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知识 > 汉语字典

大成是什么意思_大成_造句_拼音_解释

发布人:网络 发布时间:2023-04-15

【大成】 拼音,意思解释

简体

大成

繁体

大成

拼音

dà chéng

英语

Ta Ch′êng

【大成】的意思和解释

【大成】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伟大的成就。《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后来引申为集合前人的学说或主张,形成完整的体系。《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南北朝北周宣帝的年号(公元579)。

【大成】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伟大的成就。 【造句】经得起挫折,才能有大成。

指道德或学问的成熟完备。 【造句】韩非的学说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大成】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大成」指周代的学校教育,在学生入学九年时,考查其是否能触类旁通,临事坚定,不违背师教。若能将多年来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践履于行为上,可说已有了最大的成就。〔学记〕在「谓之小成」之后,按着说:「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成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可见大学教育的步骤,虽也兼顾知识的传授,却仍偏重道德品行的陶养,在学习过程中,不只士子能奋勉劝善,而在广立学校,按时考试的客观制度下,庶民也因有所感受,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藉由「大成」的深刻涵义,可以看出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智德兼备的优秀政治人才,进而教化人民,移风易俗,使天下归心。  从〔学记〕的这段话,可知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只有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实欧洲古代也是如此。大成的标准是「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即是能够活用知识,根据确切的原则,类推相关的事物;同时坚持原则,择善固执,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也不会屈服,更不会改变立身行道的志向。教育要造就出这样的人才,才算有成绩。

--作者:陈章锡舞名。唐朝(公元618~公元907)礼仪舞蹈;宗庙舞蹈之一。贞观十四年(公元640)时,议请奏《大成之舞》,祭世祖元皇帝之庙。

《旧唐书、音乐一》、《唐会要、卷三十三》。

--作者:刘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