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整理5篇)

发布人:整理 发布时间:2024-08-17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篇1

【目的和要求】

观察色光的混合现象,演示三原色光混合成白光。

【仪器和器材】

三原色光源,滑动变阻器,电源等。

三原色光源可以自制。将三个小灯泡分别放在三个圆纸筒(如蜡纸筒)中,圆纸筒的一端分别包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小灯泡发光,透过玻璃纸即得到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光(图2.12-1甲)。

依次只接通一个灯泡,使得屏上先后出现三个颜色分别是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圆形光斑。

先后分别同时接通两个灯泡,屏上得到两个圆形光斑,并有一部分相重叠。如图2.12-3,红光和绿光相交叠得到黄光;红光和蓝光相交叠得到紫光;绿光和蓝光相交叠得到青色光。

【注意事项】

该实验若在光线较暗的教室中进行,效果更好。

【参考资料】

利用七色板演示色光的合成。用三合板或硬纸板做成直径约30厘米的圆板。圆板的中心有一孔,可以套在转台的`转轴上,用螺丝夹紧后,由皮带传动,绕轴转动。圆板的正面按图2.12-5所示的顺序和比例贴上七种颜色的蜡光纸。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篇2

【目的和要求】

认识针孔照相的原理,并学习制作针孔照相机。

【仪器和器材】

两个圆纸筒(一大一小,大的能够紧套在小的外边,并能相对移动),锡箔,防油纸或绘图纸(一般半透明纸也可),凸透镜,蜡烛和火柴。

在大纸筒的一端包上锡箔,在锡箔中心戳一个针孔;在小纸筒一端包上半透明的防油纸作为纸屏,将小纸筒插入大纸筒内。整个装置除锡箔有针孔外,其余部分不透光。这样就做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参看图2.1-1)。

【实验方法】

1.用针孔对准房间或窗外一个明亮的物体,在纸屏上能够看见物体的像。

描述你所看到的像的情况:是比物大还是比物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

2.点燃一支蜡烛,用针孔对准它,观察蜡烛的像:使照相机逐渐移近(或移远)蜡烛,看像有什么变化;保持相机与蜡烛距离不变而将纸屏向针孔推近,看像发生什么变化。

3.将针孔稍微变大一点,重复上述过程,看像的大小、明暗和清晰程度如何变化。

4.在锡箔上戳五六个小针孔,并使这些孔都十分靠近,观察纸屏上的像:只有一个还是有几个?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

5.将凸透镜放在针孔前面,看一看是否可以通过改变物距和纸屏与锡箔距离,得到一个像?保持蜡烛、锡箔、纸屏的距离不变,移走凸透镜,比较有凸透镜和没有凸透镜时像的情况。(会聚透镜的作用是将所有分开的像会聚成一个像)。

6.将孔开成一个大孔,大到与透镜一样大,透镜汇集所有的光,将它会聚成一个像。这时的.像与上段操作中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参考资料】

自制简易照相机

拿只圆柱形的纸盒,把一端的盒底完全除去,在外面包上一层半透明的薄纸,在另一端的盒盖上。开一个小洞,贴上踢箔,锡箔中心戳一个针孔,这样就成了一个简易照相机。在黑暗的房间里点一支蜡烛,拿这照相机的针孔对着蜡烛,可以在薄纸上看到蜡烛的倒像。

这个自制的简易照相机也可以用来摄影。只要用软片底版代替薄纸,软片后面,用黑纸包起来,不使漏光,前面的小孔,也要用厚纸遮盖起来。这些都要在暗室内进行准备。

拍摄景物必须在阳光下进行,曝光时间要长些,因为它前面的孔很小,进入光线不多。开始时可以试用4秒钟的曝光时间,如果试验的效果不好,可适当延长时间,或改短纸盒的长度。

在上曝过光后,将前面的针孔遮盖起来,拿到暗室里取下软片,冲洗,晒印照片。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

2、通过动手实验,提升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使用温度计测量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展示两杯温度相差不大的温水,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两杯水的温度高低。学生回答,可以用手摸来判断。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这样判断主观性较强,是否有更加准确的测量方法。从而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教师展示液体温度计,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结构,思考各结构的特点及其功能。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液体温度计的结构有液泡、玻璃管、刻度线,玻璃管中盛有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在测量时利用到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教师展示温度计的使用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小组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2)通过对测量过程的观察,你能总结出什么注意事项。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回答问题

(1)温度计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要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接下来选取适当量程、适当种类的温度计,最后进行测量;

(2)在测量的过程中,温度计的液泡始终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但是没有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来读数,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下端平齐。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展示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哪些操作是错误的(错误1:液泡接触杯底;错误2:读数时视线是从上往下看的)。

教师展示图片,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几种常见的温度计,并简要介绍体温计的结构特点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同点。

3、教师分发温度计和实验器材,做到每一个小组有一支温度计和一杯待测液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试着测量杯中液体的温度。学生将测量出来的温度进行登记,将其记录在表格中,对比每次测量的数值,思考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教师总结学生的测量过程,并指出做的不规范的地方,环节三:巩固提高

思考在读数的过程中,如果视线没有与液面平齐,分别会读大还是读小。

俯视会读大,仰视会读小。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作业:回家后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下节课上课时进行分享(测量过程中注意安全)。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篇4

【目的和要求】

学会正确地使用直流伏特计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仪器和器材】

直流伏特计(J0408型或J0408-1型),干电池3节,小灯座(J2351型)2个,小灯泡(5伏,0.3安)2个,单刀开关(J2352型),导线若干。

J0408型直流伏特计外形见图3.6-1,这种伏特计的表头是磁电式。刻度盘有上下两种刻度,分别是“-5-0-15”和“-1-0-3”,接线柱分别标有“-”、“3”和“15”。调零器在刻度盘下方。这种伏特计的刻度盘上“0”点不在最左端,而在“0”点左侧还有一些刻度,可以防止因正负接反而撞坏指针。

有些学校还有另一种型号的伏特计(图3.6-2),这种伏特计的量程分别为“0-15”和“0-3”,接线柱“+”作为公共端。

还有的学校用的是交、直流两用伏特计(图3.6-3),这种伏特计刻度盘有上下两种刻度,用直流时量程分别是“0-3”和“0-15”,刻度每小格分别表示0.1伏和0.5伏。用交流时量程分别是“0-45”和“0-450”,刻度每小格分别表示1伏和10伏。有五个接线柱,分别标有“-”、“3”、“15”、“45”和“450”标记,“-”作为公共端,直流档看下边刻度,交流档看上边刻度。

【实验方法】

伏特计是电学实验中常用仪表之一。本实验是练习使用伏特计,应注意掌握正确使用伏特计的方法。

在使用伏特计时,首先要看清它是直流的还是交流的;再看它有几个量程,各是多少伏特,并且弄清楚各量程上每小格所表示的伏特数。再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若没对准就要调零。

要注意伏特计在电路中的接法是与被测电路并联,伏特计“+”端接靠近电源正极的点,“-”端接靠近电源负极的点。

实验步骤:

1.用伏特计测电池和电池组的电压

用伏特计先测出每节干电池两端的电压,再测出3节干电池串联后电池组两端的电压。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要注意电池串联的正确方法,如果有一节电池接反了,电池组的电压将降低。)

思考:电池组两端的电压是不是等于串联的各节电池两端电压之和。

2.用伏特计测串联电路电压

把两灯泡、开关、干电池组成串联电路,用伏特计先后测出两灯泡两端电压U1和U2,再测出两灯泡串联后两端总电压U3。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

思考: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3.用伏特计测并联电路电压

把两灯泡组成并联电路,再与开关、干电池串联起来。用伏特计先后测出两灯泡两端电压U1和U2,再测出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U3。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

思考: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各条支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注意事项】

1.在测量前应先估计被测电压的高低,选择适当的量程。若难估计被测电压的高低,应先使用最大的.量程试触,若指针示数很小,再改按小量程的。接通电路后指针反转时,应立即断开电键,将伏特计的接线对调。

2.最好选用不同规格的两个灯泡,串联时U1和U2才不相等,以免产生串联电路各部分上的电压相等的错觉。

2.读取伏特计示数时,要待指针稳定,视线要与表盘垂直。

【参考资料】

伏特计的简易故障检修。

1.测量时如果两个量程上指针都不动,可能是公共接线柱背后断开,或是分压电阻断开,或是表头线圈断开,取下底板检查。

2.拧动某接线柱时,指针时动时不动,则是该接线柱螺丝帽松动,应将其拧紧。

3.伏特计的指针弯曲不正或动圈卡住等故障的检修方法与安培计相同,详见前面介绍。

【思考题】

想一想,如果把伏特计误串联在电路中,将会对电路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因为伏特计本身电阻很大,串联在电路中将会增大电路总电阻,使电路中电流变得很小。

2.如果需要测量的电压在1.40-1.60伏特之间,应选用0-3量程还是选用0-15量程?为什么?

提示:用0-3量程。因为所测电压在3伏特范围内,0-3量程刻度每小格示数为0.1伏特,0-15量程刻度每小格示数为0.5伏特。用每格示数较小的量程误差较小。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篇5

【目的和要求】

1.认识什么是物体的惯性;

2.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仪器和器材】

带有木柄的锤,长为200-300毫米的直尺或金属棒(直径10毫米左右)。

【实验方法】

1.把一个锤头松套在木柄上端,锤头能够轻易地取下。然后握住木柄,把木桶下端对准地面迅速撞击几下,就很难把锤头取下来了。

2.把几块大小形状相同的长方块(用其他表面较光滑的`稍重的物体也可以,如大棋子、满装的火柴盒等)叠在一起,用直尺或金属棒对准其中任一块水平敲击,则被击的一块飞出,其余的仍然叠在原位。

【思考题】

1.离弦的箭为什么能继续前进?

2.劈柴时,斧头被夹在柴中。这时如果把柴的未劈开一端与地撞击,柴就会劈开;如果把柴的已劈开一端与地撞击,斧头就会被退出来,怎样解释这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