?只有盘古才有这个神力。
(男同学把他的神力读出来)
你们读的太好了,特别是“咔嚓”太生动了,仿佛就在我的耳边响起。(女生读)
(2)出示“大神见身边……‘大鸡蛋’破碎了。”
①你找到盘古的哪些动作?全班齐读这一句。思考:句子中哪些词语仿佛让你亲临开天辟地的现场?(猛劈猛凿巨石飞溅)
(4)你们读的真好!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一个“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的盘古正在“猛劈猛凿”
看到巨石飞溅、火光四射,你想到哪些词语?『出示词语』
怎样的凿和劈阿!谁来读。能读的更猛一些吗?请你把词语放在句子里朗读,把他威武神勇的样子读出来。看到盘古猛劈猛凿时,你想到哪些词语?『出示词语』(力大无穷、)
听到巨石崩裂、斧凿乒乓的巨响时,你又想到哪些词语呢?『出示词语』
②原来盘古开天辟地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啊,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再次出示“大神见身边……‘大鸡蛋’破碎了。”』
3、过渡:盘古就靠这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引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三、顶天立地
1、过渡:盘古用他的神力开辟了天地,天和地分开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头顶着天,脚踏着地,”可以用个成语来形容。[板书:顶天立地](看图)
2、默读课文3-5小节,思考:在盘古顶天立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盘古上要支撑着天,下要抵住地,防止天地的合拢,你试试,(学生做姿势一分钟)学生说感受突出盘古的时间长、累
②“一万八千年”说明了什么?(持之以恒、高大有力)读的慢
3、在漫长岁月中盘古意志坚定是何等的不易啊,你觉得盘古是个怎样的神?(力大无穷、英勇无比、意志坚定、矢志不移)所以文中第五小节还称盘古是个―――巍峨的巨人,让我们一起朗读第5段,把这个巍峨的巨人记在心中。
四、改天换地
1、千万年过去了,盘古将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奉献,在他倒向大地后,他还用他身体的每一部分重塑一个丰富而美好的世界。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七自然段,思考这一小节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改天换地]
3、①读第7自然段,让我们看看他的身躯都变成了什么。『出示』
②那么这些生化出的世间万物又是盘古身躯的哪一部分变成的呢?『出示』
③看大屏幕,好好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他的身躯与所化成的事物有什么关系?(相似)所以说想象不是瞎想,所想象的事物与原来的事物之间必有其相似之处,这样的想象才是合理的。你瞧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答:整齐)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请你用“”画出来,并读一读。
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对仗这种方法,那会让文章增色不少。齐读第七小节。
④啊,原来世间万物都是盘古的赐予。『出示:初春,浮云悠悠,微风拂面,那是盘古;听,隆隆的春雷,啊!那是盘古
,告诉人们;雨露甘霖从天而降,那是……
踏在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大道上,那是盘古用为我们铺就的幸福之路;游遍千山万岭、三山五岳,我们感受到盘古是多么的强健有力;倘佯于奔腾的江河、浩淼的湖海,我们充分领略了盘古
留给我们的生命之源……』
『出示:你还有哪些想象吗?
,那是盘古;
,那是盘古;
,那是盘古……』
4,就这样,(引读第八自然段——)就这样是怎么样呢?
5、同学们这样美好的世界是谁给予我们的?是他用自己的身躯换来的。所以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时,不要忘了我们的大神———的盘古。齐读第七小节。(配乐)
五、总结全文。
1、感谢盘古,感谢盘古给我们带来这么美好的宇宙空间:有的为盘古的无私献身而深深感动:有的为盘古就这样离去而难过,心头有着一丝悠悠的怀念。请同学们看着盘古的塑像,此时,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盘古大神,
,公开课《开天辟地》第二课时
』
2、小结:同学们你们不但读得好,说的也好!各人有各人的感受,看!这就是盘古为我们开创的美丽的世界(看图,出示一些美丽山河的图片)
3、让我们再一次深深的记住:盘古是一位无私奉献的大神。
六.拓展
1、除了《开天辟地》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故事,你了解吗?自己读一读。
七、作业:
1、背诵课文第6、7、8自然段
2、将自已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展示给自己的小伙伴们看
3、咱们今天学习了用整齐的句式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自己这样的句子,先请同学们回去思考『出示』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全文一共8个自然段,脉络清楚,分三部分把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的过程描写了出来。全文处处充满神奇的想象,语言优美,结构清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学情分析: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喜欢探索宇宙世界的奥秘,尤其是喜欢阅读神话故事,对神话中的人物十分向往。他们对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早已十分熟悉,但对盘古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却未曾感悟。
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如何通过故事内容让学生感悟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精华,了解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想象是难点。教学时,我坚持:①以“读”为主,多法并用,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品悟课文,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受盘古伟大的人格魅力。②引导学生自由与文本对话,体味想象的神奇,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盘古的神力,了解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2、感受神话故事想象的神奇。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借助重点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4、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盘古的神力。
课前准备:
课件(盘古图片、巨石崩裂的音效、舒缓的钢琴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神话
1、老师今天和大家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每张图片都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看谁能最快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想好了就大声地说出来。(课件出示图片: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刚才我们见到的图片都是来自神话故事。神话中的人物和我们常人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又要走进神话世界,了解一个美丽而动人的神话故事。(板题)这就是我们要学的12课开天辟地。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这个“辟”是生字,它是左右结构,左边上面是“尸”,下面是“口”,右边是“辛”。(齐读课题)“辟”也是“开”的意思,所以“开天辟地”又说是“开辟天地”。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呀,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自主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神话
1、这个故事可有意思啦!翻开书69页,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2、检查字音。
混沌一团巍峨开天辟地冉冉上升雷霆合拢
精疲力竭纵横交错神力身躯化生万物
3、“混沌一团”你是怎么理解的?能联系上下文来说一说吗?
4、现在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可以你一段,我一段地读给同桌听,要是发现难读的句子就讨论讨论,或者做上记号。
5、你们觉得哪些句子难读?来,大胆地举个手,大家一起来帮忙。(注意长句子的停顿,提示学生画上停顿符号)
6、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这一回是默读,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觉得有困难,老师帮帮你,借用这几个词来说。(指导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概括)(课件出示:混沌一团开天辟地合拢神力身躯化生万物)
7、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是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长文章读短,读成一句话。试试看,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8、小结板书: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混沌一团,盘古以他的神力开天辟地。倒下后,他的身躯化生万物,创造出美丽的世界。
(设计意图:给每一次读书提出一个要求,是阅读教学所必须的。只有扎扎实实地落实,真正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才能为下文的教学打下基础。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重点词和长文读短这两种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无疑是教给学生一根学习的拐杖。)
三、品读2—5自然段,感悟神力。
过渡:“神力”你是怎么理解的?这节课,我们就要看看,盘古究竟怎样以他的神力开辟出天地的?自由读2———5段。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特别有感受的地方做上记号。(根据生的回答,屏幕出示)
1、学习第2自然段
例句a: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①你怎么感受到他的神力?(他一使劲坐起来,大鸡蛋就裂开了一条缝。)
例句b:大神见身边……破碎了。
②你从哪儿看出他的神力?(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
能加上动作来说明吗?(生表演)
③盘古是这样做的吗?你们有什么建议?从哪儿体会到的?(猛劈猛凿)来,让老师再给你一点神力。(生再演)这才是猛劈猛凿。
④盘古可是个昏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大神,一万八千年,他该积蓄了多大的力量啊!这一刻,他要爆发了,他要凿出一片新天地来。来,让我们像盘古一样爆发一次!(看屏幕读)
(设计意图:表演是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在学生读通文本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表演中走进文本,在表演中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在表演中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达到语言的吸收和内化。)
⑤同学们,你们看,多潇洒啊!挥手之间,天地出现。(屏幕出示)
例句c: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⑥谁愿意读这句话?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⑦轻而清,这是天的感觉,飘飘渺渺,广袤无边。重而浊,这是地的感觉,雄浑厚重。女生读天的部分,男生读地的部分。
⑧你们的朗读让我们陶醉在这片新天地中。再看看这句话,它还隐藏着玄机呢。(藏着反义词,前半句和后半句字数一样多。)(屏幕中反义词变色)
⑨像这样前半句和后半句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应,这是一种对仗的写法。(板书:对仗)在课文中,还有许多像这样的句子,快速地找一找。(生查找)在文章中运用对仗这种方法,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设计意图:了解对仗的写法,是本课的训练重点。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对仗句式工整,意思相对的基本特点,再让学生从文中寻找对仗句子,才能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
2、学习3——6自然段。
过渡:天地分开,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出现了。盘古是不是可以休息啦?为什么?(天地会重新合拢)天地一合拢,宇宙将暗无天日。盘古又是怎样以他的神力阻止天地重新合拢的呢?
句1: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①你是怎么体会到他的神力?(头顶天,脚踏地。)
②(指名一生)现在,你就是盘古,天和地分开后,你就怎么做?(引读句1)
四、创设情境,升华体验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盘古,走进盘古开天辟地时那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闭上眼,眼前一片漆黑,现在我们要进入时光隧道,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师配乐诵读1—6段)
①睁开眼吧,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盘古就是这样以他的神力开辟天地的,那他的身躯怎样化生万物的`?下节课wm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感悟需要积累的支撑。前面多种方式的精读、品读,已让学生走近文本、走近盘古。而此时,教师的诵读,更将调动起学生积蓄多时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五、布置作业
摘抄本课中的对仗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七、八自然段,并练习背诵第七自然段,了解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2.感受神话故事想象的神奇。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下列词语。
混沌一团巍峨开天辟地冉冉上升雷霆合拢
精疲力竭纵横交错神力身躯化生万物
2、借助上面词语说说盘古是怎样用他的神力开辟天地的?
3、大英雄盘古,以自己的神力开辟了这个黑暗混沌的世界,并用自己的身躯苦苦支撑在天地之间。当天地不再合拢时,他才含着微笑倒下了。此时盘古心里在想些什么?
是啊,永远留在这个世界,说得多好啊!他是怎样化生万物,留在这个xx的?(师板书:化生万物)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调动上节课学生所积蓄的情感,为下文学习打下铺垫。)
二、精读第7自然段,品味“化生万物”。
1.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说什么吗?(伟大)
2.有时候伟大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请大家再读第7自然段,读着读着,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在最有感触的句子旁写下你的所思所感。
3.学生读书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4.来,谈谈你们的感受。(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重点指导最后一分句朗读)
多么伟大的盘古呀!为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他奉献出所有的一切。就连——(指导读最后一分句)他悲壮地倒下了,但他死而无憾。虽然他不是真实的,但我们不能不说,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真英雄。
5.师引读:(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多么整齐的句式呀,就像部队的士兵,我把红色送给女同学,把绿色送给男同学,黄色部分留给我自己。wm合作朗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的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黄色:总述部分。红色:分句前半句。绿色:分句后半句。)
6.体味想象的神奇。
①同学们,再看看第7自然段,你发现盘古的身躯与所化成的事物有什么关系?(相似)所以说想象不是瞎想,所想象的事物与原来的事物之间必有其相似之处,这样的想象才是合理的。文中连续用了九个“变成了”,句式整齐,想象丰富,也许只有这样的句子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世界不会忘记,天地不会忘记,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仍然活在天地当中。不信,你听——(课件:呼呼的风声),你看——(课件:洁白的云朵),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放眼大地,辽阔的大地绵延千里,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肌肤。你们谁也来试着这样说说?
出示句式:“——,我知道,——————。”(生练说)
②盘古不停地奉献,我们就要不间断地想象。放眼世界,你还知道盘古的哪些杰作吗?
7.指导背诵
同学们真是慧眼识英雄!让我们再一次领略盘古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世界。(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画面,生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以上设计重在让学生带着各自的感悟与体验与文本对话,在相互启发、补充中更好地体味语言文字,在自主的阅读活动中,感受盘古的伟大。再让学生凭借句式“——我知道,——”进行大胆创造的想象,在语言的迁移运用中,更深切地感悟到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背诵的训练,达到语言的内化。)
三、概括小结,略读第8自然段
1.(看板书小结,引读第8自然段)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2.让我们再一次怀着感动,怀着对他的敬佩之情朗读最后一段。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设计意图:第8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而前文的精读已解决了此段内容,便以读一笔带过。)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1、同学们,在了解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后,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盘古说,那就一吐为快吧!
2、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形成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这篇课文?(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学习盘古顽强的意志力,勇于奉献的精神。)
3、“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现在已经演变成成语,常比喻前所未有的,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如:“毛开天辟地,成立了新中国!”也用来比喻开创空前宏伟的事业。
4、再读题目,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习盘古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长大以后开辟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设计意图: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内核,挖掘隐藏于教材中的潜在信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6、7、8自然段。
2、课外搜集神话故事,自由读。
附板书设计:12.开天辟地
神力身躯
混沌一团化生万物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
教学重点:理解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和化生出世间万物,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开天辟地》
1、出示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
2、谁能用以上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昨天的朗读,我们知道盘古开辟了天地,那么未开辟之前,天地是怎样的?(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板书盘古)谁能通过朗读向大家传达这样一个世界。(指名读)
二、学习2-5自然段。
过渡:就在这个浑沌一团的大鸡蛋中,昏睡了一万八千年的盘古醒来了,看到周围黑乎乎一片,他会感到怎么样?(彷徨、茫然),它多么渴望见到光明啊!于是开始了他的开天辟地。
请你大声读第2自然段,看看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画出有关句子,想想:从中你看出盘古是一个怎样的神?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说。
(1)出示“他一使劲……破碎了。”齐读。
盘古一使劲,一翻身就能让宇宙裂开一条缝,说明了什么?(高大力大)你们有这个力量吗?老师也没有,只有盘古才有这个神力。(板书:神力)请男同学读第一句,把盘古的神力读出来。
你们读得太好了,特别是“咔嚓”太生动了,仿佛就在我的耳边响起。
(2)哪个词最能体现盘古的神力?(“猛劈猛凿”是什么意思?谁能把“猛劈猛凿”的状态读出来,能加上动作来读就更好了。
(3)盘古是个昏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大神,一万八千年,他该积蓄了多大的力量啊!这一刻,他要爆发了,他要凿出一片新天地来。来,我们一起读。
于是,宇宙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4)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个别读,指导朗读。这句话在描绘天地的变化时用词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对反义词形象地描绘了天地分离的情景。)(字数相等/琅琅上口)
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句子,在下面的学习中自己要留意。以后在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对仗这种方法,那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二)学习3-5自然段
1、过渡:盘古用他的神力开辟了天地,为了不让天和地合拢,他又是怎样做的呢?默读3—5自然段。
指名做动作说。看插图,一顶就是一万八千年!累不累?
这时候的天、地、盘古有哪些变化?个别说
这时的盘古也变成了一个……(巍峨的巨人)
(屏幕出示: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2、“巍峨”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山峰,可在这儿却是用来形容盘古,说明什么?齐读。
3、作者在这3段话里用了哪些对仗?
出示:头顶天天每天升高一丈天升得高极了天不再升高
脚踏地地每天加厚一丈地变得极厚了地不再加厚
齐读,感受它们的对称美。
三、学习6-7自然段
(一)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什么叫筋疲力竭?为什么倒下了还要微笑?(因为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宇宙再也不会黑暗,一个崭新的光明世界降临了。盘古具有一颗多么伟大的心灵啊!面对死亡,他是那么坦然,那么无畏,请大家齐读第6段,读出盘古的无怨无悔
2、过渡:盘古为开天辟地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在临死前他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了世间万物。板书:身躯化生万物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读第7自然段,让我们看看他的身躯都变成了什么。齐读。
出示第7段(变化方式)(打字不同颜色)
师引读。
多么整齐的句式,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合作朗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的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2、下面请大家放飞你丰富的.想象,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等等会变成什么?
你从中体会到盘古的什么?(板书:无私、伟大的奉献)
(三)学习第8自然段。
1、齐读。
:同学们,今天这样美好的世界是盘古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换来的。所以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的大神———盘古。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如果大家有什么话要对盘古说,请你把它写在小练笔上。
板书设计:
12.开天辟地
神力开天辟地
盘古无私、伟大的献身
身躯化生出万物
教材解读: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
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脉络非常清晰,处处充满神话的想象,语言优美,分四部分把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的过程描写了出来:在说明“天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通过这篇课文,要使学生了解神话这种文学体裁,明白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在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此外还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斧”和“肤”读音的区别以及“崩、顷、丈、拢”后鼻音的读法,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经验理解“冉冉上升、巍峨、混沌一团”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伟大的献身精神。
3、结合练习3的成语教学,理清课文顺序,概括文章的段意。背诵课文六、七、八自然段,初步认识对仗和排比这两种修辞手法,在朗读中体会其韵律美。
4、结合课文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其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举行一个神话故事会。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语,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辛。
难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神勇、无私伟大的形象。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并读通课文。
2、理清文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勇。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前置性学习:
1、认真读课题,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
(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划出生字在文中组成的词语,查字典、词典,弄懂不理解字词的意思;
(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3、从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神?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你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
2、同学们读的书可真多呀。那么神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呢?
小结:的确,神话故事以它丰富的想象力,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着我们,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最古老、最经典的神话故事,那就是—开天辟地,揭示课题。(板书:开天辟地,写到“辟”的时候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着一起写)
【在轻松的师生谈话中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3、齐读课题
4、“开天辟地”的“辟”就是开的意思,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是开辟天地。
5、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了这个神话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盘古,那么围绕题目,你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这篇课文的课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感知
1、在课文中同样有一句话直接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找一找这句话在哪里,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很认真,那么这些中出现的难读的词语你会读吗?
(1)出示混沌凿子崩裂合拢滋润流淌巍峨雷霆
冉冉上升精疲力竭纵横交错万顷良田
(2)指名读。相机理解“凿子”
(3)齐读
3、看来同学们能把词语读准确了,那句能概括全文的话你找到了吗?(最后一节: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就找到了。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齐读)
如果让你从这句话中提炼出两个四字词语,概括盘古作出的贡献,你会提炼哪两个词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
4、提炼得真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浏览全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讲的是开天辟地,哪些自然段讲的是化生万物。指导学生分段
【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重点词和长文读短这两种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无疑是教给学生一根学习的拐杖。】
三、昏天黑地
1、盘古为什么要开辟天地呢?指名读,思考:天地开辟前的宇宙是怎样的呢?
2、你知道“混沌一团”是什么意思吗?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当时的情况吗?
3、当时的宇宙就像个大鸡蛋,黏糊在一起,浑然一体的,周围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没有一丝光亮。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呢?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4、指读
【通过理解“混沌一团”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体会出天地没有分开之前宇宙的'黑暗。】
四、开天辟地
1、就在宇宙混沌一团的时候,一个叫盘古的大神出现了,他开辟了天地,使光明出现在了眼前。盘古究竟是怎样开辟天地的呢?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句子,想一想:盘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
▲一阵猛劈猛凿:狠狠地劈狠狠地凿,用尽全力。
(1)请你来做做“猛劈猛凿”的动作评价:手势对了吗?该怎样凿?怎样劈?做得怎么样?仅仅是几下吗?评价:大鸡蛋的裂缝打了点。还不够,坚持!裂缝越来越大了!马上要裂开了!
(2)该怎么读好这个词?(指读词语)
(3)这可不是一般的神啊,一次不行再来,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并没有退缩,此时你看到一位怎样的大神?板书:神勇无比
3、随着盘古接二连三的猛劈猛凿,我们仿佛真的听到了巨石崩裂的声音,你听,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响起了那震耳欲聋的声音,整个宇宙都在剧烈地震动着。你能读出盘古的神勇来吗?
4、同学们,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是如此艰难,而盘古毫不退缩,下定决心,在盘古这样艰辛的努力下,大鸡蛋终于破碎了,天和地终于出现了。这里的“大鸡蛋”指什么?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
【表演是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紧扣盘古“猛劈猛凿”这个动作动作,让学生在表演中走进文本,在表演中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呈现画面,从而认识到盘古的力大无穷和勇敢。】
5、这时:引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男女生分读,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发现?
(讲解“对偶”的修辞手法,像这样字数相等、结构相似、表达的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个句子就叫对偶句,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对偶。)
6、同样是在第二自然段里,你能不能再找到一处使用到了对偶这种修辞手法?
让我们再把这两句句子读一读,感受一下用了对偶句有什么妙处。(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在以后的写作中,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着运用对偶这种修辞手法,为自己的作文增色添彩。
【了解对仗的写法,是本课的训练重点。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对仗句式工整,意思相对的基本特点,再让学生从文中寻找对仗句子,才能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
7、经过千难万阻,天地终于初步形成了,盘古面对眼前的光明,他会怎么想,怎么说?
8、让我们带着对盘古这位大神的敬佩之情再来回顾一下开天辟地的经过。(齐读)
9、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通过盘古的一系列动作认识了他的神勇无比,盘古的贡献还不止这些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五、指导书写生字
课文中出现的这些生字,你觉得我们在写时要注意点什么呢?
六、作业
1、完成习字册13课。
2、找找书中还有哪些对偶句,做相关整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第七小节,能抓住其中的排比句,感受盘古临时死所化生的美好世间。
2、学生能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等词语,体会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生能准确流利的背诵课文的第六、七、八小节。
前置性学习:
课前思考:盘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在书上写批注。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开天辟地》,还记得故事的情节吗?
2、看这些成语,你能用上它们讲一段话,说说这个神话的内容吗?
出示:混沌不分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改天换地
3、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盘古大刀阔斧开天辟地的过程,认识了一位神勇无比的大英雄,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开天辟地》的神话世界,细细品味感悟。
【结合练习3的成语教学,帮学生复习课文内容。】
二、顶天立地
1、经过盘古的一阵猛劈猛凿,天地终于分开了,当天和地分开后,盘古的任务是不是就完成了呢?默读课文三—五自然段,思考:当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是怎么做的?
2、交流
头顶天,脚踏地,就叫做顶天立地,为了不让天地重新合拢,盘古撑在天地之间多少年?
3、一万八千年,多么庞大的数字,多么惊人的数字,他是怎么撑的呢?盘古难道就没有困的时候?没有累的时候?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的内心,来采访一下他。出示说话练习:
盘古,你撑在了天地间一万八千年,你就不能伸个懒腰休息片刻吗?
盘古说:“。”
在这一万八千年里,盘古你就不能坐下来打个盹吗?
盘古说:“。”
盘古,虽然你是个巍峨的巨人,可是毕竟是血肉之躯呀!都一万八千年过去了,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呀,不如放弃吧?
盘古说:“。”
4、这么长的时间里,盘古日夜头顶天,脚踏地,撑着天地,此时你又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盘古?(板书:意志坚强)
5、你能读出盘古的坚持不懈、意志坚强吗?指导朗读
【抓住“一万八千年”这个数字,发挥学生的想象,创设情境,通过与盘古的三次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他的意志坚定。】
三、改天换地
1、几千万年又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盘古的精神和力气都以用完,他知道天地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精神和力气都已用完,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是(精疲力竭),换个词可以说是(筋疲力尽)
2、盘古微笑着倒下了,同学们,在他的笑容中,你仿佛听到他在说什么吗?
3、这不是普通的微笑,他为胜利而笑,不要再为天地合拢而担忧,这不是普通的微笑,这微笑中写满了他的血汗和生命,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读)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读好这句话。
4、就在他倒下后,盘古还用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让这新天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七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1)交流
(2)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共同合作,分享这神奇的文字,再现这神奇的画面吧!(出示填空)
(3)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还会看到什么呢?
5、此时,我们不得不说,盘古是一个英雄,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真英雄,因为他口中呼出的气?(引读第七节):
6、变成了,变成了,九个变成了,句式多整齐呀,想像多丰富啊,盘古把自己身上的所有一切都化成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自己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此时,你又觉得盘古是个怎么样的人?(无私奉献的人)
7、盘古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们创造了美丽的世界。你一定有很多话对他说吧!把要说的话写下来交流。
请大家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课文的最后。(图片下方显示:盘古,我想对你会说____。)
8、同学们说的真好,这篇充满神奇的神话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无私奉献、神勇无比的大神,更向我们揭示了生活中需要爱,需要奉献,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再读六、七两段,体会他的无私奉献。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让学生带着各自的感悟与体验与文本对话,在相互启发、补充中更好地体味语言文字,在自主的阅读活动中,感受盘古的伟大。再让学生凭借句式“盘古,我想对你会说____”进行大胆创造的想象,在语言的迁移运用中,更深切地感悟到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诵读,达到语言的内化。】
9、师引读: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1)盘古是这样的无私,让我们一起去赞美他。
(2)让我们永远怀念为宇宙献身的盘古吧。
(3)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神话故事中的盘古吧。
四、拓展延伸
1、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天地的来历,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形成的,那么,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领略一下神话的魅力所在吗?
2、“开天辟地”既是个神话故事也是个成语,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颂扬开创伟大事业,称“开天辟地”。想一想现实中还有哪些人物可以用上开天辟地?如:毛泽东开天辟地,成立了新中国!
3、再读课题,祝愿同学们也学习盘古的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长大成人以后也能开天辟地,干一番大事业。
【让学生与文本再次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内核,挖掘隐藏于教材中的潜在信息。】
五、作业
1.把《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2.收集并阅读其他的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
板书设计:
开天辟地神勇无比意志坚定
盘古
化生万物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