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范文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整理11篇)

发布人:收集 发布时间:2024-04-20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看懂图谱,并在图谱的提示下变化动作,学跳《请你戴上黄帽子》集体舞。

2.在表演集体舞的过程中体验找朋友、外圈里圈有规律戴帽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熟悉音乐《ELLOEVERYONE》;男孩女孩右手背上贴上绿(红)点。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场

二、玩“领头人”游戏:进一步熟悉音乐,复习律动,为集体舞作准备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顶黄帽子,我们来用黄帽子玩一个“领头人”的游戏,戴上黄帽子,我现在是领头人。(教师示范)

谁想成为领头人?(请个别孩子做领头人,并鼓励孩子在第一、第二乐句处创编动作。)

三、学跳集体舞

(一)学习听音乐找朋友,并学说对话

1.师:现在我这个领头人要去找个好朋友,请你们边做动作边注意看,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我去找朋友的。

2.幼儿练习踏步、叉腰的动作。

3.师:找到朋友后,我还说了什么话?这些话是在什么时候说的?

小结:原来是在踏步的时候去找好朋友,还相互说:“给你戴上小黄帽。”“谢谢,不客气。”

4.听音乐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朋友后要相互说:“给你戴上小黄帽。”“谢谢,不客气。”

(二)看图谱学跳双圈舞

师:接下来我们要很多的人一起来找朋友,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你知道这个图谱表示什么意思吗?你们能根据图谱站好队形吗?

2.学习集体舞的第一段跳法(外圈男孩转动方向)。

3.学习集体舞的第二段跳法(里圈女孩转动方向),尝试练习集体舞第二段(女孩里圈找朋友)。

4.尝试练习集体舞第一、第二段。

5.学习集体舞第三段跳法,S形找朋友。

6.整体跳集体舞,看着三段集体舞的图谱,连起来跳一遍。

四、结束活动

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做放松动作。

核心理念:自主

苏州工业园区新洲幼儿园周隽琰

集体舞是一种表达情感和交流的特殊方式,大班音乐活动“给你戴上小黄帽”以孩子熟悉的游戏“领头人”为突破口,将可爱的“小黄帽”作为舞蹈道具,结合节奏欢快诙谐的.音乐《HEILIOEVERYONE》,让幼儿充分享受自主学习、自主游戏所带来的快乐体验。

巧用“小黄帽”,幼儿自主定“角”。整个活动以“游戏戴帽”为主线,一句朗朗上口的“给你戴上小黄帽”,你给我戴上,我再给你戴上,激起了男孩与女孩间自然、友好的互动,他们在角色转换间主动体验,自己去领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流动的小黄帽、变换的角色,唤起了幼儿对音乐和舞蹈的极大兴趣。

图谱“先行”,幼儿自主探究。借助图谱,幼儿只要仔细观察,就能看懂图谱,明白队列的变化:男孩女孩怎样站,谁先找朋友等等。图谱的运用既省去了教师冗长的讲解、繁琐的示范,又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会了跳集体舞。

贯穿“领头人”游戏,幼儿自主创新。教师抓住了幼儿好胜、好学的心理,创设了一个生动真实,又富有挑战的舞会情境“猜猜谁是领头人”,从游戏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的选择,都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儿童的情趣。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更能创造性地投入动作的创编。不仅很巧妙地掌握了舞蹈动作,能愉快地进行队形变化和交换舞伴,还为自己能把动作编进集体舞而自豪不已。

大班音乐活动“给你戴上小黄帽”,给孩子带来自主的快乐,同时,教师注意用快乐的教学带给孩子不同的快乐体验,将幸福感具体化。探索快乐教学,将幸福教育作为终极方向,应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追求的。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唱《划船歌》

听《沃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划船歌》,能运用音乐力度变化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在演唱过程中能体验作品的人文内涵与艺术魅力。

2、通过欣赏《沃尔塔瓦河》,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爱国主义情怀与作品产生共鸣,音乐视野得到开拓,加深学生对祖国及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力度变化,唱出歌曲的摇曳感,把握歌曲的意境。

2、在欣赏中,体会将无限深情融入到江河大海,形象地体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课前三分钟放歌曲录音)

师:今天的音乐课,让我们坐上小船,荡起双桨,唱着优美动听的歌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二、教唱《划船歌》

1、初听——感受歌曲情绪

(简介印尼的风土人情)

2、复听——理解歌曲内涵

师:听着这欢快的旋律,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唱一唱,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小船要驶向哪里?船公们心里在惦念谁?

3、歌曲学唱

解决附点节奏

教师范唱无附点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哪里不一样?

学生唱一唱歌谱,然后再唱词。

处理重点乐句

师:在这段旋律中,你能找出表现小船在湖面上起伏比较大的乐句吗??解决换气,了解弱起特点

教师与学生讨论后,标出换气记号,简介歌曲的弱起特点。

学生再唱一唱

④歌曲细腻处理,情感升华

师:小船由远处慢慢地向我们划来,越来越近。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歌声表现?——提示:唱两遍,第一遍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

学生按要求明显地做出声音力度的对比。

师:你听,发生什么事情了?

呼呼的北风向小船吹来,我们的声音应该怎样呢?

面对北风的来袭,船公们不畏艰险,奋力向前划行,这句我们以怎样的力度来唱?

学生把这两句唱一唱

师:请你找出歌曲中重复的乐句。这句为什么要重复出现?

教师小结,学生唱一唱

学生完整地演唱《划船歌》

三、欣赏《沃尔塔瓦河》

师:每一条河流都有一支动听的歌,让我们随着印尼划船的歌声,再划向沃尔塔瓦河——去感受捷克的“母亲河”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分段欣赏

片段一:

师:你听,这段音乐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沃尔塔瓦河?

片段二:

师:接下来,沃尔塔瓦河又呈现出怎样的景观?

哼唱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

师:其实,作曲家在写这首乐曲时,是这样来描述沃尔塔瓦河的,让我们来朗读一遍

作曲家是怀着一颗怎样的心来谱写乐曲的?

(学生朗读,发言)

简介作曲家——斯美塔那

2、完整聆听

(当听到主题旋律的地方,大家可以跟着哼唱或举手示意)

2、聆听合唱《沃尔塔瓦河》

师:斯美塔那用丰富的`音乐语汇讴歌了祖国的光荣历史,抒写了祖国美丽的河山。让我们跟随这优美的主题旋律,再次感受沃尔塔瓦河深情的荡漾,进一步去体验作曲家对这“母亲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小结

音乐是无国界的,今天,我们感受了斯美塔那对祖国的那份挚爱,同学们,你们是否也像作曲家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呢?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我们祖国的栋梁!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幼儿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记忆力及音乐的表现力。

3、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唱歌,鼓励幼儿为第二段填编新词。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根据优美音乐,跟师做春夏秋冬四季的有关动作。

2、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引起兴趣:小朋友闭上眼睛,数3下睁开,教师吹白色碎纸屑,问:“是谁从天空飞下来?”“小雪花是怎样飞下来的?”(沙沙沙,轻轻飘下来。)

二、展开

(一)看图片学第一段:

1、看图片第一段语言节奏朗诵:“每年的冬天,小雪花都要来到小朋友中间,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2、理解分析歌词:

(1)咱们一起问问“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小雪花会怎样回答?”

(2)“小雪花怎样来的?”

(3)“小雪花要来告诉我们什么?”(冬天来到了)

3、语言节奏朗诵:

(1)师问第一句,幼儿朗诵后三句。

(2)集体完整朗诵。

4、学唱歌曲:“今年小雪花还是唱着歌飘来的呢,你听”!

(1)看图片欣赏范唱。“你听到什么?”“第一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高?”(上行音)“第二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低?”(下行音)

(2)完整演唱两遍。

(二)填编第二段:

1、填编歌词:“冬天过去了,春天来到了,你听,猜猜是谁‘滴滴滴滴答’?”“小雨滴会说些什么?”“小雪花飘下来,那小雨滴呢?”(落下来)“小雨滴想告诉我们什么?”(春天来到了)

2、朗诵歌词:

(1)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填编不一样的后半句。

(2)语言节奏朗诵。

3、唱第二段:小雨的也想唱着歌来玩行不行?

(1)学着第一段试着唱一唱。

(2)唱第二段。

(三)完整演唱两段。

1、“雪花和雨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完整地唱一遍好么?”

2、“这首歌好不好听?我们给它起个名字?”(雪花和雨滴)

3、加动作表演唱,教师稍加工,时动作更有美的感染力。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篇4

活动准备:

《一条鱼水里游》歌谱

活动目标

让幼儿懂得歌词大意。

学会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教师先给幼儿边弹边唱

师:我们来学一首关于鱼的儿歌,老师先唱一遍,请你们来欣赏!来源:

师:这首歌的意思是不是朋友多在一起玩开心啊。

2、先教幼儿熟读记住歌词

师:这首儿歌是不是很好听啊!咱们先来学歌词,歌词记住了才能流利的唱。

3、学演唱儿歌

师:老师边弹边唱一句,小朋友也学老师唱一句。

师:小朋友们学会后,我们在整体演唱。

4、小结

在幼儿学习中,要提醒歌词的.先后顺序,教学中多次重复演唱。在歌唱时要及时纠正错误,多表扬幼儿,让孩子更有积极性。

活动延伸

1、学习这首儿歌的舞蹈

2、让幼儿边唱边跳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通过看、找、说让幼儿体验感受风的存在,体验同伴合作成功的乐趣。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能根据歌曲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风来了的事物的变化。

3、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自制ppt课件(被风刮起的景物),及录音《风的声音》

实物:纱巾

幼儿已有风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听声音导入教师播放风的录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是谁来了?

你喜欢风爷爷吗?喜欢大风还是喜欢小风?为什么?

基本部分:一、辨别风爷爷

1、欣赏歌曲:

教师:风爷爷的脾气可真不好,生气的时候是什么声音?高兴的时候呢?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静静地和风爷爷来个亲密接触吧,让风爷爷来给我们吹吹,感觉一下风爷爷今天心情是怎样的?(我们闭上眼睛)

2、幼儿用语言描述感觉。

教师:刚才风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一段音乐,那么你听出来它是风爷爷心情如何呀?为什么?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

二、、唱风爷爷

1、教师:今天来做客的一定是个小风爷爷,那么大风爷爷的音乐应该感觉是怎样的呢?你们怕不怕?

春天,我们北方的城市风沙特别大,你们怕不怕?我也不怕!现在我要用好听的'歌声勇敢地告诉风爷爷“我很勇敢!”

2、教师:你们听到我是怎样跟风爷爷说得?(幼儿识记歌词)

3、还有哪些孩子也想用歌声告诉风爷爷:“我很勇敢!”,就请你勇敢的站出来,跟我一起唱吧!

幼儿集体演唱2次。

三、感受风爷爷

1、请幼儿观看演示课件,找风爷爷。

教师:风爷爷会捉迷藏,就是不出来,到底去哪里呢?它走过许多地方,你看…(教师演示PPT)

请幼儿用语言讲述并分别用肢体表现风爷爷到过的景物变化。

2、幼儿用肢体动作分别表演看到的“迎风吹”的变化。

教师:快来跳跳风爷爷来了以后发生的事情吧!用舞姿告诉大家在这些地方能找到风爷爷。(幼儿在音乐与多媒体画面的伴随下,大胆地用动作表现风爷爷到来时的变化:落叶在风中打转;丝巾在风中轻轻移动;树上的叶子在风中哗哗作响;晾晒的衣服在风中翩翩起舞;路上的行人的头发在风中轻扬飞舞;操场上的红旗在风中神气的抖动等情景,重点让幼儿合作表现)

结束部分:

幼儿一起呼唤风爷爷,与风爷爷一起做游戏

1、交待游戏规则:

教师:我们听音乐一边唱歌曲一边用动作告诉大家,风爷爷在哪里?

唱到最后一个字“吧”赶快保持最后一动作静止不动。风爷爷吹到你身上任何一个部位都不动,谁动了就算是被风刮走了,或者害怕风爷爷,回到座位停止游戏。

2、幼儿游戏若干次。

3、结束部分:

到室外找找风爷爷,与风爷爷一起做游戏。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篇6

目的:

1、在音乐活动中感应AB两段曲风及两拍休止。

2、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并在活动体验爱妈妈的情绪。

准备:布娃娃、纱巾、木鱼、砂蛋

过程:

一、肢体意识

老师弹钢琴伴奏,孩子随音乐做各式律动。

二:感应曲风

1、故事引导

母亲节到了,大家欢天喜地得准备庆祝这个欢乐的.日子。宝宝、小熊、猫咪和小狗都热烈的讨论着要送什么礼物给妈妈。

2、感应曲风

听音乐感应A段快板,B段慢板音乐,并感知两拍休止

1)肢体

A段快板:休止/飞吻两下(或拍手)。

B段慢板:乐句/双手随音乐舞蹈。

2)布娃娃出去游玩,两人一组

A段快板:休止/轻拍娃娃。

B段慢板:乐句/用纱巾当摇篮摇娃娃。

句尾/娃娃互亲。

3)木鱼

A段快板:休止/敲两下。

B段慢板:乐句/木鱼插上棒槌当果汁,喂娃娃喝。

4)砂蛋

A段快板:休止/敲两下。

B段慢板:乐句/以各种方式传砂蛋感应乐句。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用活泼、甜美的歌声演唱《小小音乐会》,学习用圆润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中衬词和感叹词,从中感受歌曲愉快情绪。

2、根据已知经验和歌曲节奏创编歌曲,激发幼儿表示、创作的欲望。

重点:学唱歌曲,体验歌曲情绪。

难点:衬词和感叹词的演唱方法和创编。

教学准备:图谱、各种乐器的图卡、小动物的图片、节奏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要举行一个小小音乐会,我邀请了小朋友们和几个小动物一起来参与,听,音乐会开始了。”

二、老师表扮演表完整范唱一遍,幼儿感受歌曲的情绪。

提问:

1、听了这首歌曲,你觉得这是有场什么样的音乐会?

2、你的心情怎样?

3、歌曲带给大家什么样的感受?

三、结合图谱,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内容。

1、幼儿再次听赏歌曲一遍。

提问:在音乐会上,演奏了哪些小乐器?谁也来参与音乐会?

2、老师再次范唱歌曲一遍

提问:我拉小提琴时,小狗小猫在干什么?

我吹喇叭时,小狗小猫在干什么?

我敲小铜鼓时,小狗小猫高兴地怎么样?

3、老师清唱歌曲,幼儿学唱衬词

提问:歌曲里的小乐器们发出了好听的声音,它们是怎么唱的?

你觉得哪句唱起来很好玩?

老师分别出示图谱和节奏卡,幼儿学唱。

4、老师结合图谱,完整演唱歌曲一遍,幼儿学习学习歌曲中感叹词的'运用。

提问:在音乐会上,看到了小动物们这么好玩,所以在歌曲中有3个表示好玩、奇怪的念词,请大家来找一找?

四、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看图谱完整演唱一遍。

2、启发幼儿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得儿喂”唱得轻巧、“咦、恩、爱”唱得短促、好玩。

3、边唱边扮演动作。

4、逐步去掉局部图卡,幼儿记忆歌词演唱。(去掉衬词→去掉小狗小猫的形态动作)

五、创编歌词,激发幼儿表示欲望。

1、师:“我们小朋友也来参与小小音乐会,你会演奏哪些小乐器呢?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美妙的声音呢?请你来学一学唱一唱。”

2、除了小狗小猫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参与音乐会呢?

老师根据幼儿创编,替换“小乐器”、替换衬词、替换“小动物”。

3、幼儿看图谱演唱创编的歌曲,可边唱边扮演。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篇8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看过捏面人,并见过一些面人形象。

2、老爷爷捏面人的PPT课件,圆舞板3、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面人图片,记忆歌词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借助多媒体生动地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北京的老爷爷(出示图片),我们向老爷爷打个招呼!这位老爷爷本领可大了,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来!瞧瞧看(播放课件)教师:老爷爷带来了好多面人,有什么呀?(幼儿说)好多好多,把我们的眼睛都看花了!

(二)教师范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1、教师:老爷爷今天还捏了几个小朋友特别喜欢的面人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到底捏了啥?(出示唐僧师徒四张图片)2、(出示圆舞板)师问:咱们来玩个游戏,我问你答!捏一个猪八戒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依次问答唐僧、沙和尚、孙悟空)3、教师:捏的什么呀?捏的什么呀?请你们说,我帮你们打节奏,开始!(引导幼儿完整说一遍)4、教师:捏面人的老爷爷真是本领大,真的这样吗?大家一起来听一听!(教师范唱)教师:你听到什么了?(幼儿说,教师出示对应图片并学唱)5、提问:这次请你们再仔细听听,特别是最后一句有什么特别的呢?(师再次范唱)师:最后一句有什么特别?谁愿意来试一下?(个别幼儿示范)6、师示范边唱边做动作(最后一句),幼儿练习2遍。

教师:这首歌曲很特别,有唱、有说、再加上一句唱的小尾巴,(边说边指)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唱一唱!(师幼互动)教师:因为这个捏面人的老爷爷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时带有浓浓的京味,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京剧脸谱》一样,我们再来试一试!(师幼互动)

(三)说唱表演

1、教师:小朋友真能干,现在我们来分成两部分,说的'和唱的分开,一部分小朋友唱唱的部分,一部分小朋友说说的部分,请说的部分的小朋友边说边做动作!(男女生互换)

2、教师指着图片问:老爷爷捏的这些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幼儿说)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咱们来跟着音乐节奏把他们表演一遍,好吗?(教师鼓励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四)启发幼儿创编一个故事主题。

1、教师: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故事。要不我们也来编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来,赶快和朋友商量商量,捏一个什么故事好呢?(幼儿自主讨论)

2、教师:刚才老师听了很多小朋友的商量,谁来说说看?(幼儿说)

3、教师:我知道小朋友最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了,要不我们来试着编一编这个故事,好不好?

4、教师:老师这儿找到了他们的面人图片(PPT),不过得请小朋友想想捏它们在做什么动作好呢?我们要捏一个喜洋洋在干什么?谁能跟着节奏说说看,边说边做动作!(接着说美羊羊等)。

5、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演唱由自己创编的歌曲。

教师:喜洋洋的故事是我们大家一起编的,那我们要记得很牢哦!来,咱们把他们编到老爷爷捏面人的歌里吧!(师生共同演唱创编好的歌曲)。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篇9

材料准备:

相同高度和粗细的玻璃瓶8个、7种不同颜色的颜料、小木棒(筷子、鼓槌等)1根

制作方法:

把瓶子排成一排,在每个瓶子里倒进不同量的水(水量由少到多)。

在每个瓶子里倒入一种颜料(第一个瓶子与第八个瓶子倒人的颜料一样,只是瓶子里面的水量不同>,制作成彩色水,这样既美观又便于识别区分不同的水量。

将八个瓶子按水量由少到多依次摆好,一组音乐瓶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

让幼儿用小木棒以相同的力度依次敲击音乐瓶,感知声音的变化。

让幼儿用嘴依次对着每个瓶口吹一吹,试试能否听到声音,声音的高低是否一样。

教师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边敲击边倾听声音的变化,并辨别哪个瓶子音调高,哪个瓶子音调低,并引导幼儿探讨原因。

*提醒幼儿在敲击不同的瓶子时力度要相同,同时不要太用力,以免敲坏玻璃瓶。

拓展与替代:

教师可根据音阶调整水量的多少来制作音乐瓶,并为幼儿演奏乐曲。(悬挂音乐瓶声音会更好听)

可将钢管、竹筒等切割成长短不同的管子,悬挂起来制作成音乐筒。

提供编钟演奏的视频资料供幼儿观赏。

科学小知识

当用小木棒敲击玻璃瓶时,瓶子和水会发生振动,当振动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由于每个瓶子里的.水量不同,它的振动频率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氷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编钟的工作原理与此类似,编钟的钟体小,敲击时,振动就快,音调就高;钟体大,音调就低。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篇10

活动前评析

音乐是抽象的,在游戏中让幼儿自由阐述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在充分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孩子独立、主动的开展游戏,我在音乐游戏中尽量做到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多采用和幼儿交流的形式,师幼互动。在音乐游戏<开始和停止>时,我会根据音乐活动的需要,不断变化自己的行为和角色,使幼儿在感受、理解音乐时,我是引导者。在活动过程中我会更多地和幼儿一起唱,一起跳成为参与者。在幼儿表现其创造成果,表演时我则是欣赏者和支持者。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开始和停止》的音乐游戏,幼儿感知音乐有反复地开始和突然停止的特点。

2、在游戏中,幼儿尝试使用多种形式表现开始和停止这一音乐的特点。

3、通过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图形粘贴(红、绿)、方向盘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去郊游》

师:小朋友们,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开上小汽车,去郊游了。

二、谈话:

通过谈话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开始和停止”的事件。

1、师:小朋友坐过车吗?当司机叔叔看到绿灯时怎么办?看到红灯呢?(强调遇到红灯立刻停止)

2、师:妈妈通常用什么给小朋友洗衣服呢?洗衣机要怎么才能转起来呢?怎样才能停止呢?

3、师:我们小朋友平时最爱听音乐了(出示录音机),怎样才能听到音乐?当我们按下开始键,录音机就会播放出好听的音乐,我们再按下停止键时,音乐就会马上停下来,让我们来试一下好吗?

4、师:那你还发现生活中有什么能够突然间开始,然后又立刻停下来呢?幼儿讨论:如电灯、门、洗手的水龙头等。

三、感受音乐

1、听《开始和停止》的音乐,引导幼儿发现音乐反复开始和突然停止的音乐特点。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一会儿我们听音乐的时候要仔细、认真地听,

3、师:这首曲子和我们以前听的曲子有什么不一样?

4、师:对,这首曲子表现的就是我们刚才所说过的,好像司机叔叔开着车遇到红灯停下来,看到绿灯向前进,遇到红灯又停下来,等到绿灯亮的时候又向前进,这首曲子还可以玩许多游戏,让我们随着音乐先来玩小手伸伸的游戏吧!

四、表现音乐

1、小手伸伸

2、师:听着这有趣的音乐,小人偶也来了。我们一起欢迎它吧!你们看!小人偶跳舞了,小人偶最听小朋友们的话了,你们让它跳舞,它就跳舞。小朋友让它停,小人偶就会停止。小朋友们可以试一试。

你们想不想随着音乐来跳舞呢?记住,音乐停止,你们的动作要马上停止,并且不能发出声音,摆出一个漂亮的POSS,我要看看哪个小朋友表演的最好,小人偶要表演的最好的小朋友交朋友。

(强调音乐停止,动作马上停下来)

3、幼儿创造表演

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表演的非常认真,做出了许多漂亮的动作,老师要请他来当小老师,让我们一起和她跳起来吧

4、开汽车游戏

引导幼儿注意捕捉音乐开始和停止的信号开车和停车。

小朋友跳的真棒,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有什么?

这就是我们的红绿灯,红灯亮了,我们该怎样做的,绿灯亮了,我们又会怎么做呢?音乐开始时,就好像绿灯亮了。音乐停止时就好像红灯亮了。我们来玩开汽车的游戏,看看哪个小朋友能遵守交通规则,好,请每个小朋友开上自己的小汽车,我们出发了。

活动反思:

小班的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往往是直观,形象,并没有很多事先的`准备和指导。通过老师的一些引导,用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音乐活动《开始与停止》旋律欢快、有趣。孩子们特别喜欢,参与度很高。活动中最主要的是要孩子们通过用耳朵仔细听,听音乐的开始、音乐的进行和音乐的停止,提高了孩子们的听觉反应,再用耳朵听到的去指挥身体运动,从而让孩子们学会了听音乐信号指挥身体运动的好习惯!这次活动我最注重的是让孩子们真正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尽情享受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我觉得这个目标我已达到,孩子们很享受。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篇11

设计意图

中班《跳舞的树叶》这一主题对幼儿来说,蕴藏着树木自然生长、四季更迭交替等秘密,是幼儿乐于亲近、探索、思索、尝试的一个主题。

主题活动拓展了树叶的功用,在自然界,落叶归根,最终滋养了树木。树叶里有无数的遐想和快乐。该活动内容符合季节特征,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让孩子在与树叶亲密接触后,通过身体的语言以及优美动听的歌声来体验和表现秋天的落叶飘飘,随风飘动的景象。从而更深刻得让幼儿体会到秋天的意境美和秋风拂面树叶落的特点。

歌曲的旋律来自于西方音乐大师巴赫的《小步舞曲》,歌曲旋律优美、动听,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也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良好的唱歌习惯以及音乐表演能力。

学情分析

本次参与教学活动孩子地处农村乡镇,树叶是孩子常见的自然物,在闲暇散步时,在外出游戏时,随风而落的树叶都会常常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探究落叶的形状、颜色等等,都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另外,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通过手、口等动作、表情来进行表达表现与创作,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采用多通道感知、图谱理解、欢快学唱等方式,带领幼儿进入自由、快乐的氛围,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同时,引导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树叶宝宝,大胆地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落叶飞舞的情景。在自主、协作探索的过程中,在与同伴的共舞中,幼儿不仅能表达自己对音乐和身体动作的感受,更能互相传递快乐的情绪,分享其中的喜悦。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内容,感受巴赫《小步舞曲》的优美旋律,学唱歌曲《跳舞的树叶》。

2、乐于用肢体动作表现树叶随风飞舞的姿态,体验与同伴共舞的喜悦。

活动准备:

动画视频、歌曲CD、树叶手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倾听乐曲,熟悉旋律。

1、谈论对音乐的感觉。

师:小朋友,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

2、幼儿自由舞动身体。

师:(1)你觉得小树叶在做什么呢?

(2)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学小树叶随风摆动的样子吧。

二、聆听歌词。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跳舞的树叶》,幼儿安静的倾听。

2、教师引导幼儿回答歌曲内容及谈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3、播放动画一遍,幼儿欣赏。

4、请幼儿说一说在动画里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小树叶在干什么?它是怎么跳舞的?

5、再次完整欣赏动画一遍,让幼儿感受歌曲旋律的优美。

三、肢体探索,表现歌曲。

1、探索树叶随风舞动的姿态。

师:

(1)如果你是一片树叶,你会怎么在空中舞蹈?

(2)除了刚才已经做过的动作,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树叶的随风飞舞?

2、在歌曲伴奏下完整表现树叶飞舞的姿态。

四、我是跳舞的树叶:

1、师:小树叶跳舞跳的那么好看,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片会跳舞的树叶宝宝呀!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两片树叶手偶套在手上,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小树叶随风飞舞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3、请个别能干的幼儿上来表演自己的动作,其他幼儿共同练习。

4、听歌曲,教师将幼儿练习的动作连贯在一起完整表演一遍。

5、教师继续鼓励幼儿想像各种树叶跳舞的动作,幼儿共同练习。教师将幼儿练习的动作再次连贯起来和幼儿共同表演一遍。

6、教师鼓励幼儿俩俩结伴大胆舞动自己的`身体表演歌曲一遍,体验与同伴共舞的喜悦。

五、展示

鼓励幼儿像小树叶一样尽情起舞。

六、离开活动室:

1、师:树叶宝宝们,外面还有许多的小树叶想和我们一起跳舞,我们一起到外面随着秋风跳舞去吧!

2、幼儿随歌曲边跳边离开活动室。

活动简评

1、这是一节欣赏活动,步骤清晰,难点突出,比较具体形象。

2、这节课的效果不错,只是觉得树叶与音乐的关系可以在密切一些,或者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乐理常识以及作曲家的生活背景。

活动反思

树叶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孩子对于飘落的树叶也比较的感兴趣,有时会捡上几片玩弄一番。《跳舞的树叶》从内容的选择、导入的手段、展示的方式等方面来看,还是比较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孩子至始至终都能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

《跳舞的树叶》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节奏起伏,而且歌词也很生动,适合幼儿演唱。

让孩子欣赏了歌曲《跳舞的树叶》,并要求他们说出歌中唱了什么,每当他们说出一句歌词,我便将这一句唱出来,对于没有说对和说全的,便再次播放录音让他们听一遍,最后,幼儿终于将一首歌补充完整。这时,再次播放CD,幼儿轻声跟唱两遍。在孩子们基本学会的基础上,再要求他们有表情地演唱。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要让孩子们多听,多感受,这样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才会增强。在我们的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都可以用不同的音乐作背景,既可以营造气氛,又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幼儿可以认识很多树叶,可以认识他们的外形及颜色,丰富了幼儿对树叶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