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范文

西行漫记的读后感(整理2篇)

发布人:收集 发布时间:2024-09-02

西行漫记的读后感篇1

旧中国的人民,的确是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不断被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盘压剥削。如果不是真正的读到这些出版于上世纪30年代的.真实文字。现在,都还会对××党存有偏见。颠沛流离,凄凄惨惨。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堂堂中华民族,竟然被内忧外患压迫了数十年。这期间,没有一个真正的政党起来为民族发生,为国家发生,为百姓发生。最后,起来的,是那些由劳苦大众组成的不起眼的军队来。政府何在?国民政府又有何用。只不过是披着为国为民,解决内忧外患的名义。争取一笔又一笔的国际援助,来充实自己的口袋。这样的政府,不要也罢。

在书中,斯诺访问了数十名红军。从他们的故事中,过去的悲惨生活是真真切切的。但是,中国人总是善于遗忘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可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是一个民族应有的吗?

西行漫记的读后感篇2

在《西行漫记》中,看一个人使斯诺是极感兴趣的,斯诺对他赋予的评价有:“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

周恩来,这个中等身材,个子清瘦、骨骼小而结实的纯粹知识分子,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的造反者,他不仅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还具有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于是乎,他不仅在斯诺眼里成为了一名罕见的狂热分子,也在我心中成了一名不可思议而可以膜拜的狂热分子。

在斯诺的笔下,在周恩来陪着他走过安静的乡间田梗,穿过芝麻团、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周恩来似乎是一点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