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写作

名人的事迹,名人的事迹20字(整理10篇 )

发布人:整理 发布时间:2024-07-01

名人的事迹篇1

如果执教基础,新生的起点一定更高更稳。影响一生。

如果问:1946年,徐悲鸿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时,教几年级?你也许答不出。但要问:现在中的教几年级?你一定脱口而出——毕业班。且不说大学,就说一窝蜂扩招的名中学,师资匮乏,便让高二老师教高三,高一老师教高二,初三老师晋高一,依此拆低补高,最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初一。

但当年徐悲鸿反其道而行之。他亲授一年级课,教新生起稿、观察、修改、乃至铅笔、纸张、油彩等工具的用法,还到学生宿舍指导写生。二年级由吴作人等名家任课。三年级,待学生好规矩养成,才交给青年老师带班。新师应该得到尊重,可教育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新生刚起步,如果执教基础,新生的起点一定更高更稳。影响一生。

悲鸿大师用心良苦,大师何以如此?一是心有学生,尽力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二是教学理念崇高,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这也许是那时既不扩招收费、也不以“升学率”为考评标准的缘故。由开启智慧,乃三生有幸。当代人唯有羡慕的份了。

名人的事迹篇2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自尊自信的人,能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征服挫折和失败,在挫折与失败中获得成功。而丧失自尊的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自暴自弃、自轻自贱。缺乏自信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不行了,从而放弃了努力奋斗。所以没有自尊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名人的事迹篇3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住在富恩岛上的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上,那里住着不少贵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亲只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祖母有时还要去讨饭来补贴家用。那些贵族地主们生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都不允许自己家的孩子与安徒生一块儿玩。

父亲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但是一点也没有在孩子的面前表露,反而十分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爸爸来陪你玩吧!”安徒生的家够简陋了,只有一间小屋子,破凳烂床把这个小小的空间塞得满满的,没有给孩子留下多大的活动空间。然而,就是这么一间破烂的小屋,父亲却把它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似的,墙上挂上了许多图画和做装饰用的瓷器,橱窗柜上摆了一些玩具,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就是在门玻璃上,也画了一幅风景画……

父亲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的故事,有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本。这些书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联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橱窗里父亲雕刻的木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起来。这还不能让他感到满足,他还用破碎的布片给木偶缝制小衣服,把它们打扮成讨饭的穷人、没人理睬的穷小孩、欺压百姓的贵族和地主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编起木偶戏来。为了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亲同意和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和伪善的市长、牧师等人的生活,获得各种感性经验。安徒生在他以后的写作生涯中能够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童话故事,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谴责和鞭挞统治阶级的贪婪、残暴,都是与他小时候的这段生活经历有密切联系的。

名人的事迹篇4

在一次兵荒马乱中,伟大的成吉思汗和他的部属被敌军冲散,成吉思汗独自一人骑着骏马杀出重围,借着坐骑非凡的脚力,让成吉思汗在蒙古沙漠中摆脱了敌军的追踪,勉强找到一条活路。在大沙漠中奔驰了许久,成吉思汗终于见到一处怪石嶙峋的山岩,远远望去,石壁上似乎还有着一缕细细的淙淙流水。

经历九死一生、又饥又渴的成吉思汗,此刻不禁大声欢呼,策马直奔那片石壁,迫不及待地跳下马来,拿着早已干涸不知多久的皮制水袋,伸手便要将水袋装满。此时天际传采一阵凄厉的鹰唳声,成吉思汗猛然抬头,见到他豢养的心爱的猎鹰,正在头顶上盘旋着。成吉思汗笑了笑,到头来陪伴着自己的,只剩下马儿和鹰儿,看来,畜牲似乎比人们还要来得可靠。成吉思汗装满水袋,正想仰头痛饮之际,蓦地,天上的猎鹰俯冲而下,伸出锐利的爪子,“啪”地将水袋击落在地上。

成吉思汗怒不可遏,昂首痛骂了几句,无可奈何地,只好重新将水袋装满。谁知道,正当他装水时,猎鹰再次扑了下来,将水袋击落。如此重复了四五次,成吉思汗气得拔出了背上的弓箭,几次对准天上的.猎鹰,却又因为它飞得太高,而无计可施。最后,成吉思汗看准一个机会,趁着猎鹰飞近石壁上的水源处,用爪子忙着拨弄着什么之际,成吉思汗一箭射出。登时将猎鹰射了个对穿,从空中直落而下。

成吉思汗泄愤之余,看见顺着石壁的水流,一条色彩斑斓的大毒蛇正蜿蜒而下,从它张大的巨口当中,还可以见到毒液正一滴一滴不断滴入泉水之中。成吉思汗望着地上被箭射穿的猎鹰,虎目中不禁流出了难得的泪水。

名人的事迹篇5

今天,我来给你们讲一讲爱国者钱学森吧!

钱学森从小就十分爱国,为了报效国家,他努力学习,当他学有成就时,动荡的社会却没有他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于是,他到美国留学。几年之后,人在美国,心在中国的他,听说新中国成立了,就义无反顾地要快点回国,美国人为了不让他回国,使尽各种手段,想要打消他回国的念头。钱学森还是不畏诱惑,还是回到了祖国温暖的怀抱。钱学森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决不能放弃我的祖国。”他要回国的决心是多么坚定呀!他这一腔爱国热情难道不令人敬佩吗?钱学森回国后,学以致用,发明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国际技术交流会上,他被光荣地评为了“小罗克伟尔奖章”,就在这世界获奖者的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他的智慧为中国人争了气,为祖国争了光。

读了这名人事迹的`作文短文,我感受到:钱学森这一伟大举动,惊动了所有人,而且,深深打动了我,我一定要向钱学森学习,做一个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有用之才。

名人的事迹篇6

爱迪生是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暑假期间,我读了《爱迪生的故事》,让我更了解了他。

爱迪生小时候是一个有强烈好奇心的小孩。又一次爱迪生为了试验一下获得威力,他竟然亲手点燃了父亲的牲口棚。当父亲和村民们一起救火时,爱迪生却爬在大树上细心、仔细地观察着地面上的大火。

爱迪生还是一个喜欢做实验的小孩。有一次,他不知从哪看到了气球升飞的原理,觉得很有意思,也想照样试试。他想气球能飞起来是因为气球里全是气,如果人肚子里也是起,那人不就也能飞起来了吗?于是他冲了一杯泻药,让邻居喝了下去,可是邻居不但没有飞起来,反而生了一场病,被送进了医院。

《爱迪生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要是你想去做一件成功的事情,不会一帆风顺,中途肯定会有失败,会有挫折,但你不要灰心,只要你不断去努力,去尝试,总有一天,你会成功的。

最近,我像小鸡啄米似的一字不漏地看完了爱迪生的故事。

看完这本书,我笑在脸上,甜在心里,越看越有味儿。当我看到爱迪生一本正经地孵小鸡时,不由得笑起来;当我看到爱迪生的`发明一个个成功时,心里甜滋滋的,像打翻的蜜糖罐。爱迪生在研制电灯时,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试了1600多种金属材料,都失败了。后来,他又试了许多种动物和植物纤维,连看到朋友的长胡子,他都会取几根来试试。

在经历了几千次的失败后,爱迪生终于找到寿命达到1590小时以上的灯丝。我很佩服爱迪生,遇到困难时没有退缩,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名人的事迹篇7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孙中山毕生奔走革命,不避艰险奋斗不辍,终于取得革命胜利,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他身为大总统时,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以公仆自居,人称“公仆总统”。他的革命奋斗精神和为民办事自居公仆的高尚品德深受全民敬重。

勤俭节约每日四毛钱伙食费

孙中山在总统府期间,多是粗茶淡饭。他两个小女儿说,爸爸当了大总统,我们还不如在家吃得好。

为照顾好孙中山的生活,黄兴请来了一位会做广东菜的厨师给孙中山先生做菜。厨师考虑孙中山是大总统,就按当年给洪秀全开餐的标准,做了有各种图案的六大杂锦拼盘、四个大菜、一个火锅。

孙中山看后说:“今后不要做这么多菜,每餐只给我做一盘豆腐、一盘鱼和一盘青菜。每天标准只用四毛钱伙食费就可以了。”

孙中山勤俭节约,生活十分简朴。他很少花钱,有钱都用于买书,除了书籍他什么家产都没有。他常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卫士,有次天气转凉,有个卫士值夜班,他便把自己用的一顶毡帽、一件雨衣送给这个卫士,怕他着凉。

公私分明拒亲人求职

孙中山非常重视办事公正,主张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反对铺张和腐败。他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时,以人民利益为重,决不谋私利,并反对任人唯亲的做法。

孙中山的大哥孙眉早年在美国檀香山经商,曾数次捐巨款资助弟弟干革命,可以说贡献很大,功不可没。当时不少同志们向孙中山建议派孙眉出任广东省都督,孙中山坚决不同意,并致函其兄:

“粤中有人议举兄为都督,弟以为政治非兄所熟习。兄质直过人,一入政界,将有相欺以其方者。未登舞台,则众人瞩望,稍失策,怨亦随生……”

孙中山秉公办事,不谋私利,不任人唯亲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两袖清风临终不忘托遗志

孙中山曾任民国大总统、大元帅,但他从未置私产,可谓一生正气,两袖清风。除了华侨捐赠他一座房子外,他没有任何私产。

在临终时,他在留给家属的遗嘱中写道:“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所遗的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其爱,以继余志。此嘱”。这里所说的“一切”就是两千多本书籍杂志和一所五间房的住宅。其实这所住宅还是四位华侨见孙中山在上海住的房子不像样,还需交房租之下,合力筹资购买赠送给孙中山的。遗嘱中寥寥数语表明了伟人的坦然心迹,也是这位不谋私利、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光明磊落的写照。

名人的事迹篇8

彭湃(1896-1929年),原名彭汉育,广东海丰人,被誉为农民运动的大王、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大革命时期,在广州举办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第一和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家风就是理想主义”,彭湃的孙女彭伊娜说,家里人对物欲都没有疯狂的追求,这个家庭遗传的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为了理想奋不顾身。

彭湃家里原本相当富有,是海陆丰有名的大地主家庭,有“鸦飞不过的田产”。但他目睹了国家贫穷落后,民族积弱被欺,农民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底层,生活十分困苦。他几经寻求选定马克思主义,立志变革中国社会。

彭湃号召农民起来进行斗争,表示愿意拿出家产来支持农民。母亲知道后十分伤心,边哭边说:“祖宗无积德,就有败家儿。想着祖父艰难困苦经营乃有今日,倘如此做法,岂不是要破家荡产吗?”彭湃回到家里没有一个人肯对他说话,好像对着仇人一样,大哥也以分家相威胁。

以救国救民、变革社会为己任的彭湃认定家里的财产都是从农民手中抢来的,应该归还给农民。堂兄代他领回了分得的田契,彭湃便亲自将田契送到佃户家里,可是佃户们却不敢接受,他决定采取一个更激烈的行动。1922年11月的一天,彭湃请来许多农民,当众烧毁了属于他的全部田契,把财产分给穷苦的农民,带领农民参加革命。当初,他的家长希望他成为家族的接班人,而他却成了旧社会的掘墓人。这是他对旧家风的背叛,与此同时,也逐步形成了新家风。

1929年,彭湃被反动派杀害,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英雄已去,浩气永存。彭湃骨子里为革命为理想奋不顾身的特质代代相传,在后人的血液里澎湃不息。

“爷爷为理想而进行实践是无私彻底的。”彭伊娜说。在彭湃的感召和带动下,彭家多人前赴后继走上革命道路。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先后有7人牺牲,其中6人被追认为烈士,最大的35岁,最小的'才17岁。

作为红色家族的后代,彭家人没有把自己看成特殊的人群,也不懂得利用一些关系去谋求什么。他们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为家乡和社会的发展呕心沥血。

彭湃的两个儿子,彭士禄与彭洪自小就是孤儿,靠人民群众的掩护帮助,吃着百家饭幸存了下来。其中彭士禄15岁时,几经艰难被周恩来接往延安,之后留学苏联,他是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83年,他主持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前期工程,为我国科技事业、核工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他从不居功自傲。

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就是彭家几代人传承的共同选择。

名人的事迹篇9

今天,我来给你们讲一讲爱国者钱学森吧!

钱学森从小就十分爱国,为了报效国家,他努力学习,当他学有成就时,动荡的社会却没有他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于是,他到美国留学。几年之后,人在美国,心在中国的`他,听说新中国成立了,就义无反顾地要快点回国,美国人为了不让他回国,使尽各种手段,想要打消他回国的念头。钱学森还是不畏诱惑,还是回到了祖国

温暖的怀抱。钱学森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决不能放弃我的祖国。他要回国的决心是多么坚定呀!他这一腔爱国热情难道不令人敬佩吗?钱学森回国后,学以致用,发明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国际技术交流会上,他被光荣地评为了小罗克伟尔奖章,就在这世界获奖者的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他的智慧为中国人争了气,为祖国争了光。

读了这篇短文,我感受到:钱学森这一伟大举动,惊动了所有人,而且,深深打动了我,我一定要向钱学森学习,做一个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有用之才。

名人的事迹篇10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我们班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名人事迹报告会”。大家都很兴奋。

比赛还没开始,讲台下都坐满了学生。比赛开始了,整个班都安静下来,就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听得见。主持人说:“请小红上台演讲。”“哗”的一声,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欢迎选手上台演讲,还请下一位选手准备。

其中,我听到小芳说的是:“立志报国的孙中山,里面说的.是孙中山从小就爱读书,11岁时,他说:“我要去看中国以外的世界。”12岁时,他到美国留学。哥哥要他学经商,他不答应,还认真的说:“我要救国救民。”他苦学钻研,老师夸他是个“聪明的中国孩子”。长大以后,他是中国的一位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大家在欢笑中,报告会结束了。

听完所有名人事迹,我被孙中山说“要救国救民”的这句话感动了,而且,还深刻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我觉得孙中山爱学习、为国为民这种精神,的却是值得我们敬佩他,所以,我们要学习孙中山这种爱学习、为国为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