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成语出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复句式;作谓语、补语;指名不副实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悬羊头,卖狗肉、名不副实
反义词:名副其实
成语例子:我们的组织决不能叫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反动分子、投机分子所欺骗。★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8章
成语谜语:屠铺售假
招牌上挂着羊头,实际上卖的是狗肉。比喻表里不符,狡诈欺骗;也比喻用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干坏事。也作“悬羊头卖狗肉”
从此卸却干戈,随分著衣吃饭,二十年来坐曲录床,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续景德传灯录·昙花禅师》
比喻表里不一,欺骗蒙混。参见「悬羊头卖狗肉」条。如:「像他那样诚实忠厚的人,绝不会做出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来。」
挂羊头卖狗肉是一个汉语成语,指里外不一,用来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表里不一,狡诈欺骗。语出《五灯会元》。