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准备
依据多巴片中心教研组的工作思想和安排,我校承担了中心教研组理化生实验课教学观摩活动,但由于我校的办学条件及师资力量的限制与学科教学进度和活动时间的不合理搭配,我校仅安排了物理和化学两科的实验教学观摩课,且教学内容的选择出现了重复现象。虽然这样,但我校承担讲课的两位教师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分别精心设计了物理和化学两节实验课,使此次活动圆满完成。
二、活动实施过程
20xx年10月24日下午2点,进行了由多巴片中心教研组主办,坡家初中承办的多巴片中心教研组理化生实验课教学观摩活动。由坡家初中张廷龙和山发旺两位教师分别承担九年级化学和九年级物理课的实验教学,来自多巴中学、国寺营初中、拉沙初中、通海初中、双寨初中、坡家初中等六所学校的二十几位教师和多巴片中心教研组的王校长、沈主任等领导参加了本次活动的听评课活动。在下午一、二节课进行了讲课活动,三、四节课进行了评课活动。在讲课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喜人局面,给实验科教师们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在评课活动中,化学和物理两组的教师们各显其能,豪不保留地说出了两节实验课的成功之处和自己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的成功设想,使我中心教研组的理化生实验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三、成果与经验
由于本次活动本着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各实验课的完善和实验科教学成绩的提高,增进兄弟学校间的合作与交流的目的,从而得到中心教研组领导和片上各初中的高度重视,参加活动的各校教师和领导能够按时到岗,由此保证了此次活动的顺利完成。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1、别具一格的引导过程,别出心裁的问题设计,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张老师引导学生回忆水的净化方法,提出一些应注意的问题,使问题与中考命题紧紧相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迈出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2、就地取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张老师由当地的污水和渗有红墨水的水让学生分组进行净化水的实验探究,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通过对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分析,引导学生交流用不同的方案进行除杂净化,体现了由问题设置情境,由交流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基本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山老师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既让学生在探索盐水密度过程中相互交流,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又通过对形状规则和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不同测量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既培养了学生探索交流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拓展性。
4、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两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引导,师生间的默契,让学生得出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和可观的实验结果,在探究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了作用,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知识。
四、需努力改进的方面
1、教师对各小组实验结果应分别进行比较评价,让学生在比较中共同进步。
2、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3、继续改善实验条件,开发实验资源,积极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
继续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针,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理论基础,切实开展以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推进我校的课改工作,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小学综合实践课计划,小学工作计划《小学综合实践课计划》。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三、教学方法及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5.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同学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同学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本学期学校将在十二月上旬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评比。
如果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意味着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会受到影响。于是,在20xx年,我们少年科学院提出了进行少年诺贝尔奖评选的系列活动,目的是为了给所有家庭实验的参与者搭建一个交流平台。
一、所有参评筛选自家庭实验室成果
每年的少年诺贝尔奖评选活动,都会收到数百件作品,20xx年达到1000多项申报项目。好的项目是评选活动的基础,但是作为一所学校达到这样的申报数量,是背后每年5000项大大小小的家庭实验研究成果。
这些作品中,小的选题很小,比如记录《水仙花的生长过程》(插入案例课件),大的很大《地沟油对昙花生长与的关系》(插入案例课件)。但是这些项目也反应了小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关注生活、关爱地球的一种人文情怀。
所以,我们的经验告诉大家一个基本道理,只有做大基数,让更多的小朋友们学会做科学研究、乐于做科学研究,才能够让一所学校的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升。因此,家庭实验室活动是少年诺贝尔奖活动成功举行的基石。
二、少年科学院——少年诺贝尔奖活动提升与组织的纽带
在少年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中,少年科学院起到了一个辅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以及激励者的作用。
1、组织者:少年科学院要制订活动的方案,并组织科学老师推荐学生参与本年度的活动。推荐的人数和数量和科学老师家庭实验室工作量直接挂钩。同时,还要安排评审团、观众团、亲友团,以及演讲的场次,一般来说,每位参与的学生都会有机会参加不同层次的演讲活动,如班级、级段和校级的演讲。20xx年校级的第一轮答辩一般要安排50多场,受众人数达到7000人次。
2、辅导者对于所有参评的项目经过班级展示、级段展示,进入校级选拔赛。这个时候项目大约还剩下50-70项目。为了能够对全校起到一个示范引领作用,少科院组织辅导教师进行个别一对一的提炼和辅导,包括对上台的演讲、思路、课件、答辩技巧等等进行一个综合的提升和演练。
3、激励者进入校级评选阶段的学生意味着,还将加入少年科学院,并成为少科院的学生干部,项目还有机会进入少科院的视线,有机会经过提升参加z市科技创新大赛。少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还将入驻科学名人堂。还将为获奖者举行一次隆重的颁奖典礼,除了颁发10名少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之外,还会颁发大约100人的少年科学家奖,以激励更多学生的成就感。
三、少年诺贝尔奖——经历一次批判性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
时间匆匆走过了五年,随着时间的漂移,对当初设置这个项目的目的以及这五年中少诺评选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突然到了一种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境界。只是感觉到这个项目很好,意义很大,究竟意义在哪里,很难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达。
于是,前天晚上,给一位在国外留学的亲戚发电邮,问她:你到了国外学习的这两年大的收获是什么?她很快回复了电邮,她说在国外的这两年大的收获是批判性思维得到了飞速的提高,现在可以再台上和老外用英语直接进行辩论,而且还能用证据及有逻辑性的语言让老外无言以对。
看到这段话,我突然醒悟,少年诺贝奖活动的价值就是让参与家庭实验的学生,由个体独立思维到集体批判性思维的训练的一个载体与平台。
1,评审团来自于学生群体,他们顶针的提问,挖空心思找出研究者研究的漏洞,不是为了给他们难看,而是帮助他们修正和提高。
2,观众团体一不小心,观众也会加入唇枪舌战的阵营,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是对参选者提出质疑。
3,亲友团遇到实在答不出的问题,亲友团是第一个帮助的团队,这个团队的存在让参选者不再觉得孤单,有一年的评选甚至通过电话热线进行求助。
4,参选者在脑子里高速运转思考,别人提出的善意的问题,并灵活作出回答。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观众还是参选者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都得到了一次锻炼和提升。
总结:少年诺贝奖从家庭实验室起步!来源生活、来源学习。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参与少年诺贝尔奖培养你非凡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