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要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班集体的目标,是指班集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是班集体在各项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不能太抽象、笼统,要让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优秀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惩分明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俗话说“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把一个班级建设得更好,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他们就是得力的班干部。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
在我们每日的生活中,面对学生都会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困惑进而要求我们用爱心和智慧去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很多教育问题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我只是从一个角度来谈谈自己通过本次骨干班的学习收获。
当前关于爱,一个最令人头疼或费解的问题是:为什么“爱”的付出并没有“换来”爱的回报?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道题我都讲了8遍了,还不会,我真没办法了?”“瞅你们考的这点分,对得起我吗?”甚至,学校曾辑录的教师忌语中其实很多也是在这样的无奈下的一种渲泄,进而出言不慎。为什么会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自认为是爱学生的,而学生却不大认同。看来,我们需要反思,给予孩子的“爱”究竟是怎样的“爱”?什么是教师所应有的爱?丁榕老师是这样阐述的:爱与其说是一种情感,毋宁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这就是说,唤起他的生命和增强他的生命力,这就是一个人更新和成长的过程。回想我来的教师生涯,粗粗一算似乎“占有式的爱”多于“创造的”。多年来,我坚信自己一直在全身心的付出,因而每每遇到学生的不理解,只是自己释怀的安慰自己:只要问心无愧,对得起孩子,相信他们早晚会理解的,我的爱是不图回报的。我总希望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扫清学生成长之路的障碍。此时,我第一次认真思考,会不会有一天他们真的能理解,因为自己的有些做法确实未考虑过他们今后发展的需要。当然这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反思我们的教育,这其中是否存在着不恰当的爱的`
方式对孩子所造成的束缚呢?我们是否可以尽我们的微薄之力更多一些地从孩子的远期发展考虑我们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呢?
最近,我常常在问自己和同事们一个问题,我想很多老师对此也都有同感:为什么自己的第一拨学生跟自己的感情最深?为什么经验多了,反而学生离我们倒远了?特别是到了教师节,自己的生日,这一点更令我感慨万千。
我想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对孩子世界的关注不足所造成的。丁榕老师和张前、李晓几位老师都不约而同的强调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即:教师爱学生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对儿童世界的关注心向及其敏感性。因为儿童作为生命存在,其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身心发展的特点等,有着与成人明显不同的特点。他们的生活经历,他们所关注的的事物和现象,他们好奇以致兴奋的事情,教师往往认为是“小孩子们的事”而不屑一顾。想想初为人师的我,周末带着孩子踏青放风筝,打球游泳,绵绵细雨中去跑步磨练意志,周六麦当劳里的谈心聊天。虽然有些事当时是束手无策,但学生愿意与我分享他的喜怒哀乐。而现在我却往往固守着已有的经验,多了一些想当然,不再如当初那般走近学生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爱好也不再像过去如数家珍一般了。因而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方式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关爱形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反映了教师与学生认识和感受上的差异。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项要求,即在进行关爱的时候,不但应从自己的思想认识出发,而且应该了解学生的
实际需要,使关爱更切合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通过此次参加骨干研修班的学习以及自己在工作中反思,实践。我想:“爱”,不应该是“理解”学生的错误,而是通过巧妙的办法“纠正”学生的错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提高其修养。我认为,爱,还应该既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成年人,相信他平等对待他;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还不能对自己行为完全负责任的孩子,进行耐心的引导,讲究方式和方法。
总之,教师的爱它形成于平平实实、日积月累的职业生活过程。我们只有不断的将“实践+反思”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才能让我们更快成长起来。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及班主任教育管理的业务素质,学校举行了一次培训活动,邀请了大学的教授以及一线的优秀班主任做了两堂讲座。那两堂讲座对我来说,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荡涤。
我是20xx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工作了近5年,我一直都是比较努力的,自以为对学生付出了真爱,学生会努力地朝你要求的方向前进。可是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面对各种棘手的学生纠纷,面对各种繁杂的班级事务,我深深地陷入了迷惘之中……
专家们所阐述的教育观点,风格平实。语言或幽默风趣、或朴素真挚,例举了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深入浅出地向我们阐述了一些新班主任工作新理念。这些新的教育理念犹如一盏明灯,为新时期下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指明了方向,犹如一泓汩汩的清泉,流入了我们的心田。专家们的言谈中闪烁着智慧的光彩,精辟、独到的见解令人折服,对班主任工作的钟情和热爱溢于言表,带给我的完全就是一种震撼,一次洗礼,一次又一次的启迪、反省和思考。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的几点主要体会:
班主任除了自己的教学工作外,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个班集体如果长期缺乏思想教育就会如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学生没有集体荣誉感,没有进取心,部分学生的坏习惯还会影响周围学生,导致班级不断的出现一些让班主任头疼的事,班主任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毕竟学习是学生到学校的主要目的,班主任应当不时奖励学习好的学生,鼓励有上进心的学生,帮助后进生,使班上的所有学生都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拓展知识面。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学会珍惜,避免出现一些学习好、品德差的孩子,力求每个孩子在智育和德育上得到应有的发展,成为合格的人材,班主任的这些工作必须有计划的逐步实施,采用一些活动使这些思想渗透到班集体中,不要等到学生出现问题了再去教育、去补救,那样班主任的工作就会显得很被动,班主任要把思想教育的主动权放在自己手中。
作为教师对待学生,首先要有爱心,很多教师往往对一个班上的好生和差生关注得比较多,好学生成绩优异,需要提高,差生学习能力差,需要帮助,而中等生一般成绩平平,在班集体里不显眼,不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中等生拉一拉就能成为好生,而放一放就变成了差生,因此,作为老师对班上的孩子应当同等对待,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关注,不忽视任何一个学生。
要把学生教育好,家长是我们要积极争取的一个重要力量,我们要把家长争取过来,使家长与老师站在同一战线上,形成合力来教育学生,由于教师家长工作都很繁忙,联系的机会很少,老师一请家长,无非是训话、批评,家长听着很不舒服。在家长心目中,老师似乎专门是训人的。这样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作为老师应当设身处地为家长想一想家长是成年人,无论谁都不愿意被别人训话,因此教师不能见到家长就把家长当学生一样训话,应当撇开教师的身份,真心与家长聊一聊孩子的优缺点,讨论怎样帮孩子改掉坏毛病,要努力把家长争取过来共同教育孩子,难得的家长会也应当开得有意义,别开生面,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老师向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让学生参与到家长会中,让家长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帮助父母子女有效的沟通。
总之,这次培训收获终身受益,我会以本次培训作为新的起点,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确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迎着新世纪的曙光,站在时代的潮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珍惜这次培训机会,认真遵守培训院校的各项要求,每天提前到学习地点,按时参加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笔记。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报告,解读专家思想,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对报告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找机会向专家请教。并努力向培训的教授提出心中的疑问和困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学习,各位学员都是各个地区的一线教师,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或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每天晚上坚持整理笔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写出研修日志,发表在教师培训平台上,对照自己以往的专业成长道路,寻找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接入点,寻找与现代教育理论接轨的方法和途径,看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大的提高,并将所思所悟及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