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范文

班主任理论的学习总结(收集3篇)

发布人: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05

班主任理论的学习总结篇1

一、聆听——积极主动的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机会,认真遵守培训院校的各项要求,每天提前到学习地点,按时参加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笔记。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报告,解读专家思想,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二、参与——向专家请教

对报告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找机会向专家请教。并努力向培训的教授提出心中的疑问和困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学习,各位学员都是各个地区的一线教师,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或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三、反思——寻找提升新途径

每天晚上坚持整理笔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写出研修日志,发表在教师培训平台上,对照自己以往的专业成长道路,寻找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接入点,寻找与现代教育理论接轨的方法和途径,看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大的提高,并将所思所悟及时整理。

班主任理论的学习总结篇2

在我们每日的生活中,面对学生都会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困惑进而要求我们用爱心和智慧去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很多教育问题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我只是从一个角度来谈谈自己通过本次骨干班的学习收获。

当前关于爱,一个最令人头疼或费解的问题是:为什么“爱”的付出并没有“换来”爱的回报?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道题我都讲了8遍了,还不会,我真没办法了?”“瞅你们考的这点分,对得起我吗?”甚至,学校曾辑录的教师忌语中其实很多也是在这样的无奈下的一种渲泄,进而出言不慎。为什么会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自认为是爱学生的,而学生却不大认同。看来,我们需要反思,给予孩子的“爱”究竟是怎样的“爱”?什么是教师所应有的爱?丁榕老师是这样阐述的:爱与其说是一种情感,毋宁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这就是说,唤起他的生命和增强他的生命力,这就是一个人更新和成长的过程。回想我来的教师生涯,粗粗一算似乎“占有式的爱”多于“创造的”。多年来,我坚信自己一直在全身心的付出,因而每每遇到学生的不理解,只是自己释怀的安慰自己:只要问心无愧,对得起孩子,相信他们早晚会理解的,我的爱是不图回报的。我总希望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扫清学生成长之路的障碍。此时,我第一次认真思考,会不会有一天他们真的能理解,因为自己的有些做法确实未考虑过他们今后发展的需要。当然这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反思我们的教育,这其中是否存在着不恰当的爱的

方式对孩子所造成的束缚呢?我们是否可以尽我们的微薄之力更多一些地从孩子的远期发展考虑我们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呢?

最近,我常常在问自己和同事们一个问题,我想很多老师对此也都有同感:为什么自己的第一拨学生跟自己的感情最深?为什么经验多了,反而学生离我们倒远了?特别是到了教师节,自己的生日,这一点更令我感慨万千。

我想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对孩子世界的关注不足所造成的。丁榕老师和张前、李晓几位老师都不约而同的强调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即:教师爱学生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对儿童世界的关注心向及其敏感性。因为儿童作为生命存在,其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身心发展的特点等,有着与成人明显不同的特点。他们的生活经历,他们所关注的的事物和现象,他们好奇以致兴奋的事情,教师往往认为是“小孩子们的事”而不屑一顾。想想初为人师的我,周末带着孩子踏青放风筝,打球游泳,绵绵细雨中去跑步磨练意志,周六麦当劳里的谈心聊天。虽然有些事当时是束手无策,但学生愿意与我分享他的喜怒哀乐。而现在我却往往固守着已有的经验,多了一些想当然,不再如当初那般走近学生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爱好也不再像过去如数家珍一般了。因而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方式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关爱形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反映了教师与学生认识和感受上的差异。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项要求,即在进行关爱的时候,不但应从自己的思想认识出发,而且应该了解学生的

实际需要,使关爱更切合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通过此次参加骨干研修班的学习以及自己在工作中反思,实践。我想:“爱”,不应该是“理解”学生的错误,而是通过巧妙的办法“纠正”学生的错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提高其修养。我认为,爱,还应该既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成年人,相信他平等对待他;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还不能对自己行为完全负责任的孩子,进行耐心的引导,讲究方式和方法。

总之,教师的爱它形成于平平实实、日积月累的职业生活过程。我们只有不断的将“实践+反思”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才能让我们更快成长起来。

班主任理论的学习总结篇3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要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首先应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目标,是指班集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是班集体在各项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不能太抽象、笼统,要让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

其次应培养正确舆论和优秀的班风。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优秀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惩分明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再次应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充分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

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俗话说“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把一个班级建设得更好,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他们就是得力的班干部。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

最后应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