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范文

幼儿园档案工作计划(整理2篇)

发布人:收集 发布时间:2024-05-13

幼儿园档案工作计划篇1

(一)幼儿人数

本班幼儿现有11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7人。

(二)存在的情况

1、幼儿存在分离焦虑。

2、幼儿各项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集体生活经验,依耐性强,饮食习惯不好,并存在着胆小、怕生、娇气、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

3、幼儿生活规律、方式的变化。在家里幼儿生活缺乏一定的规律,随意性很大。想喝就喝、想睡就睡。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使幼儿感到很不习惯

4、家长焦虑情绪对幼儿的影响。幼儿刚入托时情绪压抑紧张,哭闹、念叨回家等表现,常常会牵动家长恻隐之心。有的家长难以控制情绪,会和幼儿一起流泪,不忍离去。有的家长在门口,或在窗外窥看。家长自身情绪对幼儿有很大影响。

(三)优势

我们教师在带好年龄较小的幼儿都有着丰富的经验,每个教师合作意识强,沟通、协调好。

二、主要措施。

幼儿园小小班是幼儿离开家庭走向幼儿集体生活的关键阶段,也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因此“以养为主,教养融合”是我们开展小小班教养活动必须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注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的观点。结合规程与实践工作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以培养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激发幼儿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和生活中健康成长。

(一)保教工作

1、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如:通过创设我在幼儿园生活“愉快的一天”的照片、家长与幼儿在家里的生活照等消除胆小、怕生及分离焦虑的情绪,使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布置适合小小班幼儿活动的各个区角,增设多种的玩具,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同伴为主,让幼儿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

2、注重幼儿保育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本班教师与保育员要注意教育一致,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各个环节的培养教育,注意引导幼儿的正确盥洗、进餐、入厕的`习惯培养。如在固定点穿脱鞋袜,自己擦好嘴后毛巾放到哪里,让后在那个位置进行餐后活动。

3、建立良好的班级一日常规。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托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重点教育幼儿初步懂得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则,在老师的共同配合教育下,懂得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玩具玩后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收拾放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懂得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与同伴一起玩的习惯,注意幼儿的礼貌习惯的培养,班上老师应引导幼儿自觉地向老师问好,离园向同伴、老师再见。

(二)安全工作

小小班幼儿年龄,安全工作体现的更为的重要,我们教师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师学习安全知识手册,知道紧急情况的紧急措施。

2、每周检查班内有无安全隐患,如有及时采取措施。

3、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卫生消毒制度。

4、各个教师提高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力度,严防幼儿走丢等现象的发生。

(三)家长工作

1、新生入园做好入园前的家访工作,熟悉班级教师,了解幼儿的性格、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并在《育儿沙龙》、《亲子屋》栏中做好家长工作——专题《新生入园专栏》,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2、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学年班级工作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

3、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根据档案建立的需要希望家长及时给予配合。如:做一些家庭记录,收集相应的资料(照片)等,进一步丰富、完善孩子的成长档案。

4、向家长宣传,引导家长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讲座,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园务活动如:亲子活动、征文、开放日等活动。

(四)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进行家访,接待新生入园,稳定幼儿情绪。

2、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制定班级计划,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

3、家长工作:(1)召开家长会;(2)家长学校讲座;(3)选家委会会员2名。

4、进一步完善班级周工作表内容,使之更加规范。

十月份: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2、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幼儿懂礼貌,会说简单的礼貌用语。

3、对幼儿进行正确盥洗、进餐、入厕的习惯培养。

4、家长工作:配合班级活动,引导孩子认识家中各种玩具的名称、用途。

十一月份:

1、参加全园性秋游活动。

2、培养幼儿懂得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与同伴一起玩的习惯。

3、家长工作。(1)家长学校讲座;(2)配合班级活动。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玩具怎么玩;(3、)配合园部开展“我和孩子共成长”家教征文活动。

十二月份:

1、与家长合作创设环境,开展“迎新”活动。

2、教育幼儿在活动中爱护玩具。

3、家长工作

(1)家长开放日活动。

(2)新年亲子登山活动。

(3)进行家园协调对孩子进行爱护玩具的教育(配合幼儿成长档案进行)

一月份:

1、配合园部开展“亲子乐园”新年游园活动。

2、攥写班级总结。

幼儿园档案工作计划篇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强调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观察、记录和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并积累各种作品,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幼儿成长档案袋符合《纲要》精神,它是在自然状态下,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幼儿各领域各时期相关作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全面、多样、生动的信息。

笔者走访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几所幼儿园,通过对园长、教师及家长发放问卷、进行访谈,初步了解了幼儿成长档案袋的建立与使用情况。在某幼儿园开展了关于建立和使用幼儿成长档案袋的行动研究,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应用现状

目前多数幼儿园已开展了幼儿成长档案袋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使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具体问题如下:

1.具体评价行为与发展性评价理念不一致

许多教师虽在思想上认同幼儿发展评价的价值,但没有把这种发展性评价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评价行为,在操作上存在失误,具体表现在:教师常常为了建立档案袋而建立,对收集的作品缺少必要的注释及分析;教师在幼儿成长档案袋中使用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且对幼儿的评价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时,只注重评价幼儿的过去、当前,而对最近发展区缺乏关注。档案袋评价实施中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足够的专业理论素质,没有树立科学的评价观念。

2.作品内容的选取存在盲目性

教师对幼儿成长档案袋中作品内容的选取存在盲目性,档案袋成了幼儿作品的收集袋或成果展示袋。从收集作品的呈现形式来看,教师往往会将幼儿作品直接放入档案袋中,缺少必要的说明注释,幼儿成长档案袋成了幼儿作品的收集袋,偏离了档案袋评价的真实目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未能真正理解幼儿成长档案袋的实质内涵,在资料收集过程中重形式而忽视内容。从作品的内容来看,教师比较关注成果型作品的收集,档案袋中作品大多是幼儿某时期内达到教师教学目标的优秀作品。然而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收集资料中也需要有能够体现幼儿成长的过程资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成果型作品易于收集,且能够明显体现出幼儿的进步。

3.教师对此项工作有倦怠情绪

幼儿成长档案袋的建立与使用过程是繁琐的.,对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言,是一个挑战。部分教师常抱怨工作量大,对此项工作有倦怠情绪,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为了应付工作而作”,使得幼儿成长档案袋的建立和使用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发挥其教育评价作用。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在于,幼儿园班级人数过多,幼儿成长档案袋的建立和使用要求教师对每位幼儿进行资料收集、观察记录,并进行发展评价,占用了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此外,幼儿成长档案袋记录的内容范围广,内容选取和评价部分对教师技术要求较高,许多教师对此有抵触心理。

4.家长参与热情不高

在幼儿成长档案袋的建立初期,多数家长不熟悉这种评价方式,并对此感到困惑。在教师对家长进行培训及宣传后,许多家长认同了幼儿成长档案袋的价值,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热情。但在后期,许多家长的态度转为拖拖拉拉,参与不积极。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教师建立的幼儿成长档案袋取得的效果不明显,无法让家长深刻体会其巨大价值;家长对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袋工作不够重视,与教师沟通不足。

二、相关建议

1.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理论素质,自觉转变评价观念

科学建立和使用幼儿成长档案袋,需要教师不断加深对幼儿的了解,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提升教育敏感度,增强自身专业理论素质。实施科学评价,必须有专业理论支撑。在对幼儿的行为及发展水平难以评估的时候,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对问题判断及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

树立科学的评价观念是幼儿教师科学建立和使用幼儿成长档案袋的前提条件。教师需要革新旧的评价观念,树立科学评价理念。首先,明确评价的目的。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明确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幼儿充分发展。在注重结果评价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幼儿的自然发展及一般能力获得的评价。其次,坚持评价取向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坚持对幼儿知识技能、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充分发展;引导家长、幼儿参与评价活动,使评价结果更全面、更鲜活;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幼儿的详细发展状况。再次,将档案袋评价与日常教学活动相融合。档案袋评价既是一种评价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活动,不应仅在实施教学之后实施评价,而应与教学活动设计、实施活动及调整教学策略相结合。

2.合理选取幼儿成长档案袋中的作品,有效发挥作品价值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全面收集资料,还应科学合理选取作品,提升作品在档案袋中的价值,这一要求加大了教师在实施幼儿成长档案袋中的技术难度。首先,在观念上,教师应正确认识幼儿成长档案袋的实质和内涵,即幼儿成长档案袋主要是通过呈现资料展示幼儿的成长轨迹,并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及发展进程进行动态评价。档案袋中的内容不应只是反映幼儿进步结果的优秀作品,还应包括幼儿开始发展、发展中的过程性资料,内容形式应多样化,包括声音、影像资料等。其次,在操作层面上,教师要积极实践,在行动中不断反思、改进,合理选取幼儿作品,充分挖掘其价值,对幼儿发展进行全面解读,反思教育教学措施的效用,调整教育教学方案。

3.增强行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合理分配时间兼顾精力

教师在建立和使用幼儿成长档案袋的过程中,每一环节都需要耐心和细致,不能突击完成,也不应该应付。解决时间和精力的冲突问题,需要教师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规划能力,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首先,深入学习《纲要》,转变教育观念。从根源上认识到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而幼儿成长档案袋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优化教育决策,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建立和使用幼儿成长档案袋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是与自己日常教学密不可分的分内工作。其次,班级教师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根据不同领域,安排相应领域教师记录幼儿的发展,保育员负责观并记录幼儿的健康及运动情况,回收并整理各教师记录的资料。再次,合理运用工具,提高观察记录效率。可以随身携带便利贴,方便随时记录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事,避免教师遗忘和事后回忆不全面。此外还应利用相机、摄像机等真实生动地记录幼儿成长片段,便于为教师和家长的分析提供佐证。

4.提高家园合作质量,逐渐形成建档工作常规化

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袋需要家长的参与,这样可以使资料内容更丰富。对此,教师需要努力提高幼儿成长档案袋的效用,并做好家长工作,提高家园合作质量,逐渐形成建档工作常规化。第一,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和宣传。向家长展示和介绍幼儿成长档案袋,让家长重视并认同这种评价方式,积极参与此项工作。定期进行档案袋展示活动,带动那些不太积极参与的家长参与。第二,坚持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要分期发放家长需要填写的表格。这样不仅能准确反映幼儿各阶段成长历程,也能避免家长因填写内容过多产生抵制情绪。第三,随时对家长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同时,家长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对幼儿教育保持关注,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合作。

(指导教师:李海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