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酬失】 拼音,意思解释
简体
得不酬失
繁体
得不酬失
拼音
dé bù chóu shī
【得不酬失】的意思和解释
【得不酬失】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义参「得不偿失」。见「得不偿失」条。典源此处所列为「得不偿失」之典源,提供参考。 《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自西戎作逆,未有陵斥上国若斯其炽也。和熹以女君亲政,威不外接。朝议惮兵力之损,情存苟安。或以边州难援,宜见捐弃;或惧疽食浸淫,莫知所限。谋夫回遑,猛士疑虑,遂徙西河四郡之人,杂寓关右之县。发屋伐树,塞其恋土之心;燔破赀积,以防顾还之思。于是诸将邓骘、任尚、马贤、皇甫规、张奂之徒,争设雄规,更奉征讨之命,徵兵会众,以图其隙。驰骋东西,奔救首尾,摇动数州之境,日耗千金之资。至于假人增赋,借奉侯王,引金钱缣彩之珍,徵粮粟盐铁之积。所以赂遗购赏1>,转输劳来2>之费,前后数十巨万。或枭克酋健,摧破附落,降俘载路,牛羊满山。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状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 (1) 赂遗购赏:行贿、赠送、悬赏、赐予。遗,音ㄨㄟˋ,赠送。(2) 劳来:慰勉、招延。典故说明此处所列为「得不偿失」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得不偿失」原作「得不酬失」。汉时西羌所居区域,属于西汉统辖范围,由于汉代统治阶级不断侵夺西羌生存的空间,羌人抗争前后延续一百余年之久。羌人与汉朝力量对比虽然悬殊,数次抗争都被汉朝镇压下来,但汉朝长期所耗费的人力金钱甚巨,等到羌人乱事略定,而汉朝的国势也已衰弱了。所以范晔感叹说:国家付出这么大的成本去平乱,但所得的效果却是有限,并且造成国势的衰败,实在是「得不酬失」啊!酬,就是报偿的意思。后来「得不偿失」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所得不足以抵补所失。出现「得不偿失」的书证如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书证01.《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状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源)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做一件事所付出的功夫太多,而得到的成果太少。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论曰: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状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亦作得不酬失、得不偿失。
【得不酬失】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形容做一件事所付出的功夫太多,而得到的成果太少。《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状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也作「得不酬失」、「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