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计划安排

腊八节作文小学生(7篇)

发布人:整理 发布时间:2025-08-17

腊八节作文小学生【十篇】

腊八节作文怎么写?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腊八节作文小学生【十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腊八节作文小学生篇1

腊八粥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节作文小学生篇2

今天是腊八节,也是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今天考完试也意味着初中的生活正式过完一半了。今年的腊八没有吃喝,没有玩乐,却有离别。本应是夏天的相遇三年之后夏天的离别,却有人提早下车,挥挥手说再见,不知再见是何时。

今年的腊八节就姑且回忆下以前腊八节吃的腊八蒜吧。记得小时候可不爱吃蒜了,一不小心吃到就会表现出难受,恶心想吐的样子,所以到了九,十岁对于蒜这个东西的印象还是很不好的,在我印象里蒜一直是个苦辣苦辣的玩意。去爷爷奶奶家总是看到餐桌日历的后面摆着一个罐子,神神秘秘的。每次都看一个深黑的的罐子摆在后面,就问爷爷这是什么东西,爷爷说这是泡的酸,腊八节的时候吃的叫腊八蒜,你可以尝尝。于是去厨房拿了筷子,打开盖子见里面像个醋坛子,有些绿色的蒜在里面。夹起来还挺小心翼翼的,第一口先吃了一点点,在原本蒜的味道上苦和辣味少了点,反而多了点醋味,感觉还行,又吃了第二口,第三口……吃完回味还挺足,品出了一丝丝的甜味。

腊八节作文小学生篇3

腊八节,经常被称为“腊八”,古时候,人们在腊八节祭祀祖先和神灵,以祈求来年的丰收与吉祥。在我国的佛教中,这一天是其创始人释迦牟尼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因此它还有另一种说法“佛成道节”。不论是古时还是当今,一提起腊八,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腊八粥、腊八蒜。

奶奶和爷爷从来不会忘了这一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新升的太阳犹如花朵被包裹在薄雾形成的花苞中,还未绽放。这时,两位老人便已经将这马上要做的事准备好了――红枣、小米、核桃、红豆,从我出生到现在,我们家的腊八粥中,这四样是必不可少的。身体还蜷缩在被窝中,但两只耳朵却已经被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所叫醒。侧耳倾听,便可以听到奶奶用她那粗糙、布满老茧的手在细细打磨着一颗颗金黄的种子。四周很安静,两只手在水中翻滚,可以听到一阵一阵的水波声,与戏水声截然不同,这种声音是很有规律的,这也是老一辈人的手艺啊;爷爷早已熟练,他将枣分为两类,一部分放在瓷碗中,另一部分放在案板上,前者都是外表光滑,由里向外透着大红,放在洁白如玉的瓷碗中,好似碗壁上开出了红花;后者则甚是不好,都是一些有虫眼、表皮粗糙的,便放在案板上等候处理。枣与物体碰撞的声音十分清脆,连续不断。爷爷岁年岁已高,但眼睛十分明亮,好枣坏枣看上几眼便分得出来。很快,这两种声音便戛然而止,接着再有声音,那边是大家该吃早饭了。

打开大灯,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此时已经摆在了桌子上,淡黄色的粥中,点缀着花生红豆,只是看上去,就让人食欲大增。大家就坐后便开始享受这古老而传统的腊八粥了,听说喝完以后整个人就再也不怕这严冬的寒意了。大家一边聊着,一边将这碗腊八粥细细品尝,我尝了一口,甜滋滋的,暖暖的,粥留到心中,我似乎能感受到它的暖意,能感受到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爱意……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新年马上来了,要说新年是为新的一年增添色彩的话,那么腊八节,一个温暖的节日,便是为这茫茫冬日,增添了一抹暖意了吧……

腊八节作文小学生篇4

【我在老家酒业过腊八】

一个星期六,我们铜陵日报社校园小记者一行来到安徽老家酒业参观,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以小记者的身份过一次腊八节。适逢老家酒业的“打酒节”,我们一并学习了解了酒的酿造工艺和中国的民俗文化。

大门口高高的彩虹门、长长的红地毯、热情的腰鼓队吸引着我们走进工厂,一排排红灯笼映衬着“腊八打酒节”几个大字,热闹非凡。一大排酒坛围满了一个冰封的池塘,就像一串项链挂在那里,十分漂亮。

我们首先来到藏酒阁,浓浓的酒糟味扑鼻而来,爸爸说老家酒业有着悠久的传统工艺酿造历史,特别是二楼的封坛原浆,都贴有代表身份的标签,听说价值不菲,值得拥有哈。

随后我们来到酒粮坊,我们参观学习了白酒的传统酿造工艺,真是大开眼界,原来白酒酿造要经过出窖、拌粮、上甑、接酒、摊晾、入窖、封窖、窖藏等复杂工序,真是不容易。

在展示大厅,我们学习了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同时了解到,打酒的“打”字原指买的意思。经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传统民俗中的许多历史典故,我现场书写了一副对联:“风云激壮志,礼乐秀群英”并上台展示,最后和小记者们一起绘年画、剪窗花、喝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暖的腊八粥入口,真是美味啊!

这一天我学习了解了传统民俗文化和白酒的酿造工艺,度过了一个快乐而又充实的腊八节!

腊八节作文小学生篇5

似乎只是眨眼之间,曾经以为会是多么的明天,摆在眼前时也不过如此,原来,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今天是,可惜好多天天被工作和生活搞的晕头转向如我的人是记不清这些日子的。一早起来,我用高压锅做了小米粥,煮了鸡蛋,这才跑到网上,这也算一种统筹安排的方法吧,做饭上网两不误。看到社区首页有关于腊八的来历,教做腊八粥之类的帖子,这才恍然,原来是腊八啊。

曾经,我也很喜欢喝腊八粥。用红枣、花生、大米、核桃仁、栗子、绿豆、红豆之类加上白糖熬成的热腾腾的粥在我眼里曾经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当然,并不需要在腊八,平常也可以吃得到,但是要看妈妈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心情。每当妈妈说要熬腊八粥了,那我会开心的帮妈妈剥栗子、花生等等,还热心的尽可能凑着八种原料,回想起来,吃腊八粥是一件很麻烦很热闹的事。

而如今,小吃摊上随处都可以买得到的八宝粥让腊八粥对我的吸引力消失贻尽,只要想吃,出门就可以买的到。我再不会对妈妈央求:“今天我们做腊八粥吧。”只因为,实在没必要费工费时去准备那些东西,真想做,超市里就可以买到一应俱全的材料,而失去了准备的那番忙碌,喝腊八粥也便没有了以往的乐趣。有时候,我们所在意的,真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是完成这件事的过程而已。就象腊八粥,没有了为其忙碌的必要,品尝起来便仿佛失去了当日的香甜。

腊八是如此,中秋、等传统节日也是如此。当月饼不再是只有八月十五才可以吃到的美味,中秋节在我的眼里便黯然失色。当新衣服不是只有在才能穿上身,只要想买,随时随地就可以购置新衣;当麻花、丸子、耦合之类不在是必须在年前准备的美食,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吃得到,春节在我眼里便也成了越来越不热闹的节日。为什么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只因为,已经没有什么能令人企盼的东西。曾经和妈妈忙碌着拧麻花、炸耦合的我已经一去不回了,取而代之的,是年关将近却暗暗叹息又老了一岁。似乎只是眨眼之间,曾经以为会是多么幸福的明天,摆在眼前时也不过如此,原来,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腊八节作文小学生篇6

今天早上,我小闹钟响了,妈妈把小闹钟举到我面前,说:“宝贝,快起床,你看看妈妈今天留什么言。”于是,我就睁开迷迷糊糊双眼看了一下,上面写着:“腊八节快乐,快起来喝腊八粥了。”然后,我就起床了。

洗脸刷牙后,我就来到了餐桌前,看到了妈妈做“腊八粥”。你们猜猜我妈妈做“腊八粥”熬了几个小时?告诉你们吧,是两个小时。腊八粥中放有小米、黑米、黑小米、糯米、圆米、花生、玉米、红薯,熬好后腊八粥看起来非常美味。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腊八节”由来吧。“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在古代,“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与神灵祭祀仪式,祈求丰收与吉祥。因为在十二月举行,所以称该月为“腊月”,称这一天为“腊日”。后来“腊日”这一天固定在腊月初八,“腊八节”就这样产生了。

在腊八节这天,有喝“腊八粥”传统。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腊八粥熬好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是好兆头,象征着“年年有余”。

有地方还有腊八蒜、腊八豆腐、腊八面。在我们河南省,有地方称腊八粥为“大家饭”。到了现在,我们在腊八这天还是会喝腊八粥,但是没有祭祀,没有馈赠亲友,只要一家人一起喝粥就可以了。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喝“腊八粥”了吗?这下你们知道“腊八节”由来了吧,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腊八节作文小学生篇7

【寒冬里的浓浓暖意】

一个寒冷的周末,外面天寒地冻,地上的冰雪还未完全融化,我们铜陵日报社校园小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开发区的安徽老家酒业,参加“穿越千年,体验传统,我们来过腊八节”活动。

一走进酒厂,我们远远就闻见浓浓的酒香。我们先后参观了藏酒阁、酿酒坊,倾听了民俗文化老师俞俊年爷爷的讲座,我们还动手剪窗花、绘年画。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俞爷爷的讲座。

俞爷爷的讲座从阳历和阴历开始讲起,告诉了我们腊八节的由来,以及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俞爷爷说,农历十二月,又被称为“腊月”。因“腊”与“猎”二字在古时通用,冬天又是一个打猎的大好时机,大家将打到的猎物先用来祭祖,“猎祭”逐渐地便写成了“腊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制定历法,将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叫“腊日”。

俞爷爷还说,在腊八节喝腊八粥不仅能驱散寒冷,更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腊八节这一天,有许多志愿者为市民送去了腊八粥,还有许多单位为市民提供免费的腊八粥。这让我想起来今年冬天,妈妈住院的日子里,我和爸爸每天都要给妈妈煮八宝粥吃。妈妈说,她最喜欢吃家里煮的粥。我想,妈妈吃我们煮的粥时,心里一定暖暖的。

在活动的最后,老家酒厂为我们准备了热腾腾的腊八粥。吃着腊八粥,我感觉非常甜,而且心里暖洋洋的,一点也不感觉冷了。

活动结束,我们走出酒厂,太阳高照,一股暖意涌上我们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