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知识 > 汉语字典

悬鹑百结是什么意思_悬鹑百结_典故_拼音_解释

发布人:网络 发布时间:2023-05-31

【悬鹑百结】 拼音,意思解释

简体

悬鹑百结

繁体

懸鶉百結

拼音

xuán chún bǎi jié

【悬鹑百结】的意思和解释

【悬鹑百结】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义参「鹑衣百结」。见「鹑衣百结」条。典源此处所列为「鹑衣百结」之典源,提供参考。 1、「鹑衣」:《荀子、大略》子夏1>贫,衣若县鹑2>。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 (1) 子夏:卜商(公元前507~前400),字子夏,春秋时卫国人。为孔子弟子,擅长文学,精研《诗》教。孔子殁后,子夏讲学于西河,魏文侯师事之。(2) 县鹑:悬挂着的鹑鸟。鹑尾短秃,形似敝衣,因以形容衣服破烂。县,音ㄒㄩㄢˊ,系、挂。同「悬」。鹑,音ㄔㄨㄣˊ,鹌鹑,形似雏鸡,头小尾短而圆胖,羽毛以赤褐色为主,善走而不善飞,以种子、谷类、昆虫等为食。。 2、「百结」:晋、王隐《晋书》(据《艺文类聚、卷六七、衣冠部、衣裳》引)董威辇1>每得残碎缯2>,辄结以为衣,号曰百结。 (1) 董威辇:董京,字威辇,西晋人,生卒年不详。太始初至洛阳,行乞于街,着作郎孙楚与之语,奇而载归。数年后留诗即去,不知所终。(2) 缯:音ㄗㄥ,古代丝织品的总称。典故说明此处所列为「鹑衣百结」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鹑衣百结」系由「鹑衣」及「百结」二语组合而成。「鹑衣」是出自《荀子、大略》。根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子夏富有文才,孔子死后,他到西河讲学,魏文侯相当敬重他,尊他为师。虽然如此,他仍然甘于清苦的生活,衣服像鹑鸟短秃的尾巴一样,破旧不堪。「百结」则是出自晋、王隐《晋书》。根据记载,西晋初年时,有一个叫董京的人,常披头散发,放荡不羁。每当他到洛阳街上行乞,便捡拾碎布结成衣服穿在身上,号称「百结」,别人要给他好衣服他都不肯接受。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鹑衣百结」,用来形容衣服破烂不堪。书证01.北周、庾信〈拟连珠〉其二九:「盖闻悬鹑百结,知命不忧;十日一炊,无时何耻。」

02.《聊斋志异、卷二、张诚》:「途中资斧断绝,丐而行。逾年,达金陵,悬鹑百结,伛偻道上。」

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悬鹑,鹑鸟尾巴秃得像补钉的衣服。悬鹑百结形容衣服极破烂。明˙邵璨˙香囊记˙第十九出:丈夫,你便是腰金衣紫,莫忘了贫贱之时,悬鹑百结君须记,这个故衣你好弃得,须信道糟糠妻室难弃。聊斋志异˙卷二˙张诚:悬鹑百结,伛偻道上。亦作鹑衣百结。

【悬鹑百结】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悬鹑,鹑鸟尾巴秃得像补钉的衣服。悬鹑百结形容衣服极破烂。明、邵璨《香囊记、第一九出》:「丈夫,你便是腰金衣紫,莫忘了贫贱之时,悬鹑百结君须记,这个故衣你好弃得,须信道糟糠妻室难弃。」《聊斋志异、卷二、张诚》:「悬鹑百结,伛偻道上。」也作「鹑衣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