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漂亮文字我来变》是《信息技术》教材小学版四年级上册第四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本课内容是文档处理知识铺垫的延伸,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如何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及艺术字的编辑等使得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本课主要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改变文字的大小;第二部分是改变文字的字体;第三部分是改变文字的颜色;第四部分是插入艺术字及艺术字的简单调整。
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文档处理知识的教学综合课。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信息技术地学习,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一定基础。而且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word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字的大小、字体、颜色及艺术字的的概念。
2.技能目标:(1)掌握改变文字的大小、字体、颜色的方法。(2)掌握设置艺术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让学生熟练掌握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和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并对艺术字进行简单调整。
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文字修饰;文章修饰美观、赏心悦目,更符合需要。
五、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务驱动法、示范操作法、创设情境法、合作交流法等。
根据学生的认知操作水平和本课教材的特点,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导”上,创设情境,设疑铺垫,加以引导,以导促思;留于余地,给足时间,加于辅导,以导促学。
2、说学法:
在学习方法上,本课主要让学生运用尝试法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出现的问题,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学生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敢说、敢探索的优良品质。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两张电子贺卡、古诗《江雪》,每名学生一台电脑装有word20xx的软件微机教室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情感,设计本教学流程。
(二)说教学流程:
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预设了如下的学习活动。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探究学习,自主建构3.观摩协作提升技能
4.归纳总结提高认识5、课外延伸,整合学习
(三)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展示一组古代书法家的作品,包括篆书、
楷书、隶书、草书等不同字体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块瑰宝-----书法的魅力.同时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老师介绍计算机中也有许多不同的字体,恰当的运用这些字体能使我们的电子文档更加活泼鲜明、美观大方。
下面老师出示两张内容一样的电子贺卡,一张没有经过任何修饰,另一张在字体、颜色等都做了修饰,让学生感受一下那张比较好看?同样的内容为什么给我们的视觉感受不一样呢?
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教学内容:你们想学会让文章变得漂亮起来的本领吗?那好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学习如何让文字变漂亮。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设计了一个贺卡的对比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2.探究学习,自主建构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点击工具,认识菜单。
我们要想把《校园的早晨》也变得那么漂亮,就得先认识格式工具栏的各种菜单,尤其是字号、字体、字形、颜色等工具栏的使用。教师一一介绍菜单的作用,介绍时边演示边介绍。
(本环节我先让学生熟悉各种文字修饰的方法,积蓄经验,为培育学生的成功学习奠定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重视双基的教学理念。)
第二层次:让学生感受文字的变化过程
例1:将古诗《江雪》的标题改为黑体、二号字,颜色设为红色。操作步骤:(广播演示)
师讲解:(1)选定→字体(格式工具栏)→黑体→字号→字体颜色→红色。学生操作练习
(这部分内容较简单,利用格式栏修饰,直观、方便,教师只需稍加启发,学生自然而然就能领会,所以更多地应该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通过自己实际操作来了解操作过程,亲自逐步感受文字变化的前后过程的效果。)
第三层次:尝试操作,合作交流。
教师让学生打开之前保存的文章《校园的早晨》,根据学生的特征,让学生提出文字修饰方法,而后学生尝试自主操作学生操作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修改修饰。
过度:经过以上设置,大家觉得文章是否美了?你们想不想把文章的题目变得更醒目些?想得话,下面就要请大家自已来探索一下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我们就请他来做小老师,教大家。
布置自学第三部分:插入艺术字。给《校园的早晨》做个漂亮的标题。
可以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操作中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实践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整个课堂结构中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提高操作能力。在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指导下,我的设计侧重学习的设计,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3.观摩协作提升技能
在这个环节里,我让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观摩一下,评一评,如果你觉得谁的作品比自己的好,也可以虚心的向他讨教讨教。
设计意图(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向其它同学去学习。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新问题)
4、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学生互相说说是怎样给《校园的早晨》化装的。老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师小结:听了的汇报觉得大家对今天学习的内容已掌握的不错了,但是不是修饰了文章,文章就一定美观,如果应用不当,文章反而不会让人赏心悦目,而会让人感到杂乱无章。因此,我们在修饰文章时,应该适当选择运用,要注意到文章是否美观,是否符合需要,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
5.课外延伸,整合学习
选定自己的一篇作文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围绕主题综合利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创作简单美丽的文档作品。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Word在加工、美化文档方面的优势。
3.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初步形成善于发现信息问题,并主动获取信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意识。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会如何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美化文章,体会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作用。
2.难点:通过“文字环绕“等命令改变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在文档中的位置。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学习了在Word文档中插入表格、图片,对Word中的“插入”菜单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建立了使用“插入”菜单在文档中插入文字以外元素的来美化文章的想法,因此在文章中通过插入艺术字和自选图形来美化文章就变得很好理解了。教材中的操作方法具体清晰,对于学生自学有指导意义。
2.教学方法指导
学生已经对“插入”菜单中的命令比较熟悉,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围绕主题通过已有的知识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重点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在信息课堂中创造的快乐。
[参考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使用“录音机”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的方法。
(2)通过“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的学习,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声音文件进行编辑。
(3)通过欣赏编辑的声音文件,激发学习兴趣,并能对同学们的作品做出合理的。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0.5~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声音的简单编辑。
难点:声音的简单编辑。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声音的简单编辑是在声音的简单录制的基础上展开的,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新能力特别有益,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这一点。
2、教学方法指导
对学生制作的录音文件进行编辑,学生的兴趣较高。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进行范例演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声音的编辑主要介绍了截取声音和混合声音,内容比较简单,建议采用任务驱动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展开教学。
[资料]
1、将声音文件插入到另一个声音文件中
在“文件”菜单上,单击“打开”,定位要修改的声音文件,双击打开该文件。
将滑块移动到另一个声音文件中要插入的位置。
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插入文件”命令。
选择要插入的文件,单击“确定”按钮。
注意:只能将某个声音文件插入到未压缩的声音文件中。如果在“录音机”程序中未发现绿线,说明该声音文件是压缩文件,必须先调整其音质,才能对其进行修改。如果将某个声音添加到现有声音文件的中间,新的声音将替换插入点后的原有声音。录音机使用波形(.wav)文件。
2、覆盖(混合)声音文件
在“文件”菜单上,单击“打开”,定位要修改的声音文件,双击打开该文件。
将滑块移动到文件中要混入声音文件的地方。
单击“编辑”菜单中的“与文件混音”命令。
选择要混合的文件,单击“确定”按钮。
注意:只能覆盖未压缩的声音文件。如果在“录音机”程序中未发现绿线,说明该声音文件是压缩文件,必须先调整其音质,才能对其进行修改。如果将某个声音添加到现有的声音文件中,新的声音将替换插入点后的原有声音。录下的声音被保存为波形(.wav)文件。
[篇 一、本课说明 本课并无深奥的知识,也没有难掌握的技能,只是给学生传达一个意识:网络上有同学录这样一个场所,大家可以在这里聚会,回忆过去。 二、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并注册; (2)通过网络查找信息(查找学校、班级或同学); (3)上传资料和发表留言。 3、情感性目标 (1)热爱学校和班级,珍惜同学之情; (2)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注册成为网站用户; (2)查找学校和班级; (3)登录到班级网页; (4)上传照片和发表留言。 2、教学难点 (1)填写个人资料; (2)查找学校和班级;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毕业以后,同学们将会分开,不能象现在这样天天相聚了。,共同度过的这六年美好的时光,过去的点点滴滴将会成为我们的美好回忆,你希望以后还能相聚吗? 学生回答。 教师:其实现在的信息社会非常发达,在网络中就驾起了一座座聚会的平台,就让我们以后在网络中相聚吧!。 2、学习新课 (1)上注册。 教师讲解示范:打开“安徽热线”网站,示范注册方法。(告诉同学们,不必用真实姓名,并告诉他们这不是不成实的表现,而是为了避免不法分子利用。)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加入我的班级。 教师讲解示范,并说明创建班级的人为班级管理员,他有权阻止非本班同学的进入。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帮助。 (3)上传照片。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 学生示范,教师对示范的学生要进行鼓励。 (4)修改个人信息。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 学生操作。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成为班级成员了,同学们可以在留言栏中发表言论了,但是要注意留言内容的健康。 全班同学进行练习。 3、评价小结。 指导学生完成本课的“评一评”,并对学生这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后感: 其实有名的同学录网站有5460中国同学录网站。之所以选择“安徽热线”同学录,是因为某些网站中有不适合小学生浏览的、不健康的信息,而且“安徽热线”同学录是安徽的网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3.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4.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 5.学会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方法 观察体验学习、合作讨论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启发引导学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课件,展示现代各种各样第四代计算机。 老师引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享受计算机带来方便的同时,人们却经常被各种各样的软件、硬件问题所困扰。那么你们了解计算机多少呢?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回答,师生互评。 2.新课讲授 教师展示课件,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 (1)第一台计算机是“埃尼阿克”(ENIAC),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2)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第四代计算机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少、功能强、成本低。 老师引入: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结构组成,进一步认识计算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位计算机小行家。观看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录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所看录像,学习教材中计算机硬件知识。 教师提问:计算机硬件从外观和内部分别有哪些部件?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学生回答:…… 外观上: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 内部构造:主板、CPU、电源、内存、显卡、硬盘、光驱、软驱、网卡等。 教师提问:看完这些硬件结构,那这些部件分别都起什么作用的呢?如果把计算机比如是一个人,那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各个部件都起到人的哪个器官的作用。 教师展示课件引导讲解。 CPU:犹如人的大脑,起运算和控制作用。 主板:它是计算机的血管和神经,有了它和CPU才能控制其他硬件。 显卡:相当于人的眼球,图像的形成由它完成。 声卡:它是计算机的声带,计算机能发出声音全靠它。 内存条:计算机的临时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内存储器。 硬盘:犹如一个大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外存储器,用于储存程序和数据。 显示器:相当于人的脸,大脑处理后的信息,往往通过人的脸表现出来,它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音箱:是计算机的嘴,计算机由它发出声音,同样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键盘、鼠标:各种操作和命令由它输入计算机,它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打印机:相当于我们使用的笔,也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合作竞争学习:老师打开机箱,展现计算机实物部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抢答。 老师引入: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我们说内存是临时仓库,硬盘也是个大仓库,不管是内存储器还是外存储器(包括硬盘、软盘、光盘和U盘等),它们的容量大小是怎么衡量的呢?(展示课件) (1)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比特,英文Bit,也就是一位二进制位(0或1) 最基本的容量单位是字节,英文Byte,缩写为B。 一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 常见的容量单位有比特、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 (2)换算关系 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第一课初识小作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Wrd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2.了解Wrd窗口的界面组成。 3.掌握打开、关闭Wrd的方法。 二、重难点 了解Wrd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及Wrd窗口的界面组成。 三、教学过程 Wrd20xx是一个文字处理软件,它是ffice20xx组件中的一个程序。我们就利用它来制作板报。用Wrd20xx写或制作板报又快、又方便,还很漂亮,因此,我们都亲切地把Wrd称作“小作家”。 (一)启动Wrd20xx 步骤: 1.单击“开始”按钮,光标移动到“程序”上。 2.光标移动到“程序”菜单中的“MicrsftWrd”上单击。Wrd20xx窗口就打开了。 (二)Wrd20xx窗口的组成 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垂直标尺、水平标尺、垂直滚动条、水平滚动条、插入点光标、编辑区。 1.标题栏 标题栏显示程序的有关信息。每次启动Wrd20xx时,都会自动建立一个名为“文档1”的Wrd文件。它是由文件名称、软件名称、最小化按钮、最大化按钮、关闭按钮组成。 2.菜单栏 菜单栏里有各种各样的操作命令。Wrd20xx的菜单栏上共有9个菜单。Wrd20xx能实现的所有功能都包含在这些菜单中。 3.工具栏 工具栏里刚指的是一些常用命令按钮。Wrd20xx窗口中通常显示的是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单击工具栏上的某个按钮,就可以执行相应的命令。 学生练一练掌握常用的按钮的名称。 4.编辑区 编辑区相当于“纸”,在这里可以输入文字、插入图片,还能对进行各种修改画美化。 5.状态栏 显示当前Wrd文档的相关信息。显示光标在第几页、当前的位置。 (三)关闭Wrd20xx窗口中的“关闭”按钮,Wrd20xx窗口就关闭了。 注意:退出Wrd20xx时,会出现提示框,询问是否保存文档,这里我们只是学习启动Wrd20xx和认识其窗口,不用保存,因此单击“否”。 第二课用电脑写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在Wrd20xx种输入文字。 2.掌握保存Wrd文档的方法,建立起随时存盘的意识。 3.会打开已保存的文档。 二、重难点:学习在Wrd20xx种输入文字和掌握保存Wrd文档的方法,建立起随时存盘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启动Wrd20xx、Wrd20xx自动建立一个名为“文档1”的新文件。 (一)学习输入 1.选择输入法 步骤: 1)、单击En按钮。 2)、选择“智能ABC输入法。 2.输入 在Wrd20xx中输入下列文字。 (二)学会保存 步骤: 1)单击“保存”按钮,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2)单击“保存位置”框右侧的按钮,再弹出的文件夹列表中选择文件的保存位置。 3)在“文件名”框中输入新的文件名,单击“保存”按钮。 注意:当Wrd文档的标题栏显示出文件名时,说明你的Wrd文件已经保存过了,在此单击保存按钮时,就不会再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三)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步骤: 1)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2)单击“MDcuents”,单击“新建文件夹”按钮,弹出“新文件夹”对话框。在“名称”框中输入你自己的名字,单击“确定”按钮, 3.在“文件名”框中输入文件名,单击“保存”按钮。 (四)打开刚才保存的文件 步骤: 1)启动Wrd20xx,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 2)弹出“打开”对话框。在“MDcuents”文件夹中选中你自己的文件夹,单击“打开”按钮。 3)在你的文件夹中选中保存的文档,单击“打开”按钮,已保存的文档就打开了。 课上练习一次。 第三课修修又改改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在中删除、添加文字。 2.学会使用“撤销”、“恢复”操作。 二、重难点 学会在中删除、添加文字和使用“撤销”、“恢复”操作。 三、教学过程 平时写字。那个字写错了,可以用橡皮把它擦掉,在电脑上写错了应该怎么办呢? (一)删掉输错的字 步骤: 1)启动Wrd20xx。 2)输入“小猫种鱼”这篇,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3)在“种”字后面单击鼠标,将光标定位在这里。 4)在键盘上敲一下退格键,“种”字就删除了。 这种删除文字的方法叫做“前删”还有一种删除文字的方法叫做“后删” 方法是: 步骤: 1)在“种”字前面单击鼠标,将光标定位在这里。 2)敲一下键盘上的Delete键。“种”字就被删除了。 还有其它方法,以后再学。 (二)加上漏掉的字 步骤: 1)在“秋天”前面单击鼠标,将光标定位在这里。 2)输入“美丽的”3个字即可。 (三)撤销错误的操作 如果刚刚插入了“美丽的”3个字,发现插入的不对,这是可以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撤销”按钮,一步一步地撤销刚才的操作。 步骤: 1)单击“撤销”按钮1次。 2)电脑立即恢复为输入“美丽的”3个字前的状态。 有时候,我们执行了“撤销”操作后,有感觉不妥,觉得不应该撤销,这时,我们就可以单击“撤销”按钮旁边的“恢复”按钮,就可以恢复刚才撤销的操作。 学生练习:课后1.2.2题。 第四课删除整段文字 一、学习目标 1.学会选定一句话的方法。 2.学会选定一段文字的方法。 3.学会删除一段文字的方法。 二、重难点 学会选定一段文字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选定一段文字 在对文字进行删除操作之前,我们首先要让Wrd20xx知道,到底要对那些文字进行操作,这就需要用到选定操作。 1.选定连续的几个字 步骤: 1)启动Wrd20xx,打开Wrd20xx窗口。 2)打开我们保存的,将光标插到要选定的文字之前。 3)按住鼠标左键向右拖动,选定几个字,此时,被选定的几个字呈反色显示。 选定连续的几个字有下面两种方法: 1)拖移法:按步鼠标左键向右或向左拖动,这种选定文字的方法较快。 2)键盘法:按住Shift键不放,敲光标水平方向键,每敲一次就向右或向左选定一个字。 2.选定一句话 步骤: 1)将光标定位在要选定的这句话前面并单击。 2)按住Shift键不放,然后将鼠标指针移动到这句话的最后,单击,这句话就被选定了。 如果我想取消选定,在任意位置单击,即刻取消选定。 如果要选定一个完整的句子(以句号为结束标志),可以将鼠标定位在这个句子中的任意位置,然后再按住Ctrl键的同时单击鼠标,整个句子就被选定了。 (二)删除一段文字 学会了选定操作,同学们绝对“功力”大增。因为选定操作是许多操作的基础。 1.删除一句话 步骤: 1)选定一句话。 2)按一下键盘上的Delete键,这句话就被删除了。 学生练习:用4种方法选定一句话。并完成课后的第2题的操作。 第五课整段文字的搬家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工具按钮移动整段文字。2.学会使用鼠标移动法移动整段文字。 二、重难点 使用工具按钮和鼠标移动法移动整段文字。 三、教学过程 (一)用工具按钮给文字搬家 步骤: 1)启动Wrd20xx,打开保存的。 2)选定一段文字,然后单击“剪切”按钮。 被剪切的文字被电脑存放在“剪贴板”上,这里是存放信息的方,Wrd20xx的“剪贴板”可以记住最后12次“复制”或“剪切”的信息。 3)将光标定位在的最后,然后单击“粘贴”按钮。 (二)拖动鼠标给文字搬家 让整段文字搬家还有更好的方法,请用鼠标移动法完成一段文字移动的操作。 步骤: 1)选定一段文字。2)将光标移动到选定的文字上,按住鼠标左键不放。3)按住鼠标左键将光标拖放到的末尾,然后松开鼠标。 4)只需要3步,文字的搬移操作就完成了。 (三)用右键拖移被选中的文字 会出现: 移动到此位置 复制到此位置 链接此处 在此创建超级链接 取消快捷菜单。 移动到此位置:命令可实现前面炯过的文字搬移工作。 复制到此位置:命令可将选中的文字在末尾复制一遍,且选中的文字无任何变化。 链接到此处:命令可以将选中的文字在末尾复制一遍,且每次定位光标于此时就以阴影显示,选中的文字无任何变化。 在此处创建超级链接:命令可将选中的文字在末尾建立超级链接,单击超级链接即可回到选中的文字处。 关于的搬移我们共学习了3种方法。 课上同学们多作练习。 第六课文字的复制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复制文字的方法。 2.学会替换文字的简单方法。 二、重难点 复制、替换文字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制文字 步骤: 1)打开Wrd20xx窗口。 2)输入一段文字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3)选中的第一段后,单击“复制”按钮。 4)将光标定位在最后,然后单击“粘贴”按钮。 注意: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同时将选中的文字拖动到需要的位置,就可以完成复制操作。 (二)替换文字 步骤: 1)选中“春天”两个字。 2)直接输入“夏天”两个字,“春天”立刻被改成“夏天”了。 也可以用编辑菜单中的“替换”命令来完成。 步骤: 1)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替换”命令。 2)在“查找内容”框中输入要查找的内容“四季”,在“替换维”框中输入要替换的内容“季节”,直接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则Wrd将把中所有的“四季”都替换为“季节”。 如果不需要全部替换,则可单击“查找下一处”和“替换”按钮选择需要的内容进行替换。 学生练习复制、替换文字的方法。 第七课让文字更漂亮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字号,学会改变字号,会加粗文字。 2.了解其他文字工具的用法。 二、重难点 认识字号,学会改变字号,会加粗文字和其他文字工具的用法。 三、教学过程 (一)文字的大小 文字的大小在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附件”概念;了解电子邮件病毒的预防。 2、技能目标:熟练电子邮件的收发操作;熟练“附件”的查看、下载操作;尝试邮件的删除操作。 3、情感目标:体验信息交流的丰富多彩;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附件”的使用。 (二)难点 1、“附件”概念的理解。 2、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 三、知识点 1、为电子邮件添加附件(单个附件、多个附件)。 2、附件的查看与保存。 3、删除电子邮件(删除与彻底删除)。 4、电子邮件病毒的预防。 四、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五、教后反思:小学信息技术篇2
小学信息技术篇3
小学信息技术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